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讓父母安度晚年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 !
張永麗和兒子住 在一起。
這樣,王鬆年多出了一套樓房,他原打算讓父母住在舊樓房,但考慮到舊樓 在底層,樓層有些高,而王鬆年的父母已經 80 多歲了,上下樓肯定不方便。
於是他便打電話征求張永麗的意見。
張永麗聽了王鬆年話,答應得很爽快:“你爸媽都 80 多歲了,幹脆你 就住在舊樓,那個高層就讓你爸媽住吧。”
聽到張永麗這麽說,王鬆年非常高興,因為他擔心張永麗不同意。
現在沒想到,她一點都沒有猶豫就讓自己的父母住在新的房子裏,心裏那個高興勁,就無以言表。他的兩個妹妹,聽到嫂子這麽一說,心裏也很高興。
“咱們這嫂子,人品沒得說,心眼兒寬,把新房讓給咱們父母住,自己同意住在舊房子裏。”她倆齊聲說。
王鬆年把舊房重新粉刷了一遍,把不要的東西清理出去,然後自己搬回了舊樓房。
在這個寬敞明亮的房子裏,王鬆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適和寧靜。他知道,這一切都得益於張永麗的慷慨和善良。他深深地感激著張永麗,也更加珍惜這個溫馨和諧的家庭。
王鬆年的父母住在兒子高層樓房,心裏很高興,因為他們在農村居住,從來沒有住過樓房,看到這樓房裏什麽都有,上廁所也方便,洗澡也方便,做飯用天然氣,不像農村用柴禾做飯,冬天取暖用煤炭。而住在城裏,冬天有地暖,夏天有空調,真是生活的一種享受。
出門買菜也十分方便,超市就在家門口,想買什麽,下到樓就能買到。原來兒子的錢沒有花,都放在家裏,現在可有地方花了,心裏樂開了花。
王敏麗和王敏華也很開心,因她們沒有條件讓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現在哥哥主動把父母接到城裏住,讓父母安度晚年,早晚能探 望父母,心裏自然也高興。
王鬆年的父母雖然 80 多歲了,但是腿腳還可以,自己能自理,能走路,能做些簡單的體力活。因為在農村勞動慣了,身體素質比城裏人要強許多。
兩位老人也閑不住,見樓前空了一塊閑地,就問物業的人員:“這塊地閑著,我能不能種些花草?”
物業辦公室經理尤常理見老人問這片空閑地,便高興地說:“大伯,沒有人管理。如果你願意種花種草,你就種吧。地閑著也是閑著,你們要是不嫌累,你們就種吧。”
王大伯、王大媽是閑不住的老人。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將空閑地變成了一座五彩繽紛的花園。到了夏天,這邊空閑地,紅紅綠綠的花草,爭奇鬥豔,美不勝收,給樓上的群眾增添了樂趣。
大家在乘涼時,欣賞著花草,心裏也很高興。居民奚愛民說,“這塊空閑地,空了七八年,也沒有人管理。沒有想到王大伯他們兩個老人居然把這一片空閑地開墾出來,種上了花花草草,美化的院落讓我們開心啊。”
王鬆年姊妹們回家看望父母,聽到小區裏的居民都在誇讚父母,心裏也很高興。兒女們就是希望父母健健康康、高高興興,特別是一輩子勞動慣的農民,你讓他待在家裏他會難受,一旦有個事情做,就會轉移情緒,讓他們排除的寂寞感。
王老伯不滿足於在這個空閑地裏種花種草,他還在樓裏養盆花,養了幾十盆肉類花草,送給了鄰居。
鄰居們非常開心,誇讚他,“王老伯真是一個個閑不住的人啊,不但把空地裏的花弄這麽好,還在家裏種花。種了花又送給了我們,這是從來沒有有過現象啊。”
王老伯的無私奉獻和對生活的熱愛,讓這片空閑地變得生機勃勃,也讓鄰居們感受到了溫暖和喜悅。
他的行為詮釋了“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精神,讓人們明白了,隻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創造美好,傳遞快樂。
白水城小區開展“美化院落好居民”評選活動,王老伯被評為“好居民”,並給他頒發了 200 元獎金和獎狀。
老人把這 200 元獎金又買成了花種子、花苗,又在其他空閑地種植花和草,讓這個小區的空閑地又得到了綠化。
小區環境變得更美了,也因此受到了市裏的重視,並把老人做好好事寫成新聞,在電視、廣播、報紙、官微上廣泛宣傳。
王老伯受到社區獎勵後,積極性更高了,積極參加社區的文化活動。
他年輕時候愛好音樂,喜歡拉板胡兒,而且拉得比較嫻熟,有聲有調,小區組織夕陽紅文藝宣傳隊,王老伯參加了,和其他老年同誌樂器合奏,在社區表演,活躍了社區的文化生活。
王鬆年看到父母住在城市裏,精神麵貌有了很大的改變,心裏也很高興,畢竟讓父母晚年生活幸福,這也是做兒子的最大心願。
王鬆年由此想到金龍飯店工作的員工們父母,便主動提議開展“敬老愛老月”活動。
他說:“我們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們都有幹不動的那一天。在我們趁著有能力的時候,多給父母盡些孝心,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幸福,這是我們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
員工們聽王鬆年這麽一講,覺得他說的話如黃鍾大呂,發人深省。於是,有條件的員工就把父母接過來,和自己居住,沒有條件的員工,就給父母寄一份孝敬錢,讓父母心裏感到溫暖。
飯店還拿出了一部分資金,每年一次性地給年滿 80 歲的老人獎勵 1000 元。他的這個舉動,猶如巨石投湖,激起了員工們心中的波瀾,讓員工打心眼裏佩服他。
從此,員工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把金龍飯店當成了自己的家,處處為金龍飯店著想。
金龍飯店雖然是一個老飯店,但是因為員工的積極參與,發揮主人翁的精神,所以在餐飲業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仍然有一席之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員工的熱愛和關心金龍飯店的發展。
王鬆年說:“企業老板要有社會責任,關心員工,員工才會熱愛企業,為企業出謀獻計。如果一個企業家,眼睛裏隻盯著錢,不關心員工的實際利益,那麽這樣的企業肯定會走向衰敗,肯定沒有發展前途。”
王鬆年之所以能成為受人敬仰的企業家,不僅是因為他在商場上的卓越成就,更是因為他對公益事業的無私奉獻。他的稅收貢獻不僅為國家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更為社會的進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的善行和義舉,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和尊重。他就像一盞閃耀的明燈,照亮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也看到了公益事業的希望和未來。
正是因為王鬆年的傑出貢獻,他被當地政府授予了許多的榮譽。這些獎項是對他多年來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對他為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的讚賞。他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社會的驕傲。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王鬆年的故事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和動力。
他告訴我們,隻要我們心懷信念和熱愛,就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也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他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奮鬥史,更是一部社會的進步史。讓我們一起向王鬆年學習,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