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2

字數:6135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他的貢獻是一方麵解決了我國糧食自給自足的難題,另一方麵又使全世界“饑餓的威脅在退卻”,並引領了一場全球性的新的“綠色革命”。
    建章宮。
    劉徹還沒從上一句一連串的陌生名詞中反應過來,就被這一句新蹦出來的話整得差點失態“什麽玩意兒”
    有些詞聽不懂沒關係,但是他能聽懂糧食。
    大漢現下有十三個州郡,全國人丁約為5000多萬,所需口糧無算,這個“袁老”竟然能解決全國性的糧食問題。
    這特麽是神仙吧
    豬豬陛下雙眼放光想要
    秦庭。
    嬴政同樣觸發關鍵詞,不過他還想到了更深的一層。聽仙人話裏的意思,這個“世界”的範圍明顯比“我國”要大,使全世界饑餓的威脅退卻,這是一種什麽樣的偉力
    神仙也不過如此吧
    不得不說,修仙二人組在某些時候腦回路真是驚人的相似。
    農家俠魁激動得手都抖了,同弟子說話的聲音直發顫“糧食竟然有那樣好的糧食天上也承認我農家了嗎”
    仙人說得明白,這位袁老得到了什麽國獎,他不是很懂這些仙人言語,但看字辨義,冠以國名的褒獎,隻能說明,農家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重視
    好啊好啊
    “吾道不孤”
    唐宮。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如果,如果這個人能為我大唐所用”
    長孫皇後握緊他的手,在他的手背上拍了拍“二哥莫急,且看仙人怎麽說。”
    可是同任何科學研究一樣,雜交水稻的發現也並非一帆風順。
    畫麵隨著聲音轉換,水鏡中出現一畦畦的稻田,一個穿著樸素的中青年男子帶著草帽走下稻田,一行行觀察著田中的稻穗,不時伸手撚起一穗仔細察看。
    諸天萬朝的農人發出驚歎“這稻子長得真好啊”
    “仙人穿的衣服和我們的好像不一樣啊”
    “是不一樣,不過看起來很方便。”
    “仙人也要跟我們一樣下田嗎”
    “可能吧,天上也要吃飯呢”
    當袁老決意將水稻雜種優勢利用作為自己的攻關方向時,就必然麵臨挑戰。大家可以看到第二節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
    水鏡上出現幾排簡潔的文字。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雜交稻無優勢,這是明明白白寫在鷹醬的大學教科書裏的。
    而且當時我們的教學大綱都是學隔壁老大哥,生物課本上學的就是米丘林和李森科的遺傳學說,然而這倆卻是學術騙子,根本不承認基因的決定作用,而老大哥呢為了占據學術製高點,幫著他們遮掩,繼續鼓吹錯誤的學說,坑自己不說,還把我們國內的生物研究帶歪了。
    等等等等
    嬴政眉心微蹙:仙人說的什麽鷹將
    劉徹懷疑自己的聽力,米什麽李什麽名字怎麽這般奇怪
    李世民覺得有點別扭,老大哥這是什麽稱呼這個所謂的教學大綱,為什麽要用老大哥的仙人擁有這般偉力,也會受製於人麽
    在當時兩個超級大國的權威論斷下,袁老並沒有低頭,他堅定地認為,可以培育出一個雄性不育株,再用其他品種的花粉與之授粉雜交,以此產生能夠用於生產的雜交種子。
    漢朝,鄉野。
    趙過呆愣半晌,猛然低頭盯著自己碗裏的米飯,他在書上看過動物雜交的事例,沒想到稻子也能雜交麽而且還比一般種子要好他不禁開始思量起這法子的可行性。
    秦王宮。
    李斯蒙恬等近臣已經趕過來了,看著盯著水鏡的君王小心翼翼地說話“陛下,您看這仙人的法子”
    嬴政抬手製止了他們的說話“先記下來,稍後再議。”
    水鏡也不知什麽時候會停下來,若是因為談話錯過了什麽信息,惹得仙人不高興反為不美。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學術研究不在於資曆,而在於自證的勇氣。從這一節記述的典型事件裏,我們可以看到袁老的科學家本質不迷信權威,勇於創新。大家寫作文的時候可以學習一下這個方法哦,用典型事件來刻畫你要表現的人物。
    比如你要寫秦始皇雄才大略,你就不能隻寫幾個形容詞,要寫他“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讓大家自己體會他有多厲害。
    突然被cue的秦始皇
    仙人知道朕
    蒙恬沒想那麽多,回味了一下水鏡中的那幾句話,咧出一個大大的笑臉“說得好,不錯,我們陛下就是這麽厲害,威震四海”
    六國貴族心裏有些不是滋味,這個嬴政,竟然能得到仙人的褒獎,他們複國還有希望嗎此等暴君,憑什麽蒼天不公啊
    漢初。
    賈誼的表情十分精彩,他剛寫的文章,怎麽就被仙人知道了,而且他明明是在罵秦始皇,不是要說明他有多厲害啊喂
    建章宮。
    劉徹聽著就是一樂,過秦論他可是從小就讀過,前麵誇得有多猛,後麵罵的就有多難聽。不過仙人怎麽隻提秦始皇啊,就不能提提他嗎他自認也不差啊
    還有些少年心性的漢武帝不樂意了,心裏直冒酸水,哼哼,一定要讓衛青快點把匈奴打下來,就不信仙人看不到
    同樣的,大家在看到具體事件的時候也可以反向總結一下人物形象哦拿下閱讀題。
    這篇課文重點就是要解決寫法的問題,但它出現在這裏,更多是要向我們展現勞動的意義。
    水鏡中的聲音忽然變得有些嚴肅。
    我們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是頂重要的大事。1994年,鷹醬方麵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誰來養活中國,文中明確表示,中國人口增長必將導致糧食供應不足,繼而給世界帶來糧食危機。這種伎倆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就是爛大街的“中國威脅論”。
    秦王宮。
    嬴政眉目微凝,這個“鷹醬”又是什麽國家,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友好,天上還會有列國紛爭嗎
    若猜得不錯,天上的國家肯定不止兩個,那個鷹醬宣揚中國人口增長會造成世界的糧食危機,其他國家又怎麽坐得住估計那中國就成眾矢之的了,果真是好手段
    但我們確實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1994年,我國人口即將邁入12億大關,嗯就相當於兩個漢朝人數。即使袁老早已向全國推廣了雜交水稻技術,但糧產量還是跟不上人口增速。
    漢朝,建章宮。
    劉徹瞳孔微張“兩個大漢的人數這要吃多少糧食”
    雖然人丁富足是好事,但帶來的負擔也不是一般的大,若吃不飽,出現些什麽動亂流民,那整個國家的安全治理就成了大問題,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啊。
    麵對這樣的情況,曾經親曆過饑荒的袁老壓力可想而知。一代代農學專家深入稻田,潛心研究,古老的農業國為他們了天然的土壤。
    我國種植水稻的曆史十分悠久,據史記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說是大禹讓一個叫益的人把稻中分發給農人播種,這是最早關於種植水稻的記載。
    漢朝。
    司馬談拍著兒子的肩膀“這部史書竟是從夏朝起筆,視野宏闊,有大家風範啊。”
    尚及弱冠的司馬子長眼中閃爍著少年人一往無前的豪氣“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孩兒也要遊曆天下,采集舊聞,寫一部良史”
    “好,好”司馬談大笑起來,“好兒子,有誌氣”
    此後曆朝曆代,水稻耕作不息。
    春秋時期,水稻畝產有一百斤左右,漢朝是一百二十斤左右,魏晉南北朝有一百八十斤左右,唐朝畝產兩百七十六斤,宋朝畝產四百五十斤,明朝畝產六百六十六斤,清朝畝產多一點,大概有六百到八百斤。
    這話一出,各個時空一片嘩然。
    秦王宮。
    大臣內侍烏泱泱跪了一地,嬴政黑著臉一字一句地冷聲道“曆、朝、曆、代為何獨獨無秦”
    李斯壯著膽子抹了一把額頭上滲出來的汗,小心翼翼地回話“或許,或許是我朝畝產與前代相差不大,故而”略去。
    “哼”
    嬴政冷哼一聲,死死盯著空中的水鏡。這上麵的朝代,除了春秋他並沒有耳聞,若是按順序排列的話,那秦應該在春秋之後,漢朝之前。
    該死,這個漢朝又有什麽能耐,能滅了他的大秦
    漢朝,建章宮。
    劉徹同樣麵沉如水,他沒心思去想秦朝怎麽沒有了,而是將目光釘在後麵的朝代上。
    舉凡帝王沒有不想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的,他自然也不能免俗,隻是他沒想到,自己後麵還有那麽多朝代。
    這個狗屁魏晉南北朝到底是怎麽出現的,水鏡也不多說一點。
    豬豬咬牙。
    唐朝。
    李世民同樣注意到了朝代問題,不過也就糾結了一下,他們大唐不也是取隋而代之的麽哪有什麽長長久久的王朝,以後的事以後操心吧,反正他的大唐肯定不會像秦朝那樣短命。
    想通這一點的李世民開始酸糧食產量“長孫大人,我們現在的畝產有兩百七十六斤嗎”
    長孫無忌顱內檢索,肯定地答道“沒有。”
    李世民qaq望梅止渴,他連個梅子影都沒看到。
    到了清末民初,糧產量就少了,還要向國外進口。這裏我不得不拉踩一句,清朝後期真是垃圾。
    愉快吃瓜的乾隆大清怎麽就垃圾了你給朕說清楚
    劉徹冷笑一聲“竟然要向異邦買糧,這落差還真是不小。”
    果然,水鏡裏接著就說道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稻米盛產的大國啊,“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曾引得萬國來朝,乾隆時期還自稱“天朝上國”,結果最後淪落到向外國買糧,這心理落差誰受得了雜交水稻的研究,也是站在百年屈辱史上起步的啊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