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推陳出新

字數:6662   加入書籤

A+A-


    朱文的出生似乎讓整個應天府都彌漫著喜慶的氛圍,這一點倒是沒有太多的誇張。
    因為皇帝大喜,應天府上下官員也忙著報喜,也難得的安排了一些喜慶的慶祝。
    再加上皇室出麵接濟一些孤老,或者是施粥、賞布匹等等,還是有些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朱文這才剛剛出生,就已經讓很多人見識到了皇帝的喜愛和偏心。但是這一幕好像也不值得奇怪,皇帝一向都是喜歡嫡長,偏心的沒邊。
    朱允這個時候也是無比開心的,不隻是因為初為人父,也是因為他這個皇儲的位置在有了朱文垣之後更加的穩固了。
    皇室的血脈傳承一直都是無比重要的大事,此前徐妙錦有了身孕的時候就讓人安心了不少。而現在添了一個兒子,自然更加意味著朱允無懈可擊了。
    老朱歡歡喜喜的,關心問道,“咱重孫如何了?”
    “好著呢,能吃能睡。”朱允也樂和和的回答說道,“祖父,不是孫兒多嘴啊。文這才出生幾天,您老人家眼裏就隻有重孫了。我這麽大個孫兒整天在跟前,也不問問。”
    老朱則直白說道,“你都這麽大個了,還要咱處處護著?咱現在隻要重孫,孫兒看不看就那麽回事了。”
    這極有可能是老朱的心裏話,雖然是誇張了點。不過在老朱的眼裏,重孫現在就是命根子。
    “寧妃娘娘現在就守在東宮呢,我想要和妙錦多說說話,她老人家都不準。”朱允忍不住吐槽說道,“說妙錦要歇著,不能驚擾。”
    老朱就無比認可的說道,“咱孫媳立了大功,是該好好歇歇,你就不要去叨擾!”
    這也讓朱允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不過想想看的話,老朱和郭寧妃現在的一些觀點和做法,也是符合這個年代的認知。
    家裏有些條件的,在產婦生完小孩後肯定是需要靜養,是需要坐月子好好的條理一番才行。
    至於想要見到小孩,那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了。起碼要十天半個月之後,才有可能進入產房見到孩子。
    老朱和朱允實際上一個待遇,就算是他們再著急、再期待,這個時候也隻能是乖乖的等著,這事情是任誰都挑不出毛病的。
    在老朱和朱允閑聊著的時候,齊王朱憂心忡忡的回到了皇城,首先就是先去奉先殿祭拜。
    他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不是因為此前提議回師惹得皇帝、太孫不高興,而是手底下的人做事情不周密,被查實了一些事情。
    祭拜結束之後,朱問道,“本王現在要去何處?”
    一個小太監回答說道,“齊王殿下,陛下令殿下去往武英殿。”
    朱也是心裏苦啊,他現在連一般的藩王待遇都沒了。在奉先殿祭拜結束,就算皇帝不過來,太孫也應該露麵的。
    可是現在呢,直接將他召去武英殿。這省去的一步就是家人禮,如果是以前可能還不是特別的在意,但是現在就不得不多想了。
    實際上自從知道為何被召之後,朱一直都是在想著對策,想著如何狡辯、推卸責任等等。
    在封地的時候他可以橫行無忌,覺得天高皇帝遠沒有人可以管的到他。但是到了應天府之後,那自然也就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了。
    到了武英殿,朱立刻跪拜行禮。“兒臣朱,叩見父皇。”
    老朱抬頭看了一眼朱,隨口說道,“你就跪著好了,無君無父的東西,也該好好的反省一下。”
    朱連忙磕頭,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父皇明鑒,兒臣實屬被人蒙蔽。兒臣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肆意妄為!”
    “你比你二哥、三哥幾個還膽大!”老朱心平氣和的說道,“他們就是再不法,也隻是敢在王府裏胡來,不敢做危害社稷之事。你是咱兒子,帶頭勾連商賈、侵害邊關士卒,還真的是朕的好兒子!”
    朱更是連連磕頭,“父皇明鑒,兒臣冤枉!”
    朱允拿出卷宗遞給朱,“七叔,你自己好好看看。若是還說冤枉,我即刻去查辦那些庸官、還七叔清白。若是七叔看了之後不覺得冤枉,我就隻能請皇祖父以朝廷律法、宗室之法對待七叔了。”
    這一下朱瞬間不知所措了,他很想狡辯、很想推卸責任。可是這個時候嘴硬,很有可能將事情鬧大。
    朱允就說道,“你手下指揮使,府裏管事,我都拿了。那些商賈、鹽商等,我也讓人一並拿了。若是七叔還不服,我可將他們帶來當麵說清楚。”
    朱就更加尷尬了,他自己做了些什麽事情,他自然也心裏清楚了。真要是較真,他肯定不敢。
    朱允則繼續說道,“遼東本就是苦寒,糧食不足、食鹽不足,朝廷設開中法本就是為了偏遠邊塞之保障。七叔這麽做,豈不是自毀長城!可是前些年削減了宗室供用,七叔心存怨念?”
    朱更加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朱允的那些話有些道理。以前供用多不覺得有什麽,現在削減了不少,就覺得不夠用了。
    至於自己的供用是百姓不敢想的,朱可不管那些。他是朝廷的親王,自然也就要用最好的、過最為奢華的生活了。
    老朱冷哼一聲,說道,“你若是敢辯解,朕即刻收拾你!也就是朕現在心情好,你即刻回鳳陽種田。什麽時候改了,什麽時候再說回藩之事!”
    朱臉色慘白,已經搖搖欲墜了,“父皇,可是要廢了兒臣!”
    老朱狠下心來說道,“廢不廢,全看你自己,其他人幫不了你!齊王府的時候讓世子先照看,朕也懶得說你了。”
    朱哀求著,期盼老朱回心轉意,但是老朱看起來沒有任何打算改變心意的樣子。
    麵對朱求助的目光,朱允也沒有任何的表示。對於自家七叔的處置,他甚至是比老朱更為堅決。
    朱是真的慌了,以前肆意妄為的底氣就是因為他是皇子,以及知道老朱的性格。但是現在呢,他實際上和被廢也差不多。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但是要說起來也有操作的餘地,就像此前的秦王朱、周王朱,以及靖江王朱守謙,都是犯了事之後回老家種田的。
    也就是朱守謙一再犯事,所以才最終沒能第三次回到桂林。而朱和朱,都是回到了封地繼續是逍遙的王爺。
    雖然沒有被廢,可是誰也不知道最終的結局到底是什麽樣啊。都說太孫最為看重宗室,可是現在就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根本沒有任何幫忙求情的意思!
    朱不是心灰意冷,而是根本不敢違逆老朱的意思,隻能灰溜溜的離開武英殿。他現在隻能回鳳陽,未來是什麽樣就難說了。
    看到朱離開,朱允開口,“明天在朝堂上昭告天下,七叔這一次的處置就該公諸天下。”
    老朱也不反對,都狠下心來好好的收拾一下親兒子了,那自然也就是要震懾一下天下的臣民,免得一些人繼續肆意妄為。
    “你七叔也處置了,剩下的那些犯官、貪官汙吏,你讓人處置了。”老朱冷哼說道,“和這些人混在一起損朝廷的根基,虧他做的出來!”
    老朱有理由生氣,這是朱家的天下,朱家的子孫自然也就有理由維護著。而朱和一些貪官汙吏、不法商販勾結,損害的就是朝廷的利益了。
    朱允則笑著說道,“祖父,七叔他們未必這麽想。江山和他們無關,他們隻想著自己的王府。”
    老朱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尋常百姓家分了家之後,親兄弟也會爭、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想要勁往一處使也沒那麽容易了。
    兒子們現在也是如此,江山社稷和他們無關,得了好處就收歸王府。捅了簍子,那是皇帝和太孫的事情!
    有類似想法的藩王絕非一兩個,這也是老朱狠下心處置朱的原因,這也是給其他宗室的一個警告,可千萬別再肆意妄為了!
    大明很快就要換當家人了,那些藩王們要是不改改習性,那就不會像現如今這麽好說話了!
    很多文武百官也都是在盯著一些事情呢,在盯著對宗室的一些處罰。
    周王和武林郡王看似也就是小懲大誡,而不少官員也知道那兩位宗室雖然卷入事情,但是也不是直接的當事人。
    齊王才是關鍵,因為他是親自指使了,這些事情當中他就是主犯了。真的要是如同對周王、武林郡王那樣的處置,估計有人會不服氣。
    而現在呢,齊王被責令回鳳陽。沒說廢,也沒說不廢。令齊王世子讚管齊王府事,派藍玉改道收回齊王三衛兵權,安置好了再回京。
    這一係列的處置方式,讓很多人都覺得齊王殿下可能就是大明實質上被廢的第一個藩王了。
    指望兩三年內回到封地是不可能的,這位親王遭受到了大明開國以來對宗室最為嚴重的處罰了。
    有人會在這個時候暗自叫好,因為大明朝的一些宗室確實有些不像話了,此前皇帝對宗室太過寬宥,以至於一些藩王眼裏根本沒有律法。
    而現在通過對齊王的懲戒,相信其他的一些宗室藩王會心中有所顧忌了,他們有可能不會再敢像以前那樣有恃無恐。
    而有些人心裏則滿滿的都是擔憂,皇帝以前就是喜歡一些重刑,對待官員極其的嚴苛。
    現在對宗室都開始嚴苛起來了,那麽對於官員們來說,接下來的日子勢必是要更加的難過了。
    在這個時候要是再犯了錯,基本上就不要指望有任何的僥幸,也肯定是不會有任何的好下場,這一點根本就沒什麽好懷疑的。
    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這些對於朱允來說好像也沒有那麽重要,朝野上下的一些反應也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他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已,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回事。
    “過兩天大軍就要回京了,事情給安排好。”朱允提醒道衍,說道,“讓五軍都督府、兵部快點把酬功的冊子遞上來,大軍回京之日,封賞就要賜下。”
    賞功罰過,這也是朱允的一個特點。別管這一次出征是不是有著極其重大的戰果,取得了一些戰果,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那自然就不能小氣了。
    道衍也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五軍都督府、兵部及都察院在核查軍功,明後日就能送上奏折。”
    大軍凱旋而歸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不是帶兵的將領報了多少功朝廷就要認多少功。
    還是要各方查證的,實際上軍中也一直都是有著一些負責軍功考核的禦史,包括一些錦衣衛、東廠的人。大軍在外,朝廷不可能一點安排都沒有。
    對於這個回答,朱允比較滿意,“這就好,千萬不要誤了事。”
    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朱允肯定是不希望有任何的耽擱,希望將事情給做好才行。
    相關的衙門實際上也是這麽想的,如今勳貴集團的實力依然強盛,再加上這一次還有好幾個藩王領軍出征,這些都是不能得罪的人物,大家都仔細著呢。
    朱允再次說道,“老將們的事情快些給安排好,禮部和工部都要準備好,既然讓他們卸甲歸田、頤養天年,還有的體麵都要有。”
    道衍更加清楚這些事情,朝廷更新換代的速度是在提升了,一些勳貴也要離開朝堂了。
    作為對那些勳貴功績的認可,朝廷自然也會在老將們卸甲歸田的時候給與足夠的榮耀和尊重。
    所以有些事情也確實是需要抓緊時間去做好才行,要不然皇太孫會有意見,那些勳貴們也會有些不滿。
    要是誰耽誤了皇帝和一些勳貴君臣相得的佳話,影響了皇太孫推進勳貴集團更新換代的計劃,估計到時候也是會被重罰的。
    辦事情就是要得力,才能在這個皇太孫手裏得到重用!
    雖然剛剛有了兒子,可是不代表朱允就可以閑下來,需要處理的政事依然會及時處理。
    他是這麽要求自己的,手下的官員們自然就要更加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