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1453年的聖聯鄉村(上)

字數:4803   加入書籤

A+A-


    帝國曆1453年9月。
    距離兩次波瀾壯闊的千河穀戰爭已然過去了四年。
    距離《狼橋郡和約》簽署與三大戰團的凱旋儀式也過去了兩年半的時間。
    這場持續了四年,發生了兩次的千河穀戰爭終於在兩年半以前畫上了句號。
    至於還會不會有第三次千河穀戰爭,人們並不確定。
    但至少他們肯定,第三次千河穀戰爭的戰場不會在千河穀,而且對手不會是萊亞人。
    因為整個萊亞王國已經自顧不暇了。
    1449年9月,法蘭萊亞風車地之戰爆發。
    1449年10月,邊境王庭之戰爆發,次年11月,王庭的兵鋒就直指金角灣。
    1451年5月,經過長達兩年的談判,歐斯拉家族與王室再次談崩,奧梅斯公爵舉起自立大旗。
    整個萊亞王國亂成了一鍋燕麥粥。
    相比那些可怕的戰亂,反而是曾經陷於戰亂中的千河穀得到了這個時代少見的安寧。
    炮彈與戰火,血腥與瘟疫已然漸漸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上瑞佛郡亦不例外。
    經過四年的恢複期,這個經曆了1444大洪水,1445第一次千河穀戰爭,1447大洪水以及1449第二次千河穀之戰的郡,終於迎來了少見的和平。
    那些戰爭洪水中的瘡痍漸漸恢複,荒廢的農田上再次站上了農人。
    唯有開墾挖地時,偶爾從地裏挖出來的箭頭,才能證明這場殘酷無比的戰爭並未離開多久。
    馬蹄踏在濕潤的砂礫上,發出硌噔噔的黏膩悶響。
    九月初的上瑞佛郡雖是陰天,但依舊悶熱。
    坐在馬鞍上,阿列克謝掀起了海狸皮的帽子,左右觀瞧眼前的高堡盆地。
    兩側蒼青色山台環抱,V型的山口與碧藍天蓋,仿佛畫框籠住了眼前的盆地一角。
    阿列克謝一行人離的越近,便能聽到河穀中水流奔湧的“咕嚕”與“嘩啦”的咆哮聲。
    細長的條田上,傳來驅趕駑馬的鞭聲。
    農夫們播撒肥料的沙沙聲混在悠長的歌謠中。
    遠遠的還有叫賣聲以及驢騾倔強的“昂兒昂兒”的叫聲。
    這與咆哮走廊那千裏大平原大沼澤卻是截然不同。
    “需要休息一下嗎?殿下。”
    阿列克謝本不想休息,隻是看到身後其他馱著大包小包的隨從,猶豫片刻才說:“那就休息一下吧。”
    隨從們這才如釋重負地長舒了一口氣,隨處找了一處平地,開始休整。
    可阿列克謝卻閑不下來,他扯住格洛耶夫的韁繩:“格洛耶夫,你陪我去最近的農田與市場看看。”
    “現在嗎?”本來都掏出了鬆子酒的格洛耶夫臉垮了下來。
    盡管隻有十三歲,可阿列克謝卻是個相當有主見且執拗的人:“遊學是遊最重要,學在其次。”
    格洛耶夫自認倒黴,吩咐一番後,叫上兩個護衛便陪著這位好奇心旺盛的少熊主朝著市場緩緩走去。
    悶熱的風吹不去阿列克謝脖子上的汗珠,踩在茶褐色的泥地上,他故意放緩了步速。
    九月,正是播種大麥的季節。
    兩匹駑馬拉著的播種機在長條形的田地上前進,三角釘耙在地麵拉出一條條指頭粗的溝渠。
    車輪滾動,帶著皮帶一起滾動。
    齒輪哢哢轉動,帶動著種子箱的開合。
    車輪每轉半圈,種子箱內便會丟下幾粒種子,落在那溝渠之中。
    “好啊。”阿列克謝忽然一鼓掌。
    早已對少熊主經常性的一驚一乍習慣的格洛耶夫灌了一口酒:“哪裏好了?”
    “你看著這條田,這馬拉式播種機,從頭耕到尾,都不用跑來跑去,一個人兩匹馬就能耕這——麽長一塊地。”
    阿列克謝張開了雙手,感覺好像不夠長一般再伸了伸:“這能產出多少糧食啊?
    咱們為什麽會用那麽多樹籬把田地隔開呢?去掉樹籬,積少成多,也是不小的糧食產出啊。”
    無視了興奮的阿列克謝,格洛耶夫卻是又灌了一口酒。
    他對於聖聯的動向算是相當關注了,每一期的《真理報》都要買來觀看。
    和聖聯的幾次貿易,隻要他有時間就會親自過來,算是半個“聖聯通”了。
    否則,他不會陪著剛成年的少熊主來聖聯遊學。
    阿列克謝的想法很好。
    可他卻知道,聖聯的這種成規模的條田卻是無法在熊堡領實施。
    原因很簡單,那些野外的諾恩部落氏族有條件玩條田,但阿列克謝他們管不著,隻能巡行索貢。
    至於堡地與農莊的諾恩農奴,則要麵臨一個巨大的挑戰:田地的重新分配。
    條田看著是方便啊,前提是你得有對所有土地的掌控權。
    在熊堡領,東一塊是這位伯爵的,西一塊是那位騎士的,還有自耕農、農奴的佃租土地,零零散散。
    而且還存在大量飛地,即鱈魚堡的貴族在肥牛堡的莊園購買了藍紋堡的田地。
    尤其是自耕農們,會零零散散地胡亂開墾新地,搞的農田跟補丁一樣東一塊西一塊。
    更重要的是,如果農田全放一起,很容易在局部災害下全滅。
    所以農夫們都更加傾向於搞成分散的幾小塊,反正他們的時間遠大於耕種麵積,更加保險。
    聖聯這邊能這樣搞,有三個原因。
    第一,一口氣清掃了國內的兩個最大地主——教會與貴族,結束了混亂的封建田地關係,才有分配的餘裕。
    第二,戰爭中人口大量下降,空出了相當多的土地,地比人多,才有馬拉式播種機的出現。
    第三,有百戶區的濟貧倉保底,就算是局部農作物傳染病虧了,起碼不會餓死。
    就算如此,當初聖聯內部大搞條地分配和合並村莊的時候,都鬧出了不小的亂子。
    亂民包圍司鐸所的事情都冒出來了,最後還是瓦倫泰勒親自去平的事。
    小孩子的注意力來的快,去的也快,轉瞬間,阿列克謝就又被另一邊不同的場景吸引了。
    “誒,那邊的農田的農夫,為什麽比這邊農田要高一大截?”
    隨便瞅了兩眼,格洛耶夫心裏就有了數,他咳嗽一聲:“那是萊亞的騎士,他們交不出贖金,被留在了千河穀。”
    從萊亞得到的戰俘中,如果是普通民夫一般都會有隨軍牧師去詢問。
    如果願意留下,那就50畝地,三年免稅,還可以從百戶區租借種子、牛馬與馬拉式播種機。
    如果不願意,那就把你的同鄉都找過來,人數夠了,就發一筆錢送他們走人。
    之所以要集結同鄉,就是因為在如今的帝國世道下拿著錢孤身回家純屬找死。
    但士兵、雇傭軍、騎士、貴族等等,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
    騎士如果有擊殺平民,或被人指認的戰犯行為,別說贖金,流放東部郡都算是好,不少都是絞死。
    如果沒有,才會有贖金一說。
    當然,為了給民夫們湊路費,聖聯對騎士們贖金價格收的都比較高,很多騎士家庭需要拆解湊很久才能湊齊或者根本湊不齊。
    這個時候,就得騎士老爺們開荒墾田來支付自己的贖金了。
    和阿列克謝解釋後,少熊主這才恍然大悟,笑道:“這倒是個好辦法,以往他們交不上贖金,我們還要好吃好喝待著,現在直接送他們去耕田,這多好。”
    聽到這碰都不能碰的話題,格洛耶夫趕緊扯開他的注意力:“殿下,你看,咱們來的正巧,今日就有集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