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隨父母心願
字數:6773 加入書籤
王鬆年的父母在城裏住久了,總想回老家看看。
父親王範剛給兒子王鬆年嘮叨,“兒呀,我和你媽在城裏住了兩年,盡管比老家生活條件不錯,但還是想回去和大伯、老鄰居們聊聊天呀。“
母親李桂花說,我想回去看一看你舅舅和姨媽,想和他們嘮一嘮磕。”
王鬆年見父母執意要回農村老家,他不好再拒絕他們了,於是便說,“等他把飯店的工作妥當,就陪你們回去。”
王鬆年上班後便召開了會議“有一件事情,我得給你們說一說。我父母年事已高,他們要回自己的老家住些日子,因此我得陪他們回老家住一陣子。我 離開 這段時間,金龍飯店工作就由魏大勳全麵負責。如果有重大事情,可以給我打電話,謝榮、王明麗和王敏華你們要協助好魏大勳工作。”
魏大勳聽了王鬆年的安排,心裏那叫一個美啊,他可知道,要想鍛煉自己,就得挑大梁、有擔當,不然等王鬆年決定離開金龍飯店時,再讓他管理飯店,那樣就不好管理了,因為從來沒有獨立管理飯店,沒有做出什麽成績,其他幾個副總經理也不服氣嘛。真到了那一天,工作可就被動了。
想到這裏,魏大勳激動地說“謝謝王總信任,我會好好地工作, 將飯店管理好,絕不辜負您的期望!”
謝榮忙跟著附和“我讚成王總的決定。魏副總年輕有為,有專業知識,肯定能把金龍飯店的業務管理得妥妥當當。”
王敏麗也說道“王總,您就放心去吧,我們幾個給魏副總幫忙,飯店的生意肯定沒問題。”
王敏華也向王鬆年保證道“王總,財務方麵您放心,重大開支,我肯定及時給您打電話請示。”
王鬆年聽大家這麽說,心裏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他笑著說“我陪父母到農村住一陣子,是因為他們年近九十歲啦,讓他們在這有限的時間裏,開心快樂生活,對我來說法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是讓父母繼續待在這裏,他們心情肯定不好,健康肯定會受到影響的。”
謝榮看到王鬆年如此體貼父母,心猶如被針紮了一般,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她心想,如果自己能像王鬆年那樣對待父母,也許父母現在還能悠閑地喝茶,共享天倫之樂。可惜,我沒有這樣做,終日埋頭工作,對兒子關懷備至,卻對父母疏於照顧,以致父母早早離世。每每想到此處,她的心如刀絞般難受。如今,目睹王鬆年為了父母的健康,竟然可以放下事業,全心全意地照顧他們,與之相比,自己實在是做得太差了。
王明麗暗自思忖“哥哥遲早是要離開金龍飯店的。在他離開之前,讓自己的女婿全麵熟悉金龍飯店的業務,借此機會鍛煉他,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況且,父母正好要回老家住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不正是讓女婿鍛煉的絕佳時期嗎?”
王敏華心想“飯店遲早都會讓魏大勳接班,如今哥哥提出讓魏大勳曆練,他自然也沒有異議。畢竟,隻有酒店發展良好,她才能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年事漸高,此時回家探望老鄰居,尤其是舅舅姨姨,實屬人之常情。”
王鬆年將飯店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後,次日便駕車送父母返鄉。
王生年回到故鄉,許多人都已不識得他了。因為他上初中就離開了這裏,幾十年過去,許多後生不認識他。
然而,見到王鬆年的父母,眾人都倍感親切。因為他的父母在此地人緣極佳,這兩年大家仍會不時相聚,念叨他們的故事。如今王鬆年健康歸來,眾人心中自然歡喜。
王鬆年的二伯王範堂,見到侄子歸來,喜不自禁“你可是多少年未曾歸來了,此次回來,莫要再走了吧。”
“不走了,我要陪父母住上一段日子。”
“如此甚好,城裏生活條件固然是好,但農村亦有農村的妙處,比如空氣清新,所食皆是新鮮蔬菜,自家養雞養兔,養鵝養鴨,想吃便能吃到。再者,農村與大地相連,人老了,行走於土地之上,便會精神抖擻。樓房固然舒適,但皆懸於半空,不夠親近大地,故而人老了都渴望回到自己曾經的居所。”
“我父母也是這般想法,所以此次我特意回來照顧他們。”
王鬆年回到了父母的家中。
他父母的居所,還是他當年在工作時所蓋的幾間房屋。當時條件有限,隻能蓋成磚木結構。由於多年無人居住,牆皮已然剝落,看上去頗為陳舊。
王鬆年言道“正好我住在這裏,也無其他事情,就將你這房子修繕一下吧。”
王範剛說“不用了,這房子也住不了幾年了,你就給我把牆刷一刷就行了。”
李桂花附和道“你就聽你爸的,買點兒石灰把牆刷一刷,殺一殺菌就行了。房屋還好好的,翻修又得花錢,我們老了,住不了幾年,翻修它已經沒意義了。”
王鬆年辯駁道“刷牆也要花錢,也要費人力,不如一次性地翻修,也花不了多少錢。把磚瓦重新換一換,地基再做加固,外牆內牆用水泥重新塗一遍,這樣結實了,耐住了,還可以多住幾年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範剛聽兒子這麽一說,覺得甚是有理,便不再堅持己見。
李桂花見自家老頭子都如此態度,也隨聲附和了這個意見。
恰巧他大伯有兩間房子空著。王範堂聽侄子要給他爸修繕房子,便對王範剛說“兒子有此心意,你就成全他的心願吧。況且我這房子也空著,沒有人住,你們放心住就是了。待房子修繕好了,再搬過去也不遲嘛。”
就這樣,王鬆年和他的父母住進了他大伯的房子裏。
王鬆年請來鎮裏的泥瓦匠,采購水泥、青磚、砂石料、石灰等建築材料,親自盯著施工現場,指揮施工人員施工。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將那 4 將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
翻修後的房子宛如新房一般,寬敞明亮。王鬆年還將父母用了多年的舊家具處理掉了,換上了一些嶄新的家具,使房子更加亮堂。
家裏有一個三百平米的院子,還有一架葡萄。
他為這架老葡萄重新打扮了一番,用鋼架作支架,搭上鐵絲網,支撐起來,葡萄架宛如一座小寶塔矗立在院子當中,下方空間寬闊。
翻修老屋正值 7七月,天氣酷熱,經過一個月的晾曬,房子已經沒有任何異味了。
王鬆年和李桂花踏進老屋,感覺像走進了花園。
王範剛笑著說“兒子,你真有心,把房子弄得這麽好,我都不想走了。”
李桂花看著新整修的房子,滿意地笑了“這房子被你這一收拾,看著心裏就暖洋洋的,住這兒心情,媽心情舒暢啦。”
王鬆年說“隻要你們住得開心就好嘛。唯一不足就是冬天沒暖氣,取暖不方便。要不,春天天暖和了,你們過來住,等秋天,天涼了再回城裏,咋樣?”
他爸媽一聽,心裏美美地“那敢情好呀!這樣,春天我們可以在院裏種點豆角、西紅柿、辣子,青菜,再養幾隻雞,幾隻兔子。你有時間,就回來陪陪我們,沒時間就忙你事情。你大伯家倆孩子就在村裏,他們能照應我們咧。”
王鬆年說“不用啦,我陪你們住下啦,飯店生意就交給妹妹們打理啦。”
王範剛聽到兒子這樣安排,心裏很高興,“這就對了,錢也掙不完,讓你兩個妹妹的日子好過一點,手頭寬裕一些,我們也就放心了。你媳婦在安東市,她也過不來幫你的忙啊。孫子在那教書,肯定是回不來的。這裏隻有靠你的兩個妹妹了,交給她們打理酒店了。”
王鬆年說,“我也是這樣想的。”
王鬆年陪著父母在農村。
生活了近半年,父母很開心,因為他們自幼就生活在這裏,現在老了,回到自己熟悉的好的, 環境宜人,心情也隨之愉悅。最重要的是,他們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種菜、養雞,看著兩隻兔子歡快地蹦躂,每天都能活動身體,心裏有了著落。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飛逝,王鬆年陪伴著父母在農村生活,遠離了諸多煩惱,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仿佛自己也年輕了。
金龍飯店交給了魏大勳管理,他果然不負所望,將金龍飯店的生意經營得風生水起。
王鬆年似乎領悟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父母健在便是最大的幸福,金錢再多也比不上父母的健在啊。錢隻有花在自己身上的才叫錢,否則隻是虛的。陪著父母快快樂樂地生活,才是最為重要的。
金秋十月,天氣漸涼,王鬆年便將父母接回城市,讓他們住在有暖氣的房子裏,溫暖舒適地度過了一個冬天。
翌年四月,春暖花開,他又與父母一同回到農村,繼續那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年,突然有一天,王範剛輕輕地對王鬆年說“兒子,我心慌得很。”話還沒說完,王範剛的頭就已經低了下去,人也隨即昏倒在了王鬆年的懷裏。
王鬆年看著父親就這樣安詳地閉上了眼睛,他輕聲啜泣著,小心翼翼地將父親抱到床上放平,哽咽著對母親說“我爸走了,你把他的老衣拿過來,我給爸擦一擦身子。”說完,王鬆年打了一盆熱水,仔細地為父親擦洗了全身,然後為他穿上了老衣。
王鬆年撥通了王敏麗和王敏華的電話,聲音低沉地說“你倆趕緊過來,父親走了。”
王明麗和王敏華聽到這個噩耗,眼淚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奔湧而出,她倆失聲痛哭“爸呀,我怎麽沒能和您再見最後一麵呢。”她倆一邊痛哭,一邊撥通了周秀秀蓮電話“秀秀,你姥爺走了,你趕緊把車開過來,送我到你姥姥姥爺家去。你姨也去。”
周秀蓮大吃一驚,“姥爺身體不是好好的嗎?怎麽說沒有就沒有了呢?”
“你大舅剛打來的電話,說你姥爺突然就倒在你大舅懷裏,就過去了。”
周秀蓮開上車,載著她媽和姨姨,風馳電掣的來到姥爺家。
王鬆年又給張永再打去了電話,“我爸去世了,你帶上豆豆過來吧。”
張永麗也一樣大吃一驚,因為公公的身體一向都好,怎麽說沒有就沒有了呢,她二話沒說,就給兒子王豆豆打電話,“你爺爺去世了,你給學校請個假,我們明天坐飛機趕回去。參加你爺爺的葬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豆豆給學校請假,然後從網上訂了第二天的飛機票,飛回父親所在的城市。一下飛機,就包了一輛出租車,去了王鬆年父親的老家。
王豆豆按照當地風俗習慣,給爺爺守靈,過了三天,送到殯儀館,進行遺體火化。
王豆豆請假時間到期,便提前回去了。
張永麗停了10天以後,陪著王鬆年處理公公的後事,便回到兒子那裏。
王鬆年對老母親說,“我爸不在了,你跟我回到城裏住吧。”
李桂花哭泣地說,“你爸走了,但他的魂留在這裏。我不想回到城裏了,讓我陪著你爸吧。”
王鬆年說,“那怎麽可以呢?還是跟我回到城裏住吧。”
李桂花堅決不同意,王鬆年沒有辦法,又陪著母親住到秋天,天氣轉涼,母親沒有沒有辦法,才跟著兒子回到城裏住下。
沒有想到母親思念父親太深,坐在那裏看著父親的遺像發呆,半年之後王鬆年母親也去世了。
王鬆年的母親住院,重病期間,覺得自己日子不多了,便對兒子和兩個女兒說,“我走後,你不讓你兒媳和孫子回來,他們都很忙,你和你妹妹為我辦理後事就可以了,你把我骨灰盒和你爸的骨灰盒放一起,選個墓地就可以了。”
王鬆年、王敏麗和王敏華都泣不成聲,“媽,你的病會好起來的。”
李桂花淒然一笑,“傻孩子,怎麽可能呢,我的病我自己知道。我死後,你們姊妹幾個一定要想到幫襯啊。”
說完,李桂花頭一歪就閉上眼睛。
王鬆年作為長子,看到父母相繼離去,就像心被掏空一樣,沉浸在痛苦之中,但又想到母親臨終的話,便堅定地對妹妹說,“我們給母親辦後事吧。”
給殯儀館打電話,來了殯儀車,王鬆年輕輕將母親的遺體搬上車,同兩個妹妹到了殯儀館,按照流程,火化母親的遺體。
王鬆年買了一具最好的骨灰盒,將母親的骨灰盛在骨灰盒裏,又去了父親的墓地,與父親合葬在一起。
喜歡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