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字數:6184   加入書籤

A+A-




    幽默化三國演義!
    話說這一日,曹操帶著陳宮走了三天路,終於在黃昏時分抵達了一個叫成皋的地方。
    他揮舞著馬鞭指向林子深處,對陳宮介紹道
    “這片樹林後麵住著一位仁兄,名叫呂伯奢,是我爹當年歃血為盟的好兄弟。咱們這就去他家打探一下家裏的情況,順便借宿一晚如何?”
    陳宮一聽,滿口答應
    “這主意棒極了!”
    於是乎,兩人牽馬上前,來到呂伯奢的莊園門前,翻身下馬,走進宅院。
    呂伯奢見到他們頗為驚訝,便說
    “哎呀,我聽說朝廷正在四處張貼通緝令,追捕你們倆跟抓兔子似的。你父親已經跑到陳留躲起來了,你們怎麽還敢跑到這裏來呢?”
    曹操便把之前的遭遇娓娓道來,感慨萬分地說
    “要不是陳縣令出手相助,我這會兒怕是早成了人家刀下的肉泥了。”
    呂伯奢聽後對陳宮深鞠一躬,感激涕零
    “如果不是您這位貴客搭救,我們曹家恐怕早已家破人亡了。陳先生您盡管放寬心,在這兒安心住下吧,今晚就在鄙舍簡陋的客房裏好好休息。”
    說完,呂伯奢便起身步入內室,過了好一陣才重新走出來,對著陳宮笑眯眯地說
    “唉呀,老夫家裏存貨的酒實在拿不出手,讓我趕緊到西邊村子的小店裏買瓶好酒來款待二位。”
    話音未落,他就匆匆忙忙跨上毛驢,朝西村趕去。
    曹操與陳宮在呂伯奢的草堂中坐著閑聊,時間一長,忽然耳尖的曹操捕捉到了從後院傳來的磨刀聲,心中疑竇叢生,他思索道
    “呂伯奢雖是我父輩的朋友,但這動靜聽著可疑,咱們還是悄悄過去聽聽他們在商量什麽。”
    於是,兩人輕手輕腳地溜進草堂後麵偷聽。
    隻聽得裏麵有人議論紛紛
    “綁起來殺了,你看怎麽樣?”
    這一句話讓曹操心頭一緊,他暗自思忖
    “果然是有問題!現在如果不先動手,隻怕我們會落入陷阱。”
    於是,曹操果斷地抽出佩劍,拉著陳宮一同闖入屋內,也不管麵前的是男是女,直接揮劍斬殺,眨眼之間竟連砍八人。
    直到他們衝到廚房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頭豬被捆著準備宰殺。
    陳宮看到這一幕,不由得驚呼“哎呀,孟德你疑心太重啦,我們這是誤殺了好人哪!”
    意識到鑄成大錯之後,兩人也顧不得多想,迅速衝出莊子,翻身上馬,策馬疾馳而去。
    正當這月光皎潔之夜,二人策馬又行了幾裏路,終於找到了一家客店,敲開了客店的大門打算投宿。
    店家趕緊迎上來,他們喂飽了馬匹後,曹操先行歇息去了。
    而陳宮則獨自站在那兒,腦海中反複回蕩著剛才發生的一幕幕。
    陳宮內心五味雜陳,他在心裏嘀咕
    “我還以為曹操是個頂天立地的好漢,所以才舍棄了官職跟隨他;沒想到骨子裏竟是個如此狠毒無情之輩!今天放任他不管,將來必成大患。”
    此時此刻,陳宮手中的劍柄已被汗水浸濕,他內心掙紮不已,幾乎要拔劍向熟睡中的曹操刺去。
    他的思緒紛飛
    “既然明知曹操殺害呂伯奢出於自私的防範之心,且毫無悔意,這樣的行為實屬大不義。如果我不采取行動,將來恐怕會有更多無辜之人因他而受害。”
    然而,在決定性的瞬間,陳宮並未付諸行動,他選擇了沉默,內心的矛盾和痛苦讓他徹夜難眠。
    這場道德與生存的較量,悄然在寂靜的夜晚繼續上演。
    且說那陳宮心思百轉,在即將動手之際突然良心發現
    “我本是為了正義與國家追隨曹操至此,若是此刻將其殺害,實非道義之舉。”
    於是乎,陳宮收起了複仇之劍,毅然決然地跨上了馬背,在黎明破曉之前,徑自向東郡方向離去,不再回頭。
    這邊廂,曹操從沉睡中醒來,發現陳宮已不知所蹤,心中暗忖
    “想必是我昨晚那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言論觸動了他的良知,令他誤會我乃無仁之人,故而離我而去。如今我須得立即行動,不宜在此多做停留。”
    於是曹操趁夜色未褪,快馬加鞭趕至陳留,找到自己的父親,詳述了近來的遭遇,並表明自己想要散盡家產,招募忠勇之士共舉大事的決心。
    其父聽罷,雖然讚同兒子的壯誌,但也指出家中資財有限,單憑這些恐難以成就大事。
    他提及當地有一位名叫衛弘的孝廉,此人樂善好施,家境殷實,若能得到他的財力支持,大事方可有望成功。
    話說曹操為了實現宏圖大計,特意擺下豐盛酒席,請來衛弘到家中做客。
    宴席間,曹操正襟危坐,向衛弘坦誠陳述
    “當今漢室江山飄搖,權臣董卓獨攬朝綱,暴虐無道,百姓深受其苦,人心憤慨。我曹某立誌匡扶社稷,無奈力量微薄。您衛公素來以忠義聞名鄉裏,今日特來懇請您伸出援手,共襄義舉!”
    衛弘一聽,兩眼放光,慷慨答道
    “哎呀,其實我內心早已渴望能有英雄挺身而出,拯救蒼生於水火之中,隻是遺憾未能遇到合適的人選。既然孟德兄胸懷大誌,我衛弘願傾盡家財,全力支持你的事業!”
    曹操聞此言,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當下決定先行發布矯詔,迅速通報各地諸侯,隨後便開始著手募集義兵。
    一杆象征著忠誠與正義的白色招兵旗被高高豎立起來,上麵赫然書寫著“忠義”兩個大字。
    消息傳出後,短短幾日內,響應號召前來投軍的勇士們如同下雨般絡繹不絕,紛紛聚集而來,場麵蔚為壯觀。
    話說在那烽火連天的日子裏,一位陽平衛國出身的好漢,姓樂名進字文謙,聽聞曹操舉義旗,二話不說便趕來投奔。
    與此同時,還有一位山陽巨鹿郡的英豪李典,表字曼成,
    同樣慕名而至,決意追隨曹操共創一番偉業。曹操見此二人都英勇非凡,遂將其留於帳前,委以重任。
    接著,故事中出現了一位沛國譙縣的猛將夏侯惇,字元讓,他可是漢初名將夏侯嬰的後代,
    自幼習練槍棒武藝,小小年紀十四歲那年就因為有人侮辱了他的師父,一怒之下揮刀斬了那人,隨後流落江湖。
    當得知曹操振臂一呼招募義兵的消息,夏侯惇毫不猶豫地帶上一千壯士,偕同他的族弟夏侯淵一同奔赴戰場。
    這兩位夏侯兄弟和曹操可非比尋常,原來他們有著深厚的家族淵源——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就是夏侯氏的兒子,
    後來過繼給了曹家,故此三人間實屬同族兄弟。
    不久之後,曹氏的親兄弟曹仁和曹洪也不甘示弱,各自率領一千多名精兵前來支援。
    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兩人均是騎射精湛、武藝超群之人。
    曹操見自家兄弟齊心協力,心中更是歡喜不已,就在村中集結兵馬,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訓練。
    那位慷慨解囊的衛弘,更是傾盡家產,購置了大量的盔甲旗幟,為這支新生的軍隊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四麵八方的百姓聽說曹操此舉旨在救黎民於水火,紛紛送來糧草物資,數目之多,難以計數,一時之間,曹操的勢力猶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話說那袁紹接到曹操假傳天子密令的檄文後,心中大喜,覺得這是個扳倒董卓、揚名立萬的好時機。
    於是乎,袁紹這位出身顯赫、四世三公之家的豪傑,立即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將,調動兵馬共計三萬之眾,
    浩浩蕩蕩離開他的根基之地渤海,直奔曹操所在的會盟之處而去,意圖聯合各大勢力,共同對抗暴虐的董卓。
    曹操所發布的檄文聲勢浩大,其內容鏗鏘有力,猶如雷霆震耳
    吾等以正義之名昭告天下蒼生,那董卓背天逆道,無視天地法則,篡權奪位,殺害君王;
    他在宮廷之內胡作非為,殘害無辜生命,行為殘忍,毫無仁慈之心,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今日吾輩遵照天子密詔,集結正義之師,矢誌清除中華大地上的黑暗勢力,徹底消滅這群禍國殃民的賊寇。
    我們呼籲各地義士共舉義旗,一起抒發對暴政的憤怒;我們要扶持王室,恢複正統,解救萬千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
    凡收到此檄文者,務必迅速行動,共襄盛舉!
    這份檄文一出,震動九州,各方豪傑響應者眾多,一時之間,討伐董卓的大軍匯聚如雲。
    曹操這廂檄文一發出,就如同一陣疾風激起了層層波浪,那十八路諸侯聞訊,
    紛紛擂響戰鼓,豎起旗幟,各自從各自的地盤上振臂而起,整肅兵馬,
    呼應曹操的號召,朝著洛陽進發。這一路兵馬中,首當其衝的是那後將軍兼南陽太守袁術,
    緊接著是冀州刺史韓馥,他們兩位都是手握重兵、心向漢室的大佬。
    再看那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還有河內郡太守王匡,各個都是雄踞一方的豪強,聞檄而動,率領著自家的精兵悍將,氣勢洶洶奔赴前線。
    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以及山陽太守袁遺不甘示弱,也各自帶領隊伍加入到討董大軍之中。
    接著是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這兩路人馬也是頗具實力,
    盡管兵馬數量各有差異,有的達到了三萬之眾,有的則隻有一兩萬,但個個都是披甲執銳、英勇善戰之士。
    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遠在東南的他們也跨江越嶺,率軍趕來,可見民心所向,皆欲除董卓而後快。
    來自西北邊陲的西涼太守馬騰和北方鐵騎的代表北平太守公孫瓚同樣積極響應,他們身經百戰,部下皆是能征慣戰之勇士。
    上黨太守張楊和烏程侯兼長沙太守孫堅亦揮戈南下,他們不僅武勇過人,更是忠肝義膽,為的就是匡扶漢室,蕩滌朝廷汙濁。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那祁鄉侯同時也是渤海太守的袁紹,他勢力雄厚,堪稱諸侯中的領袖人物,帶著龐大的兵馬加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討董聯軍。
    這一路上,各路諸侯雖人數不一,但他們的心願卻是相同的——鏟除暴虐的董卓,共保江山社稷平安。
    於是乎,十八路諸侯如星羅棋布般匯聚洛陽,形成了曆史上著名的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