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曆史上那些太監們2

字數:7712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天幕中講述東漢時期的名人蔡倫,萬界之中所有人都聽傻了。
    “我們是知道蔡倫此人,可沒想到千百年之後,就連西方蠻夷也如此推崇此人。”東漢和帝及其之後皇帝或朝代的人對蔡倫可不陌生。
    隻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蔡倫在後世會有如此高的評價,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百名人選,蔡倫排笫七,讓其他人情何以堪。
    而大漢王朝西漢竇太後自上了十大賢後榜,雙眼恢複,人也變年輕了,也改變了一些。
    而漢文帝位麵的竇皇後‘當得知自己娘家後代又出了一位皇後時開始很高興,開心不到三秒,由喜轉怒:“去將哀家的兩個兄弟叫來,氣死哀家了!”
    宮中傳旨的小黃門領著太皇太後的懿旨去搖人了。
    約一炷香時間,竇氏兩兄弟竇長君,竇廣國匆匆趕來,見麵行禮,君子風範盡顯。
    “你們是怎麽教育後代的?家族之中出了一個禍及家族的人!”
    竇氏兩兄弟:這能怨我們?東漢發生的事與西漢的他們有啥關係?
    不過竇氏一族富貴八百年,從西漢繁盛到隋唐時期也算不錯了。
    心裏這麽想,可嘴上說著:“皇後娘娘息怒,是臣教導無方,日後定當嚴加管教後代。”
    竇後,也沒再說什麽,自己也該反省一下了。其餘位麵上的竇後,也差不多訓斥了娘家人。
    蔡倫本人也愣住,沒想到自己被後世稱為“紙聖,紙神”。聖人啊,何為聖?這可是最高讚譽,此時蔡倫淚流滿麵,值了,這輩子值了。
    然而天幕在講完後,又一個宦官之名跳出來,萬界更加震動了。
    現代社會武珊珊在講完蔡倫,問網友:“你們心目中的曆史有名的宦官,太監還有誰?先說好,這個人必須有貢獻或者屬於忠心耿耿,殉國難的英雄。”
    這句話一出,明粉全體上線,異口同聲:“鄭和!”
    武珊珊樂了,不謀而合。要說曆史上有貢獻的宦官太監,鄭和必然榜上有名的存在。
    “好!我們就聊聊三寶太監鄭和,對於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無人不曉,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各國都有其紀念館和雕像,甚至有大型紀念活動。”
    萬界之中明成祖之前的洪武時期和此前所有王朝不知道鄭和是何許人也,但卻能明顯感到後世子孫對其的敬仰,崇拜。
    十大帝王盤點時便提及過此人,具體卻沒有講。
    洪武年間的朱元璋臉色是變了又變,在神皇宮時,林楓可沒少批評朱元璋,也指出明朝那些事,對華夏的影響。
    天幕開始講述鄭和,萬界之中所有觀看天幕的人都聚精會神的看著,聽著。
    天幕:“鄭和,一說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
    別名:馬三寶,馬三保。
    世稱三保太監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人。
    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鄭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後在靖難之役中有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
    公元1405年明朝永樂三年至公元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六次作為正使太監下西洋。
    1425洪熙元年鄭和任南京守備太監,1430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一說在途中於1433年,宣德八年卒於古裏國,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塚。
    鄭和下西洋是十五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
    鄭和下西洋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先河,對貿易與對外交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曆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並贏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
    天幕中播放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影視曆史資料,也對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發展,科技,文化進行對比。
    影視中著重講述鄭和亡故七十年後西方國家掀起大海航時代,開始瘋狂掠奪,建立殖民地統治。
    影片結尾:西方國家在竊取華夏科技,文化並加以發展,矛頭直指東方大國——華夏!
    最後一組鏡頭分別講述英荷,葡萄牙入侵大明和1840鴉片戰爭入侵清朝的經過。
    萬界之中所有王朝的人們全都震驚的說不出一句話來,恥辱!華夏何時有此恥辱了。
    更讓萬界之中的古人被後世子孫的言論給震驚到,隻要談到海洋國土一片謾罵聲。
    “想當初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是何等威風,幾百艘戰船,鄭和寶船堪稱古代版的航空母艦,可惜,明朝自宣德之後,閉關鎖國,簡直愚蠢至極!”網友怒海潛沙說道。
    “對,對,明朝那幫文官集團就是一群廢物,自私自利,還沒有明朝宦官太監及宮女有骨氣,有氣節!”
    “是啊,明朝中後期皇帝都快成了擺設了,如果不是於謙,張居正,海瑞,秦良玉,戚繼光,鄧成功等這些人前赴後繼為國為民而努力,大明早亡了。”
    “這樣講,可有點以偏帶全了,明朝滅亡有多種原因,閉關鎖國,不思進取,文官集團獨大,他們背後又有江南士族和商人支持,也是導致大明宦官專權原因之一。”
    “雖然曆史上,宦官集團禍亂天下,但不能一概而論。但其背後的原因是皇權旁落,皇帝不甘心,利用宦官集團去平衡朝堂和奪權。”
    “哈哈哈,結果玩脫了,江山也沒了。”
    “別扯太遠了,講鄭和曆史功績,別的別說,東漢末年的宦官,太監能和明朝的宦官太監比嗎?”
    “對,兩者沒有可比性,首先明朝的宦官還知道誰才是他們的主子,他們的權力是誰給的。
    其次,多數宦官還知道以身殉國,少數宦官除外。這些不知為國的太監可是遺臭萬年的。”
    “所以講鄭和才會如此受到歡迎,包括明朝崇禎時期,王承恩及三千宦官都以身殉國了。”
    “明朝殉國的宦官可不止王承恩,崇禎就是個傻逼,明明有忠心耿耿的幾位宦官他卻不知道,錦衣衛中也有忠心耿耿的人,他卻用駱養性這個人,結果李自成攻入京城,駱養性便投降了。”
    “曆史上出名的太監不論好壞,出名的太多。”
    “最有名的西廠廠都雨化田,這可是位牛人,影視劇一段台詞太經典了。”
    武珊珊快速將一段影視片段上傳,天幕中,一個年輕的宦官與另一個宦官對話:
    “你,也敢管東廠的事?”
    “我雨化田,皇上信任,東廠辦不了事,西廠來辦,東廠不敢辦的案子,西廠敢!
    東廠能辦的,西廠也要辦,東廠不敢管的事,西廠敢,皇權授於,先斬後奏!”
    這段視頻在萬界中一放,萬界帝王將相全炸了,更讓古人炸裂的是後世對雨化田,曹化淳讚揚多於批判。
    最為炸裂當屬明朝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氣得七竅生煙。
    “咱,明確講過宦官不得幹政,前有王振,毀了大明幾十萬人,後又有什麽九千歲魏忠賢,氣死咱了。”
    於是洪武年的朱棣又被老爹暴捶一頓,朱棣也是有口難辯,誰讓後麵的皇帝是他的種呢。
    天幕則繼續介紹鄭和,讓萬界之古人更多了解曆史上的鄭和。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明史鄭和傳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功勳,但未言明具體的立功地點。
    有學者推測建文元年的鄭村壩之戰中,賜姓鄭也與這一立功地點有關。
    1403永樂元年,鄭和刊印《佛說摩利支天經》並請姚廣孝撰寫題記。
    該題記反映出鄭和已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且已被賜鄭姓。
    鄭和成為下西洋的正使太監有多重原因,鄭和具備軍事才能並且得到朱棣的信任。
    在朱棣決策下西洋時,鄭和正當壯年,身材魁偉。朱棣曾詢問袁忠徹,以鄭和率軍出使是否合適,袁忠徹認為合適。
    此外,鄭和兼涉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背景,也被認為有利於其順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
    明史鄭和傳記載的鄭和出使過的國家或地區36個,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裏、滿剌加、勃泥、蘇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裏、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裏、南巫裏、甘巴裏、錫蘭山、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溜山、孫刺、木骨都、束麻林、鄭和來到南洋以後鄭和來到南洋以後地刺、撒祖法兒、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兒、沙裏灣尼、不刺哇等國。
    鄭和的奉命出使,是為與西洋各國建立友好關係。
    大明朱棣成為皇帝後,派鄭和下西洋是為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而進行活動的,鄭和來到南洋以後以強大的武裝力量告誡那些喜戰好鬥的島國:
    “循禮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淩弱。”
    不服則耀武以懾之,於是,凡所號令罔敢不服從。
    那些風俗精悍,專尚豪強,素好侵掠鄰境的國家不得不偃兵息武了。
    鄭和還通過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強暴,促成了各國間和平局勢的建立。
    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為解決東南亞各國之間的矛盾,為建立亞非國家區域間的和平局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隨著海外諸國間種種複雜矛盾的逐步解決,海道“由此而清寧,番人賴之以安業。”中華文化的向外傳播,也在這種和平局勢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鄭和的軍事才能在靖難之役中即有體現,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先後指揮了消滅海盜陳祖義,粉碎錫蘭王亞烈苦奈兒的陰謀,以及生擒蘇門答臘的蘇幹剌的戰爭。
    三次戰役中,他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采取相應的戰術全部取得了勝利。
    鄭和下西洋的曆史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
    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裏。
    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
    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製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戰艦繪製的海圖早了四百多年。
    鄭和下西洋不僅為實現永樂盛世了幫助,而且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天幕介紹到這,後世彈幕一片火紅,讚揚鄭和下西洋的曆史意義,下一秒則一片咒罵明清文官和皇帝的。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永樂大帝朱棣也是了不起的皇帝,是明清兩朝少數睜眼看世界的皇帝。”
    “對,如果沒有永樂大帝朱棣遠見卓識,敢於派鄭和下西洋,探索世界並建立起一套海洋國家朝貢體係,也不會有永樂盛世。”
    “說這些又有啥用?心塞啊!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唯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後再也沒有下文了。”
    “簡直讓我們無語了,明朝宣德之後,文官集團都是一群什麽貨色?還特麽提出禁海!天下沒有這麽愚蠢的的人!”
    “皇帝蠢也就罷了,生長在皇宮之中,沒見識,可明清兩朝的官員呢?
    自私自利,偷偷摸摸的幹著海上走私活動,賺錢賺得鍋滿盆滿,還怕皇帝搶了他們的。”
    “有沒有搞錯,是永樂大帝開拓萬裏海疆與這些文官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眼紅了,千方百計破壞航海活動。”
    “是的,各種千奇百怪的理都有,主打的是皇帝活該受窮,富有該是他們這群文人,豪強。”
    “所以,朱祁鎮開始之後的大明皇帝個個被明朝官僚玩弄於鼓掌之中。”
    “最可氣的是還毀掉鄭和所有的重要的海洋資料,給我們後世子孫為維護海洋國土權益帶來巨大麻煩。”
    “對,西方國家的邏輯思維是誰擁有,誰占領,誰長期管理,海洋領士就是誰的。”
    “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在維護海洋領土主權方麵處處被動的原因之一。”
    “講得有點道理,明清兩朝的在海洋領士方麵亳無意識可言,所以才會被西方國家從海上入侵。”
    “明朝比清朝強多了,至少明朝水師海戰沒輸過,打得過打,打不過也要打,這就是剛明!”
    “比起奴清,奴清算個屁,還鼓吹什麽康乾盛世!盛世還有三億多人挨餓?吹什麽吹!”
    “好了,傷心事不要提,牢記曆史教訓,吾輩當自強。”網友們來了個總結,萬界之中的古人又被雷到了。
    清朝皇帝被後世子孫直接罵得自閉,明朝自宣德帝之後被罵得懷疑人生。
    而明太祖,明成祖更是氣得要砍人,其它王朝的皇帝看向文臣武將的眼神都有些不對勁了,差點沒把這些讀書人嚇尿了。
    這隻是天幕聊天,並非盤點就產生如此情況,要是宦官也來個功臣榜,那他們這些朝中之人還要不要臉了?
    然而聊天才講了兩個人,後麵還沒有提,憑以前經驗,一些臭名昭著的宦官還沒提呢,這個聊天也太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