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番外:遲不遲(二)
字數:6607 加入書籤
[紅樓]林夫人躺贏日常!
林遲從會說話就明白,天地宇宙無限廣闊,她一生所能學到的知識,能探索與知曉的原理不過滄海一粟。
世間的奧妙非她一介凡人之軀可以盡數明晰。
不過在尋常生活中,她甚少遇見不能僅憑自己思索便完全理解的事。
“愛情”就是其中一項。
她見過愛情。媽媽和爹爹是日久相伴魚水情深的愛,姐姐和謝丹時是青梅竹馬年少相知的愛。
沈夫人、劉夫人、謝家的丹曉姑姑,還有許多和丈夫一心一意的女子,他們夫妻之間,或多或少應都有愛情。
皇宮裏也有數位後妃對陛下有愛情。
二公主的駙馬愛她,他近乎崇敬地愛著她。
有侍衛太監愛著女官、宮女,也有女官宮女愛著侍衛、太監。
還有後妃愛後妃,女官愛宮女,她都能看出來。
愛情似乎無處不在。
林遲也會愛人。
她愛媽媽,愛爹爹,也愛姐姐。
如果“看到一個人就會高興,希望她能更好”就算愛,那她也愛從小就在她身邊的白嬤嬤和姐姐們,她愛二公主,愛四譯館的女學生和先生們,也愛林氏育幼堂的孩子們。
對陛下,她則是尊敬多過喜愛。
畢竟他是天子。
陛下對她再好,也是手中掌握天下人生死的皇帝。
她也會愛物。
她愛爹爹送給媽媽的寶刀,愛她親手改製的第一枚望遠鏡,親手造出來的第一台紡織機,愛媽媽和她一起畫出來的新式紡織機圖紙,愛她用得趁手的一套鑿子錘子,愛她隨身帶的手槍和袖箭,愛那一個檀木彈盒,愛爹爹給她打的玉冠,也愛她平日最常用的筆她的是青色的,媽媽的是白色的,她和媽媽一起設計出了二十四支一套細筆,專用來畫圖紙。
但她的確不太明白,除了父母、家人、朋友,人還會特定愛上一個或多個異性或同性,會為他羞澀,為他心動,會日夜時刻想見他,和他在一處便覺得高興,會為他喜、為他怒、為他悲、為他嗔,為他動搖理智,想要獨占他,想要親密無間地擁有他。
為他,擁有麵對一切的勇氣。
“愛情”和她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愛,除了身體上的欲望之外,還有什麽不同
欲望能算“愛情”嗎
還是,其實“愛情”隻是“欲望”的美化稱呼
每次想到這裏時,林遲便會停止向深思考。
這一件事,不明白也不要緊。
人不吃飯、不喝水會死。她還不能沒有媽媽。但不懂愛情,沒有愛情,並不值得遺憾。
不過,她還是會祝福姐姐和謝丹時。
因為謝丹時真的很聽話,不會給姐姐惹禍嘛。
林遲從五歲養在紫宸殿,六歲入上書房,自幼與皇子公主一起長大,名為皇帝的師妹,實則如親女撫
養。
她十歲時,被封為“長安縣主”。
到十五歲,身量大概長成,穿上官袍不再像孩子,因“改製望遠鏡”“改進數種火器”“研製新式紡織機”“興修水利”“加強邊境城防”等功勞,她被直接任命為工部右侍郎。
這一在工部就是九年。
直到姐姐回京任都察院都禦史,父親致仕,陛下有意提她做工部尚書,朝中有人質疑
林禦史兩榜出身,連中三元,曆有功勞政績,數次超拔都是理之當然。
而長安縣主雖功績卓然,卻非從科考出身隻恐升為一部尚書不足服眾。
陛下生氣“不提長安縣主在工部近十年,便她年少未入朝廷之時,一年的功勞便比爾等無能之輩十年的多你等有何麵目質疑於她夏守忠念一念長安縣主從永泰十二年至今日之功”
夏守忠事無巨細、不停口地念了近一個小時。
含元殿內諸臣罰站一般直直立著聽。
林遲看到有好幾位年過六十的老大人在暗中活動腿腳。
他們都在上書房給她上過課。
陛下也看見了。
他賜下幾個座位,讓夏守忠繼續念。
夏守忠念完了。
許多不想她升任的朝臣也沒了反對的力氣。
但她出列,說“多謝陛下替臣正名。臣不願使陛下為難。”
她對眾人笑了一笑“臣願意參加下一科秋闈。”
科考而已。
他們隻記得姐姐三歲開蒙,五歲上學,苦讀十餘年,三元及第不負天分與辛苦,便忘了她也是父親母親的孩子,在上書房讀書十年,受盡天下良師教導了嗎
下一科春闈在三年後。
晚三年升任尚書而已。
她不急。
但陛下有些急。
陛下年已五十有五,近年常覺身體衰老,頗有些憂慮將來。
陛下歎說“若朕就在這兩年內去了,太子頂不住群臣質疑,竟不許你再升任,如何是好”
林遲覺得太子並非陛下所憂心的這般軟弱猶疑。
她既這般替太子說了,也表達了自己想參加科考的另一方麵理由“終歸更名正言順。”
諸般事情隻有自己親自做成功過,才能說一句簡單。
她想讓所有人閉嘴,就要考出讓他們心服口服的名次。
今後,她想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非進士不得為尚書”的環境下證明科舉沒有意義,就要先站在科舉考試的最頂端。
陛下仍然不樂。
陛下罵人“朕登基快三十年,從未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連選秀隻選了一次,如今想提拔能臣,還要看這些人的臉色”
陛下數著“朕登基才二十七年,並非整數朕和太後、皇後都非整壽立太孫太早明年似乎是與皇後大婚四十年整了”
陛下笑
道“近二三十年,大齊吏治清明、國富民強,連勝倭國、羅刹、佛郎機三國,又近十年風調雨順,就以此為由,明秋加開恩科”陛下問“昭昭,你看如何”
林遲笑“我定不使陛下失望。”
陛下忙喚人“夏守忠快傳人擬旨”
林遲開始一邊在工部兼尚書事,一邊準備科考。
其實她多年將精力專注於研究和公事上,對幼時所學的舉業書籍文章已經不甚熟悉了。
不過,父親年未七十便致仕,仍被陛下極力留在上書房教導皇子、皇女、皇孫,時而參讚軍政要事,但終究比從前清閑許多,便將大半精力用在教導她舉業上。
還有十五年前三元及第的姐姐,十八年前選為翰林的姐夫,亦為翰林出身的江家舅父,及上書房十餘位當世大儒林遲擁有的師資力量,甚至勝於從前的姐姐許多。
她按部就班,進度飛快地追趕著“能考中舉人”那條線,同時,沒有耽誤任何工部的正常工作。
隻是對新式建築用料的研究難免放緩了。
林遲認為,為考中進士做出一定的讓步是值得的。
大齊永泰二十七年,九月。
長安縣主、工部左侍郎林遲在順天府鄉試中位列第二,為亞元。
她的文章質樸平實、見解深刻,遠超眾考生,唯獨在詩文辭藻上略遜一籌。而今科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偏愛華麗辭藻,認為這一份卷子用詞過平,力排眾議,點出名次。
試卷皆是糊名,眾考官不知答題者為誰。揭名發現第二為長安縣主時,想改也不能了。
榜上舉子的文章按例會被謄抄示人。
解元與第二名亞元的文章深遠程度著實相差過大,且亞元為造福百姓許多的長安縣主,今科順天府考官的公正便受到了極大質疑。
眾考官說分毫不懼是不可能的,尤其主考官,的確因個人喜好壓了長安縣主的名次。
但在輿論進一步發酵前,鹿鳴宴上,解元之後,林遲向諸考官、舉子敬酒一杯,笑道“我的確文才有缺,近月要更精進才是了。”
輿論平息。
眾皆心服長安縣主。
翌年春。
恩科春闈放榜,林遲奪得會元。
四月,殿試後,含元殿傳臚,陛下金口,親點林遲為狀元。
林遲升正二品工部尚書,時年二十有六歲。
在“一門三進士,姐妹雙狀元”的盛名傳頌中,林遲在紫宸殿聽陛下操心她的終身大事。
“你看,先生與師母日漸年老了,林禦史也與謝侍郎有了結果,隻有你孤零零的,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皇帝歎問,“京中這許多青年俊才,就沒有一兩個能入得你眼的”
林遲“沒有。”
林遲“他們都好笨。”
“昭昭啊”皇帝猶猶豫豫,試探問,“你是不是,不喜歡男子”
林遲難得有些無奈“陛下,我更無意與女子相伴。”
皇帝明顯鬆了口氣。
這放鬆裏又帶著些許遺憾
林遲“陛下遺憾什麽”
皇帝“朕昨日還想,你若喜歡女子,倒好多賜你幾個”
林遲“多謝陛下。”
皇帝便忙笑道“朕的子女年過二十的都成婚了,隻差你了,不由朕不操心你。你喜歡什麽樣的,自己無心找,朕幫你留意”
喜歡什麽樣的男人,想要什麽樣的伴侶這種問題,從前從來沒在林遲腦海中出現過一秒。
但既然陛下相問,她應該給出一個回答。
林遲先想到媽媽和父親。
致仕之後,父親更愛纏著媽媽了。
嗯媽媽嘴上說煩,其實心裏很高興。
她不行。
她又想到姐姐和謝丹時。
姐姐和謝丹時亦是同居同起,同進同出。
她不行。
林遲說“首先人要生得美,越美越好,才賞心悅目。其次,他要聽話懂事,不能沒事多纏著我。最重要的是,他不能太笨,我說什麽,他即便答不上,也該知道我的意思。”
皇帝歎氣。
又美,又聽話懂事,身份配得上昭昭,還能讓她覺得“不太笨”的男子
皇帝最終還是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