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勤政愛民皇太孫

字數:5107   加入書籤

A+A-


    老朱是一個勤快的人,鐵人不會覺得累,他自然也覺得其他人不會
    朱允熥現在就是如此,已經不讓朱允熥上朝了,已經不讓他每天坐衙,這就是老朱所認為的給了足夠多的空閑時
    要是再不去做點事情肯定不行,都已經是皇儲了,而且心智成當然得多做事才行,這樣才能夠早點接過權柄,這樣才能夠坐穩江
    朱允熥回到了文華殿,直接下令,“召許觀、詹徽、趙勉、楊靖、茹”
    張福生立刻去傳旨,心裏頭也怦怦直因為這一次召過來的人,有四個是尚
    詹徽是吏部尚書,趙勉是戶部尚書,而楊靖則是刑部尚書,而茹瑺則是兵部尚
    六部尚書一口氣召見了四位,以至於讓人懷疑沒有召見六部尚書,那是因為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是空缺工部尚書也是一樣,沈溍被免職後,工部尚書現在也是空缺
    四大尚書忽然被召見,自然匆匆趕往文華
    朱允熥翻看著手裏的奏章,對許觀說道,“你就在旁旁聽,記得記下本宮與諸位尚書言”
    許觀自然領命,他不是史官,自然不是記奏對,而是記下一些要點以備太孫事後翻
    詹徽此刻心情是最為複雜,因為他始終覺得太孫對他有成而現在看到了另外幾個尚書也被召見,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有大事發
    在幾個人問安後,朱允熥說道,“洪武二十三年,趙卿與楊卿換官,同年沈溍也是和工部尚書秦逵換諸位愛卿想來也是知道,汝等皆是朝廷重臣,有匡扶社稷之久在一部並非好事,多多曆練、尋遷,才能目光長遠,勘破全”
    四大尚書愣了一下,朝廷此前也是有幾大尚書對調的例
    別看太孫說的是冠冕堂皇,實際上大家都心裏清楚,無非就是皇帝擔心某個尚書久在一個衙門,培植起來太多的羽翼而
    朱允熥繼續說道,“隻是如今暫且不用,隻是諸位愛卿還是專心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身兼多”
    這一下有人下意識的看向詹徽,如果隻是一些加官倒無所謂,畢竟有些都是虛
    可是詹徽不一樣啊,本來吏部就是六部之首掌管著天下文官,他還兼任著都察院,這就顯得有些太過顯赫、權柄太
    詹徽立刻跪下,說道,“殿下明鑒,蒙陛下恩典委以重臣素來恭謹勤勉,不敢負陛下所隻是臣愚鈍智短,常覺力有不還望殿下開恩,允準臣請”
    想要退休?想要致仕?
    這是不可能的,不管是老朱還是朱允熥,都是覺得逮著蛤蟆攥出尿的性
    詹徽這樣的人還是有些才華和本事,豈能讓他輕易的離開朝吏部尚書這樣的位置,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好
    更何況在老朱和朱允熥的計劃裏,詹徽還留有大用
    朱允熥笑著說道,“詹卿多慮了,朝廷現在離不得愛所兼都察院之職讓出來吧,吏部尚書還管著言官是有些不太妥”
    掌管著文官的仕途,還掌管著監察之權,這是有些說不過去
    詹徽心裏微微有些苦澀,不過還是說道,“臣謹遵教”
    指了指許觀,朱允熥問道,“吏部掌管文官考評,愛卿覺得許卿如何?”
    以前的詹徽哪裏記得一個從六品的官,無非就是許觀六首狀元的名聲大值得關注一可是在翰林院裏,也有太多的前三甲了,不是每個狀元都能成為尚
    但是詹徽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許修撰治學嚴謹、注重時論、不尚浮文,為人至入仕以來勤勉、謙遜,吏部考評皆為上”
    詹徽也算是張口就來,誰讓他知道這個六首狀元近些時日時常被太孫召見
    朱允熥微微點頭說道,“他也隻是在翰林院做學問,隻是在觀政還不臨這樣吧,遷為應天府經曆,讓他去做些實務”
    詹徽這個時候絕口不提正常的官員升遷調動的程序等等,皇太孫的旨意最重
    許觀有些激動,“臣叩謝殿下厚”
    朱允熥嚴肅起來,說道,“你在翰林院清貴,也是做學問的好去隻是你才學斐然,既然學了濟世之才,當報效朝何為報效朝廷?我看來匡扶天下是報效朝廷,保境安民是報效朝廷,牧守一方、活一縣之民,皆是如萬萬不可辜負聖人之教誨,不能忘了陛下的恩”
    許觀更是嚴肅的叩首,“臣謹遵殿下教諭!”
    “不經實務,不知民生之難,不曆事務,不知做事之”朱允熥繼續說道,“好多人能誇誇其談,隻是紙上談兵不可去了應天府,好好學學如何處置實務,陛下不喜浮誇之輩,我也不喜眼高手低之”
    趙勉這些人按說是不需要羨慕許觀,原因自然是他們這些正二品的尚書,沒必要羨慕從六品的應天府經
    可是另一方麵他們也羨慕,許觀還不到而立之年,看來深得儲君賞識,這以後升遷的速度肯定慢不
    最重要的是年輕啊,皇儲年少、許觀也年輕,未來就有無限可能
    詹徽心裏更是酸溜溜的,要是皇太孫對他諄諄教誨,他立馬就拿出最諂媚的嘴隻可惜到現在,太孫對他都是不冷不熱,最多也就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
    許觀的調動不算什麽,這是小
    為了他的這點事情叫來四大尚書,那顯然也是太誇張,朱允熥還有正
    看著詹徽等人,朱允熥說道,“本次建昌衛複叛,朝廷雖說及時鎮壓了,隻是勞師遠征、所耗不思來想去也是民心未附、教化不夠,朝廷也要遷民至少二十”
    詹徽等人安靜的聽著,遷民的事情他們早就知道,也早就做了準
    朱允熥繼續說道,“隻是這一趟到底是在雲貴,所遷百姓之中,一來不得多老幼,二來各籍百姓都要”
    詹徽等人立刻高聲稱頌,“殿下仁慈!”
    朱允熥不置可否,隻是繼續說道,“各司衙門去做好事情,若有推脫、貽誤,本宮絕不寬再一個遷徙之中,要是讓本宮聽說有欺壓、淩辱之事,本宮不隻是要罰那些惡吏,伱們這些上官也不會輕饒!”
    詹徽等人心裏咯噔一下,曆來遷民的時候,路上肯定少不了一些齷齪可是太孫認真了,對這一次的遷民十分的慎
    朱允熥也不管詹徽等人如何想,他隻是提著自己的要求,“除那些戴罪之身之外,尋常百姓遷民,不得擅自拆家,若能舉家遷移是最各衙門所供應糧食、草藥,但凡有短缺以致百姓損減,本宮先殺主事之人,可明白了?”
    詹徽等人心裏更是直哆嗦,皇太孫將他們叫過來,真的是安排了苦差事
    看向朱忠,朱允熥說道,“錦衣衛也別閑著,和都察院一起監”
    “行了,這這樣”朱允熥自顧自的說道,“三天後拿出草擬方案送過來,七天後要在朝堂上議當以所遷之民能安居樂業、宣揚教化為主,讀書人但凡有所誌,該旌表就旌表,該賞官就賞官,不能全都是黔”
    詹徽等人隻能領命,其實他們也都心裏明白,這位皇太孫所說所作之事,其實不太符合規明明皇帝陛下還沒有下旨,哪能是這位皇儲在這裏安排呢,還是這麽大的事
    但是他們也都覺得習以為常,以前皇太子在的時候,大事小事都是太子直接安排清現在這位太孫算好的,隻是提了一些要求而
    更何況這件事情太孫也是有分寸,最終還是要報到皇帝那裏去批
    詹徽等人也是打算這麽做的,太孫提出來了要求,還是要去征詢皇帝的意
    “明天叫沐春兄長過來,涼國公、潁國公也都叫過”朱允熥開口說道,“曹國公和魏國公也一並過來”
    張福生自然是將這些事情記在心裏,一會兒就要去宣旨
    朱允熥繼續翻看著奏章,在仔細的思考老朱昨天給的那些奏章,在想著如何去處理好一些事
    忙到晚飯的時候,這才在張福生的提醒下抓緊時間朝著武英殿
    皇宮還是有些大,好在朱允熥也經常鍛煉,走一段路也不要
    一看到朱允熥,老朱眼裏就是藏不住的笑意,“你也是膽子大,六部尚書你叫去了四個,還給安排那些差事,也不怕外頭人瞎”
    “這不還是仗著祖父庇佑,這才有恃無恐嗎?”朱允熥一邊盯著桌子上的飯菜打量,一邊說道,“怎麽今天吃的這麽清淡?”
    老朱笑著說道,“你要吃就讓人送”
    老朱隨即笑著誇獎,說道,“你今天這事辦的好,咱遷民填充地多人少之處,隻是這到底也是沒法子的法子,多少也會擾你能有如此仁愛百姓之心,咱心裏高”
    遷移百姓,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可是也確實不得不這麽
    朱允熥就說道,“我就是覺得既然遷民了,總該是多些照過兩天我去求個名聲,請旨免去遷民賦稅,到時候還得祖父允”
    老朱立刻說道,“是這個理,過幾天你上朝去,這事就該你去求情、揚”
    老朱有些話沒說,比如說朱允熥剛召見完尚書們,他就安排人去大肆宣揚皇太孫勤政愛民自家孫兒如此仁善,天下人都得知道才行!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