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1447年轉瞬即逝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給忠嗣軍的孩子們上完開春第一課後,霍恩匆匆練習了半個小時的呼吸法,便不得不乘著馬車前往聖座大廈。
在他的雄鹿室之內,茜茜和馬德蘭這兩位數一數二的重臣早已等候多時。
“早上好,冕下。”
“早上好,新元過得怎麽樣?”脫掉帶袖長袍,霍恩率先與馬德蘭握手擁抱,“這可是你和新婚妻子的第一個新元節。”
“哈哈哈,一切都好。”馬德蘭咧著嘴笑起來,“她昨天還對我說,她已經絕望了,她這輩子都追不上我的廚藝了。”
馬德蘭並沒有像很多大頭兵那樣迎娶騎士之女,而是娶了芒德郡一家車馬行的女兒。
當然,相對於貴族之女,馬德蘭還是和這位小商人之女更談得來。
“茜茜,你也老大不小了,要不找個人過日子吧。”一邊與茜茜握手擁抱,霍恩一邊打趣道,“我看波訥德就不錯。”
原先坐在門邊抄寫文件的波訥德,立刻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聲。
在先前激烈的戰爭後,隨著局勢逐漸安定,這批郎桑德郡的新貴們立刻就開始不約而同地開始結婚安家。
就目前而言,當初跟著霍恩的那批班底現在很多都結婚了。
格蘭普文夫妻倆與傑什卡夫妻倆自不必說,奇爾維斯找了個帶小孩的地主寡婦,布薩克續弦了一位學者的女兒。
佩蒂埃娶了老家的未婚妻,貝納爾多娶了達斯的妹妹,達斯本人最近也和一位還俗修女老師勾勾搭搭的。
搞得霍恩不得不感歎,春天的確快到了啊。
“哈哈哈,哪能在您之前呢?說起來,您也老大不小了,什麽時候結婚?好歹讓我們都安心啊。”茜茜則笑著回應。
這回輪到霍恩劇烈咳嗽了,他假裝喝水才躲了過去:“這,魔鬼未滅,何以為家啊?說到家,茜茜我聽說你新元節回老家了?”
“是啊,回黑蛇灣的院子收拾了一下,把一些家裏的家具行李都給運到聖械廷來了。”
“那很好了,如果還有什麽親戚朋友都可以接來住,聖械廷大的很啊。”說到這,霍恩停頓了一下,“聖械廷這段時間物價如何?”
“目前市場物價小麥價格大概是1第納爾10到12磅,米果更便宜能買16磅左右。
蔬菜大概在每磅0.5第納爾到2第納爾,鮮肉價格仍舊昂貴每磅在23第納爾之間。
不過像雞蛋就比較便宜,半個第納爾12個雞蛋,半個第納爾也能買半打香腸或兩磅奶酪。”
霍恩迅速在心中計算了一下,一個三口之家每天消耗34磅穀物,每天12個雞蛋或香腸,外加一些蔬菜奶酪,一個月食物方麵的總支出在10到13個第納爾左右。
按照市政廳規定的聖械廷最低工資月薪25第納爾,哪怕是拿最低工資的人,一個月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收入的都隻有50%左右。
換句話說,就是勉強在小康線上掙紮。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市政廳對基礎民生物資的補貼和減稅上。
而聖械廷市政廳能這麽搞補貼,完全建立在大量教皇宮國有工廠與煉金工房紅火的經濟收益上。
而國有工廠的經濟如此紅火,有兩個主要來源。
一部分來源於霍恩通過戰爭、傾銷與金融戰,掠奪了內外富有人群的紅利,霍恩甚至可以讓這些工廠在初期虧本運營。
另一部分就是建立在農夫信息差,造成的城鄉產品交換的實質性剝削上。
霍恩心裏清楚,他從來不會不敢正視這一點。
比如南芒德郡的山民就是幹著繁重的紡線活,諾斯郡山民累死累活醃製肉類。
雖然比以前獲利,但那是大量熱錢湧入市場的溢出效益,他們本該獲得更多收入。
但實際上,大量利潤卻被霍恩拿來用來建工廠、修堡壘、造武器和修建基礎設施了。
所以後期工業發展起來了,經濟發展起來了是必須要補貼農民的。
不是農民欠了霍恩的恩情,是霍恩欠了農民的恩情。
“冕下,我得說一句。”馬德蘭上前道,“這種補貼是不長久的,因為有這麽高的工資和生活水平,必然大量吸引人口聚集。
人口一多,物價上漲是必然的,補貼覆蓋不了多少。”
“我知道,所以市政廳才會推廣蚯蚓土和城外的養殖場嘛,糧食就沒有辦法,隻能從貞德堡運了。”
蚯蚓土就是讓城市邊緣地區的農村用蚯蚓土飼養家禽,而養殖場則是在秋暮島上養殖牛馬豬羊等牲畜。
因為秋暮島土壤的確不太行,換成大麥或燕麥糧食產量都不高。
幹脆種了牧草蘿卜,直接飼養牲畜得了。
至於糧食,下遊的郎桑德郡就是產糧區,完全可以從貞德堡運。
但從戰略角度來說,敵人要是把貞德堡占了,聖械廷這個工業中心就斷糧了。
不可能事事都完美啊,心中感歎一句,霍恩繞到桌子後坐下:“這百戶區的稅收情況都統計好了嗎?”
“就在桌子上。”
到1447年底,千河穀還算是完成了大致的百戶區化。
當然這種百戶區化與郎桑德郡進行的幾乎不能比,大量的莊頭管家和小地主把持著百戶長的位置。
但不管百戶長是誰,百戶區的規則和效率提升是定下來的。
農業互助模式帶來了效率提升,新式輪作法提升了單位畝產,為農民們空出了空閑的時間和資源去創收和改良。
而百戶長們則是渴望通過完成下發的各項指標,得到修士長的嘉獎,提名進入谘政院。
在巡遊修士和自願傳教的聖道派修士幫助下,稅收和治安效率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
外加北芒德郡鋼鐵聯合體,南芒德郡大大小小的紡織兄弟會,諾斯郡的醃肉工坊,以及放開工商業限製帶來的大繁榮。
“……百戶區還自發建設了682個排水渠和灌溉渠,74個小型堤壩,自發開辟了荒地與重墾了拋荒地1800公頃……”
“……雖然因為百戶區化推行過程中導致的動蕩和變革,以至於大量農戶未能按時種植,但凡是沒有被影響的,平均產量都增加了5%左右……”
霍恩製定的政治錦標賽製度已然初現猙獰的端倪,層層指標,層層下壓,強迫著大小文官刷政績。
而1447年的政績,就是地方農業稅收與基礎設施建設。
去年一年,不算郎桑德郡,處於動蕩期與恢複期的其餘八個郡,財政收入加在一起超過了10萬金鎊。
如果算上郎桑德郡的話,千河穀總體財政收入接近15萬金鎊。
隨著郎桑德郡與黑蛇灣貿易的興起,千河穀的經濟重心已然在悄然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