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明?!可笑,大明早亡了!

字數:385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鷹醬獨立,我在北美重建大明! !
    “不,我是不可能答應的。”
    麵對兩個金川人的勸解,那年輕漢人搖了搖頭,神色堅決。
    提議被拒絕,兩個金川人有些急了,其中那年長一些,大概有四十多歲,一臉胡子的金川人道:“孫兄弟,現如今清廷大軍即將圍困勒烏圍,他們大軍十餘萬人!咱們漢,藏兩家,軍民加起來也隻有數千人,如何能打?!”
    “如果咱們再這樣抵抗下去,結果隻有死路一條。”
    那中年金川人說著,旁邊的那年輕點,大概三十歲的金川人也立刻道:“是啊,咱們打不過朝廷的,和我們一起殺了索諾木請降吧。”
    對於抗清之舉,大小金川之中各派勢力從一開始心就不齊。
    最開始和清廷起衝突,是上上任金川土司莎羅奔為了自己的野心和一己私欲,想要擴充大金川的領土,開疆拓土,才反叛清朝。
    而小金川土司本來無意抗清,而且一直以來,大小金川之間就多有摩擦,衝突不斷,是上上任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為了控製小金川,便是將自己的侄女阿扣嫁給了當時的小金川土司澤旺。
    澤旺本就性情懦弱,受製於妻,阿扣還和澤旺之弟良爾吉私通,之後莎羅奔勾結良爾吉,奔襲小金川,生擒澤旺,取了小金川的印信,控製了小金川。
    隨後莎羅奔又公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巴旺土司,以期控製巴旺,幾年後又發兵攻打明正土司,力求擴張。
    之後,就是乾隆十二年的第一次征大小金川之戰了,當時清軍的將領是張廣泗,但張廣泗戰事不力,進剿失敗,乾隆又改派嶽鍾琪領軍。
    也就是說,從近三十年前的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戰開始,大小金川周圍的各個土司部族,除了大金川之外,其餘的部族都無心抗清,各成派係,多有矛盾,並不團結。
    現在,乾隆四十年,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已經接近尾聲,當前大金川土司索諾木是莎羅奔的侄孫,澤旺的兒子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已經被索諾木殺了,以求投降清廷。
    但清廷拒絕了索諾木的投降。
    不得不說,索諾木也是異想天開,大小金川之戰的一切起因,都是因為大金川,索諾木作為大金川土司殺一個被他脅迫的小金川土司,就想投降,也是癡心妄想。
    但現在,他手底下已經有人明白過來的。
    一切起因都是大金川,那他們把索諾木殺了,投降清廷,應該能成。
    但這些人沒把握,畢竟不管怎麽說,索諾木都是大金川土司,手裏還掌握著大金川兵數千,他們得給自己找點盟友。
    於是,他們便是盯上了目前正在大金川與他們一同抗清的明朝遺民。
    明朝遺民雖然數量不多,軍民加在一起共一千多人,但其中男丁各個能戰,抗清多年,戰鬥經驗無比豐富,是一股強大的戰力。
    但他們從一開始就找錯人了,和他們一同抗清的明朝遺民本就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欲和野心才選擇抗清的。
    他們不剃發,不易服,要堅持抗清到底。
    孫思明望著麵前的兩個金川人,他從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和這些人終究不是一路的。
    隻不過是抗清的需要,才會和他們結盟。
    “大小金川完了。”
    孫思明心頭暗想著,他們的一切努力,終究是會走向失敗。
    他從一開始就明白這一點,但他終究還是要去做,就算是失敗,也要去抗爭。
    不是為私欲,不是為野心,而是為了守住他們漢人正統。
    “你們請回吧,我是不會答應的,我們漢人一千五百九十七人,會同韃子抗爭到底!”
    孫思明站了起來,走到門口將門打開,站在門旁邊注視著那二人,堅定的說道。
    “你還堅持什麽!現在是朝廷的天下,咱們隻有降了,才有活路!”
    那中年金川人站起來,十分不理解孫思明的舉動,他不明白為什麽孫思明要堅持抗清。
    “那不是我的朝廷。”
    孫思明閉上了眼,長呼出一口氣。
    “是,你不承認清廷是天下的朝廷,可這有什麽用!?這並不會改變清廷已經占據整個天下百年之久的事實!”
    “而你的朝廷呢?!醒醒吧,明朝早就亡了!”
    “你的朝廷早就不在了!”
    那中年金川人一連串的話語說出來,但孫思明仍然是麵不改色,巍然不動。
    “我是不會答應和你們一起降清的,請回吧!”
    孫思明神色堅決。
    “行,咱們走,你不和我們一起幹,那我們自己幹!到時候你也別攔我們!”
    那中年金川人猛地站了起來,和那年輕些的金川人一起從孫思明旁邊走了過去。
    那兩個金川人走後,另一個長相和孫思明有些相近,但年齡稍小一些的漢人男子走了進來。
    “二哥,他們來幹什麽?”
    那走進來的男子問道。
    “正明啊。”
    孫思明先是喊了一聲,然後又道:“他們要勸我和他們一起投降韃子。”
    “你答應了?”
    孫正明聞言,便是連忙問道。
    “怎麽可能。”
    孫思明搖了搖頭,然後道:“正明,這兩天都讓手底下的人警醒點,不止要防備外邊的韃子,還要警惕寨子內的那些金川兵。”
    “知道了。”
    孫正明點了點頭。
    他們孫家是在金川的這最後一支明朝遺民的領袖,當年,孫家從揚州逃了出來,為躲避清軍,一路逃到了四川,在崇山峻嶺之中安家落戶。
    和孫家一樣逃難來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就是金川明朝遺民的最初班底。
    而現在,經過百多年的抗清,包括孫家在內,金川的明朝遺民戰死了一批又一批男丁。
    孫思明那早已戰死的父親共有六個兒子,孫思明排行老二,孫正明排行老五,不過現在,隻剩下他們兄弟二人作為領導者,繼續領導漢人軍民抗清。
    又對自己的這個弟弟吩咐了幾句,之後孫思明便是離開。
    但孫思明沒看見,當他從孫正明身旁走過的時候,他弟弟眼中的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