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遼東都司
字數:4139 加入書籤
生在皇庭,家和萬事興!
朱文寶此言一出,可謂是滿堂皆驚。
尤其是三公六部,太子朱文奎,二皇子朱文誌幾人。
吏部尚李飄搖,顧不上禮儀,生怕自己晚了一秒,皇上,真就下了旨意。
因為這裏麵關係重大!
“皇上不可!此事萬萬不可。”
“上官戰乃是上柱國,根據大明律,上柱國是皇上根據資曆、能力、官階、人品賜予,不提其應享有特權,上官戰獲得上柱國一職實至名歸。”
“反而,他呂自忠的管家,臣也曾聽聞過。”
“此人囂張跋扈,目中無人,更是借著呂自忠呂尚書的名頭,在外作惡多端,強搶民女,上柱國殺此人乃是大義,是為民除害,更是為了呂尚書。此事不應該罰,更應該獎。”
“臣鬥膽,懇請皇上,上柱國應留在京都。”
李飄搖也給呂自忠留了麵子,這個時機並沒有選擇落井下石。
否則李飄搖完全可以將罪責一推二六五,往呂自忠身上在加重一分。
本來眾人還沉浸在楚王朱文寶的話中。因為楚王的話,無異義深水炸彈,將這平靜的汪洋,炸的波濤洶湧。
而吏部尚書的話,則是將即將而起的波濤摁了回去,走向詭秘。
刑部尚書童真,反而猶豫了,他不知道還是支持楚王還是支持吏部尚書。
他是打心眼兒裏支持太子朱文奎的,他是太子一黨。
所以上官戰回遼東都司對太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太子在軍中的分量也會增加。
而且,若真是上官戰回到邊疆坐鎮,遼東都司那戰事必然會起,皇上不會放著肉不吃。
上官站這頭老虎,也不會放著肉就在眼前不聞不故。
他吏部尚書李飄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戰爭一起,寒門世子入朝為官一事是會加快進程,但是豪門大族更加根深蒂固。
到時別說一個白鶴書院,就是再加上一個白鶴書院也是徒勞。因為武將的利益群體關係加深加固了。再想要動上一動,千難萬難,更何況是那些文官。
所以他童真猶豫了。
……
邊疆!
上官戰回邊疆?哪怕皇上還沒有定論,但是楚王不會無緣無故的提出邊疆二字,難道今日是上官戰,和呂自忠自導自演的戲碼?
想到邊疆,更多的人,他們想到了虎字衛。
虎字衛在哪,虎字衛在開原。
開原西行北上俱是大黎王庭地界,東方是隔海相望的四國,東南是高麗。而草原部落就在開原北側,中間僅僅隔了大黎王庭一座軍事城鎮。
因此,開原不僅在軍事地位上不次於肅州,同樣是明朝羈縻政策中的東北門戶,牽一發而動全身,開原的安危,關係到整個東北地區(遼東都司)。
因此自皇上登基以來,一直在開原駐紮著重兵虎字衛,北麵東麵與西麵同樣紛紛開通了驛道。又在城周邊,設立關市供其交易互貿,同樣也是為了穩住周邊各國。
而行政級別上,開原屬於遼東都司,雖非省,但是行政級別也達到了省級,正二品。
而且,原先遼東半島及東北地區隻有遼東都司一個軍事機構,不設遼東布政司。
這也就是說明,遼東都司所轄理論上沒有平民隻有軍人。所以,遼東都司一開始乃是軍事要塞群,民政事宜落於軍事。
後來遼東半島人口增加,民心向明,皇上為了方便管理,將遼東半島統稱為遼東都司,民政事宜也順其自然就歸入了遼東都司。雖無異姓王之名,但也有了異姓王之實。
還有一個問題是不能忽略。遼東都司下有一個遼寧衛,亦是邊疆衛,大將軍是虞兮人,正二品!還有兩個內衛,分別為遼東衛,撫東衛,大將軍是上官透和牧子豪皆是從二品。
雖非上官戰直屬,但是遼寧衛、遼東衛、撫東衛歸遼東都司管轄。
而遼東都司指揮使,正是上官戰!
上官戰為了避嫌,一直未曾在遼東就任,遼東都司的政務也是由皇上派人負責。
就連虎字衛上官戰也一直是遙領。
更別說遼寧衛了,上官戰除非必要時刻從未與遼寧衛任何人通過信。
這是大家默認的結局。
現在呢,楚王這是要放虎歸山!
什麽貶不貶的。
現在楚王要放虎歸山了。
不對,不應該說是楚王,準確的說應該是皇上,這一切估計都在皇上的操控之中。
皇上是要讓上官戰回營,繼續領兵作戰。
皇上不止要打下大黎王庭,甚至還有心要染指草原部落,鯨吞天下。
滿朝文武,哪有一個傻子,在這一刻無比被震驚了。
至於剛剛被殺的呂自忠家的管家誰還在乎?
就連呂自忠本人也無暇他顧了,上官戰回到遼東都司,戰爭的疑雲必將籠罩。
屆時,不管高麗還是草原部落,亦或是四國,他們都會緊張,都會在遼東都是接觸之地再再增兵。
而戰爭代表的利益,代表土地,呂自忠從沒懷疑過,上官戰會輸。
所以他呂自忠自然也要分上一羹,不能落後與他人,那些苦寒之地也許豪門大族嫡子不願意去,可自己寒門出身的學生不少,隻要待上五六年,自己想辦法調回京都,就又是一大助力。而且皇上年富力強,有的是時間給自己操作布局。
於是接下來滿朝文武風向又變了,變成了上官戰回遼東都司的事宜。
這一點是朱文寶萬萬沒有想到的。
他很詫異的看向了自家老大。眼見自家老大一樣在沉思,於是腳下用力,踢在的老大小腿處。
朱文寶努了努嘴。
太子朱文奎瞬間了然。
“小九,他們相信外祖父,此戰必勝,而且還會是大勝。”
眼見朱文寶還有些疑惑,太子朱文奎又緩緩吐出兩個字。
“利益。”
朱文寶猛然抬頭,經過老大的提醒,他明白了。
他們相信外祖父能勝,相信大明能勝。
勝利代表地盤兒擴張,地盤擴張,代表官職增加。
苦寒之地,他們這些在朝官員也許不屑一顧。
可是誰家還沒有一兩個窮親戚。
隻要能安插上一兩位,那在當地也就能說得上話。
到時候家族中的生意也就有人照拂。
這裏,朱文寶不由想到父皇把握人心真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