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改變從現在開始

字數:4796   加入書籤

A+A-


    朱允熥相信自家四叔肯定不會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心思,就算是有,也隻敢在內心最深處想想,不敢有半點的表露,更別說有什麽小動作
    可是他依然要將道衍和尚給弄過來,不是相信所謂的道衍和尚打算給燕王送上一頂白帽
    單純的就是這個黑衣宰相、妖僧在曆史上留下了太過濃墨重彩的一這人不是黃子澄那類無用軍師,這人算得上是謀主,當然得弄
    以前還想過或許過個幾年再名正言順的要人,不過現在也算得上是名正言
    朱棣臉色不斷變化,許久之後才說道,“臣遵”
    當年老朱選高僧侍諸王,為已故馬皇後誦經薦道衍和尚以薦入選,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慶壽
    而現在朱允熥直接要求諸王為皇帝祈福,那些高僧必須要送回哪怕和道衍和尚詳談甚契,可是在這件事情上,朱棣也知道自己沒有任何的主動
    舍不得、心裏不高興,這是真但是作為藩王,他真的沒辦法拒
    老朱也笑著說道,“你這混小子,此前還不許咱詛咒自個兒,現如今鬧的更厲害這一下怕是那些文武都要信了,說不定要開始給咱準備後事”
    兒子們回來朝覲,老朱自然也是比較開心有些兒子能夠看破,有些兒子就看不
    朱允熥笑著點頭,不過還是說道,“錦衣衛的事情我也是在籌謀,他們權力也大了雖說祖父先前壓製一二,隻是用起來了,這些人權力就我想著拆分一下,我準備籌建一個鎮撫”
    對於一些官員的弄虛作假等等,朱允熥也是心裏明
    老朱隨即翻出一份奏章,說道,“你看這裏,前兩年遭了災,現在還在報這天高皇帝遠的,一些小災他能報成滔天之咱許下萬石賑災的糧食,他能扣在手裏半月不發下”
    “所以你用錦衣衛,咱心裏高”老朱認真說道,“你以後當了天子,一定要耳目順通,這樣才不用被那些官吏誆想想那胡亥,久居深宮還以為天下太平!”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現在都需要將道衍和尚送回應天出身皇家,有些事情就要看的開一
    聽著這些,朱棣更是明白自己沒有選擇,道衍和尚必須要送回
    朱允熥這個皇太孫在忙著製造火藥,在忙著監督龍江船廠的大艦施工等
    老朱仔細想了想,說道,“是這個理,前些年錦衣衛天怒人怨,咱也覺得這些爪牙有些勢大”
    以前老朱欲辦大案,往往不經刑部,直接交給錦衣衛鎮撫鎮撫司一時權勢赫赫,恣肆枉法、以致洪武二十年皇帝下詔“悉焚衛刑具,以囚送刑部審理
    上朝的事情看似是沒有以往積極了,對於很多的政事批複也沒有以前及時,就好像真的是有些年老體衰、精力不濟一
    “允熥,你看”在武英殿,老朱指著奏章說道,“這看著是在征求咱的旨意,隻是這人包藏禍倘若咱要是鬆了口,那底下州府的賦稅是不是要減免?”
    朱允熥點頭,也說道,“雖說遭了災是該賑濟,隻是這事情不能放手給底下州先不說災情是真是假,就是這一旦放了手,以後底下州府就能自己做主”
    “是這個理,咱情願緩幾天,也不能把錢糧大事送出”老朱也有些無奈的說道,“咱也知道真要是遭了災,百姓生計艱隻是這些當官的,哪怕這些個是出於好心、愛民,咱也不能就真的信了!”
    但是這對於老朱來說也不算什麽,他現在已經開始進一步的激發演技
    而北鎮撫司這些,實際上是朱棣在位時期新設的,專治詔
    在忙著對勳貴進行整治的同時,也沒有忽略對於京軍的掌
    朱允熥對於這一點也是認可的,說到底就是給地方一些自主權沒問可是有些底線不能觸碰,要不然的話底下的官吏權力太大,並非就是什麽好事
    “除了製衡錦衣衛,我還是想著將一些事情給分”朱允熥就說道,“現在錦衣衛還兼著刺探境外軍情的職責,這有些不太我想著建個北鎮撫司,一來是製衡錦衣衛,二來就是收集軍”
    老朱也不反對,說道,“這事你要是願意做,就看著去隻是你記好了,既然是製衡錦衣衛,你那個北鎮撫司就不該讓錦衣衛管他們若是要刺探軍情,五軍都督府可以知道些許事情,隻是不該讓五軍都督府管”
    朱允熥直接說道,“那是自然,北鎮撫司還是祖父親管比較”
    老朱就笑著拒絕,“北鎮撫司說來也是和錦衣衛相似,以後自然是天子親自管咱現在年紀大管不了,伱籌建北鎮撫司,你就先兼”
    朱允熥也沒客氣,就答應了,“那隻是這麽一來,錦衣衛的人要說我那些文武官員的話,心裏頭肯定是牢騷不”
    一個錦衣衛就夠他們提心吊膽的,現在皇太孫還要弄個北鎮撫司,這不就是另一個錦衣衛麽!
    在這樣的皇太孫手底下效力,心裏頭肯定也會有壓力,會覺得非常不自
    “牢騷就牢騷,這事輪不著他們去”老朱就霸道的說道,“真要是依著他們,他們恨不得你垂拱而治,他們想著的你就是個泥胎菩”
    這倒也是實話了,一個不斷放權的皇帝,才是一些文臣武將眼裏的好皇
    隻是現在看起來他們肯定不會如願,老朱不是那樣的性格,朱允熥也沒有那麽‘仁
    “祖父,我現在想著戶部那邊的事情,也是要收一”朱允熥說道,“稅收的事情,咱們得想想法”
    老朱立刻瞪眼,直接拒絕,“不準!”
    “祖父!”朱允熥也急了,他知道曆史上大明亡國,很大的原因就是稅收不上來,“祖父,我也不是想著要從百姓手裏收稅,現在也是該休養生隻是如今的稅製,肯定會讓有心人鑽空”
    如今的大明是延續著兩稅法,額評定依據南方與北方地理種植而由征收穀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法,改為征收現金為主,一年兩次征稅,分夏、秋兩季征
    雖然地方不同,也有一些區
    但是總的來說,南方一年兩熟的水稻要負擔兩次的稅
    田賦占國家的主要財政收鹽政為第二大項收其餘是:炒關稅、商稅、船運稅、門攤稅、酒醋稅、房地契稅、礦銀、漁稅
    朱允熥就急著對老朱說道,“祖父,曆朝曆代敗亡,多是土地兼洪武十四年,朝廷編製魚鱗冊,百姓不足六千萬早年賞賜功臣、寬待讀書人,免了他們很多田稅,這不好!”
    當年老朱大封功臣,自然也是賞賜王侯、功臣、貴族非常多的土地,這些土地被載入了田策,享有免收賦稅和差役的特
    而且朝廷在職官員也享有一定特權,他們按照各自的官階品級可以免除一定數量的差役,一品大員可以免稅田一萬畝,按序遞減,最末的生員也能免交八十畝的稅糧,雖然法製規定隻是免役,但明代役法是以民為役,以田治
    田畝和丁口都可以作為征役的對象,由“憂免田”而獲得“憂免糧”,那就給以免役為名而實行逃稅之實,留下了缺
    現在的大明田稅每畝才收兩升到三升左右的稅,與元代持平,甚至比宋代還要
    可是有些雜稅還有,一些有心人也明白了,大明的田稅基礎是人口和土有田就有租,有田就有
    朱允熥繼續說道,“若是我,我就把田投效到地主人家,從他們手裏租田我免了稅,地主還能有更多的要是運作一番,這些田也都要免到時候權貴的土地越來越多,朝廷收上來的稅越來越少,真要是稅收得少了,朝廷就巧立各種名目變得法地收稅,而賦稅越重,老百姓就傾向把土地賣給權貴就越多!”
    朱允熥憂心忡忡,說道,“祖父,長此以往那還如何得了!”
    老朱憤怒的一拍桌子,“他們敢!”
    “怎麽不敢?”朱允熥就說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現在好多勳貴、地主都是這般做的!就是那歐陽倫,他明裏暗裏不也是攢了不少土地,有幾畝是要納稅的?再者說了,那些投效之後的百姓,就不登記造冊,不用賦稅!”
    曆史上的明朝中後期就是如此,朝廷收不上來稅收,但是地主權貴富得流
    敢增稅,就喊著與民奪想清丈土地,無數憂國憂民的大臣就聲嘶力竭的去阻
    老朱仔細的想了想,說道,“再議!”
    朱允熥也是沒法子,老朱這樣從布衣成為開國皇帝的,從來都不缺少自所以老朱定下《祖訓錄》,定下萬世之法,認為隻要子孫照辦肯定能夠守住天下、當好皇
    可是現在合適的政策,不要說一兩百年之後了,幾十年後就不一定合適
    再者說了,老朱定下的一些政策,朱允熥還是很想吐槽所以改變,要從現在開始!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