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誰在指點官家!

字數:433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宋:我,軟飯硬吃李清照 !
    這一場博弈中,看似蔡京輸了。
    一口氣放了這麽多人,在外人看來,這不就等同於蔡京在對清流黨認輸嗎?
    可事實真這樣嗎?
    三日後,大朝會。
    百官齊聚宣政殿,趙佶如往日一樣保持著他皇帝的逼格,姍姍來遲。
    這幾日蔡京做的事,趙官家略有耳聞,後麵讓人查了一下,才知道是陳寧求蔡京放人的。
    他還當蔡京變好了呢,把趙官家嚇了一跳。
    既然是他在給陳寧麵子,那就沒事了。
    趙佶看著蓄勢待發的百官,看了一眼楊戩,示意楊戩宣朝。
    百官們此時表情嚴肅,摩拳擦掌。
    今日的朝會對整個大宋朝廷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因為馬上即將開始京察了。
    所謂京察,就是每過三年,朝廷都會組織一次對京師百官的廉政調查,查一查在京的官僚,有沒有違規亂紀,有沒有暗中叛亂之流。
    每過五年,還有一次外察,這個是察地方官的,暫且不表。
    京察就需要選取一部分人組成一個調查組,這一支調查組的權力很大。
    最開始京察提出來的設想是好的,是為了防止京師官吏權力膨脹,導致權力沒辦法約束。
    可是久而久之,京察變味了,變成了政敵相互攻訐的殺器,所以無論什麽黨派,都對京察十分重視,一定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人安排進入京察的隊伍。
    吏部尚書牽頭開口,抱拳對趙佶道:“啟奏陛下,三年一度的京察即將開始,臣祈求陛下今日厘定京察人員。”
    趙佶聽聞後點點頭,道:“嗯,既然如此,那就開始吧。”
    禦史台侍禦史是個急性子,出列道:“臣推薦刑部尚書李弘,李大人德高望重,又是刑部首揆,廉政清明,最適合牽頭此次京察隊伍。”
    京察需要選舉出一名主官,兩名副官,十名協辦官。
    十三個名額,每一個名額都十分重要,主官雖然有話語權,但還需要隊伍中一半人數讚同。
    所以每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都十分重要。
    侍禦史是蔡京的人,刑部尚書自然也是蔡京的人。
    京察的隊伍中,相府宰相是沒辦法勝任的,所以韓忠彥和蔡京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判戶部府庫事忙不迭出列反駁,道:“臣推薦戶部尚書王康卿,王大人為官三十載,資曆最長,做戶部首揆二十年來,戶部賬目清明,未出過一次差池,讓其帶領此次京察隊伍,陛下可高枕無憂。”
    蔡京和韓忠彥雖然麵無表情,但他們的手下都在引經據典的開始爭取這次京察隊伍人員。
    主官的選取都如此爭執不下,足可見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趙佶頭疼,選一個人都如此長的時間,現在選十三個人,那這一天時間他也不要做別的了,就看著你們選官吧?
    “唔。”
    “既然如此,那便老規矩吧,朝堂百官匿名投票選舉吧。”
    “喏。”
    很快,百官們開始匿名投票,第一名主官的結果很快出來,推舉戶部尚書王康卿為京察的主官。
    這是韓忠彥的人。
    韓忠彥微微笑了笑,他贏了。
    朝堂的官吏尤其那些中間派,支持自己的還很多,雖然他們沒有明確表明出來。
    蔡京因為前兩日釋放囚犯的事,讓中間派對他有些失望。
    兩名副官的位置再次被投票,不過結果出人意料,這兩名副官都是蔡京的人。
    這讓韓忠彥有點愣住了。
    怎麽可能?
    明明主官都是他的人了,為什麽副官會是蔡京的?
    趙佶將眾人表情看在眼裏,實際怎麽安排,他早就做好了,人員名單都定好了,現在不過走個過程罷了。
    他喜歡看著群臣都被他一人玩弄於掌心的這種感覺。
    到最後,六名京察隊伍是蔡京的人,六名是韓忠彥的人。
    還有最後一個人,顯得尤為關鍵。
    因為這個人可以決定這次京察隊伍,究竟誰占據主導位置。
    就在眾人準備繼續投票的時候,趙佶道:“這最後一個,就不要投票了,朕親點吧。”
    皇帝都開口了,百官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紛紛抱拳請趙官家選取官吏。
    趙佶的結果沒有出人意料,他選擇了蔡京的人。
    很顯然,趙佶對上次蔡京替自己背黑鍋的事都記在心裏。
    蔡京也知道趙佶這是在偏袒自己,還不是因為自己這條狗對趙官家絕對忠誠,不然趙官家怎麽會給他骨頭吃?
    無所謂,當不當狗的都無所謂,隻要他大權在握,這就夠了。
    蔡京很開心。
    京察結束,韓忠彥等人抱拳,還準備說點什麽,卻被趙佶以困了為由,直接退朝。
    退朝之後,一群清流官吏找到韓忠彥,不可思議的道:“韓相……怎會如此?”
    韓忠彥沉默片刻,才語重心長的道:“陛下是在給蔡京撐腰啊!”
    “為什麽?”
    眾人不解。
    韓忠彥歎口氣,問眾人道:“諸位還記得上次鹽引事件?”
    “當時都說是蔡京提出來那條惡毒的政策,最後導致百姓的瘋狂報複,導致蔡京連家都不敢回。”
    那次事件,眾人都曆曆在目,不過這和現在趙官家支持蔡京有什麽必然的聯係嗎?
    韓忠彥道:“如果當時鹽引的政策,並不是蔡京主動上奏的呢?而是官家讓他上奏的呢?”
    “如果當時蔡京僅僅隻是給官家背了黑鍋呢?”
    “那現在官家的投桃報李,是不是就是在對蔡京的恩賜?”
    韓忠彥這麽說完後,眾人忽然倒吸涼氣。
    不是吧?
    趙官家有這個腦子?
    他們忽然發現,自己好像都小瞧了這名才登基一年的皇帝。
    才登基一年,他就罷免了章相,從太皇太後手中完全奪取了權力。
    他們忽然發現,自己好像都有些太不重視這名朝堂上的少年天子了!
    韓忠彥似笑非笑的看著眾人,道:“那又會不會,有人站在官家身後,給官家出謀劃策呢?”
    “啊?誰?”
    這一次,大家全部都呆了,誰在官家背後指點官家?
    韓忠彥搖搖頭,道:“不知道,老夫隻是在想,官家能指點蔡京,那有沒有人也會同樣指點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