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民生、科技
字數:4675 加入書籤
大明賢王朱允炆總是能夠給人帶來驚人,此前爭奪儲君的事情暫且不提,就說他就藩那年主動提起削減宗室供用的事情,就是一些意外和驚喜
宗室會不會對這位武林王罵聲一片暫且不論,可以肯定的就是不少文人覺得這位皇孫賢
賢王現在在進一步的得罪著宗室了,他直接奏請自皇帝六世孫後不再授奉國中
這個提議也很好,實際上有不少有識之士都能夠看出來宗室的負擔不以前皇帝一意孤行的非要世授朱氏子孫奉國中尉,其他人也隻能捏著鼻子認
這一次皇帝允許了,皇太孫也跟著附議,這也讓人看到了大明賢王不一樣的地
怪不得此前傳言皇帝一度是鍾意這位自小就有賢明的皇孫呢,這不隻是孝順,更是深明大
能勸得動皇帝,還能讓太孫聽取建議,這簡直就是大明的福要是兩年前皇帝立的是這一位為皇太孫,說不定很多人的日子就有了盼
毫不誇張的說,這一次朱標的忌日,最出風頭的就是朱允炆
這位據說在杭州遊山玩水的武林王,好像不是一個小透明了,還是能夠左右一下朝堂局
朱允熥是年輕人,在朱標的忌日之後,他就踏青了,雖然晚了點,但是也不算特別
“三舅,用不著在我跟前護”朱允熥也無奈,說道,“周圍很多人護著呢,你去歇”
常森一點都不懈怠,堅持說道,“殿下,恕難從臣得護衛殿下安全,要不無法交”
“回頭和他說說,用不著那麽想,門楣不墜就算是他的本事,教好了徐欽就是對得起先中山王”朱允熥有些開玩笑的說道,“我也好、他也好,我們就是再厲害,能比祖父還強?能比得上中山王?咱們這些人不出大差錯,那就是有出息!”
徐妙錦有些偷笑,此前她其實就打聽過一些事情,主要就是朱允熥的性格等
不過和他相處,徐妙錦覺得挺愉快、挺輕鬆,如果是一個嚴肅古板的人,那肯定少了很多樂自家大哥就是那樣的人,看著就是非常無
徐妙錦仔細思考很近,還是小聲說道,“武林王這些天聲望很好,朝堂上的事情倒是不知,隻是在士林當中、在民間,很多人都在稱”
“我知道,他做的事情是好”朱允熥也不是很在意,笑著說道,“如果我大明宗室都是如此賢達,那就少了很多的麻煩,那才是社稷之”
徐妙錦自然不會說開平王府的不是,隻是說道,“大哥這些年也有負擔,生怕行差就錯葬送了父親一世英”
常森一下子恍然大悟,連忙討好笑了起來,“這倒是臣疏忽了!那臣離遠點,臣一向耳朵不好,娘親總是罵我耳聾眼”
常森一副李逵的樣子,五大三粗的看著就唬
隻是性格方麵,皇帝嚴肅霸道,先太子寬仁平而這位皇太孫也有霸道、平和的評價,少不了的還有紈絝、沒正行、喜歡說
不去禍害百姓、不去幹涉朝政,那就是一個賢良的王爺要是有些文學修養等等,那自然也更好不過,幾乎能夠稱得上宗室賢王的模板
這些也是朱允熥的心裏真實想法,朱允炆肯定不能當皇帝,可是以他現在表現出來的休養等等,就算是沒有多大的本事當個鎮守邊塞的塞王,可是也沒壞
“那你去遠點行不行?”朱允熥就非常無語的說道,“我和妙錦說說話,你像個門神一樣跟著,你不別扭我們別扭!”
看著低頭抿嘴的徐妙錦,朱允熥也無奈說道,“開平王府的家風比不上中山王府,我三個舅舅如何你也知你們家倒是不用擔心,魏國公能挑起門”
哪怕隻是幾次有限的接觸,徐妙錦也能感覺到這位太孫也算名不虛傳,有時真像紈絝子
朝堂上的事情不用多說,能夠異軍突起忽然奪得儲君之位,這就說明很多事情更何況這位太孫這兩年在朝堂上偶露鋒芒,也有人說這是和皇帝、先太子一脈相
徐妙錦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朱允熥,覺得這位皇太孫的心是真的很
太孫到底也隻是儲君而已,也是有可能被廢掉曆史上登不上皇位的太子實在太多了,更何況還隻是太孫
畢竟那位武林王據說此前頗受皇帝喜愛,在太子病逝後被普遍認為無限接近儲君之
見朱允熥沒有在意,徐妙錦這樣的聰明人自然也不會繼續提,免得讓人以為她離間皇太孫和武林王之間的兄弟之情,那可是大罪
“聽說你對兵法也有些了解,這倒是好事”朱允熥就開口,直接安排事情,“我不喜歡四書五經,很多時候也就是看看就三從四德的也不強求,我祖母、我娘都是巾幗英雄,都是賢內”
聽到朱允熥這麽說,徐妙錦也連忙說道,“臣妾豈敢與皇後殿下、太子妃殿下相提並”
常太子妃的事情徐妙錦知道的不多,因為她出生那會兒,常太子妃已經不在隻是偶爾聽人提起過,那確實是一位女中豪傑,隻可惜走的
至於馬皇後就不用說了,哪怕小時候不記事,可是這麽些年也沒少聽說過各種關於馬皇後的故不管是開國前的事情,還是開國後的一些做法,都是令人神
不誇張的來說,馬皇後就是大明女子心目中的偶不隻是因為她的皇後身份,同樣也是因為他的所作所
“祖父常說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他在外頭打仗,家裏頭的事情從不用操”朱允熥就笑著說道,“不要說家裏頭的事情了,就是手下文武官員家眷,祖母都能照顧在這之餘,還能幫著籌備糧草、整頓軍需,收攏民心,實在是令人稱頌!”
徐妙錦不反對,也不覺得朱允熥是在誇張,因為那位賢後的故事被人無數次提及,現在還有很多曾經的親曆者可以證明,這些不是溢美之
朱允熥就嚴肅起來,對徐妙錦說道,“你不用整天想著三從四德、女紅、教養,我大明是忌諱後宮幹政,不過母儀天下也不該是擺伱有本事,就幫襯我一”
徐妙錦也不謙虛,說道,“臣妾雖才疏學淺,也願為殿下分”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那好,朝廷這些年在修書,民生這些要重我五叔在修醫書了,這肯定能活民無隻是咱大明到底是以農為本,《齊民要術》成書於北魏末年,蒙古人還修了《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桑衣食撮要》三本農我大明也該如此,你可以幫著整理一”
朱允熥也繼續說道,“唐時有了曲轅犁,宋元之時黃道婆教鄉人改進紡織工具,稱得上‘衣被天下我大明也不能閑著,農具要是有所改進、紡織技術要是能有所進步,那才是社稷之”
對於一係列的技術進步,朱允熥也從未掉以輕心,可是他不是工科男,有些東西就算是知道名字,或許勉強還記得點原理,但是真要是讓他去造,也太強人所難
技術的進步就是如此,有些時候猶如一道紙一樣,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突破
可是有些時候沒辦法突破,那就隻能一直是在原地打轉
所以說政策、政治方麵的事情,朱允熥一點都不會掉以輕心,隻有穩定的政局才能夠為百姓創造安居樂業的大環
但是技術的革新等等,也能夠帶來更多的便利和發雖然這也需要政策的引導,但是同樣也需要無數能工巧匠,在繼承、學習前人經驗的同時,也要去不斷的創
就在朱允熥和徐妙錦還在聊著天的時候,一個小胖墩跑了過來,“太孫表兄!”
“叫我做什麽?”朱允熥頓時來氣,捏著梅順昌的臉就嫌棄道,“讓你練武你不練武,讓你讀書你打瞌睡,怎麽就沒學一個好?”
梅順昌指著身後,說道,“小姨讓你過”
朱允熥頓時偃旗息鼓,自家小姑雖說嫁出去了,不過也更潑辣
“說了是什麽事嗎?”朱允熥打探著消息,好做些準備,“別是讓我斷官司啊?”
梅順昌立刻滔滔不絕的說道,“就是斷官司!我娘說她折的花最好看,小姨非說她折的才好看,讓你去評斷!”
朱允熥瞬間頭大,端水大師扔鍋說道,“妙錦,你去看看就我記得勳貴人家來了不少子弟,我去那邊看看!”
梅順昌這個小傳令兵沒能完成任務,頓時有些懊而徐妙錦也頭大了,那兩位公主殿下地位特殊都不好得
這還沒有過門呢,就已經安排了不少事情不說,現在得罪人的事情也要去做了!
朱允熥立刻招呼著常森,說道,“三舅,今天不狩獵,就是拚個人勇我的槍法應該大成了,我就看看折勳貴人家的到底有沒有人能和我一決高下!”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