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十大帝王(一)

字數:7026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武珊珊忙活了幾天,才完十大帝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剪輯。
    與林楓編輯的十大帝王互相審查了一番,又作了一些修改。
    雙係統才掃描確定符合曆史真相這才投放到萬界之中。
    天幕開啟,聲音特效開動,盤點開始。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榜
    “在華夏曆史上共有四百六多位帝王,誰才是十大帝王?誰才是千古一帝?”
    十大帝王榜
    “本次榜單以曆代帝王之功績為準,不涉及個人私德。隻講貢獻與過失。”
    天幕一如既往,盤點隨著背景音樂和曆史畫卷展現於萬界之中。
    “十大帝王,第十位:
    他是嚴重被低估的皇帝,一生都罩在父親和妻子的光環下。
    他是被後世差點遺忘的人,曆代以來忽略了他,然而其功績卻遠超他的父親。
    評判一個皇帝曆史功績標準是什麽?
    1政治,經濟方麵。
    2文化,教育,科技。
    3開疆擴土
    4民心,文化傳承。
    這位被嚴重低估的皇帝:
    他正是大唐王朝唐高宗李治!
    一個本來與帝位無緣的人,卻被後世戲稱“撿漏王”。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別名:雉奴。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貞觀二年六月庚寅日,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
    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貞觀五年,封晉王。於貞觀十七年,被冊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李治為什麽被戲稱為“撿漏王”呢?這不得說一下封建帝製受儒家思想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奇葩邏輯。
    古之聖賢,諸子百家所有思想都是教導統治階級的,而不是教育天下百姓的。
    後世有一句話:
    秦漢之後,不學不讀儒家學說。秦漢之後,儒學變味了,被篡改了。
    先秦時期及春秋時代,諸子百家曾在稷下學宮,有過一場大辯論。
    成語“斷章取義”的故事便來源於法家代表韓非子,商鞅與孟子的一場辯論。
    也就有了百家爭鳴,迎來思想大解放最好的一個時期。
    孔子所創儒學思想所倡導的是“仁”,強調周禮,長幼有序,更強調“德行配位,德不配位,則亂天下,又豈可為君。
    然而秦漢之後,儒學不是被閹割就是被篡改。天下有德者居之,成了一句空話。
    隻強調長幼有序,又加入私貨:嫡庶有別。
    卻忘了封建王朝口中的孔孟兩聖是小妾所生,庶出。孔孟從未講過嫡庶有別。
    現在談談李治,這位大唐撿漏王,又是如何繼位大統的。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在大唐曆史上發生多起玄武門之變。
    第二次就是太子李承乾發動玄武門之變,兵敗而廢太子之位。
    起因是魏王李泰引發奪嫡之爭,與李世民過分寵愛李泰,讓他生了奪位之心。
    又有一幫官僚從中興風作浪,幻想從龍之功。
    加上長孫皇後於貞觀十年去世,太子李承乾又患上足疾。
    原本是一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太子,從此性情大變,殘酷暴虐。
    之前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們,李剛,孔穎達,魏征等十幾位老師對太子過分嚴苛,產生逆反心理。
    在東宮內荒淫無度,讓宮中之人扮演突厥人,還曾言:不當大唐天子,要當草原部落的酋長。
    倘若突厥人進攻大唐,拱手相讓,引兵攻打長安,屠城!
    不僅如此,還養麵首,有一男名曰稱心,倆人皆為男子卻幹出令人惡心的漁水之歡的事。
    稱心被李世民所殺,李承乾還為其哭喪守靈。
    魏王李泰,作為藩王不去封地,仗著李世民的寵愛,開文學館,廣納人才。
    李世民並沒有想過自己是如何奪取帝位,不正是從文學館招賢納士開始的嗎?
    這也導致朝堂之上分成數個派係,太子黨,魏王一派,中間派。
    帝王之術不僅用來對付朝中之臣,連自己的兒子們也成了犧牲品。
    一句話謫出的都是寶,庶出的都是草。
    最為悲催的是蜀王李恪,李世民言:像乃父。
    李恪不論相貌,才學,能力,軍事上是天才,卻成了長孫無忌眼中釘,肉中刺。
    不惜除之為後快,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相繼被廢,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就隻有李恪和李治。
    後世百家講壇曾討論過一個非常紮心的問題:
    如果李恪沒有被長孫無忌陷害而死,李世民在長孫無忌發動逼宮立李治為太子之前。
    果斷處決長孫無忌,大唐會不會發生後麵武周代唐之事?
    答案是肯定的,同樣也會出現一個盛世。
    隻可惜李恪之悲劇在於其身懷兩朝血脈,其外公是隋煬帝楊廣。
    一些唐朝臣子荒謬的認為,李恪是隋煬帝楊廣的外甥會複國隋朝,天哪!
    李恪他姓李,不姓楊,這奇葩的腦回路怎麽想出來的?
    更何況李恪被冤殺之時,李治已登基為帝,已當了四年的皇帝了。
    李世民選擇李治為帝本意就是要保全剩下的兒子,卻忘了長孫無忌這個老陰貨。
    這也是李治惱羞成怒的原因,下決心除去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的根本動機。
    李治難道不知道李恪是冤殺的?知道,曆史上廟號為高宗的,隻有三人。
    李治把帝王之術玩到最高境界,宋高宗趙構,清高宗弘曆與李治相比,差得太遠了。
    唐高宗李治,扮豬吃老虎,把一切都玩弄於鼓掌之間。
    李治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開始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
    唐太宗問道:“你認為這部《孝經》中什麽最重要?”
    李治答曰:“孝道最為重要,幼年侍奉雙親。
    長大後侍奉君王,最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
    退居在家的時候想到是勸諫君主的過錯,糾正其惡。”
    唐太宗聽聞,大喜說道:
    “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貞觀十年,文德皇後長孫氏去世,晉王李治才九歲。
    悲哀思念之情感動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從此特別受到寵愛。
    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唐太宗晚年,由於寵愛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導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一方爭奪儲位。
    貞觀十七年,由於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
    結果事情敗露,李承乾被廢黜。
    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為儲君,李泰許以唐太宗將殺子傳弟。
    李泰又以漢王李元昌事恫嚇與李元昌交好的李治,
    李治將此事告訴李世民。
    而被廢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謀反是因為李泰對太子位有所圖謀。
    於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帶著李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李積等重臣麵前因為諸子諸弟爭位之事而欲拔劍自殺。
    長孫無忌等出麵阻攔,表示晉王李治可立為儲君。
    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將討伐高句麗,命令李治留守定州。
    等到唐太宗基本確定了發兵日期之後,李治神色悲哀,整天啼哭。
    因而請求驛站飛馬傳遞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並傳遞邊境情況的報告,唐太宗都同意了。
    用快馬奏事,從此開始。
    等到唐太宗大軍凱旋,李治跟從唐太宗到並州。
    當時唐太宗生了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用口吸毒膿。
    扶著車輦步行跟從了多日,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
    李治繼位,改年號“永徽元年”,開創了第二個盛世“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使唐朝版圖達到最大。
    顯慶年間,高陽公主,房遺愛謀反,房家滅門,高陽公主賜死。
    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或死或貶。
    經過此事,唐高宗皇位的重大威脅勢力被鏟除。
    顯慶二年,廢黜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後。
    高宗廢王立武改換皇後的問題,已超出了皇帝家務事的範圍。
    褚遂良堅決反對的理由是皇後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為高宗選擇的。
    王皇後出身名門大族,武氏出身低微。
    這種門第觀念,反映著士族官僚與庶族官僚的矛盾。
    士族地主勢力的沒落,庶族地主勢力的上升。
    是南北朝後期以來的曆史潮流,高宗敢冒違先帝之命的風險,打破士族勢力的威脅。
    直接掌握政權,正是他不願任人擺布,敢作敢為的具體表現,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這種膽量和作為的。
    顯慶三年褚遂良死於愛州,顯慶四年七月,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
    從此以後,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製約。
    一切都自作主張中外以進諫為忌諱,長達二十年,都無人敢犯顏直諫。
    顯慶五年,邢國公蘇定方平定百濟後,獻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於東都洛陽紫微城正南門,唐高宗責問後下詔釋放。
    李治在位期間,李治廣建宮室,勞役繁重天下莫不失望。
    建都洛陽,使大唐有兩都。武曌皇後勸其廣開言路,虛心納諫。
    李治因身體不好,頭昏目眩,無法理政,逐步有皇後武氏掌權。
    李治與武媚娘的結合是政治利益的需求,是為擺托門閥世家,關隴集團對皇權的威脅。
    晚年李治主政時,有些昏饋,安西四鎮,吐穀渾等地區相繼被吐蕃攻占,唐朝在西域的版圖漸趨衰退。
    後又聽信讒言殺害歸降的東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
    導致東突厥叛唐獨立,建立後突厥汗國,連年侵犯唐朝邊境。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日,唐高宗去世於貞觀殿,享年五十六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