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再刷視頻9

字數:4884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武珊珊與萬界帝王交流,談及袁氏兄弟時,漢朝帝王們是憤怒的。
    大漢王朝不同位麵,曆史節點時的袁氏一族,命運就不同了。
    然而無論哪個曆史節點袁氏一族都難逃厄運,民心己失又如何再亂世中爭霸?
    武珊珊與林楓並不知道他們的話對東漢末年有多大衝擊,雙係統卻準確告訴他他們:“曆史節點發生轉折,曆史改變度為5,曆史發展軌跡不明。”
    林楓詢問:“什麽意思?之前有個曆史糾正率,又多了個改變度,雙統解釋一下。”
    “宿主,曆史糾正率故明思意曆史走偏了,糾正過來,而曆史改變度是指曆史發展無偏差,是讓一些本就發生的事物提前改變,但總體曆史方向沒有大的變動。
    而改變曆史則是從發生到結局,整個過程全部變動,結局與原來的曆史結局大相徑庭。”
    係統精靈如此解釋,林楓也釋然了,這才讓武珊珊照計劃繼續講述三國史。
    “各位大佬,我們繼續講另一個人物曹操。
    一個在三國演義中多少被抹黑的人物,或許晉朝及其之後的王朝的人們皆知有幾句話出自曹操之口或小說杜掾中。
    比如:“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比如挾天子以令諸侯,前者沒有什麽爭議,而是後一句,多少有些爭議。
    爭議的並非話的本身,而是會不會存在歧異,理解錯誤或者是栽贓嫁禍呢?
    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詔勤王救駕?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出自謀士之言,同樣出自與同曹操為敵的諸侯口中。
    真相已無從知道,也隻是一些猜測罷了。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一說本姓夏侯,沛國譙縣人。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東漢末年權臣,亦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少年間任俠放蕩,到二十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後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軍,調濟南相。
    董卓擅政時,散盡家財,起兵討董卓。初平三年,據兗州分化誘降黃巾軍三十餘萬,選取其中精銳組建青州軍。
    建安元年,迎漢獻帝至許縣,從此用獻帝名義發號施令,總攬朝政。
    在此前後相繼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等勢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戰中大敗割據河北的袁紹,隨後削平袁尚,袁譚。
    北擊烏桓,統一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丞相同年率軍南征,收服荊州但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孫劉聯軍。
    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漢中,次年,自魏公進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抑製豪強,加強集權。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他的諸種舉措使統治地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的恢複和發展。
    對於曹操的功業及其為人,後世評論之多,分歧之大,可謂世所罕見。
    此外,他知兵法,工書法,擅詩歌。其詩多抒發政治抱負,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
    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開建安文學之風,今僅留下《曹操集》。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巜三國誌稱其為西漢相國曹參之後。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曆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
    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爵位,在漢靈帝時官至三公之首的太尉。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擅長隨機應變,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
    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麽特別的才能,隻有梁國人橋玄和南陽人何顒認為他不平凡。
    橋玄對曹操說:“如今天下將要發生動亂,非命世之才不能解救,能夠安定天下的豈不是你嗎?”
    汝南人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評價曹操:
    “太平時的奸賊,亂世時的英雄。”
    孫盛《異同雜語》記載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
    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注釋過孫子兵法,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民間普通民眾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篡漢亂政的白麵奸賊,而精通史書,對曆史有深刻見解的學者,比如毛澤東卻認為曹操是個英雄,因為他結束了北方長期戰亂,推動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
    在這眾說紛紜的評論中,到底哪個是真正的曹操,而真正的曹操到底是怎麽樣的呢?
    心理學上常說:從細節小事上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想法,細節小事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本質和初心。
    接下來我們就從史書上記載的一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還原真正的曹操。
    巜三國誌》,《後漢書》均記載,魏王出巡洛陽城經過一處衙門,看到破敗的門和部分內衙,要求重金重修。
    為什麽曹操會對一個不起的衙門如此上心,原因隻有一個那是他二十歲上任的地方。
    曹操初心未改,那時的大漢腐化墮落,大漢將亡矣,一個熱血青年一次又一次被殘酷的現實打臉。
    要救大漢就讓曹操重新打一下片天,從此屠龍少年變為一世梟雄。
    如果曹操沒有奉天子以令不臣,那麽劉協可能過得更慘。
    曹操那一句:“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實在不虛啊!
    三國演義抹黑了曹操,文史界普遍認為的傾向就是貶曹揚劉,通俗點講黑化曹操。但這倒也不能怪羅貫中,因為他本人所處的元末明初的時代。
    此前就講過元朝為取得入主中原法理上的合法性,將程朱理學列為儒學正統。
    官方的儒家正統思想本身就將曹操打入了深淵,將曹操塑造成了一個生性多疑,凶殘嗜殺的奸雄形象。
    客觀的講曹操並非沒有黑點,比如為父報仇而屠城,大興士木,生活上奢侈,建銅雀台等。
    抹黑之處便是刺蕫失敗逃避途中誤殺好友一家而講的那句話:“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徹頭徹尾的的抹黑。
    寫曹操喜夢中殺人,為證明這個還當士兵之麵殺死仆人,這也太能抹黑了,有違常識了。
    漢獻帝劉協應當慶幸遇到的是曹操,曹丕,如果是換成梁翼,董卓早就把劉協給處理了,更沒有讓劉協遇上司馬昭,那可是敢當街軾君的主。
    三國演義中曹操殺董國舅,董妃,殺伏壽皇後皆因外戚,宦官勾結圖謀殺曹操,這兩大禍是導致大漢傾覆原因之一,另一個便是世家門閥。
    最後用曹操的一首詩結束這次評價,或許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曹操。請欣賞:
    觀 滄 海
    作者: 曹操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
    歌以詠誌。
    此詩正是曹操統一北方不久,第一次見到大海時,而寫下這千古名篇,後世學生必讀必背的一首詩。
    此詩正是曹操內心的真實寫照,心中他依舊那個忠於大漢的少年。”
    萬界之中所有人都驚呆了,又一個被誤會的曆史人物,天幕已不止一次提及程朱理學,這東西還真不是什兒好東西。
    萬界帝王集體沉默,沒人帶頭反駁,而曹操望著天幕一句話也講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