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39章十大名將7

字數:6449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天幕講到大唐郭子儀,唐朝之前的王朝就是想羨慕也羨慕不來,這樣的臣子誰不喜歡。
    而唐朝之後的宋,元,明,清也隻是讚揚也一樣羨慕大唐有這樣的臣子。
    最不爽的是元朝世祖忽必烈:“我們元朝好歹也是被後世公認的正統王朝,咋沒有一個名將上榜啊!”
    “喲咳,還有扮演元世祖忽必烈的,這角色扮演玩出花來了?”
    “臥你個先人板板,什麽角色扮演都敢扮啊!忽必烈也有敢扮演嗎?”後世網友又開啟噴人模式。
    “哼!朕需要扮演嗎?本來就是。”忽必烈有些不爽的說道。
    “哈哈哈,說你胖,你還喘上了?當真以為是拍影視劇,來一個本色出演啊?”網友立馬懟回去。
    忽必烈:“不孝之孫,氣死我了。”
    “我靠!還不承認是角色扮演?連不孝子孫的話都說了,還不是角色扮演?”
    忽必烈:“你,你們可真……。”這回元世祖一句話也講不出來。
    “哈哈哈,誰說元朝無名將了?隻是要符合評判要求,好像元朝名將要上榜有太大難度了。”
    武珊珊看著古今人物大互動,也有些感到好笑,又如同夢中一般。
    武珊珊與林楓將下一個排名資料整理好,上傳!
    天幕重新開啟,萬界古人又來勁了,這回又不知道會是哪個朝代的。
    天幕:“盤點曆史上十大名將,大明王朝,真戰神,徐達!”
    “這是幾個意思?戰神也有真假嗎?”
    “你沒看昏君榜嗎?明英宗朱祁鎮,“大明戰神”,所以為了區別,就在徐達戰神前加一個字“真”。”
    萬界之中各朝各代有些不服:“名將榜中難道這大明要霸榜嗎?”
    “你們也別不服,咱大明中有兩個是封狼居胥的,所以照榜單評判要是統帥能力,這徐達是咱兄弟,才排第七位,低了。”
    朱元璋一臉得瑟,這可長臉啊。下一秒便有人回慫:“朱祁鎮,大明戰神,二十萬大明精銳沒了。”
    朱元璋一看氣炸了,哪壺不開提哪壺!
    天幕繼續盤點: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縣人,別名:徐天德,徐魏公,徐中山,徐武寧。
    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元至正二十三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被任命為左相國。
    至正二十五年,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
    旋即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至洪武元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統治。
    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廷殘餘勢力,收取山西,甘陝,大破擴廓帖木兒等,唯有嶺北之戰因孤軍深入致敗。
    洪武六年後,長期留守北平,訓練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鞏固邊防。
    累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徐達為人謹慎,善於治軍,身經百戰,戎馬一生。為明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不朽的功勳。
    朱元璋倚之為萬裏長城,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洪武十八年,徐達在南京病逝,享年五十四歲。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賜諡號“武寧”。
    賜葬鍾山之陰,又為他禦製神道碑文,允許其肖像功臣廟,配享太廟。後世亦公認他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徐達生於元朝至順三年,他性情剛毅,麵貌清臒,身材魁偉,遇事善用腦筋,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
    至正十二年,定遠郭子興聚眾舉義,攻取濠州,濠州人湯和率壯士十餘人參加,應湯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興部。
    六月,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募兵,年僅二十二歲的徐達欣然應召,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朱元璋發現徐達“動靜語默,悉超群英。”於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戰四方。
    後來朱元璋在回憶時又說:“徐達,平昔言簡慮精,當提兵之時,令出不二。”可見其修養已是大將之才。
    至正十三年,在加入起義軍後徐達等隨朱元璋相繼攻克河州,新塘,三汊河,陽泉。
    保住達魯花赤營寨,攻下徐官倉寨,朱元璋部聲勢大振。
    朱元璋見在濠州難成大事,遂於至正十四年秋,率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
    南進定遠,攻下滁州,在此過程中徐達衝鋒陷陣,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因滁州糧草不濟,朱元璋決定攻取和州以便籌集軍糧。
    徐達率軍先行與張天佑,湯和一道攻下和州。徐達因攻打和州立下戰功被擢升鎮撫。
    在渡江攻拔采石,太平,進攻集慶的戰役中,徐達作戰勇敢,功勳卓著,成為朱元璋手下的得力戰將。
    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裏長城”。
    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
    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製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其主要軍事活動有征戰江南:
    元至正十六年從朱元璋攻占集慶被任為大將率軍拔鎮江連克常州常熟江陰等地
    至正二十年,五月,與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大敗陳友諒軍。
    次年,從取江州追陳友諒至漢陽。至正二十三年,從朱元璋援安豐,敗張士誠部將呂珍。
    不久,助朱元璋取得鄱陽湖之戰勝利,擊殺陳友諒。
    至正二十四年,徐達與常遇春等肅清陳友諒餘部,盡占湖湘之地。
    率諸將徹底討平張士誠,北伐滅元。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徐達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軍北伐。
    洪武元年,揮師由山東向河南進軍,攻占汴梁,四月,自虎牢關西進在塔兒灣一舉擊潰托音特穆爾所率元軍五萬,迫使元梁王阿魯溫於洛陽投降。
    隨後,徐達,常遇春分兵攻占嵩,許,陳,汝諸州。潼關守將李思齊,張思道,聞風而逃。
    徐達等派兵進駐潼關,並西進占領華州,五月,朱元璋抵汴梁督戰。
    采納徐達基於元廷外援已絕,乘勢直取元都的建議。七月,徐達率軍自中灤渡黃河,攻占衛輝,彰德,磁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明朝正式對外宣戰,明太祖命令徐達為大都督,統領北伐大軍進攻中原地區。
    明太祖親自為徐達送行並贈予他一麵“武定天下”旗幟,作為北伐大軍的指揮旗幟。
    徐達率領的北伐大軍分為三路,左路由常遇春,李文忠,藍玉等率領沿海岸線進軍,目標是山東。
    右路由胡大海,劉基,張定邊等率領,沿黃河進軍目標是河南。
    中路由徐達親自率領,直取元朝首都大都,三路軍隊各有任務,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徐達的中路軍隊由步兵,騎兵和火器兵組成共計十萬人。
    他們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一路攻占了揚州,泰州,淮安,徐州,濟南等地。
    在攻打濟南時遇到了元朝名將王保信的抵抗,王保信率領十萬精銳騎兵在濟南城外與徐達軍交戰。
    雙方激戰數日,不分勝負。徐達見王保信騎兵善於奔襲,便命令火器兵在陣前布置火槍,火炮和火箭等武器準備迎敵。
    雙方在陣前展開激戰,王保信也被火箭射中身亡。
    元朝軍隊大敗而逃,濟南城也隨即投降,徐達乘勝追擊。
    在濰坊又擊敗了元朝另一名將王保恭的援軍,此後,山東各地紛紛歸降明朝。
    徐達在山東平定之後並沒有停留而是繼續北上向大都進發,他沿著運河到達通州與左路軍會合。
    右路軍也已經攻占了河南並向北挺進,三路軍隊會師後,在通州整頓了一段時間,準備攻打大都。
    洪武二年,正月初五,徐達下令發動總攻。他命令火器兵對準城牆上的敵人射擊並用火炮和撞錘轟擊城門和城牆。
    經過激烈的戰鬥,明軍攻破了城門和城牆並殺入城內。
    元順帝見大勢已去,倉惶中帶上太子,嬪妃及其餘殘兵逃出北門,向蒙古草原逃去。
    徐達派出騎兵追擊,並命令步兵控製城內要地,同時防止屠殺和劫掠。
    至此,大都淪陷,明朝完成了對元朝的統一戰爭。
    洪武三年,任大將軍再敗擴廓帖木兒於定西,次年,赴北平練兵屯田。
    洪武五年,以征虜大將軍率李文忠馮勝等征北元,因輕敵冒進,遇伏損兵甚眾。
    但到洪武六年,複率諸將出征,再度獲勝,擊敗北元軍。徐達每次出師“每歲春出,冬暮召還。”回朝則歸還上將印綬。
    獲賜休沐與朱元璋“宴見歡飲,有布衣兄弟稱”。但徐達並不因此自大反而愈加恭慎。
    徐達每次凱旋歸來從不炫耀,總是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笑終日。
    生前受封魏國公,子孫世代傳襲,也是嘉靖年間以後僅存的五公爵之一,共曆十世,十一代至明亡而絕。
    《明史》記載徐達死於背疽病,野史中講朱元璋送鵝肉給徐達,因身有背疽不可食,而徐達食後第二日便毒發生亡。
    當然,這些隻是猜測,並無證據。朱元璋是在洪武十五年,馬皇後死後,沒有了約束開始屠殺功臣。
    而徐達是病死於洪武十八年,此時太子朱標尚在,殺徐達毫無依據可言。
    這裏麵不排除在朱元璋死後,明清史官惡意之為。
    尤其是清朝編的明史,特別是清高宗乾隆在位期間修史,完全憑個人喜惡來的,可性度大打折扣。
    本次盤點十大名將第七位,一代戰神徐達到此結束,下期再見!”
    天幕關閉,結束語用了一個詞:一代戰神說明了一切。
    萬界之中,明太祖朱元璋那個叫氣,原來後麵一個王朝等清朝的如此詆毀大明,這哪能忍,下令清剿建州女真族。
    曆史不經意間,在朱元璋位麵拐了個彎,是否還有後麵那個滿清,很難說清楚了。
    而在現代社會的林楓與武珊珊通過雙係統提示,曆史糾正點上升了3。
    林楓:“這也能改變?隻是盤個點,說了一句明史是由乾隆再次修定的,就產生蝴蝶效應了?”
    雙係統給出的數據,讓林楓不吱聲了,這也太離譜了。下斯盤點可要更加慎重了,資料要準備得更加充分才行,可不能隨意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