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份不同

字數:6621   加入書籤

A+A-


    該準備的基本上都已經準備好了,皇太孫和太孫妃回帝鄉祭祖的事情就這麽展開了。
    不要說滿朝文武對此不感覺到有任何的意外,就算是應天府的很多百姓對此也是早就有所預料的,因為先前就有一係列的準備工作。
    勳貴或者外戚提前返回鳳陽,沿途會有衛所、錦衣衛護衛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為太孫返回帝鄉做好前期的工作。
    不過這件事情朱允也是奉命行事,是老朱的旨意下來了之後,他才動身。
    出城後的朱允爬上徐妙錦的車架,說道,“可覺得累了?”
    徐妙錦就笑著說道,“殿下,臣妾豈能是那般柔弱不堪?臣妾隻是乘車駕,這要是都累了,那也太說不過去。”
    朱允就笑著開玩笑,“這也說不準,將士們尋常勤操練,宮中內侍也常走動。我們這些人疏於鍛煉,說不定就真的走不動道了。”
    朱有齡就吐槽說道,“小弟,你早些年還是勤練武藝,隻是這兩年有些懈怠了,我見著你都長胖了。”
    朱有容也跟著說道,“小弟是長胖了些,我覺得這倒是好事,看著更為威武。”
    朱允捏了捏臉,不太樂意的說道,“我這是雄壯,可不是胖。你們現在也不回宮,自然不知道我還是勤練武藝,隻是沒以前勤快罷了。”
    朱允說的也算是實話,這幾年主要是忙於政事,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緊張,所以也沒更多的時間練習刀槍棍棒,騎射的功夫要有所退步。
    但是不管怎麽說,朱允都不覺得自己是胖,最多也就是比較強壯。這裏頭還有一部分基因的原因,老朱家本身就是孔武有力的身板。
    安慶公主則打趣說道,“昨天去宮裏,我見父皇倒是不想讓你回老家了。文那麽黏著,隻怕是父皇要帶著文上朝。”
    “那肯定不行,祖父最多是早點去上朝,早點退朝。”朱允就樂和和的說道,“還有寧妃娘娘呢,能稍微帶一會兒。”
    寧國公主頗為感慨的說道,“父皇到底是歲數大了,當年你大哥在的時候,父皇也未如此。”
    有人覺得當一個人對孩子有了更多耐心的時候,就是歲數變大的標誌。在老朱的身上,現在體現的也是更加淋漓盡致。
    都說朱文離不開老朱,其實不少親近人也都知道老朱現在是離不開朱文,基本上就是一門心思的在帶著寶貝重孫。
    “祖父這段時間上朝也是應該,我回來了他也要上朝。”朱允笑著說道,“他要是再不上朝,過段時間外頭不知道要說些什麽了。”
    聽到朱允的話,大家也都隻是在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麽接話,那太敏感了一些。
    不過就算是朱有容、朱有齡的政治敏感性不太強,也都知道朱允說的那些是非常有道理的。
    皇帝過去一段時間,甚至是將近一年的時間基本上都不怎麽上朝了。知道的是皇帝在忙著帶皇重孫,將政事交給了皇太孫。
    不知道的還以為朱允這個皇太孫做了些什麽,所以才會讓皇帝在身體依然健康的時候久不露麵,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大明版的玄武門呢。
    謠言止於智者,老朱現在在朝堂上露麵幾次,自然也就可以讓一些謠言不攻自破,這對朱允沒有任何壞處。
    “大姑、小姑,我這一趟回家祭祖肯定是有些忙。”朱允也嚴肅起來,說道,“到時候您二位得帶著我倆姐姐照料好昔日舊鄰。”
    寧國公主笑著說道,“這事你放心就是,雖說我們也鮮少回鄉,隻是該做些什麽也都是心裏有數。”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老鄰居們基本上都不在了,現在的身份也是有著天差地別,但是有些事情就不能隻是看著現在的情形。
    老朱是出自鳳陽,這就是帝鄉。而作為老朱的子孫,更要認這個出身,祖籍所在之地、昔日的舊鄰,該照顧就要照顧。
    封官賞爵肯定是不行,但是平常給點米麵賞賜,宗室回鄉祭祖的時候款待一下,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這是千百年來流傳的典故。劉邦回到沛縣還大宴三天,擊築作歌更是千古佳話。
    哪怕是在大明,也是極其重視鄉土情。朱家的子孫要是不認昔日的鄰居,那傳出去就非常難聽了。
    朱允看向徐妙錦,說道,“義惠侯和幹祖家的,你萬萬要親自照料。”
    徐妙錦心裏清楚,義惠侯劉繼祖的子孫,以及汪幹娘的子孫,這都是老朱家的恩人。他們的身份不同,現在不隻是得到了世襲的皇陵祠祭署的官職。
    在一些重要的祭祀儀式當中,這兩家的也都是有資格陪祀。
    徐妙錦心裏有數,嚴肅說道,“殿下放心就是,臣妾心裏也有分寸。”
    這些事情也根本不需要他多提醒,以徐妙錦的蘭心蕙質,肯定不會在這些事情上有什麽疏忽。稍微有點品行的人,都不會在這些事情上馬馬虎虎。
    回到了鳳陽,到時候的朱允肯定也是比較忙的。祭祖自然是最為重要的大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他登基前的重要流程之一。
    在他的姑姑、姐姐需要代為宴請舊鄰的時候,朱允也需要開始準備宴請、接待一些勳貴。畢竟此前一批老將告老還鄉,這些人也不能忘了。
    大家都是有著不少的事情要做,身份不同,所需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擺正自己的一些位置,那麽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順利很多,不至於出什麽差錯。
    朱允這一次回鄉祭祖本身就足以讓很多人重視,再加上意義不同,這也就是現在看起來聲勢比較浩大的原因了。
    宗室這邊自然不用多說了,朱允最為親近的親人基本上都跟著過來了,這都是來幫他做些事情、承擔一部分的任務。
    除此之外還有禮部等官員跟著過來,皇儲祭祖本身就是社稷大事,這些官員要是不跟著過來,那才是說不過去的事情了。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甚至這一次跟著朱允一起回鳳陽的,還有一大批翰林院等清貴衙門的年輕官員,主要是去年的進士等。
    這對於那些年輕的進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他們這批人本身就是被認為是太孫門下,是值得培養的未來重臣。現在再參與陪祀,那就更有意義了。
    稍微說了會話,朱允自然也就離開車駕,他也不適合一直都是留在車駕裏。
    將梅順昌叫到跟前,朱允問道,“讓你去軍中曆練,你現在覺得如何了?”
    梅順昌就本本分分的回答說道,“回殿下,臣資質愚鈍,隻能做事勤勉一些。先前涼國公說了,覺得臣沒有天分。”
    朱允頓時覺得好笑。“這個藍玉,我也懶得說他!隻是你也莫要灰心,藍玉那人一輩子都是在戰場廝殺,眼界高一些也是自然。”
    這麽說肯定也是沒有什麽問題,在藍玉少年時期,他是跟著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名將作戰,那時候的身邊都是大明的開國勳貴,是真正的一時人傑。
    等到他青壯年的時候,也算是鍛煉出來了,作為統兵大將南征北戰、戰功不斷,自然也就意味著尋常人他根本不放在眼裏。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說到底身邊的環境、身邊的人都是人才,所以一般人不被看在眼裏,這些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朱允鼓勵著說道,“你和涼國公也是不同,你到底是我表弟。以後若是能夠上陣殺敵自然是最好,做不到也沒關係。持心端正、整肅軍紀,這些還是要靠你們。”
    這些也都算是朱允對於這些外戚的一個期待,不指望這些人個個都是人才,不指望他們都是有著無比出眾的能力。
    平庸一點其實也沒什麽關係,隻要品行好就行了,有些位置不一定就是能力出眾可以做好,對於品行的要求實際上也更高一些。
    梅順昌也是靦腆的笑了笑,他對於自己的能力也心裏有數。
    雖然很多的少年都曾經是有著一些豪情萬丈,會覺得自己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但是梅順昌不那麽想,他的性格自小就是比較穩重,家教也比較嚴謹。
    朱允的心情不錯,自家小表弟雖然不算是最有能力的,但是絕對是聽話、省心的,這在他看來就算是非常優秀的了,可以值得他放心。
    江山代有才人出,宗室或者外戚也需要湧現出來一些人才,現在的梅順昌就算人才。
    朱允也從來都不需要擔心手裏沒有人才可用,他甚至很多的時候會有一些幸福的煩惱,主要就是因為人才看起來太多了,根本用不完。
    老一輩的現在還算是老而彌堅可以鎮住場麵,青壯一輩的現在也迅速的挑起大梁成為了主心骨。
    而年輕一輩的現在也是在茁壯成長,他們的進步也讓朱允的未來有著更多的選擇餘地,那當然就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常升這個不太靠譜的開國公騎著馬來了,樂嗬嗬說道,“殿下,帝鄉一些老將有些心思了,是想著要是能夠得到允準,都想要陪祀。”
    朱允笑著開口說道,“把名錄給我就是,不要隻是盯著勳貴,還有些老人,那也都要愛惜些。”
    所謂的淮西二十四將天下皆知,這確實就是老朱起家的核心力量。但是在與此同時,當時也是有著七百同鄉投奔。
    這七百人大多數都沒能看到大明開國,也不是說這七百人都封候拜將等等。但是這些同鄉、這些部舊自然是不能忽視的。
    常升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雖說五軍都督府有名錄,隻是臣到底不是鳳陽人。”
    朱允心裏有數,隨即吐槽,“二舅,你有些時候就該多用心些。就說我九江表兄,他也不是鳳陽人,隻是好些事情他都心裏清楚。”
    常升就理直氣壯了,“殿下,那不一樣,臣到底是外臣。曹國公不一樣,祁陽王當年在軍中更是有威名。”
    “行了、行了。”朱允笑著擺手,“這事情還是去和魏國公說一聲,他這方麵就是比你強,做事也確實細致不少。”
    常升沒覺得不高興,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大事做不好、小事不願意做。事情落在他頭上了,那就努力的想要去給做好。
    不再職責範圍內的,根本不願意多看一眼。這不隻是考慮避嫌之類的,主要也是懶得多事,事情做多了對他來說也覺得沒什麽必要。
    有徐輝祖、李景隆去處理一些事情,朱允自然也沒什麽好擔心的,會給安排好。
    想了想,朱允對梅順昌說道,“你就先過去,你是陛下外孫、我的表弟,雖說不是淮西人但是也差不多,和勳貴能說得上話。”
    梅思祖、梅殷,這可不是淮西勳貴的代表,但是在開國勳貴的群體,這還是能夠說得上話,還是有一定的特殊之處。
    梅順昌立刻領命,“臣知道了。”
    “你性子穩,做事也本分,我自然放心。”朱允笑著提醒,“記得多留個心眼,有些老將就喜歡倚老賣老。現在告老還鄉了,更是有恃無恐。”
    要說梅順昌真心不是願意和一些老將往來,可是他更加清楚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以他的意願來進行。
    但是現在都已經領了任務,那就踏踏實實的去將事情給辦好吧。
    看著梅順昌騎馬離開,朱允笑著說道,“以後繼祖要是有順昌這個樣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常升立刻眉開眼笑,得意的說道,“殿下怕是想多了,繼祖隻怕是也無法無天。前些天還吵著要去玩鬧,不順心就哭。”
    朱允啞然失笑,常繼祖確實很有可能就是被慣壞的孩子。但是也不是太要緊的事情,隻要品行不是太差就行,紈絝一點的話也沒太大的問題。
    對於一些宗室、對於一些勳貴,朱允的要求真心不高,能力是一回事、品行是另一回事。
    定位不同,要求自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