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

字數:7268   加入書籤

A+A-




    但聽到杜預已然被皇帝抓捕下獄,三海龍王立即神氣活現、更加狂怒囂張。
    “大唐皇帝,倒還懂幾分深淺。”
    “我等這就興兵,征討大唐,讓人族皇帝知道馬王爺幾隻眼!”
    “限他三日內,必須交出杜預人頭,還有···那杜預之妻【七竅玲瓏心】,我等才平心頭之恨。”
    “就這麽定了。”
    三海龍王,不管龍女、敖丙的反對,驟然興風作浪,召喚四海龍族。
    四海龍族,糾集四海中百萬蝦兵蟹將、水中妖族,抬起東海龍帝的屍體,騰雲駕霧、狂風惡浪,向大唐沿海撲去。
    鬼穀子在後麵靜靜觀戰,嘴角微翹。
    “妥了。”
    “龍族這邊,也被我說服了。”
    “下一個,是蒙元帝國。”
    他已然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杜預參加會試殿試,考進士、考狀元。
    杜預連東海龍帝都能殺,已然成長到讓鬼穀子深深忌憚的地步。
    必須扼殺,現在,馬上。
    蒙元帝國。
    剛剛在陰山之戰,因杜預的【燕歌行】,遭受嚴重損失的鐵木真,在鬼穀子的勸說下,也目光一寒,再起傾國之兵,發動蒙元鐵騎四十萬,再次入侵大唐。
    大唐,已然風雨飄搖,成為眾矢之的。
    北方,是蒙元帝國四十萬入侵。
    東方,是三海龍族數百萬入侵。
    朝廷。
    皇帝下令將杜預投入詔獄,三日後,公審,處死。
    舉國嘩然。
    百姓固然出離憤怒,上街各種遊行,但在朝廷嚴令下,各地
    官府調動軍隊,暴力驅動,強力鎮壓,蠻橫抓捕入獄,百姓以民扛官,胳膊擰不過大腿,怎麽也抗拒不過,隻能含淚仰天大叫蒼天為何不長眼?
    不少宿老、名士、直臣也站出來,質疑朝廷決定,為杜預發聲抗議。
    “杜預何罪?”
    “杜預在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不世之功,剛交出軍隊和地盤才半年,就要兔死狗烹?”
    “陛下說杜預犯下滔天大罪,但又說不出罪名來,豈不是無罪殺功臣?”
    “莫須有三字,如何能服天下?”
    但更多的豪門、官員,卻出奇地保持了沉默。
    他們都得到了可靠的消息——陛下決心已下,杜預必須死。
    大唐境內,五姓七望為首的名門望族,已然選擇與朝廷、皇帝站在一起,除掉杜預。
    杜預利用平定安史之亂、各方勢力重新洗牌的機會,已然帶動了寒門崛起。大批寒門士子,在杜預的北伐軍和收複的各地官府中,已然上位做官,占據了兩京五十州不少重要職位。
    這讓五姓七望士族,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
    假以時日,杜預帶動下,士族還能作威作福,統治大唐嗎?還能“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代際世襲、坐享其成嗎?
    對杜預受難,官場、豪門,保持了靜默。
    唯有杜預妻子、紅顏知己們,還有忠心耿耿的下屬、朋友們還在為營救杜預,奔走相告,窮盡努力。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今日,便
    是公審、處決杜預的日子。
    皇帝一大早就擺駕菜市口,到了殺人現場。
    菜市口,被圍攏的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都是人。
    有憤怒的百姓,有悲憤的寒門,有沉默的官員。
    皇帝帶著太後、朝廷一眾官員,駕臨菜市口,高高在上,俯瞰全場,傲然道:“杜預,你可知罪?”
    杜預被裝在一個囚籠裏,由李元芳、千牛衛押運而帶,全身枷鎖,拷地嚴嚴實實。
    他已經受刑,受了酷刑。
    林星河、弄玉看到滿身枷鎖、渾身是傷的杜預,驚呼起來,美眸眼淚奪眶而出。
    她們沒想到,朝廷如此狠毒,皇帝如此歹毒,竟然對大唐功臣杜預悍然動刑?
    一盆水潑在臉上,杜預虛弱睜開眼睛。
    強烈的陽光,刺眼無比,讓杜預難以睜眼。
    看到杜預下獄的狼狽樣子,皇帝、李泌、範相,紛紛獰笑起來,心中暗喜。
    “你不是詩詞震天下嗎?不是牛氣衝天嗎?”
    “看你今日之落魄,還有誰能救你?”
    李元芳將受了大刑、行動不便的杜預攙扶下來,滿臉羞愧,低聲道:“下官無能,保護不周,讓杜解元你受苦了。”
    杜預淡淡一笑。
    他當然知道,李元芳為保護自己,與皇帝派來的酷吏,周旋許久,很多刑罰千牛衛都是做樣子,看上去傷勢很嚴重,但其實並不致命。
    倒是那些皇帝派來的酷吏,能打得人骨斷筋傷,表麵上卻看不出多少傷勢。
    杜預一
    步步走到刑場,戴著沉重的鐐銬,直麵皇帝。
    皇帝居高臨下,威嚴道:“杜預,你可知罪?”
    杜預雖然遍體鱗傷,但精神倍增,雙目炯炯,直視皇帝道:“學生,不知。”
    皇帝如被踩了尾巴的貓,一躍而起,怒視杜預:“好硬的骨頭,死到臨頭,你還嘴硬?”
    杜預淡淡,環視全場,睥睨皇帝道:“陛下,學生真的不明白,我進京趕考,奉旨會試,犯了那一條大唐律法?要遭受如此重責?”
    皇帝恢複冷靜,冷笑道:“好個鐵齒銅牙的杜預。你給朕聽好。你殺死了東海龍帝,引來了龍族震怒,給大唐創下潑天大禍!”
    仿佛為驗證他的話,隻聽得天空之中,雷聲滾滾,閃電密布,無數妖魔鬼怪瘋狂掩殺而來。
    敖欽、敖順、敖吉,騰雲駕霧,黑雲滾滾,霹靂閃電,帶著數百萬妖族從天而降,站在刑場上空猙獰盯著杜預和大唐人。
    三海龍王,各司其職,火焰、雷電、冰雹、颶風,猛然襲擊長安城,飛沙走石,將剛剛回複一點元氣的長安,變成了一片人間地獄。
    大唐百姓,躲閃不及,驚恐失措,傷亡慘重。
    妖氣,已然彌漫在長安之上,黑雲壓城城欲摧。
    士農工商,悲憤莫名,紛紛大罵。
    “妖族,欺人太甚!”
    “這大唐朝廷,文淵閣都是幹什麽吃的?妖族都直接入侵到長安上空,我大唐子民半點安全都沒有。”
    “都被人騎在臉上拉屎
    拉尿,皇帝卻跟沒事人一樣。”
    “我大唐,怕是亡國無日矣。”
    杜預仰頭看天,毫無懼色,嘴角卻微微翹起一絲弧度,仿佛要感謝鬼穀子,將這數百萬龍族妖族送上門來。
    “鬼穀子,真感謝你啊。”
    “不是你幫我聚怪,引怪,我要將這數百萬妖族一網打盡,還真大費周章呢。”
    “敵人來的,越多越好啊。”
    敖欽、敖順、敖吉咆哮不斷。
    “殺,殺之!”
    “快給我將這小子斬了,把他老婆心挖出來。不然,我就滅亡你大唐。”
    “別以為,文淵閣還能保護你們,今日天皇老子來了,這小子也要以命抵命。”
    萬千妖族,肆無忌憚,在天空中群魔亂舞,狂歡怒吼。
    “人族,這下知道潑天大禍了?”
    “孱弱的人族,區區書生,也敢殺我龍王?”
    “我妖族肉身強悍,無與倫比,才是最強的種族。你人族不配給我們提鞋。”
    “殺,殺,殺。人族還不跪下?”
    此時,守城的城將,驚慌失措,慌慌張張跑來:“報,陛下,大事不好啦!”
    皇帝目光一閃,臉上一沉:“什麽事?這麽沉不住氣?”
    守將語無倫次:“是,是鐵木真。他帶著北狄妖蠻,足足四十萬,大舉入侵我大唐,已繞過大漢的紫荊關,迂回千裏,直抵我大唐長安城!此時就在長安腳下!”
    眾人心中一顫。
    長安,在安史之亂中被攻破,慘遭叛軍焚毀,城防已然殘破不堪。雖然最近
    皇帝征伐勞役,拚命拉壯丁,但驕奢陰逸的皇帝優先修複的是被焚毀的皇宮、宮殿,而不是城牆與城防。
    長安處處漏風的城牆,還能抵禦鐵木真親帥恐怖四十萬大軍的大舉入侵嗎?
    李泌慌了神,大叫道:“怎麽可能?鎮守陰山的北軍呢?為何連一點消息都沒傳過來,就被大敵兵臨城下?”
    武士彠低沉道:“沒用。他已經說了,是大漢那邊,開啟了紫荊關,放蒙元繞開陰山,越過大漢國境,直接進攻我長安。”
    眾人大驚失色。
    皇帝嚇得語無倫次:“這,這可如何是好?”
    太後冷哼道:“陛下,無論如何,至少先登城查看敵情。確認後再作決策不遲。”
    皇帝化身軟腳蝦,在宮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登上城牆,這一看差點被嚇昏過去。
    城外,真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蒙元鐵騎。
    四十萬鐵騎,早已在城下布陣,各種攻城武器、攻城錐、投石車、火炮都準備就緒。
    別說朝廷剛剛遷回、慘遭焚毀的長安,早已千瘡百孔,不堪一擊,就算是完美狀態、全盛時期的長安城,也根本禁不起蒙元傾國之力、如此強大的攻勢。
    不光皇帝,太後、朝廷各位重臣,都麵色蒼白。
    太後氣得渾身顫抖:“不像話,太不像話了。大漢同為人族國家,竟然放棄邊防重任,任由鐵木真借道攻打大唐。此事,一定要告到文淵閣。讓列聖為我大唐評評理!”
    城
    下,鐵木真眯縫著眼睛,揚鞭道:“大唐的人聽著,你們仰仗所謂的文淵閣列聖,不會來了!”
    “???”
    長安城牆上,大唐君臣震驚。
    “不會來了?”
    “為什麽?”
    太後怒道:“鐵木真,你休要胡言亂語。文淵閣,乃我人族最高聖地,至聖學府,其中的唯一真聖、亞聖、半聖,怎麽可能坐視你蠻夷大舉入侵?”
    鐵木真哈哈大笑:“你可知,我為何敢孤軍深入,千裏躍進,越過大漢,挺進你大唐腹地?因大漢,從上至下,已經向我臣服!”
    “???”
    太後、皇帝相顧色變。
    雖然不敢相信,但從常理判斷,確有幾分可能——就算大唐大漢有仇,但鐵木真四十萬鐵騎每天都需要海量補給,假途滅虢,那是需要絕對碾壓性實力做後盾的。
    大漢若截住蒙元後路,截斷糧道,怕是這孤軍深入的四十萬大軍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因·····”
    鐵木真深吸一口氣,淡淡道:“我長生天,已完全複蘇!”
    空氣中,頓時彌漫起一股衝天妖氣,籠住天地,覆蓋四野,將偌大長安城都籠其中。
    一個睥睨六界的聲音,黃鍾大呂般響徹天空,在每一個人腦子裏轟然炸裂。
    “大雄真跡枕危巒,梵宇層樓聳萬般。”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
    “仙峰不間三春秀,靈境何時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鍾朝磬碧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