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馬下有蛋
字數:5573 加入書籤
生在皇庭,家和萬事興!
各方勢力,為了能詳細探查太子妃一事,紛紛湧動。
朱文寶通過暗衛的匯報得知,光太子身邊,就不少於十方勢力的探子在。
他們更多的是好奇太子妃這十年去哪了。
同時,令朱文寶沒想到的是,就連自己也不例外。
前後有幾方勢力盯住了自己。
其中,尤為需要注意的是,父皇也安排了人監視自己。
這能怪誰?
誰能想到太子妃會先來淮陽,緊接著表明了身份。
朱文寶隻能搖頭無奈笑笑。
世事無常啊。
“徐州呢?徐州現在怎麽樣了?”
下麵的暗衛繼續匯報。
“回主子,徐州除了開始出現了小規模騷亂,後續隨著江陰侯開倉放糧,無人鬧騰。”
原來。
徐州自朝廷下達旨意後,五軍都督府,用武力選出了一侯四伯豪華版陣容。
江陰侯顧尋逸。
帶領精兵悍將一路直奔徐州。
一路上一人雙騎,換馬人不休。
江陰侯顧尋逸,前年剛剛突破宗師境高手。身高七尺,臂長過膝,且麵白無須,臉色白淨。
為人凶狠果斷,嗜殺成性,為此沒少挨皇上的訓斥。
常年拿在手中的是一把長刀。
要說江陰侯顧尋逸也是狠人,進入徐州守備軍,不給顯武將軍反應時間,直接斬殺。
有心替自家將軍討回公道的,江陰侯顧尋逸也是幹脆,一並斬殺。
然後手持虎符。
“奉皇上之命,接管徐州,不服調令者,斬!”
快刀斬亂麻,拿著守備軍。
緊接著,江陰侯顧尋逸帶兵直接圍了徐州官府,接管徐州防務,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熬粥的鍋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滿滿的粥香四溢。
引得災民紛紛哄搶,排擠。
婦幼根本進不了近前。
又是江陰侯顧尋逸,直接抽刀子,用刀背狠狠地抽打。
“直娘賊!直娘賊!!餓昏了眼了?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混雜著慘叫聲和怒罵嗬斥聲。
有仗著功夫底子在身的,顧尋逸的刀子則越抽越狠。
他是衝鋒陷陣的武將,帶過兵,上過戰場。
這種小場麵,還不是手拿把掐。
徐州,因為有江陰侯顧尋逸的鐵血,很快平穩下來。
同樣還有一人不能遺忘。
都察院左都禦史詹徽,這頭老狐狸也不是簡單的人物。
在得知道太子去開封親自坐鎮,逐漸開始實施以工代賑後。
急忙安排好事務,他詹徽輕裝簡行也去開封了。
他詹徽可不蠢。
開封有太子當麵,又有河南省布政使胡子濤被捉拿,官場震蕩,自己又是都察院左都禦史。
開封就差把正是用人之際,這幾個字寫在城牆了。
同時,別忘了,自己還是太子少保,而太子重情啊。
朱文寶看到詹徽去開封的匯報,笑了笑沒有說話。
大明不差聰明人,朝廷更不差聰明人。
他詹徽要是不去開封才怪了呢,他身上一直掛著視察之罪呢。
聽取完暗衛的匯報。
就在這時侯毅的聲音傳來。
“九爺!”
朱文寶使了一個眼色,暗衛消失。
“進來吧。”
侯毅掀開帳篷。
“九爺,太子從開封傳來了信息。您過目。”
朱文寶打開信件,四千字的文字,通篇就一個核心思想。
“擇日回家吧,母後該想你了。”
朱文寶首先想到的是。“這是有了媳婦不要弟弟了?這就嫌棄我礙事了?隔著老遠你都能猜到母親想我了?”
朱文寶頗為無語。
不過朱文寶也明白老大的深意,勸自己趕緊回京都,這邊有人在監視你。
“送信的人兒,走了沒?”
“還在門外等候。”
“容本王寫封回信。”朱文寶說幹就幹,一匹鮮活的戰馬立於圓石之上。“好了,記住了,親自交給我大哥。”
又對著侯毅吩咐了一聲。
“通知,知縣李旺虎,縣丞王達二人前來。”
不消片刻。
二人連決而來。
行走間,臉上多了笑容。
“下官,李旺虎。”
“下官,王達。”
“拜見楚王。”
朱文寶示意二人坐下,喝杯茶潤了潤嗓子。
“這幾日以來,你們二人的所作所為,本王俱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淮陽縣百姓因為有你們二人的付出,才能齊心協力共度難關。也是因為你們二人,淮陽二字深入人心。”
“本王,定會秉明父皇為你們請功。”
二人連忙推辭。
知縣李旺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乃是下官的職責,當不得楚王誇讚。至於功勞下官慚愧。”
“慚愧?有什麽慚愧的?僅憑一縣之力不僅保全了淮陽縣,還救濟十數萬災民,如此功勞,誰敢否認。”
李旺虎還有心推辭。
朱文寶擺擺手。
“李知縣不用忙著推辭,是非功過自在人心,百姓們看的真真的。不過還有一事需要李知縣盡快提上日程。”
“楚王您吩咐,下官必竭盡所能。”
“太子已經在開封府,施行以工代賑的政策,淮陽縣這邊也不宜太過推遲。”
“楚王,下官有想過以工代賑,可是……”
李旺虎有些欲言又止。
“本王明白你的顧慮,你淮陽是縣,可災民在十數萬之巨,人太多了。”
“楚王慧眼。”
朱文寶點點桌子。“李知縣,本王給你出個主意。”
“災民實際上就是百姓,他們之中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本事,而且現在又多以青壯為主。”
“李知縣在秉明太子後,可以先分化青壯,然後以工代賑,繼而重新劃分田地村莊。李知縣始終要記住,災民不能不管。”
朱文寶後麵說的籠統,可李知縣和王達二人也不是蠢蛋。
知縣李旺虎為何欲言又止,災民中多以青壯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他懂,他不得不小心應對。
而且他小小的淮陽縣,災後容不下太多的人,可是這話不能他說。
“楚王,高見!”
朱文寶笑笑。
“還有一事是,本王今日準備回京都了。”
“楚王要回京?”
“楚王要回京!”
“楚王要回京!!”
楚王朱文寶要回京的消息,不知何時起在人群中傳開。
朱文寶在禁軍護送離開時。
道路兩側站滿了夾道歡送的人。
他們心存感激。
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是太子和楚王出現,為他們掃清了陰雲。
又是楚王在離去時告訴他們,朝廷不會忘記他們。
他們在水患之中家沒了,身外之物也沒了,甚至有些人親人朋友也沒了。
可是他們還有一個炙熱的心。
在一聲一聲楚王之中,朱文寶的車駕緩緩駛離。
特別要提一嘴的,是一位七八歲的孩童,送給了朱文寶一柄木劍。
並言。“楚王,俺娘說了,長大以後俺要保護楚王。”
其實,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