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再難也得把事兒辦嘍

字數:4402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農家有女千嬌萬寵 !
    沈興義邊說著邊往兒子臉上瞅,平日兒子可不會問錢的事兒。
    沈大郎想了想,覺得差不多,就對沈興義道:“都給我吧。”
    沈興義差點把手裏那碗酒給丟出去,驚得大喊:”你要這麽多錢做什麽?“
    吃的喝的不都是他買麽?
    難不成是陳家要他給飯錢?不對呀,他之前送肉給陳家,寶來哥不是不收麽?
    難不成……
    沈興義倒抽一口涼氣,丟下碗筷,抓緊了沈大郎的胳膊,瞪大了眼睛:“兒子,你是不是闖什麽禍了?打死人了?睡了人家媳婦了?!”
    沈大郎冷漠道:“我才十歲,手也斷了。”
    沈興義想想也是,鬆了口氣。
    轉瞬又警惕起來:“你要咱家的錢做什麽?”
    “我要辦村學。”
    沈興義一頭霧水:“怎麽辦?”
    沈大郎應道:“修個學堂,請位先生來教導我和村裏的孩子。”
    原本以為陳小桑幾個孩子是一時好玩,就隨意教了些字,可如今看來,他們是真想學習。
    他自己也不過入門,擔不起他們的啟蒙先生。
    沈興義愁啊,他就這麽點家底了,還想留著給兒子買田地娶媳婦呢。
    “兒子啊……你看你最近手斷了也不能去打獵,要不……要不你明兒去縣學讀書?”
    沈大郎擰了眉頭:“沒下雨。”
    他跟先生約定的是下雨天才能去上學。
    沈興義湊近了勸說他:“咱多給點束脩,先生會願意的。先生不是喜歡你嗎,你多讀書先生該更高興啊!”
    沈大郎絲毫不為所動:“一本《論語》我讀了兩年也沒讀透,需一位先生日日為我講解。下雨天才去縣學,我學無所成。”
    若是他去縣學讀書,便要留爹一個人在家。
    瞥了眼沈興義手邊那滿碗酒,又瞅一眼胡子拉碴的沈興義。
    他不放心。
    再者,去縣學讀書花費高昂,吃穿用度,開銷過大,他爹一人無力承擔。
    若是請個先生回來,還能讓陳家幾個孩子也跟著讀書。
    不然,憑著他們的腦子,一輩子也寫不了文章,更別提考科舉。
    至於陳小桑……
    沈大郎不自覺把手放到懷裏,按著那本《論語》。
    小孩子過家家罷了。
    沈興義愁啊,愁得要把胡子揪掉了。
    他不死心地問道:“要不……咱再商量商量?”
    沈大郎不為所動。
    沈興義一個大老爺們兒差點抱著兒子哭,兒子一點不能體諒他當爹的難處啊!
    沈大郎冷冷道:“陳小桑也會跟先生一起學。”
    一聽到陳小桑的名字,沈興義什麽情緒都丟到一邊了。
    大掌連著把沈大郎的肩膀拍了十幾下,把沈大郎拍得全身都在抖:“放心吧兒子,爹一定給你們請個好先生回來,絕不比你縣學的先生差!”
    他兒子要跟兒媳婦一起上學呀,再難也得把事兒辦嘍!
    沈大郎起身回屋子。
    等先生來了,他要把書都搬到學堂讓陳小桑瞅瞅,再原封不動地搬回來。
    竟然讓他整整等一天,以後都別想碰他的書。
    一本都不行!
    陳小桑連著打了幾個噴嚏,李氏擔心她受風寒,趕忙給她煮了碗薑湯。
    喝完湯,她把大貴媳婦說的事跟李氏嘀咕了。
    李氏一聽就擰了眉頭,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媒婆家,再回來時,臉色很是難看。
    大樹媳婦趕忙問她怎麽回事。
    李氏怒氣道:“他劉家還真是打著讓三樹入贅的心思,之前也不說,我還上趕著把三樹帶去相看。我要真把兒子送給她家,以後到地下,你爺爺奶奶還不得戳著我腦門罵呀?”
    劉家肯定是看上她兒子多,就想先處著,過些日子差不多定下來了再說入贅的事。
    可誰家願意讓自己生養的兒子去入贅?
    隻有活不下去的人家,兒子又多,才會給人入贅,還要被人背後說閑話。
    入贅的女婿,比娶進門的媳婦地位低多了,她好好的兒子幹什麽要去受那份罪?
    大樹媳婦就勸李氏:“她家就劉春蘭一個閨女,想找個男人入贅也是說得過去的,娘你要是不同意就算了,咱也不耽誤人家姑娘。”
    李氏歎了口氣,“我讓媒人去推了,就是可惜了這麽個好丫頭,是咱家沒福氣。”
    大樹媳婦知道婆婆很看重劉春蘭,可這也沒法子不是。
    人家好好的姑娘當兒子養了,肯定要娶個男人回去的。
    李氏心頭落了個結,眼下又沒合適的,看著三樹就著急上火,三樹天天窩在田地裏躲清靜。
    正巧最近不怎麽下雨,田裏地裏都幹了,陳老漢帶著三樹一擔擔地往田地裏挑水。
    陳小桑帶著三個柱子幫忙烤鵪鶉換金銀花。
    村裏人知道金銀花能賣錢後,領著家裏孩子去摘金銀花。
    原本滿村跑的孩子都湧到田野地邊了,一天天忙下來,那些孩子總會偷偷藏一些金銀花,幾個小夥伴湊成一背簍過來跟陳小桑換鵪鶉。
    大人們也心疼孩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吃去了。
    頭一天陳小桑就換回來五背簍金銀花,跟她娘和兩個嫂子忙活一天摘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幾天,拿金銀花來換的孩子越來越多,她家鵪鶉也越抓越多。
    瞅著漸漸少了的鵪鶉,二柱糾結了:“小姑,我們要沒鵪鶉吃了。”
    陳小桑安慰他:“還好好多呀,你看我們每天還有這麽多鵪鶉蛋,很快就又能孵出小鵪鶉了,過一個月又長大了。”
    二柱覺得小姑說的有道理,也幫著抓。
    大樹媳婦幫他們殺好後,就讓他們自己拔毛自己烤,見他們做得像模像樣的,也就都交給他們了。
    轉眼就到了十月,天一直沒怎麽下雨,村裏人顧不上摘金銀花,都下地挑水去了。
    大人不盯著,孩子們可樂嗬了,一個個摘了金銀花就往陳小桑家送。
    陳小桑家的金銀花越來越多,大樹媳婦幾個天天窩在家裏忙活著炮製金銀花,再由大樹帶到鎮上去賣,一天竟是有百來文的收入。
    陳家人也不敢小看鵪鶉生意了,由著大柱媳婦來負責養鵪鶉換金銀花。
    地裏挑水累人,大家累得狠了,也好一口鵪鶉。有些老人跟著去摘了金銀花來換鵪鶉,拿回家燉湯給家裏壯勞力補油腥。
    一個月下來,光是金銀花的生意,陳家人掙了三千多文。
    大樹媳婦更是盡心養鵪鶉,恨不得把這些小東西捧在手心裏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