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52章萬界交流(二)

字數:4601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武珊珊正與萬界各方帝王交流,第一項就是搶人。
    主角是嶽飛,各位帝王自然不可能錯過這種機會。
    最有可能爭取到嶽飛投效的是始皇帝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武周武曌。
    武珊珊自然將各方優勢和劣勢分析給嶽飛聽,尤其武則天所處的環境,對婦女比較有利。
    武則天也如實的講明武周時期周邊諸國情況,疆域大小。
    丟失的地方必須收回,滅倭國也是必須的,而且還能得宋,明時期造船技術,開海貿。
    嶽飛沒有選擇,經過一係列激烈辯論,最後帶著嶽家軍及其家眷被傳送到了武周時期。
    武則天領眾文武,太平公主等人迎接嶽飛及其家人,至於嶽家軍士兵及家人也一並帶來了。
    武則天樂了,這些軍人的家人無疑是人口,能不高興嗎?“朕,代表大周歡迎嶽元帥加入。”
    嶽飛歎口氣,說道:“陛下,希望你能兌現承諾,飛當盡力而為。”
    嶽飛也不好承諾什麽,隻要有仗打就行。至於女帝又如何,開疆擴土女帝也可以。
    嶽飛並不知道女帝還有別的心思,林楓關於鳳脈之說,武則天可是記得的。
    武則天就照武珊珊所言,先打通西域並掌控住,發展貿易增強國力,再滅倭國。
    萬界帝王沒有得到嶽飛,多少有些遺憾也警告武則天善侍之。
    因為跨位作戰功能重啟了,所以才敢這麽講。
    接下來轉入萬界交流的環節,話題自然是國祚問題。
    秦始皇是祖龍,第一個獲得提問權。
    “武姑娘,如何讓大秦國祚延續,朕不求千秋萬代,但也不希望二世而亡,請賜教。”
    武珊珊思考了一下,又看了看手中資料,這才悠悠道來:“始皇陛下,秦掃六合,天下歸一,卻沒有歸心。
    六國餘孽尚存,秦朝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好在陛下延續了壽命,有時間慢慢解決。
    我的建議是先從律法入手,將一些不適合律法加以修改,過於嚴苛的律法可以考慮廢除。
    我不知道秦律具體內容,無法給出正確的指導,能否將現行的秦律給我一份?”
    “可!”始皇帝傳身叫道:“來人,取《秦律》來。
    沒有多久,成堆的竹簡送上殿前,以打賞的方式送出。
    雙係統:“始皇帝打賞巜秦律全套。”
    林楓在另一間房內也收到這條信息,嘴角直抽,那麽一大堆竹簡把一間100多平米的房間幾乎占了大半。
    可想而知,沒有紙張的大秦用了多少竹簡才將《秦律刻完。
    “雙統出來幹活,掃描這些內容,與電腦和打印機聯網,打印出來。”林楓說道。
    開什麽玩笑,古文字他又看不懂,就算能看明白,看完後那還不嗝屁了。
    雙係統的強大早就超出林楓的認知了,不用講,打印出來的《秦律》自然轉化成簡體漢字。
    打印完成,一看是古文言文,紙張也用了幾十張。林楓又頭疼了,沒看懂。
    ”還是國學沒學過,文言文沒好好學,哎,丟人。”林楓對自己很不滿。
    不過係統還是很貼心的,又用白話文打印出來,林楓徹底抓狂了。
    好家夥,打印出來起碼幾百張,看了幾張,腦袋疼。
    而武珊珊與始皇帝對話暫時停止,要等看完之後再給答複,在此之前無法給出有效建議,始皇帝也同意了。
    第二位是漢武帝劉徹,劉徹問道:“大漢分成西漢,東漢,國祚四百年,武姑娘你認為大漢問題出在哪?”
    “東西兩漢怎麽說呢,皇帝昏饋,無能是其一,其二是外戚幹政,後宮亂政,宦官幹政等原因。
    其三,造成上述根源的正是門閥世家大族,大漢時期正是門閥世家形成勢力之時,正處於上升階段。
    門閥世家一旦形成,便成為漢朝及其之後王朝一顆毒瘤,隋唐兩朝皇帝都在打壓,可惜收效甚微,甚至講隋之滅亡,也與世家有關。”
    武珊珊雖然是學曆史的,但又不是政客,也隻能從曆史認知中來解釋。
    至於給出什麽建議,拜托,能給出什麽具體建議?
    下一位東漢光武帝劉秀,他直接問:“為何東漢被後世子孫叫做東漢幼兒園?”
    這都快成了劉秀一塊心病,皇帝年幼,臣強主弱那不亂了嗎?這點劉秀早就意識到了。
    武珊珊接下來的話看似玩笑卻很紮心了:“光武帝陛下,或許在滅王莽時太過幸運,必死之局卻天降隕石,終讓大漢複國成功,再續200年江山。
    也許是你氣運太好,花光了後世子孫氣運,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普遍認為的一種說法。
    自明章二帝之後,繼位的皇帝一代比一代短命。最小的皇帝不過百日,還是個嬰兒。
    此後,外戚,世家輪番把持朝政,雖然這期間有兩位賢後為大漢延續江山,但不是所有太後都是有能力並且賢德的。
    東漢後期,皇帝為了奪回權力不得不依靠宦官集團,以此來平衡世家,外戚。
    最後的結局,世家徹底掌控朝堂,袁家,楊家等便是證明。
    尤其是東漢末年,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布天下,自然滋生出野心。
    人人皆言漢靈帝劉宏荒唐且昏饋,可又幾人知道剛繼位也想有一番作為。
    隻是在權力爭鬥中,他徹底擺爛,後期昏招不斷。
    那麽問題來了,在太平道出現,張角三兄弟到處宣揚太平道時,為何沒有人匯報?
    其二,據說還有不少官員,宦官加入太平道,成為信徒。
    其三,天下尚未動亂,太平道黃巾起義尚未開始,還處於發展期,為何那些所謂的隱士,便斷言天下要大亂?
    難道有未卜先知之能?曆史上公認的諸葛亮,明代劉伯溫,皆能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
    唐朝袁天罡,李惇風更有推背圖問世,其預言之準令後世子孫讚歎。
    那麽另一個問題就來了,為什麽在亂世之中,諸葛亮竟然算出五百年之後的事,明知不為,為何逆天而為?”
    “那諸葛亮真如武姑娘所言?”漢光武帝可不信。
    “嗯,明史有記載,劉基,劉伯溫為尋找諸葛武侯墓,發現第一個石碑,接著第二個石碑,碑文我不記得了,但第三塊碑文嚇跑了劉伯溫。
    碑文上寫:伯溫到此。
    要知道諸葛亮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名人,千古賢相,與明朝時期名相劉伯溫隔了一千年。
    來者是劉伯溫,碑文內容絲毫不差,如此神機妙算可見一斑。
    那麽接著前麵幾個問題,那些隱士之才遠不如諸葛亮,卻為何斷言天下大亂?
    此時漢靈帝劉宏還活著,黃巾起義也沒有發生,為何如此敢斷言?
    不僅僅是隱士,如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諸葛亮,賈詡,郭嘉,戲誌才,徐庶,李儒,荀彧,程昱等謀士為何皆言天下大亂?
    難道他們都是穿越者?顯然不是!他們各個智謀超群,多數出自穎川學院。
    還有幾句:郭嘉不死,諸葛不出。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臥龍是諸葛亮,風雛是龐統,劉備兩人皆得,也沒有真正得天下。
    “光武帝陛下,細細品,仔細想。”武珊珊說得夠多,最後點了一句,不再多言。
    光武帝眉頭緊鎖,一股寒意直冒,“噝,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