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字數:5626 加入書籤
金陵城中,正在憤怒遊行、抗議的學子、百姓,聽到杜預這第三問,越發憤怒,成群結隊向皇宮進發。
“抗議亂政!”
“北伐,必須北伐!”
“我的大唐,曆經百年,兵鋒向外,王師四出,豈能束手束腳坐困愁城?”
“杜解元說得對,北伐不能停!”
皇宮前,千牛衛和禁軍組成護衛人牆,阻攔憤怒的士子和百姓衝擊。
千牛衛中郎將咆哮道:“爾等膽敢衝擊皇宮?不想活啦?再敢不走,統統抓入大牢,嚴刑審訊。”
誰知,他一石激起千層浪,石頭掉茅坑——激起民憤。
本就對大唐朝廷極其不滿的百姓,出離憤怒,越發狂暴衝擊。
“抓?讓你抓?”
“太宗皇帝創下的基業,都被昏庸之才,霍霍完了。”
“好不容易出一個杜預,還被朝廷各種陷害各種猜忌。”
“太後,趕快下旨,同意杜預出師北伐。否則我們今日就不走了。”
聽著外麵百姓眾誌成城怒吼聲,太後臉色數變,陰晴不定。
她知道,在杜預這篇【後出師表】,橫空出世的一刻,她在這場輿論戰中,就徹底落入下風了。
理由很簡單。
杜預能文成鎮國、傳天下,但聖旨和懿旨卻不能。
等於杜預掌握全國宣傳的唯一陣地,全網粉絲億兆大網紅,可以實時推送信息給每一個人耳朵裏,而可憐的太後和皇帝,卻隻能將聖旨張貼在各地官府衙門,還做不到及時、有效。
雙方打嘴
皮仗,太後怎麽鬥得過杜預?
太後這才明白,為何不能招惹文人,特別是掌握了天地才氣的文人?
詩詞之力,太強大了。
朝廷都不是對手。
杜預聲震九重,龍飛鳳舞,才氣隨著他筆觸遊走在宣紙之上,不斷騰空而起,響徹在天下九霄雲外。
“鐵木真,五攻盧龍不下,四越陰山不成,任用吐穀而吐穀授首,委任赤術而赤術敗亡,天下尊鐵木真為成吉思汗,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
杜預話鋒一轉,又將栗子舉在了鐵木真的頭上。
鐵木真被譽為成吉思汗,名聲響徹聖元大陸,十國無人敢小覷,甚至可止小兒夜啼。
但杜預拿他舉栗子,五次攻打盧龍城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陰山進入中原而未成功,任用吐穀王子,而吐穀敗亡;委用赤術,入侵中原,而赤術洛陽也敗死了。天下人常常稱讚鐵木真有能耐,可還是有這些挫敗,何況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證一定得勝呢?這是臣不能理解的第四點。
言外之意,天下征戰,群雄並起,十國爭霸,實在太卷了。
以鐵木真雄才大略,傾盡全力,染指中原,也數次遭遇慘敗,屢屢敗績,何況我還被你束手束腳,這不許那不許,錯失良機,怎麽能收複國土?
杜預第三、第四問,分別借用了大漢曹操、蒙元鐵木真兩位雄才大略的奸雄、梟雄舉例,說明爭霸天下,高手相爭
,隻差一線,更不能受到朝廷亂令的掣肘。
杜預筆鋒一轉:“今大唐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五也。”
如今多事之秋,我大唐疲敝,百姓貧窮,兵士疲乏,但戰爭不可能停息;戰爭不能停息,那麽呆在那裏等待敵人來進攻和主動出擊攻打敵人,其勞力費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時去出擊敵人,卻想拿我大唐殘餘一地來和強大的敵人長久相持,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點。
連太後也禁不住露出沉思之色。
杜預說的入情入理,條理清楚,太後也不得不重新考慮。
李泌恨恨道:“母後,切勿被此人巧言令色所打動。他乃是貪戀權位,要搶抓軍權,才找出這麽多理由,不肯放棄北伐。以他如今實力,已經尾大不掉。若再北伐成功,占據河北三鎮,勢力比安祿山還大數倍,可怎麽得了?”
範相也急忙道:“是啊。此人胸有山川之險,心有城府之深,才幹極高,圖謀不軌,太後三思啊。”
太後左右為難,麵色沉鬱,猶豫不決。
杜預這封奏折中,列舉了五個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但一個比一個難以回答。
說白了,核心就是振聾發聵一句話——你大唐還想不想恢複昔日榮光?躋身強國之列?
如果大唐朝廷還繼承昔日太宗遺誌,想要爭霸天下,逐鹿聖
元,那就很幹脆沒得選——必須信我杜預!
信我,得河北。
不信我,就永遠失去河北三鎮,國土淪喪,拱手於人。
杜預當頭棒喝,一下子將太後打沉默了。
一問一個不吱聲。
太後過去“攘外必先安內”“棄用杜預重用李泌”的想法,是權術、權謀,是帝王心術。
但杜預當著天下人,連珠炮般給了太後一個閃電五連鞭,讓她當麵回答這五個問題——你如此提防、猜忌我,還想不想要大唐的榮光?恢複大唐榮耀?
若不想,那好,你馬上下旨免去我的職位,解除我軍權。一切責任,在你。
若想,你就全力支持我繼續北伐,我給你拿回失去的國土。
杜預乘勝追擊,繼續書寫奏折,才氣幹雲聲震九霄。
“難平者,事也。群雄並起,十國爭霸,你方唱罷我登場,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當杜預寫到“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時,才氣衝天,光耀東方,燭照萬裏!
連九天之上,文淵閣都被照的亮如白晝。
引得不少文淵閣文人,都不得不探頭探腦,查看這天象異常,由何而來?
杜預這話意思,世事難料,世上最難於判斷的是戰事,更是國運。命運蒼茫,誰主沉浮,所有的事都是這樣,很難加以預料。臣下隻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
了。至於北伐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預見的。
後出師表,文成傳天下!
當杜預收斂筆墨,寫下最後一筆後,這篇奏折光芒大作,紫氣衝天,直透九霄。
仿佛天地,都為之色變。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看到落筆,風雨為之感歎;看到詩才,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
大唐,為之寂靜,萬民仰頭,沉醉沉思。
聖元十國,無論君王將相,士子農商,各個沉浸在後出師表橫空出世、筆落風雨的震驚之中,逐字逐句,品味咀嚼,陷入後出師表的沉鬱激昂情緒中,久久不能自拔。
鐵木真正在黃金大帳中,布置軍事行動,聽到空中傳來的後出師表,這位梟雄久久不語。
“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誰主沉浮嗎?”
曹操正在行軍,聽到後出師表後,麵色數變,慨然長歎道:“哀哉,痛哉,惜哉。”
行軍司馬曹丕不解道:“父王,何出此言?”
曹操歎道:“此人大才,雄踞於世,可惜不是我大漢之人,不能為我所用,隻能做我之敵,甚是可惜,惜哉。對我大漢,乃是勁敵,絕非好事,痛哉。但此人功高震主,又注定不會有什麽好結果,英雄落寞,終究鳥盡弓藏,隻能歎一聲哀哉。”
曹丕冷笑道:“此人不知進退,明明太後有旨,讓他放棄軍權,急流勇退,可保他榮華富貴。但他卻反其道
而行之,非要上什麽【後出師表】,以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逼迫太後同意出兵。如此一來,固然對大唐有利,但他卻被太後更加忌憚,將來是非死不可了。”
曹操搖搖頭,淡淡道:“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如此胸懷天下、氣吞山河、鯨吞寰宇之大氣魄、大胸襟、大詩句,此人之才,又豈是進退之道、明哲保身、區區庸才所能理解?”
曹丕啞口無言,臉色憋紅,呐呐而退。
同樣的感慨,不光是曹操,各國的帝王、君王、梟雄、霸主諸侯,紛紛發出。
吳主,孫權:“此文不僅是杜預臨行前上書的奏表,亦是其在當時情勢下所表露的鏗鏘誓言,傳一股忠貞壯烈之氣。”
蜀主:“杜預,此人真乃當世英雄也。”
宋帝:“鑿鑿有據,論點鮮明,無可反駁;層層疊疊,用語激昂慷慨,氣勢充沛,文情深沉!”
太後聽了【後出師表】,久久不語。
李泌急忙道:“母後,此人花言巧語,萬萬不可聽信。如今河北已無強敵鎮守,兒臣帥軍出征,也能探囊取物,輕易拿回來。何必非靠他杜預一個中毒的病秧子不可?”
武士彠冷冷道:“武親王,若蒙元派窩闊台、察哈台帥軍親來,或者鐵木真禦駕親征,你有把握能打敗他們?”
李泌一激靈,說不出話來。
他再狂妄,也不敢輕言自己能贏這些蒙元梟雄、猛將。
武士彠又淡淡道:“聽
聞曹操對河北,也有染指之心,已經傾盡全力親自出兵。若武親王帶兵遭遇曹操、曹丕、張遼、徐晃,有把握能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