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章 奪取江寧1
字數:3267 加入書籤
砍不平!
這一天晴空萬裏,陽光普照,在空曠的操場上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王法站在搭建的高台上,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隊列整齊劃一的士兵。他們昂首挺胸,自信滿滿,個個身高八尺,長得人高馬大虎背熊腰!
這些士兵都是王法前些年一直收留因戰亂而變成的孤兒,從小就被培養成合格的戰士,接受嚴格的訓練,並豐富的食物,頓頓有肉。
自己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如今麵前的十萬孤兒已經變成了驍勇善戰的士兵,不畏死亡,並且從小接受王法的洗腦教育,絕對服從自己的命令,是自己舉旗造反的底氣所在!
並且王法給這些嫡係大軍了堅固的盔甲和鋒利的兵器,讓其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
經過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王法便下令大軍出征。陸上大軍浩浩蕩蕩出發,水上則是戰船眾多,猶如巨龍一樣趴在水麵上擇人而噬,氣勢逼人,令人望而生畏!
統領水師的將領是王法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能力出眾的大將,名字叫黃忠英,長的魁梧,麵容堅毅,雙眼炯炯有神,水戰經驗豐富。
王法相信在黃忠英的帶領下定能打敗江上的官軍水師,取得江上的控製權,為陸地上的大軍保駕護航!
隨王法出征的還有馬炎舞和唐貝兒兩個巾幗佳人。這些年王法一直資助跟隨唐貝兒的蒼連教殘部,都是參加起義的老兵,戰鬥力不弱。起義之後便編為一個營,人數五千,取名為蒼蓮營。
馬炎舞見此也要有自己的軍隊,於是乎晚上使出渾身解數讓王法留戀往返,像蛇精一樣纏著王法,差點讓王法累斷了腰。
王法卻對此痛並快樂著,毫不遲疑地決定招募五千名壯婦組建一個營,取名為娘子營。
就這樣王法帶著兩位巾幗夫人踏上了征程!
三十萬大軍沿江東進,經過十幾天的長途跋涉到達了兩江行省的江州府。
江州府位於兩湖行省與兩江行省的交界處,承東啟西,貫通南北,是通往江寧府重要的戰略門戶,朝廷在此駐紮了五萬大軍,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大軍在空地上安營紮寨,而城牆上的官軍看到了不明軍隊的出現大驚失色,連忙向上級上報這種情況。
此時江州府的駐軍將領姓許名光,是兩江總兵許禹友的直係侄兒,跟他一樣是個脾氣暴躁的武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他登上城牆眺望遠處黑壓壓一片的大軍,心裏一沉暗道一聲不妙!自己本來就是靠著叔叔的關係混了一個將軍位子,打算混吃混喝,舒舒服服過完一生,沒想到如今遇到叛軍攻城,真是倒黴它媽給倒黴開門,倒黴到家了!
此時王法在一處高地上觀察江州府,修建的城牆有五層樓那麽高,不由得感歎衰朝下了血本修建這麽高的城牆,就像監獄一樣限製平民百姓的自由。
不過王法胸有成竹一點都不擔心攻不下來,隨後便下令攻城。
首先發威的是投石機,經過能工巧匠耗費大量的心血改良的投石機射程遠威力大。很快就響起投石機發射的聲音,大量的石頭被高高地拋起如同下雨一般狠狠地砸向江州城牆。
咚咚咚!
巨大的石頭砸在城牆上發出巨大的聲響,並引起城牆劇烈的晃動,在上麵的官軍站立不穩差點摔倒。
石頭連續不斷地襲來,有的官兵躲閃不及被砸成肉餅,死狀慘烈,造成了其餘官兵的恐慌。
高大的城牆在石頭雨的攻擊下也出現了一道道裂縫,就像蜘蛛網一樣蔓延開來,變得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鬥要倒塌。
官軍主將許光麵對這種棘手情況變得手足無措起來,如同酒囊飯袋一樣不知如何應對!幸虧在副將的提議下才下令弓箭手反擊。
然而由於長期以來自己貪汙腐化吞沒軍餉,導致軍備廢弛,吃空餉現象嚴重,官軍士氣低迷,人員嚴重不足,戰鬥力十分低下。射出來的弓箭稀稀拉拉,軟弱無力,對法王軍根本造不成威脅!
王法觀察到了官軍的拉跨表現,內心充滿了蔑視和不屑,於是立刻下令大軍攻城。
然後工兵營開始組裝攻城器械,這是采用王法提出的現代流水線作業模式,效率大大提高!
很快就出現了兩架高達五丈的攻城器械,隻見從側麵看就是直角三角形,從正麵看就是一個寬達兩丈的斜麵,跟大橋有異曲同工之妙,士兵可以通過它快速便捷地到達城牆上,還可以盡量減少傷亡。
嘎吱!
法王軍開始推動兩架支架橋緩緩向城牆靠近,官軍看到如此高的巨物出現心神大為震動,許光慌亂地下令射箭企圖阻止,奈何沒有什麽卵用。
就這樣在官軍不痛不癢的攻擊下支架橋靠近了城牆。砰的一聲,最上麵的擋板落下,濺起一陣灰塵,接著無數身影衝了出來殺向官軍。
這些身影凶神惡煞,身披重甲,手持利器,戰鬥力十分強悍,殺得一眾官兵哭爹喊娘,屁股尿流!
這些殺星就是由江洋率領的亡命之徒,王法這些年來一直不停地網羅不法之徒,因為他們不是老實巴交安分守己的人,對衰朝沒有敬畏之心,內心反而充滿了蔑視,這正是王法所需要的誌同道合之人!
起義之後王法便把他們編為一個營,由江洋這個煞星統領,取名為敢死營,為自己的宏圖大業衝鋒陷陣。
更重要的是即便他們傷亡慘重王法也絲毫不心疼,畢竟他們不是良善之人,死了也不值得同情。
在王法眼裏他們就是消耗品,死完了很容易補充,來源就是那些大牢裏的囚犯,正好廢物利用,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這種“征囚為兵”的方式,就是說征發罪犯當兵打仗,應該是華夏古代王朝一項創舉。它正式成為一種士兵資源途徑應該是開始於秦朝。
這種被稱為“謫兵製”的兵役製度,最早是因統治者為迅速組軍以彌補兵員不足而出現的,用來救急的臨時性措施,但到後來屢次被曆代統治者所效法和采用,因而成為一種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