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縱談天下大勢

字數:271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雍涼風雲 !
    石虎掌握後趙大權後,形貌黑醜的釋道安遊學到鄴都(335年),其遠見卓識深得佛圖澄認可,成為弟子後常代師講說,遇到辯難亦能遊刃有餘的一一作答。佛圖澄門下弟子雖然眾多,但很多人隻是人雲亦雲,又或以結交權貴謀職為目的,對得到賞識的釋道安十分嫉妒。借著佛圖澄在各州郡建寺弘法的機會,釋道安時常遠行問學修業,行跡遍布並冀兗豫,年少時的王猛就是在這期間被他發掘。
    桓溫第一次北伐進至灞上,仍對晉室抱有幻想的王猛做麻衣短褐打扮,混在主動犒軍的關中百姓裏觀望軍勢,其實就是當民夫,十天半個月的髒活累活幹下來,擠在大通鋪裏沾幾個虱子也不是啥稀罕事。對於晉軍舉動王猛感到疑惑,但也印證了他早有預料,卻又最不願看到的那個猜想。於是,王猛選好時機直接去大營求見桓溫,大庭廣眾之中捫虱而談,既是在驗證此前的判斷,也通過言行舉止評測桓溫心性,看看有無勸其改變心意的可能。
    結果桓溫雖對王猛禮遇有加,又任其為督護,實則是束之高閣。王猛一介外來寒士,空降到桓溫直屬部隊中做督護,與其說是監軍倒不如說是被監視。日常裏一舉一動都落在親校兵士眼中,王猛也隻能做應聲蟲和傳聲筒,沒人會聽從出自他的命令,加上早已看破桓溫留敵自重的盤算,沒多久就借故離去。
    伐秦時桓溫四十二歲正值壯年,治下有八州之地,自行募兵調配資糧,其梟雄之勢已成。早在晉永和七年(351年)十二月,桓溫因再次拜表請求北伐未得回複,率軍五萬順流而下至武昌而止,建康為之驚恐不安,對流露出不臣之心的桓溫,朝廷不僅沒法隨意征調,還得裝鴕鳥般對其加以籠絡。
    在桓溫伐秦約半年前(353年七月),秦司空張遇,鄠縣劉珍、夏侯顯,池陽孔特,雍城喬秉,司竹胡陽赤,霸城呼延毒等三秦名宦、望族便已串聯起兵反秦,並向晉朝請兵。桓溫出兵時,秦軍在關中正來回奔波平亂,又有隴西王擢攻陳倉、梁州司馬勳出子午穀進行策應,局勢一片大好。
    可桓溫駐營灞上後便停滯不前,秦國因此緩過一口氣來,苻雄趁機調集七千騎兵突襲子午穀將司馬勳擊退,五月再次於白鹿原與桓溫交戰,晉軍此役傷亡上萬人,到六月桓溫以戰事不利和缺糧撤兵,將各路隊友賣了個幹淨。
    但這也說不上意外,符合桓溫此前的作風,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伐蜀滅成漢後聲威大震,建康為了抑製他推出殷浩組織北伐,但殷浩幾次北伐都徒勞無功,又猜忌降晉的姚襄與之結怨。晉永和九年(353年)冬,殷浩率七萬大軍北伐欲收複洛陽,反被打前鋒的姚襄在山桑伏擊大敗而回,桓溫伐秦前剛借這事再次上疏將殷浩扳倒。
    從石虎死後諸子奪位後趙大亂,晉朝決定趁機恢複中原、關中,到桓溫伐秦不利退兵,絕好的機遇卻因內部勾心鬥角而錯過,而秦國擊退桓溫後,在關中才算是站穩腳跟。
    石虎死後僅一月(349年五月),石世便為石遵所殺,因冉閔進言,苻洪被削去都督雍、秦諸軍事一職,於是在枋頭遣使降晉決意西歸。同年十一月石鑒又殺死石遵,苻洪在枋頭聚眾十餘萬,而身在鄴城的苻健等氐羌豪貴人質能夠突破關卡出奔枋頭會合,多虧了徐統生前雙方共同預設的布置。
    但苻洪因長子次子被石虎暗害、遭圖讖流言陷害等事,與君子營勢力(後趙降附士族)早有過節,即便與徐統建立聯係,也因其利用苻堅接近的手段,以及胡漢對立的社會背景,對這些士族並無多少信任,僅出於利益合作。
    東遷枋頭時期,雍秦遷出士族和氐羌豪貴在吸取關東文化的同時,不少人也被後趙關東降附士族的偏安、妥協思想所影響。苻洪決意西歸時,首要謀臣是出自安定豪門的主簿程樸,是否稱王乃至戰略理念兩人都發生重大分歧。程樸因此引發苻洪不滿被殺,之後,東遷的士族和氐羌仍合作西進關中,但雙方關係卻趨近破裂。
    苻洪自稱三秦王後,軍中顯要職位多為氐羌豪貴和胡化漢人擔任,天水趙俱、隴西牛夷、北地辛牢等人僅以從事中郎入幕,也不怎麽被苻洪重視。又因為詐降的羯將麻秋建言,“趁冉閔、石祗相持於中原,先取關中穩固根基,再東出奪取天下”,苻洪便以麻秋為軍師將軍,隨後就被其設宴毒殺。
    苻洪死後,麻秋未及吞並其部眾,便被苻健擒獲殺死,並聽從姑臧人賈玄碩建議,暫去王號、尊奉晉廷,以收取關中士庶之心。因雍秦士族的支持,苻健西進關中立國時,長安附近以及三輔郡縣迅速歸降。但時任左長史、軍師將軍、中書令的賈玄碩也犯了和程樸相同的錯誤,以劉備隻稱漢中王之故事,諫勸苻健隻稱秦王。這與苻健想要稱帝的心思不符,亦說明兩人戰略構想、施政方針的出發點都截然不同,苻健便遣人檢舉賈玄碩,以私通司馬勳的罪名將其連同諸子全部殺掉,再加上苻健隨後稱帝,雍秦士族因此再度與秦國離心。
    桓溫伐秦時,長安周邊可以說是兵荒馬亂,王猛入桓溫營中相見,窺破其心思後還能全身而退,若是事先沒安排後手的話,沒等到他結識呂婆樓,墳頭草就幾尺高了。苻健在立國之初就下令,減賦緩刑、崇尚節儉,並廢除後趙時不便於百姓的苛政,為了查驗政令實施的實際情況,專門派遣親信外出巡視聽取民意、訪求人才。
    時任散騎常侍的呂婆樓便是在奉命巡行的途中,結識了拒絕桓溫後正準備返回華陰的王猛,因程樸、賈玄碩的先例王猛沒有立刻接受呂婆樓出仕秦國的邀請,但已生出通過呂婆樓來進一步了解苻健為人的心思。
    王猛在決定去見桓溫前,便已發信邀請在陸渾避亂的釋道安前來商議,在華陰二人交流了對桓溫的看法。釋道安也認同王猛的判斷,認為晉朝內亂頻生、南北士族矛盾難以調和無力恢複中原,而新的霸主仍會出現在北方,並決定返回鄴城觀望有南進之意的燕國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