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爭於朝堂

字數:446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四時朝歌 !
    李及安前些日子將徐廣一事托付給了蕭懷璧,派了四橋每日去查看紅磚下是否有他的人帶來的消息,隻是一直無果。
    然而另一邊,將軍歸京後隔了一日,此事終於被提了出來。
    定康,皇宮,寂靜幽深的宮裏傳出些細微的響動,文武官職各自捧了笏板,依序前去上朝。
    朱紅宮牆高深,牆頭黃瓦堆疊,隔離了外界,狹長的甬道不見天日,偶有一隊或是侍衛或是婢女走過,要麽目不斜視昂頭闊步,要麽額首低垂小步快移,皆是屏氣斂聲小心翼翼,從頭發絲兒到腳後跟都有一套規矩束著,一切都嚴正而有秩序,挑不出一絲錯來。
    是真正的皇家紀律。
    禦路踏跺,雲龍石紋,上朝必經之路,人在殿前的高階上顯得那麽渺小,就像在皇家麵前,那丁點兒權力根本微不足道。
    然而台階再高,到底還是會被人征服登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也許哪次登上,就不用下來了,誰知道呢。
    大殿內,紫柱金梁,鋪的是大理石,貼的是琉璃瓦,金碧輝煌,正中龍椅端莊肅穆。
    總管公公曹征尖細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內響起:“皇-上-駕-到!”
    明黃衣擺金縷靴,步履沉穩身形挺拔,俊眉星目,舉手投足間隱含威嚴之氣,正是當今聖上——文景帝魏和軒。
    而底下朝臣清一色緋紅官袍,手捧象牙白笏板,齊齊跪拜,聲音在大殿回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景帝抬手示意,低沉的聲音自上方響起:“眾愛卿,平身。”
    “朕聽聞陽城大捷,驍騎將軍萬天明卻是戰死沙場,此事,想必各位愛卿已經知曉了。”
    一身形粗短壯碩之人自百官出列,恭敬行禮:“回皇上的話,驍騎將軍戰死確實令人惋惜,隻是,這其中還有旁的原因,臣也是剛剛知曉。”
    正是兵部尚書,王逸驍。
    “哦?”文景帝一副好奇的樣子:“王愛卿請講。”
    驍騎將軍歸京一日有餘,消息早已心知肚明,各位卻還是要心懷鬼胎在這作出傾聽的樣子,實在是可笑。
    “這……”王逸驍似是為難極了,一副不敢講的姿態。
    文景帝心中冷笑,麵上波瀾不驚:“王愛卿有何事,但說無妨。”
    “臣鬥膽,聽得幽州軍營傳來作戰消息,當日情形皆陳於紙上。軍情處記載,陽城一戰,敵人無力回天,大捷在即,緩慢掃清餘部即可。”
    “可是那日一小隊人馬前來騷擾,按理應該派兵驅逐即止,驍騎將軍卻是不停勸告,執意帶人追去,隨著敵人引誘遠離軍隊,落入陷阱,整隊全軍覆沒。”
    “下屬帶人前去支援時,敵人早已不見蹤影,將軍身上所帶輿圖被搶,導致營地接連幾天受到敵人殘部襲擊,損失了軍馬糧草不等。”
    “驍騎將軍身為主帥,卻是不顧忌大局,意氣用事,導致軍營平白損失。”
    “主將在軍營如此以一人為天,豈不是有違皇命,不把出使前天子囑托放在眼裏!”
    文景帝扶額,看著台下姿態各異的百官:“那王愛卿以為,此事該當如何啊。”
    王逸驍撩袍跪下,聲音陡然拔高:“驍騎將軍雖用兵失誤,卻在陽城一戰有領戰之功,功過相抵,既然已經犧牲,便按禮法下葬。”
    “臣昨日前去萬府吊唁萬將軍,隻見萬將軍那獨子萬青,形容憔悴,想必受此打擊頗大。”
    “臣以為,皇上下旨送去賞賜,追封萬府爵位,安撫眾人,蔭庇子孫即可。”
    “至於萬青,年紀尚小不堪重任,臣鬥膽,懇請皇上體恤萬家後人,收回萬家兵權,減輕萬家肩上的責任!待萬青可堪大任,再重新領兵不遲。”
    字字句句,竟皆是為萬府著想,一心安排萬家從此隻管受蔭庇享樂,從此再不碰兵家之事。
    隻是兵權一收,再要回何等艱難。待萬青可堪大任?那時怕是他再也無力回天。
    朝臣炸開了鍋,神色各異,卻是沒人站出來為這位老將軍說一句話。
    誰都知道,王逸驍背後,是丞相張玄仲。
    文景帝隻覺得心力憔悴,疲憊極了。
    然而卻是另一人站出來了:“皇上,大寧開國至今,有兩大將軍鎮守,對內有撫安將軍帶領撫安軍穩定內邦,對外有驍騎將軍帶領綏遠軍平定外亂,如此,方可保大寧安康無憂。”
    “幽州一事,本是邊境生亂,可見北涼並不安生,其心有異。”
    北涼王朝,位於北邊苦寒之地,善騎射,與大寧接壤,幽州一帶,便是兩國交界之處的區域。
    “國不可無將,軍不可無首,臣以為,驍騎將軍已故,當務之急,應當擇選良將,穩定軍心。”
    說話者乃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柳深。此人為人怪異孤僻難以琢磨,心性不定,不與人主動親近走動,此時開口,倒讓人驚異。
    “柳深此話,倒是有理。”文景帝表情淡淡:“那柳愛卿以為,誰可帶領綏遠軍?”
    柳深行禮,語氣意味不明:“皇上恕罪,柳深不才,對行兵打仗之事了解不多,心中未有合適人選。”
    “臣以為,王定貴,乃新將領最合適人選。”說話的,是吏部侍郎,陸恪。
    王定貴,乃兵部尚書王逸驍之子。
    此話一出,四處皆靜,隨即有小聲的附和傳來。王逸驍強壓心中驚喜,張玄仲微微蹙眉。
    卻沒人瞧見柳深麵色稍變,嘴角詭異的浮起一抹弧度。
    抓到了。
    原來他吏部裏的小雜蟲兒,在這兒呢。
    眾人心思各異,陸恪毫無察覺,隻覺得尚書柳深有意提起此事借機拉攏丞相,卻又不好一下表現得太明顯,這個柳深,平日裏孤僻的很,行事怪異乖張,到底還是做出選擇了。
    陸恪對自己將要成事深以為然,忙接著趁熱打鐵:“皇上,此次陽城之戰,王定貴作為隨軍校尉,也是英勇殺敵,身負戰功啊。況且他隨著綏遠軍,對綏遠軍裏的情況有所了解,接手起來也會更順利些。”
    “是啊是啊。”百官小聲議論,深覺此事可行。
    萬將軍歸京應在三日後下葬,也就是後天,此刻屍骨未寒,個個卻是視綏遠軍兵權如囊中之物。
    文景帝看向一直未說話的張玄仲:“丞相,以為如何啊?”
    張玄仲恭恭敬敬出列:“兵權之事,微臣不敢妄議,臣以為,全憑皇上的意思。”
    老狐狸。
    文景帝心下一轉,突然看向王逸驍:“王定貴,今年幾何了?”
    王逸驍一愣,卻仍是回答:“回皇上,犬子今年,十八了。”
    “十八了?好啊,年紀輕輕如此功量,後生可畏啊。”
    “皇上過獎,過獎。”
    “哎,朕記得,萬家那小子,今年十九了吧?”文景帝笑著看向王逸驍:“朕沒記錯吧?”
    王逸驍心下一驚,忙道:“皇上自然是對的。”
    “年紀尚小不堪重任?哼!好一個年紀尚小不堪重任!”
    “萬將軍身上戰功累累,你們睜隻眼閉隻眼,隻口不提,對一個小兒卻如此苛刻,當朕不知?你們,可當真是我大寧的好官啊!”
    眾官慌忙下跪:“皇上恕罪。”
    “此事日後再議,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