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文骨,大成!

字數:5286   加入書籤

A+A-




    杜預心潮澎湃。
    他深知,文名易得,文骨難求。
    一個讀書人,要出名並不困難,隻要一篇文章傳天下,便可名揚四海,甚至傳之後世,但要鑄造文骨、流芳百世,卻難上加難。
    因文骨要立功立德立言,乃是開啟成聖大道的鑰匙。
    一旦達到黃金級文骨,杜預各方麵實力就算沒有大的提升,也能與更強的強者比肩。
    杜預強行壓抑澎湃的狂喜,沉聲道:“蓋嚐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
    “故公之精誠,能開長安之天,而不能回聖上之惑;能馴妖蠻之暴,而不能弭範相、武親王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這段話意思,我曾談論過天道和人事的區別:認為人沒有什麽事不能做出來,隻是天不容許人作偽。人的智謀可以欺騙王公,卻不能欺騙祭品豬和魚;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卻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讀書人一腔熱血,能夠驅散長安的陰霾,重見天日,卻不能夠挽回皇帝猜忌之心;能夠馴服妖蠻的凶暴,卻不能夠製止武親王、範相的誹謗;能夠在老百姓中取得信任,卻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讀書人能夠遵從的,是天道;他不能屈從的,
    是人事。
    杜預的天人之辨,乃是闡述天道至高、人間詭辯道理。人在做,天在看,人的詭詐詭辯,可以欺騙皇帝朝廷,卻不可能欺騙冥冥上蒼。
    他點名道姓,揭發了武親王李泌、範相等朝中權臣、小人、奸佞中傷自己的醜陋嘴臉,宣之於口,公之於眾,兵將他們釘在恥辱柱、審判席上,曆數他們造謠中傷、讒言毀傷自己這忠臣的罪過,真相大白天下。
    金陵,唐朝。
    李泌、範相聽到杜預毫不客氣,當著天下人揭發自己謠言中傷他的事,臉色齊刷刷變得死人一般,跳腳大罵。
    “太後,此人陰險狡詐,卻倒打一耙,說都是我們的過錯?”
    “不錯,臣對朝廷忠誠之心,可昭日月。請太後明察,下旨責罰這妄言的杜預。”
    太後不置可否,遙望北方天際,歎了口氣:“杜預,不是聖人,說話未可信也。”
    李泌、範相心中一喜。太後這話是什麽意思?那就是說杜預非聖人,說話不能都信。
    唯有聖人,不可妄言,說話才有人信。
    但太後又徐徐道:“但杜預這天人之辨,浩然正氣,已感動天下,教化萬方,哀家也不能不信啊。”
    李泌:“····”
    範相:“····”
    太後歎了口氣:“再說,杜預能連續詩成鎮國、傳天下,想必正在河北與強敵激戰,更屢屢獲勝。在這節骨眼上,他莫說是罵你們奸臣造謠,便是罵你們是一坨大便,你們為了大唐江山社稷,
    捏著鼻子也要忍了。誰讓人家杜預有本事收複失地,你們沒本事呢?”
    李泌、範相內牛滿麵。
    這不公平。
    我們沒本事,就活該被杜預辱罵嗎?
    太後沉聲道:“一切,都要服從大局,以大局為重。如今大唐最大的大局,便是要集中全國之力,協助杜預收複河北,將韃虜趕出關山、陰山以北。”
    杜預吟誦完這首蘇軾悼念韓愈的碑文,隻見文曲星上光芒大作,星光如劍,刺破蒼穹,籠在他身上。
    杜預與文曲星,融為一體,上下天光,不分彼此,天人合一。
    “此篇,名【浩然正氣說】,闡述浩然正氣與天人之辯。”
    杜預的聲音,虛無縹緲,仿佛從極其遙遠的星空傳來,又如炸雷般炸裂在逆種文人中行樂的腦海,將他一切頑固、自負、戾氣、信念炸的粉碎,片甲無存。
    中行樂連連倒退,七竅流血,殷紅的鮮血如小蛇般蜿蜒不斷,從他耳鼻喉各處噴湧而出。
    他的眼神呆滯、淒厲,卻充滿了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他從一年前就認識、邂逅了杜預,當時陪著蒙古成吉思汗潛入大唐,視察風土人情,做戰前情報準備,湊巧在滁州胡姬坊看到杜預,當時便驚為天人,認定杜預日後必成大禍。
    隻可惜,當時杜預有意無意,將【西廂記】作者名頭蘭陵笑笑生,推給了範仲永。而範仲永:不錯,正是在下,將這名頭認領過去,導致中行樂搞錯了人
    ,失之交臂,讓剛走下英雄複活壇的杜預,僥幸逃過一劫。
    可見,低調的重要性。
    如今,他中行樂卻宿命般,再次對上了杜預!
    可此時的杜預,卻不是他能力敵的了。
    一篇浩然正氣篇,便將中行樂平生的驕傲,徹底擊碎成滿地碎片!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複為人。
    杜預一字一句,聖人聖言,橫空出世,如黃鍾大呂,狠狠撞擊在中行樂的文宮中。
    文宮,坍塌。
    斷壁,殘垣。
    支離,破碎。
    一同破碎的,更有中行樂的信念和靈魂。
    他這一生各種片段,如同閃電般回閃在眼前,如過電影一般。
    他少年得誌,被鄉紳宿老譽為“天才”,他爹如沐春風,意氣風發,帶著他去下館子好好慶祝了一番。至今中行樂海記得清清楚楚——他爹破天荒叫了三斤燒刀子,喝得叮嚀大醉,還滿眼是淚,叮囑自己一定要好好學,考個功名,光宗耀祖。
    中行樂又想起自己十五歲時,第一次考上秀才時,父親接到喜報時的狂喜,還有欣慰,帶著自己前往祖祠,祭告祖先。那時整個家族都沉浸在為誕生一位真正少年天才、秀才,光宗耀祖驕傲之中。
    之後,卻因父親突然去世,家道中落,無人供養
    讀書的中行樂。
    更重要的是,中行樂悲哀地發現,在實施“九品中正製”的大漢,他這樣出身寒門的學子,根本毫無出頭希望。那些比他差很多的同學,有很多通過舉孝廉、朝廷征辟入仕朝廷,爬的很快,幾年以後已身居高位,而他還在為求一舉人文位苦苦掙紮。
    終於,有士族子弟嘲諷,無情打碎他一切幻想,告訴他若無名士、高官推薦,他就算考到死,也不可能考中大漢舉人,讓他死了這條心。
    他屢次考不上,又備受打擊,人生也隨之黯淡,再也沒有體會過那種讀書科舉、蒸蒸日上的幸福。
    絕望之下,他終於選擇了那條最功利、也是最黑暗的路,接受了男人尊嚴都無法接受的宮刑,成為了一名過去他最看不起的太監。
    本以為,入宮之後,他可以直接麵聖,飛黃騰達,一展所長,誰知中行樂個性孤傲,不太合群,哪怕身為太監也飽受排擠,進宮之後也隻分配一個小黃門跑腿差事,被發配到公主府伺候公主,連皇上麵都沒見過。
    長期的挫折、打壓,讓秀才中行樂的心理,徹底扭曲。
    他的人生,一直在起起落落,猶如走在最深邃的黑暗洞穴中,卻仿佛看不到一絲希望。
    他徹底絕望了。
    終於,他聽說大漢皇帝要派遣公主,與蒙元和親。
    中行樂眼前一亮——他早就聽說,蒙元帝國乃是大陸第一強國,鐵木真欽慕中原文化,正
    在不擇手段,搜羅讀書人才。
    此人,乃是他施展平素抱負的最佳輔佐對象。
    在眾人避之唯恐不及之下,中行樂卻主動要求報名,成為公主的陪嫁太監。當然,這份“苦差事”,也自然落在他的頭上。
    麵對公主感動的目光,中行樂卻心中冷笑。
    他隨同公主,抵達龍城的第一天,就直接找到了鐵木真,選擇了叛變,將平素苦心收集的大漢各種情報,傾囊相授。
    鐵木真大喜過望,待若上賓,中行樂一躍從落魄、被人嘲諷的秀才、太監,成為了蒙元的首席謀士、逆種文人之首。
    他帶著蒙元大軍,踏遍了大漢的山山水水,特別是他的家鄉。那些嘲諷過他的士族子弟,要麽被他狠辣報複,屠殺全家,要麽像一條狗一樣匍匐在他腳下,滿臉諂媚,心甘情願承認自己狗眼看人低,成為他奴仆小弟。
    中行樂,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這也是他引以為傲、平素信奉的“強者哲學”——唯有強者,配得上生存,弱者無論道德多高尚,都隻配淪為強者的肉食、附庸。
    不知為何,中行樂眼眶濕潤了。
    他殺人無數,壞事做盡,但在杜預這篇堂堂正正、浩然之氣的詩文當頭棒喝、感召震撼下,又仿佛突然回到了無憂無慮少年時,那時的他,並不偏激、甚至感激上蒼給他機會生在聖元大陸,這種對讀書人充滿機會、機遇和禮遇的地方,他才有機會施展才華
    ,一展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