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獵到惡狼

字數:3385   加入書籤

A+A-




    砍不平!
    看到了狼的出現王法先是一驚,因為在藍星的時候王法隻是聽過狼的傳說,陰險狡詐殘忍,始終沒有見過真正的野狼!
    如今看到真正的活物反而有些不適應,幸虧王法不是普通人,身懷絕技,自然不怕這個狡詐殘忍的畜生!
    凶殘的灰狼一聲不吭、略微低頭、緊緊盯著王法、先是一步步靠近的姿態,而後便快速衝了過來。王法身手敏捷躲了過去,同時一腳踹向灰狼的腰部。
    俗話說銅頭鐵尾豆腐腰!
    灰狼身上的皮毛並不厚實,尤其是腰部,顯得非常柔軟和脆弱。
    哢嚓一聲,響起骨骼折斷的聲音。灰狼應聲到地,發出嗚咽的聲音。
    王法走過去,絲毫沒有憐憫惻隱之心,用手扭斷了灰狼的脖子。這就是殘酷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你不殺它,它就要吃你!
    隨後王法背起灰狼轉身離開,向家裏走去。到了村裏,路過的鄉親發現王法背著灰狼都忍不住發出讚歎聲,王法笑著示意。
    到了家裏王父王母看到王法背著一匹狼屍先是嚇了一跳,而後關切的問起有沒有受傷,讓王法感受到了父母深深的疼愛。
    王法連連搖頭,連忙放下狼屍。而後詢問王父怎麽處理狼屍,王父說村裏有個老獵戶,有個剝皮手藝。
    於是吃過午飯之後兩個人背上狼屍便去找老獵戶了。到了老獵戶家王父說明來意並給一個狼腿的報酬讓他剝皮以便賣錢。
    老獵戶一聽很爽快當即動手剝皮,王法看著他用刀嫻熟的手法肢解狼屍然後一點一點的把皮剝下來,行雲流水般自如,不得不感歎他的手藝活真棒,心中給他很多個讚!
    然而,在藍星華夏古代手藝人的地位卻並不是一帆風順,曆朝曆代以來手藝人的地位時高時低。
    古代將人分作三六九等,不過是統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出於維護君主專製統治的目的而設定的。
    古代幾乎就沒出現過家裏條件很好,自己家的少爺小姐還出門去學習手藝或者是技術來賺錢的。
    相反隻有一些家庭條件不好,家裏不能養活的孩子就會被自己的父母送去當學徒。隻為了能夠學習一門技術,順便將自己養活。以後也能有一個賺錢吃飯的手藝。
    縱觀古今,古代那些官家貴族對於手藝人都是不屑一顧,他們認為讀書考取功名才是重中之重。他們認為這些手藝都是一些“奇巧淫技”,對這些學手藝的人更是瞧不上,也不願意和他們一提並論。
    這也是因為古代手藝人的地位太低,比不上那些在官場得意的官員們。
    老人常說“隻要有一門手藝,天下鬧災慌也不怕餓死自己。古人們一到天降災禍就要出門去尋找食物,外地人把這些人看是“乞丐”,管他們叫作“災民”,對他們都是避之不及。但是手藝人可以憑借自己的一身本事賺錢。
    很快老獵戶就收工了,一張完整的狼皮展現在麵前。留下一隻狼腿之後王父王法便離開了。
    臨走前老獵戶還好心告訴王父狼皮的價格在二十兩左右,不要被奸商給騙了。
    王父點頭示意,王法聽後也感謝他的好意。
    在古代說起商人,好像每個人都仿佛心有靈犀一樣,不約而同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幾個形容的詞匯:無奸不商,唯利是圖,不擇手段。
    雖然有部分商人的確是這樣,但是也不能一言蔽之,認為所有的商人都是如此。
    小時候王法也是這樣想的,但是長大以後才知道無奸不商是後人所杜撰的!
    在藍星自宋朝開始,尤其是到了明清中後期,華夏的經濟形態已經發生了轉變。人們對於商品的意識越來越明確,社會風氣也越來越浮躁,以前商人們所看重的信譽誠信也幾乎都被拋諸腦後,各種各樣的造假層出不窮。這種現象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江南地區尤為頻繁的和明顯。
    盡管古代商人的地位低下,盡管他們的生存環境異常艱難,但是奸商畢竟隻是少數,大部分的商人還是非常重誠信講信譽的。
    對於古代商人來說,信義就是他們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假如一位商人失去了誠信,那麽他就失去了他的職業道德,失去職業道德的商人已經不配再經商。盡管商人非常重視利益,但是在信義麵前,商人更應該重視信義!有信才能獲益,沒有義,益就無從談起。生意人中的“意“字,上立中曰下心。
    不過,人們對古代商人的偏見一直都存在著,這是因為受著古代重農輕商的思想的影響,再加上很久之前信息的不發達導致對這些信息都不了解所造成的。
    第二天王父早早地就起來,叫上王法吃過早飯又帶了點幹糧打包好狼皮便出發去縣城了。
    王法重生到現在一直在村子裏生活沒有見識過外麵的世界,第一次出遠門心裏有些小激動!
    兩個人背上包袱出發了,王母囑咐王父路上注意安全,默默的站在大門口看著王父和王法的身影漸漸遠去。
    走在鄉間小道上,王法看著兩邊的樹林,路上行人稀少,顯得寂靜荒涼。倘若有強盜出來剪徑是有很大危險的!
    古代交通不發達,平民子弟又養不起馬,所以很少出遠門。而且他們出行的方式大概可以分為靠人力出行,也就是步行趕路,還有用牲畜充當動力來拉車,還有一種就是依靠船舶出行。
    其實古代中最常見的出行方式就是步行,這在平民百姓中是非常常見的,適用於短途的旅行。我們可以在很多的曆史書籍的記載中看到,有許多的百姓通常在非常早的時間就已經起床準備東西,然後幾人成群結隊的出一趟遠門,或者是去比較大的城鎮買點東西,但是這通常也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還有一種平民百姓們最喜歡的出行方式就是坐牛車或者是驢車。雖然我們在很多的影視劇上看到的古代人出行的方式都是坐馬車或者是直接騎馬,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古代的百姓們因為生活的比較艱苦,身份也比較低下,所以說馬這一種東西他們通常都是接觸不到的更不要說是坐馬車了。所以說他們就會用其他的動物來代替馬拉車,比如說牛,這也是最常見的。在許多遺留下來的曆史畫卷上我們也能看到牛車或者驢車的影子。
    其實有許多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些出行的方式,比如說轎子,這通常都是達官貴族才能夠用上的,在古代的平民百姓中都是不常見的。而且有一句詩叫做父母在不遠遊,所以說平民百姓是很少進行長途的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