第93章 盤點曆史名臣7
字數:10100 加入書籤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在神王殿五位皇帝聽完林楓所述,心裏多少有點難受。
贏政想知道胡亥成為秦二世後如何敗家的,宋太祖想知道如何改變大宋國運。
明成祖想知道如何收回西域以西地區,海洋爭霸中的利益。
唐太宗更想知道如何讓大唐更久的存續下去,反正通向外界的結界開了,貨物送入,神王也收了。
這不正好借此機會求神王幫忙,出出主意。
不過林楓隻是在其耳邊嘀咕了一句,李世民無奈的離開。
至於長樂公主李麗質,自然是留下來。
空間也需要人氣,萬物靈氣滋養,這才是空間能投放現實中的原因。
武珊珊回到現代,照計劃盤點剩下三位名臣。
而林楓自然留在神王殿中,如神一樣繼續開拓空間和創造一切。
空間越大,雙係統獲取能量和信仰值也更快,更多。
三日後天幕再度開啟:
“盤點曆史上十大名臣,十大名臣第八位:唐朝
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號祁溪,並州太原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之所以稱其為神探狄仁傑,就是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著偵探小說大唐狄公案。
此小說深受西方人喜歡,翻譯成多國語言文字,在西方國家大受歡迎。
狄仁傑斷案如神,被西方讀者稱為古代中國的福爾摩斯。
小說並非曆史,狄仁傑隻是個判案官員,而非刑部官員。
在狄仁傑的為官生涯中,他每到一處,都會把地方治理的有聲有色。
他關心民生疾苦,體恤百姓生活多艱,對老百姓始終滿懷仁慈和關愛之情,被百姓稱為愛民如子的大清官。
狄仁傑早年曾被小吏誣告,工部尚書閻立本時任河南道黜陟使。
在審問之時發現他是個德才兼備的人才,稱讚道:
“孔子說:觀過知仁矣,你真可以說是滄海遺珠啊。”後世遂用,滄海遺珠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狄仁傑,出生於普通官僚地主家庭。
幼年開始刻苦攻讀專心致學。狄仁傑參加科舉,後明經及第。
曆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複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
狄仁傑外放寧州刺史,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
深受愛戴,寧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頌揚他的德政。垂拱四年,狄仁傑充任江南巡撫使。
江南之地遍布淫祠狄仁傑奏知朝廷,焚毀淫祠一千七百餘所。
隻留下供奉夏禹、太伯、伍員的四所祠廟。
狄仁傑改任文昌右丞,又於同年九月出任豫州刺史。
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改唐朝為周,史稱武周。
狄仁傑於次年九月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成為宰相。
武則天對他道:
“你在汝南為官時有良好的政績,但卻有人在中傷你,你可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答道:“如果陛下認為臣做錯了,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並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臣不想知道中傷我的人是誰,還會把他視為我的朋友。”
武則天大為歎服。
然而,狄仁傑任宰相後三個月,酷吏來俊臣構陷狄仁傑,打入獄中。
來俊臣還命人假冒狄仁傑等人的名義,偽造謝死表讓周綝呈給武則天。
武則天決定親自過問狄仁傑謀反案,她召見狄仁傑。
詢問他為何承認謀反?
狄仁傑道:“我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於酷刑了。”
武則天又問為何要作謝死表?
狄仁傑則答稱並未寫過,武則天便讓人拿出謝死表。
方知道表章是偽造的,因此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
全部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到彭澤,擔任縣令。
魏王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拒絕。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陷冀州,一時間河北震動。
武則天為了穩定局勢,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
前任刺史為了抵禦契丹,盡遣百姓入城,繕修守城器具。
但狄仁傑到任後,卻讓百姓返田耕作,孫萬榮聞聽狄仁傑被起複,不戰而退。
魏州百姓爭相立碑頌德,不久,狄仁傑調任幽州都督,獲賜紫袍。
武則天還在紫袍上題寫了十二個金字,以表彰狄仁傑的忠誠。
神功元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
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朝廷征發百姓戍守安西四鎮,以致怨聲載道。
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台禦史大夫。
聖曆元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
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
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突厥軍殺盡俘虜,由五回道退回漠北。
狄仁傑率十萬大軍追擊,但未能追上。
隻得退回河北,武則天又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讓他安撫河北,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脅從,在突厥退軍後,害怕受到牽連紛紛逃匿。
狄仁傑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諸州百姓,使他們回鄉生產。
久視元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
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
恩寵冠絕當朝,是年九月,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
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神龍元年,唐中宗複辟,追贈狄仁傑為司空。
景隆四年,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天寶六載,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廟。
附祭於中宗廟廷,後晉天福六年,狄仁傑被後晉朝廷追封為太師。
天幕盤點完狄仁傑的一生,萬界觀天幕者也不得不承認,狄仁傑的名臣之名不虛。
下一個天幕直接宣布第九位名臣,讓天幕下的古人也驚喜了一下。
盤點曆史上十大名臣第九位,北宋:範仲淹。
範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
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範仲淹幼年喪父,因母謝夫人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
大中祥符八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曆任興化縣令,
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
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範仲淹有幾句名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此為範仲淹的傳世名言,還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係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
宋夏戰爭爆發後,康定元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
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對宋夏議和起到促進作用。
西北邊事稍寧後,宋仁宗召範仲淹回朝。
授樞密副使,後拜參知政事。《慶曆新政》推行改革。
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自請出京。
曆知邠州,鄧州,青州。皇佑四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宋仁宗親書其碑額,為褒賢之碑,後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
文正,範文正公,至清代以後相繼從祀於孔廟及曆代帝王廟。
慶曆變法,雖然沒有成功,卻為日後的王安石變法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慶曆變法與日後的王安石變法,對宋朝乃至整個曆史走向有著極為重要意義。
但是宋仁宗對待變法上的態度不堅定,這是導致朋黨之爭的禍源。
至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同樣不堅決,更對保守勢力沒有舉起屠刀,反受其害。
北宋有兩次挽救其滅亡的機會,皆因保守派反對變法加上變法中自身存在問題,導致一切完蛋。
王安石也是曆史名臣之一,雖算不上曆史上十大名臣,但其名不亞於十大名臣。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撫州臨川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王安石中進士,曆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
政績顯著,宋仁宗末年,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但未被采納。
慶曆變法在範仲淹變法時,虎頭蛇尾,草草結束,宋仁宗自然不會采納。
卻不知道,正是宋仁宗的優柔寡斷,為宋之滅亡埋下隱患。
兩次可以挽救大宋朝的機會,皆因保守派反對而夭折。
最佳時期在宋仁宗及之前宋真宗時期,如果堅決變法,以富國強軍為思想指導,也許宋還有救。
王安石在宋神宗時期推行的變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政治方麵:
王安石變法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控製力
並為後來的封建君主製奠定了基礎。
他的政策改革了行政管理係統,推動了官僚製的政治管理模式的實施,同時也推動了朝代的轉換,帶來了政治結構的重大變化。
2經濟方麵:王安石變法改革了經濟體製,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他創立了多項財政和管理製度,如預算製度,政府儲蓄食糧製度,政府貸款製度。
平抑物價製度以及公平勞役製度,這些都為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和國家實力的增強做出了貢獻。
王安石這些經濟理念,領先於世界一千多年。
俗話講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
王安石提出的貸款製度,是標準的金融理念和銀行運行製度。
隻是他沒有建立完備的錢莊即後世所講的銀行製度。
許多後世才出現的一些製度,經濟,金融製度,王安石卻提前提出來了。
也許王安石不知道什麽叫金融學,更不明白什麽叫政治經濟學,但他在向好的方向推行。
3社會方麵:
王安石變法改善了人民生活條件,推動了農業生產的進步。
並通過免役法和市易法等措施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他還實施了司法和文化的改革,推動了社會思想和製度的更新。
4文化教育方麵:
王安石變法對後世的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有著積極的影響,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被部分學者推崇。
王安石變法也有其局限性,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如地方官員和地主豪強利用變法進行貪汙和兼並土地,導致農民破產,從而引發了社會矛盾。
雖然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負麵影響。
範仲淹和王安石都是改革的先驅,文化領域的帶頭人。
王安石更是唐宋八大之一,宋朝占其六。
唐宋八大家分別是: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轍,蘇軾。
一門三學士,故可用韓柳歐王曾三蘇概括。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王安石,蘇軾,蘇轍和曾鞏。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
宋代歐陽修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
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王安石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麵貌煥然一新。
本天幕此次盤點曆史十名臣,自然要考慮與十大名臣相關的曆史人物。
他們雖然沒能評上十大名臣,卻是當之無愧的曆史名人。
下麵盤點十大名臣最後一位,第十位:
唐朝\武周時期,救時宰相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
陝州硤石人,唐朝名相。
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後,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遷兵部郎中。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侵擾河北連陷數州。
軍務繁雜,檄書如雪。姚崇剖析若流,得到武則天賞識,擢兵部侍郎,遷兵部尚書名列宰相。
神龍元年,協助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
清除張易之兄弟及其黨羽勢力,迫使武則天還位於唐中宗。
受封為梁縣侯,後曾被外放亳州等地任刺史,唐睿宗複位後被召入朝。
官至中書令,革除弊政,頗有作為。
但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而被貶為申州刺史,唐玄宗親政後姚崇拜兵部尚書。
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封梁國公。
他提出十事要說,力主實行新政,興利除弊整頓吏治。
淘汰冗職,選官得才。發展生產,抑製權貴。
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可謂是無姚崇則無開元。
開元四年,姚崇以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開元九年九月丁未日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姚崇撰有大量表奏文章,其主旨警告勉勵時人注意平日言語。
避免禍從口出,反映出唐與武周交替時代嚴酷的社會現實。
遺令戒子孫文則是鑒於如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辛苦終生,但死後子孫無良獲罪,家族敗落。
誡勉子孫,不要因家產處置而反目,遺言死後喪事一切從簡,避免重蹈上述諸家族的覆轍,切勿厚葬。
姚崇是大唐王朝第一名相,救世之功,曆經三朝。
武則天為太後時期及日後稱帝,姚崇處事謹慎,順勢而為。
姚崇之功,無人可左其右,救時宰相實至名歸。
一生以不貪為寶,以廉慎為師即便在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個人官位達到至極的開元時期,他依然以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
由於清廉,所以他買不起京城市區的房子,全家人隻得住在離朝廷較偏遠的郊區。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移居上陽宮。
百官都為唐朝複辟而相互稱慶,唯有姚崇哭泣不止。
張柬之對他道:
“今天難道是哭泣的時候嗎?恐怕您從此要大禍臨頭了。”
姚崇言:“我長期侍奉則天皇帝,現在突然辭別感到悲痛難忍。
我隨你們誅除凶逆,是盡臣子本分。
今日泣辭舊主,也是人臣應有的節操,就算因此獲罪我也心甘情願。”
姚崇不愧是一代名相名臣,故上榜十大名臣榜。
十大曆史名臣盤點結束,是非功過自有評說,再見,下期十大帝王榜!”
天幕預告完畢後關閉,萬界之中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一切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