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出嫁
字數:3762 加入書籤
嬌藏金枝!
雲嫚轉首看著屋角銅漏,時辰差不多去了,站起身,抬手本想揉陳容的頭頂,看著她戴著鳳冠是滿頭的珠光寶氣,隻得轉手輕輕的揉了揉陳容的肩,拿了塊繡海棠的天絲帕子擦了擦眼角抬腳前院正堂。
嶽婉舒趕緊跟過去攙扶著雲嫚往前院走去,雲嫚拍拍嶽婉舒攙扶她手臂的小手,溫聲道“誒,婉舒。”
聰明的嶽婉舒要先討好未來婆婆,等以後跟陳安議親,未來婆婆看在她乖巧懂事的份上,不討厭陳安就好。
呂氏看到陳容出嫁,說不出來的風光。
見陳容身上的鮮亮金貴的嫁衣堪比皇子妃的嫁衣,不是,比皇子妃的嫁衣還要精美許多。
再有前院一溜滿滿一院子的嫁妝,她酸了。
大門外還有皇貴妃還送了二十抬嫁妝,心裏更不是滋味。
自家兩個女兒出嫁,皇貴妃隻著人送來一盒子珠寶首飾就算事。
同是皇貴妃的親侄女,怎麽差別那樣大呢!
呂氏借由幫忙招待客人先退出去。
大舅母溫氏見雲氏離開,坐到陳容旁邊就和她說起話來。
一會兒陳瑩跟陳芙領著堂姐妹幾個人過來跟陳容送別。
外頭鞭炮聲響起來,迎親的隊伍過來了。
陳有瑜站在前院正堂外的台階上,跟在身後的還有、陳有望跟兩個庶弟,雲嫚的大哥新任兵部尚書雲彥允跟他的弟弟雲彥鬆。以及陳有瑜同僚的戶部官員跟內閣首鋪孟賀庭,孟丞相今兒特別忙,在陳家觀禮後還要趕緊的奔赴紀家。
其它官員都是如此,兩家跑。
孟國公鄭懷遠一到立即就被請去跟孟首鋪坐在上座。
今兒全是四品以上的大員前來觀禮,隻有嶽韞沒到。
不用說,他們倆口子肯定是去了。畢竟今兒是妻侄大喜之日。
眾人正熱鬧地說著話。黑漆掛紅綢的大門就徐徐開了,眾人忙起身朝前看過去。
身穿正三品吉服的紀宇賢跨步走進來,穿著緋色新郎錦袍的紀宇賢,更顯得挺拔俊朗,雋永非凡,耀眼無比。
在座的驚詫出聲這是他們有生以來見過最美的新郎,如天上的仙君俊美不思凡塵。
紀宇賢身後還跟著三個氣度不凡的青年男子,眾人一看就有點發暈,三個男子俊美如摘仙,一個是刑部侍郎嶽傲君,威嚴冷肅的俊麵郎君,大喜的日子裏仍舊是冷著個俊顏。
一個是很少出現在這些朝中大員眼中的燕郡王,美得陰柔的燕郡王蕭久除非在宮宴上現身,平時是個玩世不恭,嬌縱跋扈的二世祖。
聽說他竟然要去失了君心的平伯侯孫慶武的女兒為郡王妃。
再有一個是國子監祭酒大人季吾的長子季鶴,身材高大俊朗的季鶴是科舉取仕。別家同樣身份的世家子都是靠蔭封,他四歲就開蒙跟著肖學儒親傳弟子梁燾讀書,十幾歲去國子監,最後直接中舉,進了殿試。他任職督察院,做五品經曆。官職算不得高,畢竟陛下喜愛督察院,將底下的六部給事中,十三道監察禦史等都給予了五品至一品的品級。
連新郎官在內四人都是青年才俊,紀宇賢先是對著嶽父大人陳有瑜行了大禮“小胥拜見嶽父大人!”
陳有瑜微笑著受了新女婿的大禮“誒,賢婿快起身。”
跟著紀宇賢帶頭給麵前一眾資格都在他們之上的老臣們見禮。
今兒是大喜的日子,老臣們都樂嗬嗬的打趣紀宇賢,有位老臣道“人人都知曉紀世子有經緯之才,今兒叫我們聽一個作不一樣的催妝詩。”
耳熟能詳的催妝詩像北府迎塵南郡來,莫將芳意更遲回。
雖言天上光陰別,且被人間更漏催
原本接親時女方家出題難都要新郎官的,再說他堂堂個狀元郎,還怕答題?
再者,紀宇賢身後找來的都是大魏傑出的青年才俊。
季鶴微微一笑上前來,一手執扇,一手別在背後。對著眾老臣說道“此等催妝詩教新郎官作,豈不是大材小用?”
隨後,啪的一聲打開手中玉竹折扇,略一沉思便郎朗道“紀家兒郎才無雙,陳家有女勝嬋娟。天造地設結良緣,季家有子助催妝”
季鶴的催妝詩既新穎也直白,道出新婚夫妻二人的郎才女貌。
“好好好,不錯。”孟國公鄭懷遠大掌一拍,抖著胡須朗聲道。
接著是冷麵郎君嶽傲君聲如冷玉般念了一首催妝詩“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陽台近鏡台。
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裏一枝開”
說好的與眾不同有新意的催妝詩,他倒好,中規中矩的冷肅著個俊臉念了出來。
行吧。
人家是個肅著冷臉的刑部侍郎,能勉為其難的給咱們一眾老人家念出一首催妝詩就算不錯了。
至於燕郡王眾人也就不指望他能說出催妝詩來,他是個紈絝又草包一隻。
眾人也沒為難紀宇賢,他們哪裏不知道紀宇賢的文采。
今兒是人家的大喜之日,他們樂得做好人放行。
陳有瑜見眾人樂嗬嗬的讓行,便帶著紀宇賢去了正堂裏麵。
陳家除了嶽父嶽母外再無高一級的長輩,於是紀宇賢給嶽母雲嫚奉了茶,雲嫚給他早就準備好的一隻厚厚的封紅。
一會兒到了宴息處,八桌席麵全都是魚唇海參席。
蕭久低聲跟紀宇賢說了句“席麵不錯,你老丈人舍得出錢……”
坐定不久,就有官員陸陸續續過來敬酒。
紀宇賢不喜飲酒,但想到今日要娶陳容,拒酒不太好,才端過來一一飲下。
陳容早上就喝了碗蓮子百合粥,還是按照習俗夾生的。
中午孫嬤嬤就開始限製她飲食了,隻吃了幾顆桂圓。餓著不說,還口幹舌燥的。
幸虧翠竹偷偷的給她送來一碟子紅棗桂花糕跟兩隻甜桔。
她一會兒就由翠竹扶著去向爹娘辭別。
正在此時,前院熱鬧起來。
原來是陳家遠在同洲為官的長子一人風塵仆仆回來啦!
陳昭先跟爹娘磕頭“爹,娘,兒子終於趕得及送妹妹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