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我沒錯!

字數:4085   加入書籤

A+A-


    大事已定,這是朱允熥的看法。
    前段時間在奉先殿,老朱說了已經定下來了人選,朱允熥不認為自己是被忽悠了。他知道那時候的老朱已經下定了決心,可是這件事情隻是私下裏談及。
    而這一次在例行的早朝,明麵上是朱允熥和朱允炆的嫡庶之爭,實際上就是皇太孫的人選之爭,這時候也是徹底的定了下來。
    一環套一環。
    秦王等皇子回京,立刻在朝堂上表明擁護立太孫。
    現在提及嫡庶,就是皇太孫人選明確。
    不要讓洪武皇帝抓住任何的把柄,要不然他借力打力、一套絲滑小連招下來,事情就明確了。
    很多的事情,他一直都是牢牢的掌控著走向。
    “八月太子下葬,九月立太孫。”朱允熥忍不住感慨著,說道,“曆史上的允炆也是這樣,隻剩下一個月了。”
    說是一個月的時間,可是這段時間也不能閑著。倒不是擔心老朱臨時改變主意,單純的就是立太孫之前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各種儀式,各種準備,也都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本來還打算回柔儀宮的,但是有小太監來傳召,朱允熥自然也隻能去武英殿。
    抬頭看了一眼朱允熥,老朱問道,“這一下開心了?”
    “自然開心,這兩個月一直都在爭這事,能不開心嗎?”朱允熥實話實說,“本來還想著得過幾天,哪知道一下子就定了下來。”
    老朱就說道,“咱此前和你說了定下來,那就定了下來。也不該給允炆任何念想了,免得你們兄弟兩個鬧到最後不死不休。”
    朱允熥也明白這個道理,“是這麽回事,繼續鬧下去是不好。”
    “兒子怨咱,孫子也要怨咱。”老朱有些自嘲的說道,“咱啊,隻能是孤家寡人了。”
    朱允熥就寬慰說道,“也不至於,二叔他們還是孝順的。允炆就是有些怨言,那也是年紀小不懂事。”
    老朱就問道,“十四還小了?這個歲數要是在普通人家,就要算中男了。”
    中男,這也就是指還沒有到服役的青少年。
    服徭役一般以成丁為條件,課稅也因成丁與否而有別。
    成丁年齡曆代有所不同,晉、明、十六歲,秦、南朝的宋、金為十七歲,南朝的齊、隋初為十八歲,宋為二十歲,唐初為二十一歲,漢最初是二十三歲,漢景帝時改為二十歲。
    看了一眼朱允熥,老朱說道,“這兩年不要你去朝堂觀政,你就給咱好好學。在咱跟前學,跟著重臣學,學的差不多了就去觀政。要是咱歲數長久點,你在幫著參政、理政。”
    朱允熥就說著俏皮話,“那肯定能行,我學個五年、八年,到時候再娶個媳婦。我也想了想,您老人家得活的長久點,要不就沒人給我帶孩子。”
    老朱猛然抬起頭,說道,“帶孩子?那不成啊,咱也沒帶過孩子。”
    “我哥不是在坤寧宮長大的嗎?”朱允熥理直氣壯的說道,“總是看過祖母帶他吧,也沒少抱吧?我現在這個情況,以後有了孩子誰能幫著帶?”
    老朱放下奏章和毛筆,起身來回踱步,“你哥那會兒好帶,不哭不鬧,又能吃能睡。允熥呐,那會兒才開國沒幾年,政事也多。都是你祖母在帶,咱能帶幾回?”
    “那您老人家活長久點就是,我才十三,又不是明年就要娶妻生子。”朱允熥找到了依據,說道,“也不指望咱們親自帶是不?您老人家看著點就行,到時候不還是我處置朝政。”
    老朱好像看到了點希望,他對親情無比渴望,對血脈延續無比重視。
    “真要是到那會兒,咱得八十了吧?”老朱有些動搖了,說道,“那太久了。”
    朱允熥覺得老朱是故意的,強調道,“最多才七十出頭,我爭取爭取出息些,二十就添孩子。那還要七年,您老人家才剛過七十。”
    老朱瞪眼,說道,“你就不能長點本事,十八就給咱添個重孫?你想啊,咱剛七十就抱了重孫,得多有福氣!允熥,你要是十八添了兒子,咱退位。”
    這畫大餅的形勢陡然就轉了,本來還是朱允熥忽悠著想要讓老朱對未來有些期盼。
    怎麽現在忽然間就變了,變成了老朱用皇位作為誘餌,在催生了?
    小心思和小手段不夠的朱允熥尷尬一笑,“我才十三。”
    “十三?”老朱意味深長的說道,“你這心智可不像是十三,說你二十三、三十三,咱都信。就是稚嫩了點,這也是咱讓你先不急著觀政的原因。學一學,也能鬧兩年。咱撐得住,咱撐不住了你就一個人了,孤家寡人。”
    朱允熥沉默下來,皇帝可能最終還是孤家寡人的結局。
    老朱就歎了口氣,說道,“明天就讓人把東宮給遷出來。”
    “不急,我現在還住在柔儀宮就行。”朱允熥就說道,“其他的不說,老四還不到十歲。老五還不到兩歲,把他們遷出來哪像話?”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說道,“東宮一定要遷,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順。你要是疼惜你那兩個弟弟,咱找一個清淨點的宮殿讓他們住著。允炆,到時候跟你叔叔們一道去就藩。”
    朱允熥看了看老朱,說道,“就不搞留子去母的事了,呂氏掀不起風浪。老四暫且不說,老五還那麽小,總不好讓他自小沒了娘。”
    老朱一拍禦案,罵道,“婦人之仁!她現在是太子妃,等到你當了皇帝,她就該是皇太後!”
    “大明又不是兩漢,還能皇太後幹政?”朱允熥就懟了起來,“我就是再不喜歡她,她好歹也是讓我們姐弟三個長起來了。”
    老朱更加生氣的說道,“長起來了是長起來了,你名聲這些年這麽差,不還是她的手段?你那兩個姐姐,除了會讀書、會吟詩作畫,還會什麽?你們三個長起來,不還是咱和你爹還在,要不然能長起來?”
    朱允熥則回道,“我有本事不就夠了?我姐衣食無憂、金枝玉葉,還能讓人欺負了?難道讓她們學著平陽公主才好?指望她們幫我打天下?”
    老朱抓起硯台就朝著朱允熥砸去,朱允熥都不用躲,準頭差了十萬八千裏。
    老朱氣鼓鼓的指著朱允熥,罵道,“本來還指望你有點雄心,哪知道是個婦人之仁的東西。沒打交道的叔叔你護著,和你結怨的弟弟你也護著。該幫你的姐姐沒幫到你,你還看的比眼珠子都重!啊,你這麽心軟,如何坐江山?”
    “我有本事,我如何不能照應好自家人?”朱允熥看著老朱,說道,“祖父打江山,不就是讓家裏人過得好嗎?我爹那麽辛苦,不也是想著家裏人好?我看著家裏人,這還能有錯?”
    老朱指著武英殿殿門,罵道,“滾去奉先殿跪著!”
    看著朱允熥氣鼓鼓離開的背影,老朱露出笑容,“到底是老大的種,到底是老大教出來的兒子。強成這樣,就不能順著點咱?!”
    老朱隨即說道,“召寧妃,讓她尋清幽點的宮殿,太子妃遷過去。一應供用不得降等,皇孫出入、進學不得阻攔,隻是太子妃,不得讓她和朝臣、命婦往來,給她送些經書過去,跟前伺候的人全都換了。東宮現用之人,讓寧妃拆散了安排其他地聽用。”
    老朱沉默片刻,才繼續說道,“就不讓東宮那些人賜死了,咱老大和兒媳爰自繈褓即結姻好之約。其他人,就不要去擾他們清淨。找個地,讓她們誦經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