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買房

字數:688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穿到過去吃飽喝足 !
    晚上,黃建華把帶回來的錢交給王芳芳,王芳芳數了數,250塊的租金,28塊工資,還有少量糧票布票等。
    這是黃建華頭一次拿這麽多錢回來,王芳芳開心的親了王建華一口。黃建華把她摟懷裏,述說這段時間的大小事情。
    說到馮老太太可憐的處境時,王芳芳十分感慨,在巨大利益麵前,好人也會變成魔鬼。
    王芳芳還不清楚馮老太的脾性,隻聽黃建華說是個極講究的人,也不知道好不好相處,後天是星期六,他們一家可以去縣城把房子的事解決了。
    黃建華一回來就知道黃花兒訂婚的事了,有些不高興,但花兒本人都沒反對,他也隻能憋著。
    “城裏的生活哪裏有那麽好?花兒又沒有個工作,全家都靠周齊養,以後也不知道會不會後悔。”
    王芳芳抬頭看了他一眼,提醒他,“這事兒你別摻和,她自己選的路,哭著也要走完”
    黃建華歎了一口氣,沉默下來。
    王芳芳知道黃建華以前帶過花兒這些侄兒侄女,感情比較深,她語氣緩和道“你別多想,雖然這婚事現在看不咋地。但日子是自己過起來的,如果真有過不下去的那天,我們做叔叔嬸嬸的難道還幹看著嗎?”
    黃建華心想也是,就跟他們一樣,前幾年老丈人還說他讓芳芳跟著受累了,這麽想心裏也舒服多了。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定下了花兒結婚的添妝,黃花兒結婚的日子定在端午後,他們現在多準備幾份禮,也算是給花兒做麵子了。
    星期六一早,王芳芳就催著姐弟倆起床,黃鸝的腦子蒙蒙的,在空間收拾了一晚上的魚,感覺人被掏空了。
    黃鸝在炕上滾了幾圈,有了些精神和才爬起來。
    一家四口坐在牛車上,王芳芳看著黃鸝從起床到現在哈欠不斷,說“你晚上去做賊了?困成這樣”
    黃鸝擺擺手,把頭埋在王芳芳懷裏,就開始打瞌睡。
    黃建華笑嗬嗬的看了女兒一眼,女兒現在正在長身體,覺多也是正常的,然後他瞥了一眼精力充沛片刻不安穩的兒子,臉皮一下就耷拉下來,警告道“消停點兒,屁股上是長針了嗎?”
    黃正看了一眼他爹的臉色,嘟嘟囔囔的坐好,離他爹遠遠的。
    趕牛的黃二叔回頭看了一眼這和諧的一家人,臉上也帶出一絲笑來。
    牛車到了公社,他們先去了黃菊花那裏,黃建華把大姐托他買的麥乳精交給她,黃菊花本想留他們吃飯,黃建華說急著去縣城,黃菊花這才作罷。
    一家人又包了一輛馬車,徑直往縣城而去。
    馮老太家在城東,距離城門口有半小時的腳程,縣城裏沒有什麽交通工具,一切都靠雙腿。
    早晨的太陽剛升起來,溫度合適,黃鸝悄悄看了一眼手表,還不到八點鍾,街上就已經人來人往了。
    抱著書本的學生,騎著自行車的工人幹部,也有跟他們一樣腳步匆匆趕路的人。
    路過飯館時,黃鸝看到排著長隊買油條豆腐腦的,黃正正是嘴饞的時候,看到金黃的油條有些走不動路,黃建華看他這樣子,用眼神征求王芳芳的意見。
    他們是吃了早飯的,黃鸝表示吃不下去,於是王芳芳讓黃建華買一根油條,兩杯豆漿。
    黃正咯吱咯吱的啃著油條,小嘴油亮亮的。
    黃鸝喝了幾口豆漿,覺得還不錯,豆漿是用竹筒裝的,分量十足。
    黃鸝觀察了一下,本地居民都是用自己帶的杯子或碗盛豆漿,裝的比竹筒更多。
    一家人走走停停的往城東而去,隻是還未到馮老太家,就在路上遇見了馮老太。
    馮老太剛從公園晨練回來,有些詫異他們這麽早就到了。
    她掃了王芳芳母子三人一眼,笑著領他們進屋了,嘴上還說著怠慢了雲雲。
    剛進門,王芳芳一下就看中了,果然如黃建華所說,馮老太是個講究人!
    黃鸝暗暗觀察了一番,心裏有了猜測,老太太是個文化人,過去家境絕對不差,不然不會有這麽好的審美。她有些擔心聰明人住在一起會暴露自己的秘密。
    馮老太請他們落座,又從暖壺裏倒了四杯開水,把準備好的糖果花生也擺出來。
    王芳芳見她這麽客氣,有些不好意思。
    馮老太見黃鸝姐弟倆對糖果花生沒有什麽興趣,心裏暗道這家人條件果然不錯,要是她家親戚的孩子,早搶著塞兜裏了。
    雙方聊了一會兒家常,才把話題轉到房子上,王芳芳誠心想買,馮老太也不兜圈子,說“你們是知道我情況的,我家那些親戚弄得我煩不勝煩,不然我也不會賣房子,我怕他們再過來賴著不走,對外你們就說是同情我這個老太太,才暫時讓我住的,其餘的就照實說”
    黃建華點點頭,安慰道“這事兒您別擔心,我家兄弟多,村裏姓黃的都是親戚,我不信有誰敢惹到我頭上,不然我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瞧瞧。”
    馮老太很滿意,她也是看中了黃建華有能力,兄弟多,遇事不怕事。
    得知黃建華他們帶著存折過來,馮老太也不扭捏,先帶著他們四處看了看房子,雙方表示沒問題後,就去了街道辦開具了相關證明,然後轉去房管所,把所有手續都辦了,這樣房子以後就歸黃建華一家了。
    黃建華本來要寫黃鸝的名字,但黃鸝還沒有成年,就寫的王芳芳的名字,等黃鸝成年後再把房子轉給她。
    馮老太十分詫異,給女兒買房,這家人真的與眾不同。
    馮老太給了黃建華一套鑰匙,就準備收拾東西給他們騰房間。黃建華趕緊製止,讓她繼續住那屋,他們家住其他房間就行。
    馮老太不好意思,說把其他幾個臥房打掃一下,他們以後來城裏也有個歇腳的地方。
    王芳芳忙說不用不用,讓一個老太太給他們收拾房間,怎麽都說不過去。
    馮老太瞪了她一眼,說以後要住一起,讓他們不要這麽見外。
    黃建華沒有說什麽,以後有的是機會幫老太太。
    在他們打掃房間的時候,黃鸝自個兒在院子裏轉悠起來。
    院子大概有五十多平,馮老太在院子右邊角落開辟了十幾多平的菜園,並用木柵欄圍了起來,裏麵種了一些常見的蔬菜。
    菜園四周種了很多花草,黃鸝隻認得蘭花,風信子,杜鵑。
    院子裏存在感最高的就是左邊角落裏那顆五米多高的桂花樹,桂花樹下有一口水井,水井用木板子蓋住的,旁邊還放了一個木桶和葫蘆勺。
    黃鸝以後要住的房間在右手邊靠外的一間,黃正住她旁邊。黃建華夫妻倆和馮老太住他們對麵。
    房間多,家具是不夠用的,夫妻倆決定該換的換,該添置的添置。
    馮老太介紹了一名老木匠,夫妻倆列了一個單子,老木匠承諾做好了就會直接送過來。
    家裏買房子的事夫妻倆叮囑姐弟倆不要往外說,回去後就當做什麽都沒發生。
    於是上學的上學,出門的出門。
    下午沒課的時候。黃鸝就背著背簍滿山鑽,除了挖野菜,黃鸝還搜尋了許多不知名的植物,這下空間植物更加豐富了。
    這天,黃鸝正在大青山外圍轉悠,就聽到身後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黃鸝豎著耳朵,好像有人過來了,因為有說話的聲音。
    她把遮擋視線的野草扒拉開,就見黃小滿往一點鍾方向而去,嘴裏還嘀嘀咕咕的說著什麽。
    黃鸝有些疑惑,打算上去提醒一下黃小滿不要再往裏麵走了,隻是黃小滿的腳步飛快,黃鸝落在後麵,等黃鸝準備加快速度的時候,就看到黃小滿突然停下,一動不動,黃鸝說著她的方向看過去,豁,好大的一頭野豬!
    黃鸝以為黃小滿嚇傻了,正要去解救她的時候,就看到那頭野豬突然轉彎,直接朝旁邊的大樹撞過去,一下又一下,撞得樹葉嘩啦啦的響,沒幾下,野豬就滿頭是血的暈過去了。
    黃鸝目瞪口呆。
    她看了看一動不動的黃小滿,突然笑了,這就是黃小滿的金手指吧?
    黃小滿得意地哼著歌上前踹了野豬幾下,見徹底暈過去了,環顧四周,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黃鸝猜她又要去邀功了,無奈笑笑,不懂黃小滿的腦回路。
    後續如黃鸝猜想的那樣,黃小滿通過野豬又立下一功,在村裏出盡了風頭,村裏人對她無不誇讚,到處都在傳她是個小福星雲雲。
    她家裏人也覺得她有福氣,對她更加寵愛了,不讓她幹活,好吃好喝的供著,隻讓她下次悄悄的告訴家裏人,不要再往外嚷嚷了。
    就這待遇,黃小滿覺得還遠遠不夠,她的目標是超過黃鸝,她現在學得很快,朋友們都說她已經可以上四年級了,可她是計劃著開學就上五年級的,她不相信自己一個大人還比不了一個孩子了。
    黃鸝回到家,把背簍擱在院子裏,從裏麵拎了三條一尺長的鯽魚,王芳芳瞅一眼也不驚訝,也不知她女兒在哪裏翻了一個魚窩子,隔三岔五的抓一兩條魚回來。
    王芳芳洗洗手,開始殺魚,黃正樂的在一邊蹦蹦跳跳,黃鸝指使他去扯一點小蔥,摘點青菜。
    黃鸝準備紅燒兩條,另一條拿來做鯽魚湯。
    黃鸝做的鯽魚湯那叫一個絕,湯色奶白,濃鬱鮮甜,家裏人都愛喝。
    除了去腥的薑蔥蒜,黃鸝又悄悄拿了一瓶料酒出來把鯽魚醃了。
    做紅燒鯽魚的時候,黃鸝會往裏麵加一點紫蘇葉或者薄荷,除了去腥能力強,還有種特別的味道。
    王芳芳讓黃正去把姥姥姥爺叫過來一起吃飯,姥姥姥爺知道二女兒心疼他們,也不多加推諉,直接過來了。
    自從搬到青山村,他們身上都長了一些肉,以前的小毛病也沒了。
    姥姥姥爺過來的時候就看到飯菜已經擺上桌,色香味俱全的樣子,一看就是黃鸝做的。
    吃過飯,姥姥跟王芳芳約定好後天去趕集,後天是個大集,姥爺準備把編好的柳條筐拿到集上去賣了,黃鸝聽說這麽好的柳條筐竟然才賣兩毛錢,心疼的不得了,這麽好的柳條筐在現代就是手工藝品啊。
    心思百轉,她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她要拿東西跟姥爺交換柳條筐!
    她把這個想法跟王芳芳說了,王芳芳嚴肅著臉果斷拒絕,“不行!那柳條編的東西才值幾個錢,我們這不是坑人嘛!”
    黃鸝急了,“娘,我們怎麽坑人了?我們先去問問,人家想要的話,自然會回複我們的,這又不費什麽事”
    “可我覺得人家不會要的……”王芳芳覺得黃鸝想一出是一出。
    “試試吧,不試怎麽知道呢?娘,我們就試試……娘……”黃鸝再接再厲。
    王芳芳覺得黃鸝主意正的很,拗不過她,隻好答應試試。
    他們下午把話遞出去,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答複,人家願意用五斤糧食的高價換一件柳條筐,同時還收購其他手工藝品。
    王芳芳忙把這個消息告訴姥爺,姥爺震驚極了,沒想到這平平無奇的柳條筐竟然能換糧食,足足有五斤啊!
    村裏一年到頭累死累活的上工,每個大人也就分得兩三百斤糧食,這還是在風調雨順的年頭。現在一件柳條筐就能換五斤糧,那一個月一百件豈不是能換五百斤糧食了?
    一旁的姥姥都倒抽一口氣,這比上工劃算多了啊,一個月就能把一年的糧食掙回來。
    姥爺忙向王芳芳打聽這門生意的來路,得知王芳芳跟對方頻繁往來,沒有失信過一次,樂得牙花子都露出來了,反應過來後,精神飽滿地投入編織事業中。
    就這樣,黃鸝很快收到了第一批柳條筐,她按照單子上的要求,給姥爺換了玉米麵大米和紅薯。
    姥爺拿到糧食,激動的手都在顫抖,沒想到他這不起眼的技術還能換來這麽多糧食,他萬分感慨道“我們是遇到貴人了啊”
    在黃鸝的提醒下,姥爺開始用柳條編織箱子,果盤,桌子,椅子等等。黃鸝知道,這些東西等過幾十年後,價格能翻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