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香餑餑
字數:3678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小農不好惹 !
張婆子這兩天可是鬱悶了,這張一水不但完完整整的回來了,還將去年村裏當兵的人都帶了回來。而且看起來他在軍隊裏混得還不錯。
“唉,自打那小喪門星被雷劈了,便開始走運……”張婆子喃喃說道。
“娘,您這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嗎?兩個小娃娃能有什麽大能耐,要說有出息還得看咱家老三……”張貴白天就做起夢來。
“嗯,混個農村再有出息也還是個小農民……”張婆子立刻又信心滿滿了起來……
……
朝堂之上!
因為鎮北大將軍王獻忠給張一水請封賞的事情,氣氛有些壓抑。
“陛下,老臣以為:一介小農大賞其金銀即可,若賞其官職恐難駕馭,反倒成其掣肘……”宇文齊對這個從未謀麵的小孩記憶深刻。
“左丞相,此言差異,豈可因為進獻的是個小娃娃就可以區別對待呢?”站在右丞一邊的官員回懟道。
“陛下,微臣認為:這兩樣東西能給北境軍帶來莫大的好處,那小娃娃才華定然不錯,應該賞他入朝為官,為陛下盡力……”
“陛下,微臣認為不可,那娃娃才七歲,如果入朝為官,定然遭其四方蠻國的嘲笑……”
“陛下,微臣以為讓那娃娃為官可行,彰顯我大夏朝皇帝陛下對有功之人厚賞,必將引得國人爭相效仿……”
“眾愛卿說的都有道理,一時還真是讓朕難以取舍……”明帝麵色平靜看著台下兩幫人,顯然他這是在和稀泥。
結果兩邊見皇帝也沒有了主意,便又開始了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了互掐模式。
“報!陛下,鎮北大將軍王獻忠有八百裏加急密信送到……”一禦前太監氣喘籲籲跑到大殿之上。
這一聲喊直接讓原本還像菜市場的大殿裏安靜了下來。
袁公公趕忙拿了過來,呈到明帝的麵前。
這王獻忠怎麽就對八百裏加急情有獨鍾了呢?你不知道此時此刻大家的心髒都要多跳三拍嗎?
明帝在一眾臣子的矚目下破除封蠟,打開了密信……
明帝麵上波瀾不驚,可心裏確是洶湧澎湃,大夏刀和宣武連弩已經通過驗證,可以很大的提升士兵的作戰能力……不過王獻忠懇請明帝在此之前要保密,畢竟大夏朝堂不穩,什麽牛鬼蛇神都是有的,最後王獻忠還提到將張一水推為參軍。
見明帝沒什麽表情變化,他們也都放心下來。
“那就還如上次吧,封賞張蘭兒為通遼郡主,良田千畝,金五百兩,綢緞百匹……”明帝的眼眸裏是瑩瑩亮光……
於是袁公公是欣然領命,他可是喜歡上了這趟苦差事!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真是蕩氣回腸啊……”十王殿下反複的誦讀著這首詩,喜歡的不得了。
終於明帝下了早朝,十王趕緊迎了上去……
“皇兄,聽說你要派袁公公去下河村宣旨,可否也帶我去看看……”十王楊勳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己的皇帝哥哥。
“十弟,不要胡鬧,那下河村快的話要兩三日,慢的話也要有四五天的路程,況且這一路天寒地凍很辛苦的……”明帝顯然不想讓這個弟弟去的。
“皇兄,我都是個大人了,總要出去見識一番的,到時候也能幫你啊……”十王的頭腦聰明,確很用功,若不是年紀太小,絕對可以成為明帝的左膀右臂。
“好了好了,不過你這次一定要便裝出行,把好身手的都帶上……”明帝終是耐不過弟弟的軟磨硬泡,最後隻得同意了。
於是袁公公的出行隊伍裏又多了一輛普通馬車……
……
下河村裏,鐵匠鋪和木匠鋪也開始加班加點的開始製作耕犁等農具,好在有高縣令的協調,下河村的用鐵量比整個縣城都要多。
張一水已經檢查了大棚裏的溫度和土壤的濕度已經適宜。
公孫白校長便安排學們在大棚裏進行水稻的播種,而吳玉和成文便帶著學生手把手教著。
“各位同學,稻種的播種覆土一定要掌握好,深度在兩到三指厚,淺了透氣種子不易發芽,深了太厚不利出土……”這吳玉和成文也是耐心,一遍遍說著需要注意的事情。
這些學生不但有男生,還有女生,自然做到了一視同仁!
其實剛剛上手的學生根本掌握不好播種的深淺,走走停停很是緩慢,可經過一番實踐和摸索,這些孩子便逐漸的掌握了耕種要領……
大棚外早就已經集滿了人群,大夥都安靜的支棱耳朵聽著裏麵的動靜,希望能聽出什麽來。
終於大棚的門拉開了!
“怎麽樣了,吳夫子,成夫子?”一眾下河村民都緊盯著出來的孩子們。
“沒有問題,播種這一步,他們都畢業了……”吳玉說道。
“好,那就好!”村民們喜笑顏開,有了專業的指導他們也可以在大棚裏播種上稻種……
此時的張一水正在屋子裏回想過學到的知識,口述出來,由蕭月兒執筆代寫。
雖然張一水那腦袋裏的種植和養殖的知識很多,可既要理清條理,又要說得淺顯易懂,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所以直到要吃晚飯了,張一水才寫了少半,看來要想完成這兩本手劄,還得需要幾天時間。
蕭月兒雖然手寫的已經手生疼,可她依然堅持著,隻從寫完部分來看,他家公子的這種植的技術就已經達到讓人仰望的高度。
……
下河村學的學子指導著一眾村民將稻種播種完畢,對這些學子來說可謂是收益頗豐!
尤其是高桓和一眾青陽縣城的一眾學子尤為賣力。他們多是庶子庶女的身份,雖然這半年來他們的能力已經逐漸得到家族的認可,可短期內還是不能改變他們在家族的地位的。
可這水稻的育苗移栽的技術可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可是堂堂下河村學的學生,農業可是他們必學的學科。
一旦這項先進的技術需要推廣到全縣,全州府,甚至整個大夏國……
到那個時候下河村的學子們可就成了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