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各自的立場 (三更求訂閱!)

字數:5122   加入書籤

A+A-


    大明賢王朱允炆心情複雜,本來他以為自己會成為這座皇城的主人,可是現在他隻能身穿朝服,早早的就來上
    這是按照朝廷的程序來,不要說離京的藩王了,就算是離京的一些官員都有機會覲見皇
    “孫臣啟奏!”朱允炆高舉奏章跪下,一臉嚴肅的說道,“唐時,親王歲祿古百石、宋兩千四百唐時郡王得歲祿七百石、田六十頃,宋時領觀察使,歲該粟一千二百石,錢二千四百”
    朱允炆的話讓不少朝臣莫名其妙,可是還要繼續耐心的聽
    朱允炆繼續奏報說道,“孫臣以為,皇明待宗室之厚亙古未有!孫臣不才,也知皇祖父創業之艱、民生之還望皇祖父恩重,請降孫臣歲祿至兩千”
    朱允炆的話讓滿朝文武側目,也忍不住低聲議
    大明朝的官員俸祿是曆朝曆代中最低,而且其俸祿結構和發放方式也更為複
    大明如今的官製分為九品十八級,在經曆了一次‘漲薪’之後,也讓不少文武官員感覺到不滿,還是覺得少
    正從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階遞減百石,皆給俸鈔三百正五品二百二十石,從減五十石,鈔皆一百五十
    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減十石,鈔皆九十正從七品九十石,鈔六十正八品七十五石,從減五石,鈔四十五正從九品七十石,鈔三十
    就算是還有一些其他的補助,但是也少的可憐,文武官員早就對俸祿低怨聲載道
    老朱是對自家人好的無以複加,不過對臣子小氣的厲
    老朱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說道,“武林王忠君體國,實在是宗室表朕準你所奏,歲祿自六千石降為兩千石!”
    朱允炆愣住了,不是說就算是現在奏報,皇祖父也不會批準嗎?
    怎麽就直接批準了,我還沒有就藩,歲祿就降了?
    朱允炆呆愣片刻,隨即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咽,“孫臣領旨!”
    自家兄長要去就藩,朱允熥這個皇太孫自然也要來到朝他一直都是麵無表情的站在班首,似乎沒有存在
    可是在聽到朱允炆如此深明大義的奏請,還是忍不住的感動、欽佩,要不是在朝堂上都要握著自家二哥的手感動到落淚
    不過同樣在朝堂上的一位宗室就急眼了,還沒有就藩的藩王晉王朱棡恨不得宰了朱允
    你武林王要討好皇帝、討好皇太孫,那是你的事伱為什麽非要在這樣的場合奏請自降歲祿,這讓咱幾個拿著五萬歲祿的親王處在什麽立場?
    裝傻,朱棡迅速的做出了決定,就當做是沒聽
    歲祿五萬石、寶鈔等其他供用不少,但是朱棡還時常覺得不夠用,要是再降低的話,肯定更加捉襟見
    看到自家三叔有閉目養神的準備,朱允熥也隻能裝作沒有看到,這一幕也不算出乎意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忠君體國,漂亮話喊一喊沒問題,可是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時就不行
    降低宗室供用的事情也不急在這一時,最重要的是不用朱允熥強出
    現在這樣就很好,朱允炆出頭了,最後的決定是老朱來做,朱允熥依然是宗室裏的好人,這件事情怪不了
    老朱下令朱允熥送朱允炆出城,新一代的武林王就要啟程去杭州了,甚至都不用去向呂氏道
    這也是常規,官員等如果得到了老朱的召見就直接出沒有得到召見,在午門外磕頭後就離
    朱允熥和朱允炆也是一路沉默,兄弟兩個心裏早有隔
    出了城,朱允熥才開口,“去了杭州,要是有事記得知會我一”
    朱允炆點頭說道,“多謝殿下掛念,臣自當恪守本”
    朱允熥繼續說道,“記得不要和文官多往來,當地士紳也不要和他們多接你也是朱家人,浙東文官在朝堂上還是有些勢你要是卷入其中不好,皇家臉麵不好”
    朱允炆愣了一下,浙東文官集團以前是以宋濂、劉伯溫等人為首,但是他一直覺得在胡惟庸案之後,浙東文官集團已經幾乎被根
    朱允熥繼續說道,“你一向喜歡讀書,多留意些北方士子的文我也知道你肯定要說北方士子文章文理不佳、文采不夠,隻是我看來南北士子各有所長,南方的擅文詞,可以寫的更漂亮,北方士子作文樸實厚重,更擅長經義方麵的內”
    朱允炆心裏怎麽想的不知道,但是麵子上很恭順,“臣知”
    “你那個黃師,讀書大約是沒問題,別指望他出謀劃策,他不是張子房、諸葛武”朱允熥再次說道,“但凡有人在你跟前聒噪,即刻將人拿下、報到京”
    朱允炆立刻嚴肅起來,“臣明”
    當然得明白才行,身邊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朱允熥這個太孫安排
    朱允熥也有些意興闌珊,說道,“行了,該說的都說咱們兄弟兩個就這樣吧,你當好你的賢王,我當好大明的皇儲,這就行”
    朱允炆恭敬行禮,忽然說道,“我沒想害”
    朱允熥就笑了起來,說道,“我也沒想害你,隻是不爭不現在說這些也沒用,我不至於對付老四、老五,他們到底也是我弟”
    說完這些,朱允熥嚴肅的對周圍人說道,“伺候武林王當盡心竭力,但凡聽到有人不恭不敬,本宮定斬不饒!”
    看著一眾護衛跪下,朱允熥嚴肅的看著郭鎮,“你親自護送武林王就藩,到達後不需急著回京複一是督促王府修建,二是留心杭州士紳,三來記得演練杭州衛防備倭寇、整肅水師,可明白了?”
    郭鎮立刻跪下領旨,“臣謹遵教”
    朱允炆帶著一隊人馬就這麽離開了應天府,如果不出意外,他以後最多每年回來一次朝
    而朱允熥也沒什麽心情去惆悵,送走了朱允炆之後馬不停蹄的趕回皇宮,他還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要
    學習、接觸更多的政事,了解一些關鍵的信息和數字,這是他這段時間的工作重
    在朱允熥放下手裏的奏章時,張福生上前說道,“殿下,先西平侯靈柩十日後能回”
    這也是大事,沐英的靈柩經曆了兩個多月的跋涉,也要回京
    他的葬禮、追封等等,也都要定下來才
    朱允熥開口說道,“令禮部官員擬好喪儀規製,以王禮定”
    張福生低眉順目的,可是心裏有些意本來覺得西平侯應該是追封為國公,可是太孫的意思是以王禮下葬,那就是和中山王、開平王一個級別
    沐英的靈柩送回來了,葬禮、追封等等,自然是老朱來安排,朱允熥甚至都沒有太大的建議
    不過考慮到沐英的身份和功績,朱允熥也確實需要祭他也沒打算派個人過去,還是自己親自過去才
    “哎,免不了又是一場傷”朱允熥也忍不住擔心起來,“明明就是他壽辰”
    老朱的生日是農曆九月十八日,在沐英靈柩送回來前後,那就是老朱的壽誕
    本來按照規矩肯定是要大辦壽宴,可是現在沒有人敢提這件事情,老朱也根本沒有心思去大辦壽不是因為節儉,主要是沒心
    朱允熥還沒有更多的去想些事情,張福生再次過來稟報,“殿下,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求”
    “”
    都習以為常了,雖然隻是一個還不需要觀政的皇太孫,雖然現在還處在學習階段,可是朱允熥已經感受到了政事的繁
    內閣也好、軍機處也罷,朱允熥現在肯定是不會提
    原因也非常的簡單,老朱肯定不會允
    他廢黜相權、皇權高度集中,好不容易才將大權攬在手要是朱允熥這時候提起分權,肯定要被好好收拾一
    看來以後要做的事情又增加了,朱允熥不打算安於享樂,後世有些經驗也可以借但是他更明白有些製度、政策,不能直接挪到現在的大
    那些在後世得到了證明的政策,真的不一定符合現在大明的國
    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朱允熥默默記
    蔣瓛入殿後行禮,“臣錦衣衛指揮所蔣瓛,參見皇太孫殿下,殿下千”
    朱允熥也不廢話,直接問道,“你有何事?”
    蔣瓛回答說道,“殿下此前命臣收集、調查宗室及百官不法之事,臣查得一些證據,特來複”
    看到朱允熥點頭,張福生立刻上前接過蔣瓛高高舉起的奏
    朱允熥打開奏章看了幾眼,忍不住說道,“宗室勳貴不法,比我想象中還要嚴重,看來是要殺人了”
    跪著的蔣瓛身子微微一抖,隨即振奮起來,錦衣衛有機會再現緹騎四出、天下震動的情形
    而張福生低頭不敢流露半點表情,他在這為太孫殿下跟前服侍一段時間了,他知道這位殿下從來都不是心慈手軟的人,殺伐果斷著呢!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