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民不聊生
字數:4059 加入書籤
詭異入侵,我建造飛船逃離世界!
近二十年的亂戰,讓古武大陸滿目瘡痍,生靈塗炭。
各國的戰鬥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狀態,主力部隊傷亡慘重,糧草和物資也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一些小勢力已經徹底滅亡,連名字都已消失在曆史的洪流之中,比如曉月宮。
接到曉月宮的求援,曦之國和霽國同時進攻璃國,不得已,璃國隻得撤兵,而曦之國卻向曉月宮下令
拖住璃國部隊。
曦之國此舉無疑是讓曉月宮自殺,但曉月宮騎虎難下,不得不為之。
臨行動之前,曉月宮宮主讓他的獨子帶著門派秘典和寶物藏在密道中,並囑咐道,一旦自己沒有歸來,則立刻離開,永遠不要再回來。
宮主帶著眾人偷襲璃國部隊,經過一番廝殺,宮主最終被霜華派趕來的高手圍殺,所帶門人除幾名先天突圍,其餘也被璃國部隊屠戮。
緊接著,霜華派殺上曉月山,除宮主獨子不知所蹤,其餘全部被殺。
至此,曉月宮滅亡。
滅了曉月宮的霜華派也沒有拿到什麽好處,隻搜刮了一些財物便匆匆撤離。
因為曦之國的軍隊來了。
曦之國的軍隊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曉月宮剛滅它就來了,時間把握的可謂是“剛剛好”。
曦之國的軍隊兵分兩路,一路疾行,追著霜華派和璃國的人馬一直追到了兩家的邊境。
至此,曉月宮的土地全部落到了曦之國手中。
曉月宮的滅亡隻是一個開始,之後在其他各處,各種小勢力和門派陸陸續續滅亡,其中璃國是最先滅亡的國家。
被曦之國和霽國同時進攻的璃國根本無力防守,部隊一擊即潰,隻得連連後退。
現在的璃國隻剩國都一座城池苟延殘喘,其他國土都被曦之國和霽國吞並。
其實璃國早就應該滅亡了,兩國故意留著這座國都圍而不攻,也是為了轉移矛盾,避免兩國提前開戰。
而這就苦了原本的璃國百姓。
國都尚存,璃國就不算滅亡,那這些百姓也就是璃國的百姓,對待他國的百姓,這些軍隊自然沒有好眼色。
其實這也很正常,曆史都由勝利者書寫,就算紀律再嚴明的軍隊,在私底下也總有作奸犯科之輩。
長期的戰爭,使得底層士兵精神高度緊張,壓力巨大,隻能通過燒殺搶奪,奸淫擄掠來釋放這種壓力。
將領其實也默許這種行為,否則士兵壓力太大,得不到釋放,早晚會引起嘩變。
不要說在古代了,就是在原世界,白頭鷹的航母上,女兵的配比在10到20,而華夏隻有不到10,低的甚至在5左右。
同樣是航母,為什麽白頭鷹的航母上有那麽多重要崗位需要女兵操作呢?
這邊國與國之間大戰,那邊確實內鬥不斷。
幻瀾王朝幾位繼承人相互廝殺,弄得民不聊生,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這個時候也抓住機會,慢慢崛起了。
繼承人中有兩位年歲較小,一位被母親帶回了娘家,娘家也是大家士族,借此機會起兵擁立。
而另一位繼承人的娘家卻是寒門出身,沒有什麽勢力,幾經輾轉,被一位將軍所救。
起初這位將軍還念及忠君愛國,對繼承人多加恭敬,結果眼見幻瀾王朝日薄西山,這位將軍的心思也漸漸轉變。
在觀望許久後,終於借著繼承人的名義,一朝起事,想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路子。
其實他的目的所有人都明白,但各繼承人根本沒時間管他,反讓他弄的風生水起。
這位將軍的地盤比較偏僻,各位繼承人又覺得他沒什麽威脅,一直沒有來騷擾。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使得這位將軍的實力越來越強,等各位繼承人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
幻瀾王朝現在除了這位將軍,還有兩位繼承人,形成了三足鼎立,誰也不敢率先出手了。
這邊僵持住了,隔壁翠濤宗可沒有僵持的餘地。
沒有了外部的壓力,內部矛盾不斷激化,翠濤宗再次分裂為翠嵐宗和翠濤派。
由於先天高手眾多,這次兩派廝殺的更加慘烈,先天高手互相偷襲,每一次戰鬥都會造成大量的平民死傷。
這使得治下民眾怨聲載道,生活艱苦。
這些家破人亡的百姓,在一些人的鼓動下,很多淪為了山賊強盜,四處作亂。
而兩派正在緊要關頭,也無暇抽出人手,使得這個情況越演越烈。
現在正值亂世,亡命之徒多如牛毛,在破窗效應下,兩派的屬地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亡命之徒,使得這一地區惡名遠揚。
至於大翰王朝,相對來說要比其他地國家穩定許多。
雖然處於南北對立的局麵,但畢竟是自己的國家,一旦亂起來,便會影響治下的名聲,到時會把百姓逼向對麵的懷抱。
但這種情況也沒有維持多久了。
一直處於對峙狀態,兩邊一直在增兵,部隊也時刻處於戰備狀態,這使得糧草急劇消耗。
十五年的對峙,已經將儲備的糧草消耗一空,雙方都明白,不能再等了,在等不用對方打過來,自己就得垮掉。
尤其是太子,他的儲備要比皇帝那邊少得多,他更等不起。
物價飛速上漲,一個饅頭已經漲到五十文了,而且還有價無市,很多百姓已經吃不上飯,這些百姓正慢慢逃離。
所以在去年,太子率先發起了戰爭。
戰爭一開始便十分慘烈。
雙方都想盡快結束戰爭,所以一上來便是主力齊出,一城一地一村一莊,雙方來爭奪,寸步不讓。
整個古武大陸烽煙四起,而戰爭所帶來的惡果,最終還是要普通百姓來承受。
田地荒蕪無人播種,糧食價格飛速上漲,樹皮野菜皆被吃光,強盜土匪四處掠奪。
男人無論老幼,隻要身體健康全部被抓去充軍,女人的下場更加淒慘。
上至四五十的老婦,下至七八歲的女童,白日被充當“兩腳羊”,夜晚被發泄欲望,可謂是生不如死。
這種風氣最開始還隻在盜匪中盛行。
後來糧食殆盡,惡習便傳入流民之中,不知是誰帶頭,開始了
“易子而食,易妻相啖”!
到最後,就連軍隊中也開始了這股惡風。
由於沒有糧草,為了防止嘩變,將領便下令抓捕百姓,老瘦男子當做柴火,婦幼被當做食物烹飪,場麵淒慘至極。
就在這種慘狀之下,劉波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