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發展觀光旅遊業
字數:5554 加入書籤
紅光村的農家樂火了。
王鬆年產生的新的想法。他在想,“紅光村距縣城,十幾裏地,有地緣優勢和地理優勢,開展觀光旅遊正逢其時。讓城裏人在休閑時間到紅光村體驗農村生活,各家各戶利用資源,增加收入。”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村支書王立本和村長馬長水。
王立本和馬長水聽了之後,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驚喜。
“這是個好主意啊,王鬆年!”王立本說道,“我們可以利用自然風光和農業資源,吸引城裏人來觀光旅遊啊。”
“還可以開展一些農事體驗活動,比如種菜、采摘水果等等。”馬長水接著說,“為遊客多種選擇嘛。”
“沒錯!”王鬆年興奮地說,“這樣既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又可以促進城鄉交流。”
於是,三人開始著手策劃觀光旅遊項目,並向上級政府申請支持。
經過一番努力,紅光村的觀光旅遊項目終於獲批啟動。
他們整修道路、建設遊客中心、培訓導遊,準備迎接首批遊客的到來。
王立本說,“村裏種植了300畝大棚蔬菜,種植了300畝水稻,我們可以在大棚蔬菜和稻田做文章嘛。種植大棚蔬菜農戶,可以與城裏的有條件的家庭簽訂長年供菜合同,為他們送菜,雙雙受益嘛。”
馬長水說,“至於水稻種植,那是一個技術活,隻能采取觀光旅遊的形式,讓城裏人參觀農民育秧、插秧、管理和收獲的生產過程,感受勞動的喜悅。”
王鬆年說,“這個辦法挺好,我們可以進行實驗,讓城裏人參與進來,繁榮庭院經濟。”
王鬆年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魏大勳,魏大勳說,“想法是不錯,但操作起來可能有難度,因為種菜那是一個技術活,而且季節性很強,讓員工住在農戶家裏,和農民一起種菜,恐怕不現實,但可以利用休息天 ,讓員工帶著家人,到菜農大棚裏體驗勞動,倒是可行的。我現在就落實這件事情,看有沒有員工響應?”
魏大勳召開中層管理人員會議,把王鬆年的這個想法向他們做了通報。
王敏麗表示“如今城市生活條件優越,孩子們不懂農村,根本不知道怎麽做菜,光知道吃菜,現在讓他們感受一下種菜的艱辛,是很有必要的。恰巧我的孫子 今年10 歲了,帶他去體驗農村生活,我讚成。”
魏大勳鼓勵中層管理人員積極參與,他們積極響應。
接下來的幾個周末,越來越多的員工加入到紅光村的農事活動中。特別是一些已經交了男女朋友的年輕員工,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和朋友相聚,這是一個交流的機會。
周末,首批報名的員工來到了紅光村。
他們在村民的指導下,學習種菜的技巧,並親自參與到勞動中。
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城市裏的人們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魅力,同時也促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員工們幹勁十足,很快就掌握了種菜的基本技巧。
他們與村民們一起勞作,一邊交流著生活中的點滴。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僅收獲了新鮮的蔬菜,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回城後,這些員工紛紛將自己的經曆分享給同事們,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和興趣。
於是,每逢周末,越來越多的金龍飯店員工來到紅光村,參與到各種農事活動中。
紅光村的名氣越來越大,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村民們的收入逐漸增加,生活也變得更加充實和美好。
王鬆年看到這個模式的成功,決定進一步推廣。
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與更多的企業合作,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來到紅光村,參與到各種農事活動中。
隨著觀光旅遊的興起,紅光村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村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
王鬆年還聯係了其他企業和學校,邀請他們組織員工或學生來體驗農村生活。紅光村的知名度不斷擴大,成為了附近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熱門去處。
隨著遊客的增多,王立本和馬長水決定進一步完善旅遊設施,更好的服務。他們修建了更多的民宿,開辦了農村美食節,還引入了一些傳統文化表演。
紅光村的成功模式引起了縣和鎮政府的重視,他們給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
王鬆年、王立本和馬長水決心將紅光村打造成一個知名的鄉村旅遊品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農村生活。
魏大勳拓寬業務,將餐飲服務延伸到紅光村,為參加這些實踐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盒飯。
如此一來,既能解決城裏人在農村的用餐問題,又能拉動酒店的生意,一舉兩得。魏大勳開始著手準備盒飯的供應事宜,他與當地的農戶合作,采購新鮮的食材,並聘請了一些廚師和服務員,就在當地開辦了金龍飯店的連鎖店,就地加工,確保盒飯的品質和口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同時,他還在紅光村設立了臨時售賣點,為遊客便捷的購買渠道。
隨著盒飯業務的推出,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在田間地頭享用美味的飯菜。
這不僅滿足了遊客的需求,還為魏大勳的飯店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此外,魏大勳還發現,許多遊客對農村的土特產有著濃厚的興趣。
他開始收集並銷售當地的農產品,如土雞、土雞蛋、新鮮蔬果等,深受遊客的喜愛。
紅光村的旅遊業務日益繁榮,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城市居民了一個親近自然、體驗農村生活的絕佳機會。
王鬆年看到觀光旅遊促進了村裏的經濟發展,讓農民增加了收入,便產了新的想法。
王鬆年對王立本說,“舉辦農耕文化,是增加收入的一個途徑,我們不妨嚐試一下。”
王立本說,“可以。你幫助操作吧。”
王鬆年邀請相關專家來紅光村考察調研,最後拿出方案。成功舉辦農耕文化節,展示傳統農具和農耕技藝,讓遊客更深入地了解農村的曆史和文化。
通過這些舉措,紅光村將成為一個集觀光、休閑、娛樂、學習於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勝地。
王鬆年給村支書王立本建議,“建設新農村,要改善農民的住房條件,建造新型節能性住宅,為城市裏住下來更好的條件 。”
王立本對王鬆年的建議非常讚同,他表示,“我們全力支持這個項目實施。”
在縣政府的支持下,新型節能性住宅的建設計劃順利推進。
不久後,一排排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吸引了更多的城市居民前來定居或度假。
隨著農村合作社的發展壯大,紅光村的農產品銷量大增,村民們的收入持續增長。
王鬆年的努力,讓紅光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他也因此獲得了村民們的尊重和愛戴。紅光村朝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
在外地打工的後生聽說,家鄉發展勢頭很好,坐在家裏就能掙錢,便紛紛返鄉,踴躍參加新農村的建設。
返鄉的年輕人帶回了新的知識和技能,他們與王鬆年、王立本和馬長水一起探討如何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
有人提出可以發展農村電商,通過互聯網將紅光村的農產品賣到更遠的地方;還有人建議開設農家樂,特色餐飲和住宿服務。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紅光村的發展越來越好,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莊。
王鬆年還注意到村裏的老人和孩子較多,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了。
他心想,如果能為老人和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他籌措資金,在村裏建立一所養老院和幼兒園,讓老人們能夠安享晚年,孩子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養老院和幼兒園建成後,王鬆年請來了專業的護理人員和教師,為老人們悉心照料,為孩子們傳授知識。村裏的老人和孩子們都非常開心,他們感受到了關愛和溫暖。
與此同時,職業培訓班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年輕人們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學習養殖、種植、手工藝等技術。他們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
漸漸地,紅光村的發展吸引了更多外地人前來投資興業。
村子裏建起了食品加工廠、商鋪,經濟越來越繁榮。村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笑容也越發燦爛。
王鬆年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紅光村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堅實基礎。
王鬆年雖然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但他的精氣神卻像年輕一樣,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工作,讓他仿佛回到了年輕時代。
王鬆月看到弟弟這樣辛苦地工作,便關心地說道,“你已經七十多歲的人,要注意身體啊。”
王鬆年笑說,“我回到村裏,心情好了,天天活動,血壓降下來了,吃飯正常了。”
王鬆年感慨地說“看到村裏發展得這麽好,我心裏高興,一點也不覺得累。”
王鬆月點點頭,“你啊,總是一心想著村裏人。”
這時,一個年輕人跑過來,興奮地對王鬆年說“王爺爺,謝謝您為我們村做的一切。我剛學了一門養殖技術,準備回家搞養殖呢!”
王鬆年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啊,年輕人有衝勁!好好幹,咱們村的未來靠你們啦!”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光村越來越富裕,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新農村典範。而王鬆年的付出和奉獻,也將永遠被村民們銘記在心。
喜歡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一個女人的婚姻經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