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詞,我熟啊!
字數:5791 加入書籤
王朗上下打量杜預片刻,輕蔑一笑:“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杜預愣了一下。
橋豆麻袋?
這,這台詞?莫非?
這王朗,神使鬼差,竟然說出了平行時空華夏世界三國時代的王朗台詞!
難道,這就是量子糾纏?
哪怕相隔千山萬水、不同世界,失散的雙胞胎總能心心相印,靈魂保持高度一致?
杜預都哭笑不得,嘴角比ak還難壓。
他原本做好一場苦戰的心理準備。
就算他擁有了黃金文骨,不虛鎮國大學士,但要舌戰取勝,也絕非容易之事。
杜預之前殺中行樂等人,每一戰都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可這王朗說的台詞,分明是送上來的臉,不使勁打都對不起人家這舔狗熱情。
杜預強壓住狂笑,照本宣科,一本正經說台詞,淡淡道:“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王朗眉頭一挑,不以為然道:“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他巧言亂德、舌燦蓮花道:“自大周以來,萬族並起,分裂十國,天下爭橫。”
“以我大漢,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他這是在講述大漢的曆史——聖元從大周一統天下,突然分裂成十
國,大爭之世,爭霸不休,哪怕大漢這一國,也曆經無數陰謀、殺戮與紛爭。曾經一度四分五裂,分裂成諸多諸侯,征戰爭霸。
王朗高聲道:“我大漢丞相曹孟德,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魏王曹丕,神文聖武,未來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
他一番馬屁吹得山響。除了吹捧曹操、為曹操篡漢張目之外,更吹捧身後的魏王曹丕,說曹丕神文聖武,未來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理應取得天下。
曹丕一聽,心花怒放,更是覺得王司徒眉清目秀、深謀遠慮,乃無雙國士也。
他搖頭晃腦起來。
一旁江小白都一臉惡心:“我呸!這老頭吹捧起來,真肉麻啊。”
王司徒不光言語厲害,更有才氣加身。
隨著他大肆鼓吹,空中異象連連,法螺大吹,天花亂墜,如雲如雨,雷聲大作。
一股磅礴的才氣,從天而降,甘露般降臨在王司徒身上,使得王朗渾身上下充滿露珠般才華之光,逼光萬丈,令人不能直視。
“好厲害!”
漢軍鼓噪起來。
“王司徒,果然不凡。”
“王學創始人,當世大儒,立功立德立言,開玩笑呢?”
“對麵的杜預,不過是一個大唐舉人,也敢班門弄斧?”
“嗬嗬,自取其辱。”
連齊國人,都認為勝負已分。
大將田忌
歎了口氣:“杜預,畢竟太年輕啊。這麽輕易就被王朗引誘出來,【舌戰】取勝,搞不好還會直接舌戰被殺。身為統帥,豈能如此輕率?”
孫臏卻默然不語,微微搖頭。
“怎麽?”
田忌看好友孫臏似乎不讚同,笑道:“王司徒唇劍舌戰,如此厲害,你覺得杜預還有贏麵?”
孫臏臉色恬淡:“我兵家,不喜逞口舌之利。”
他話鋒一轉:“但,以我情報,杜預絕非如此輕易落敗之人。王朗,要小心點。”
王朗還在滔滔不絕,聲音卻越發激昂,回蕩在天空之上。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我大漢魏王,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
他一口氣輸出完畢,誌得意滿,深吸口氣,傲然道:“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至此,已成藝術。
王朗的口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辯才無雙,三寸不爛之舌,猶如一把鋒銳無雙的倚天劍,斬破一切,令對方瞠目結舌,卻說不出來反駁言語,隻能鬱鬱噴血而亡。
哪怕對方滿腹經綸,也難以抵抗王朗之辯才。
加上王朗本就是王學創始人,名滿天下,才名極大,又是大漢司徒,擁有恐怖的文名加成,他這舌戰辯才的影響範圍,竟然
達到上千丈,幾乎覆蓋整個戰場,與他舌戰之人,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文名衝擊,一不留神就心神被奪,飲恨當場。
這次他出使東吳,勸說孫權聯合大漢、東齊兩家,夾擊大唐,太子孫皓馬上跳起來讚成,使得東吳朝臣大多不敢說話,但其實也有人勇敢站出來反對。
便是參軍魯肅。
魯肅性格忠厚長者,提出大唐抵抗蒙元入侵,乃是為人族而戰、正義之戰,杜預寫【討蒙元檄】,占據大義名分,更點名“非大唐一國之危,乃聖元人族之危”。如果東吳乘人之危,背後捅刀,容易失去民心,舉不義之兵容易戰敗。
孫權向來欣賞魯肅,便沉吟不語。
而孫皓極力說服,卻都說不過魯肅,反而暴露了杜預奪妻之恨,個人恩怨,弄得場麵十分被動。
關鍵時刻,王朗出手,與魯肅辯論。
魯肅鎮國大學士,但王朗技高一籌,以司徒之威、辯才無雙,竟然將不擅長言辭、有些木訥的魯肅,說得接不上話來。
孫權見狀,就坡下驢,以魯肅被舌戰擊敗為借口,答應了三國聯盟、夾擊大唐的盟約。
王朗經與魯肅舌戰一戰,合縱連橫,名聲更大,威震東南。
王朗滿心歡喜:“小子,老夫縱橫沙場數十載,手下敗亡之名士不下百人,便是鎮國大學士魯肅也要敗在我口舌下。你才讀了幾天書,乃臭未幹,也敢妄稱什麽大唐詩仙?看我將你舌戰斬於
馬下,為魏王出氣,更讓老夫揚名天下。名利雙收,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王司徒美滋滋。
但隻可惜,他這次卻踢到鐵板上。
他費盡唇舌,杜預卻巋然不動。
仿佛一陣風吹過去,隻留下麵色如常的杜預。
王司徒:“啊?”
滿臉愕然,完全不明白杜預為何能抵抗他的犀利辯才?舌燦蓮花?
他哪裏知道,杜預體內可是有個少正卯的!
少正卯,乃是唯一真聖一生之敵,能言善辯,修煉有“聞人之氣”,心達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連唯一真聖的七十二聖徒,除了顏回之外,都被他惑眾跑去聽課了。
少正卯為勸說杜預,煉化他至邪文骨,走捷徑,各種唇舌耗盡,每天都在灌輸、勸說、引誘杜預。
杜預一身黃金文骨,早已免疫了這些巧言亂德的言語。
王司徒舌戰再牛逼,能比得上半步真聖的少正卯嗎?
杜預淡淡一笑:“你說完了?”
“那便輪到我了。”
杜預整好以暇,沉聲道:“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
當頭一棒,打得王朗滿臉愕然,踉蹌而退,悲憤大叫道:“孺口小兒,你,你竟敢如此評價老夫言論?”
杜預也沒想到,明明這裏是平行世界聖元,但王朗神使鬼差,不知怎麽,或許是量子糾纏,竟然與華夏時空的王司徒,說出了一模一樣的話。
這不是將臉伸到杜預手邊?
一臉欠賤浪,找抽呢?
杜預不大力抽他臉,抽出火星子,都對不住自己混跡那麽久的鬼畜區。
杜預嘴角微翹,以才氣擴音,大聲道:“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
這是在回顧大漢的曆史,講述大漢皇帝權柄旁落的由來。
“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
杜預痛斥大漢政權的混亂與黑暗,但誰都知道,他在罵誰?
曹操,阿瞞。
因曹操如今是大漢丞相,滿朝文武,都出自他門下。
杜預說“遷劫漢帝,殘暴生靈,朽木為官,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罵的除了曹操本人,還有誰呢?
眾所周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漸漸篡奪了大漢江山社稷,將大漢變成了自己的國家。
很多漢軍,唏噓不已。
漢軍陣營,一片大亂。
要知道,雖然曹操篡漢,已成定局,但大漢畢竟延續了四百多年,早已深入人心。
漢帝雖然無才,但並未有失德之處,依舊在大漢人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
杜預在陣前,徹底否定了曹操的合法性,曆數曹操的造孽罪過,遷劫漢帝,殘暴生靈,使
得漢軍不占自亂、陣腳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