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2

字數:540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水鏡之下的陶淵明微微一歎,顏延之也斂了笑容,略有擔憂地喚道“兄長”
    陶淵明擺擺手“無妨,如今世道哪還有什麽好說的我本為貧困出仕,無奈性格拙劣,與官場委實合不來,況且如今山河翻覆,我亦垂老,早便想開了。”
    說到最後也不知是悵然還是解脫。
    顏延之想到自己的遭遇也是默然“兄長說的是,世道晦暗,奸佞當道,那徐羨之以小人之心疑我,進言將我外放,真是殊為可恨”
    陶淵明沉默著為他斟酒,顏延之供職劉宋,自己卻不能失節於晉室,所以對顏延之的牢騷,也隻能閉口不言。
    來看作品。“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去”是離開的意思。“三十年”應該是“十三年”的誤寫,因為從他做官到最後歸隱,正好是十三年。
    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適應世俗,天好自然風物。可是一夕失足,誤入塵網之中,被世俗種種束縛,至今離開田園已經十多年了。
    從這幾句大家可以看出陶淵明的什麽性格呢
    顏延之拱手,欽佩道“兄長不同流俗,秉性高潔,延之深為感佩。”
    陶淵明但笑不語,隻是衝他舉杯。田園之誌固然是他心中所求,可其中掙紮輾轉,又豈足為外人道
    謝靈運點評道“有屈子高潔之誌,可惜詩作過於素樸平淡,不合於時。”
    唐朝。
    王績才將酒釀封壇。他生性好酒,第一次做官就因為飲酒忽略公務被彈劾,當時天下動亂,他又不喜官場,所以爽快地辭官了。後來李唐定鼎,他又兩次受詔為官,卻還是改不了嗜酒的性子,深覺官場束縛,於是在那善釀酒的焦革及其妻子去世後,他便徹底歇了心思,辭官歸隱。
    他將歸隱的地點選在家鄉東皋,每日學著焦革留給他的法子釀酒,想喝便喝想醉便醉,比做官的時候不知自由了多少。
    “詩酒田園,自有真天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將東晉的陶淵明作為自己的偶像,立誌像淵明一樣安貧樂道,此時聽到水鏡提問,不由微微一笑,不無神往道
    “陶元亮不為五鬥米折腰,循本性歸田園,可謂達士、高士,唉,惜哉不能與先生共飲,暢談達旦,天生吾何遲也”
    北宋。
    蘇軾欣欣然誇讚自己的偶像“先生真誠淳樸,高潔傲世,淡泊明誌,能行世人所不行,當世以來,一人而已”
    我的偶像就是最棒的
    其實一開始陶淵明就說得很不客氣。少無適俗韻,韻就是性,指為人的品格和精神氣質,那怎樣“適俗韻”呢無非就是曲意逢迎、周旋應酬、鑽營取巧。
    陶淵明說我生來就不愛這樣,我也學不會,我還是喜歡淳樸寧靜的大自然。起首一句,就表明了他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
    鹹陽宮。
    嬴政聽罷沒什麽感覺,他對這種文人狂士敬謝不敏,若人人學那漆園吏,誰來治國,誰來做事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必是要做出一番事業,才不枉走一遭。
    建章宮。
    暫時沒說到什麽大事,劉徹姑且舒適地坐在席上聽詩,權作偷閑,偶爾發表兩句銳評“是挺狂的,若是在朕的治下,不知道能不能征來做個官。”
    他的看法其實和秦始皇差不多,但劉徹覺得,這種人稟性不同流俗,倒是適合做個孤臣、直臣,也不擔心結黨營私。
    大明宮。
    李世民知道的信息更多,在腦子裏回想了一下魏晉六朝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太宗陛下目露嫌棄“時局如此,可惜了陶元亮。”
    要是在他的貞觀朝,陶淵明高低能發光發熱,造福一方。
    可是陶淵明還是去做過關,前麵我們講了,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儒家思想是打進dna的,讀書就要做官,完成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而不是為了賺錢,純純的理想主義者。你如果想賺錢才當官,那你就是一個低級趣味的人,全天下讀書人都要鄙視你。
    顏延之王績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蘇轍一頭沒錯,就是這樣。
    元稹頭點了一半,有時候他覺得賺錢也挺重要的,再說孟夫子也講了,又不是不能為了賺錢當官嘛
    仿佛聽到他的心聲似的,水鏡接著補充道
    但麵包有時候也是重要的,所以後來孟子就說了,“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意思是,做官本來是為了實現理想的,不能作為一種賺錢的職業或手段,但有時候這樣卻是允許的,就是在你“親老家貧”的時候,你可以為了得到俸祿贍養父母而去做官,陶淵明第一次出仕就是因為這個。
    要說陶淵明也是個官四代,不過也不全是,他的曾祖父是東晉大司馬陶侃,曾經平定過叛亂,被封為長沙郡公。
    但我們知道古代爵位是嫡長子繼承製,陶淵明屬於旁支,沒有繼承權,再加上親不過三代,到陶淵明這裏就沒落了。
    他又早早沒了父親,小時候過得很苦,大男人當然要掙錢養家呀,於是他出來做官了,“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
    劉徹一點頭還挺孝順。大漢提倡孝道,他覺得這個陶淵明人品確實不錯。
    朱元璋也點點頭是個講孝心的。
    人倫不可廢,蒙元就是不通禮義綱常廢弛,整出了一堆爛事。所以他甫一收政就開始著手恢複禮義人心,這孝順恭悌、家庭和睦更是頂要緊的事,陶淵明為了贍養父母出來做官,可見是個孝子。
    但大家別忘了他開頭怎麽說的,少無適俗韻呀做官其實是很不自由的,陶淵明受不了官場虛偽,所以就辭職不幹了。後來他又做了幾次官,最出名的就是最後一次出任彭澤縣令,這裏其實有點好玩。
    楚棠的尾音上揚,顯然是講到這裏忍不住笑了。她聲音清脆,講解又活潑,眾人也有經驗了,一聽就知道下麵的內容很輕鬆,紛紛期待起來。
    之前當了好幾次官,官場什麽德行陶淵明早就門兒清了,但是呢他實在是太窮了,家裏有五個兒子呢,糟心兒子又不愛讀書,米缸還見底了,他好煩,隻好喝酒解悶。然後親朋好友就勸他說,你又窮,孩子又多,幹脆去做官吧,謀個出路。
    陶淵明想了想覺得有道理,當時世道不好,他不想離家太遠,剛好彭澤離他家很近,縣裏又有公田,收的糧食還能釀點酒喝,簡直是神仙地方於是他就去彭澤當縣令了,相當簡單粗暴。
    大家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很坦誠的人,他不指望當官實現理想了,所以這次出仕的目的很明確,存點錢,釀點酒,幹滿一年就回家。很像我們現在的,隻想挑個離家近的工作,賺點小錢快樂一下。
    其實這個想法我也有過,上一年班休息一年,錢花完了又去上班,多舒服啊可惜,如果頻繁辭職,基本就沒單位考慮你了,總結就是不配有ga year。
    老祖宗們聽不懂ga year是什麽意思,不過結合前麵的內容連蒙帶猜也能模模糊糊領會一二,有人報以善意的微笑
    “幹一年休一年,倒是會想,那閑暇時間就多了,屆時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君子樂也”
    也有人表示不屑“玩物喪誌,還怎麽操持家業我輩之恥”
    顏延之衝著陶淵明挑眉笑道“兄長真性情,令人羨慕。”
    陶淵明淡笑著搖搖頭,想到自己那次出仕,本為擺脫饑凍,最後卻是深刻認識到何謂“違己交病”,自此下定決心再不入官場,倒是白白浪費了一十三年。
    但陶淵明顯然高估自己了,他連一年都待不下去,隻做了八十多天就辭官而去。
    這段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了,就是上麵派了一個督郵來巡查,其實就是來吃飯喝酒、收點紅包啥的,你要打點好了他就給你說好話,打點不好他就回去打你的小報告,讓你倒黴。
    “哼,”劉備冷哼一聲,眼帶嫌惡“天下督郵一般黑”
    當年他討黃巾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尉,後來朝廷又詔令要遣散因征討黃巾而封官的官吏,他疑心自己也在被遣之列,故而想與督郵交涉,希望能免於被遣。
    結果督郵稱病不見,他一氣之下,闖入其中怒鞭督郵,掛印而去。所以聽到這個趾高氣揚濫收賄賂的督郵,劉備本能地沒有好臉色。
    這種小人當然為君子所不齒,但是他是上級派來的,按規矩縣令要“束帶見之”,穿整齊了恭恭敬敬地去拜見上官。
    陶淵明本就性情剛直見不得官場虛偽,當下不堪其辱,說出了那句很有名的話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二解印辭職,從此再沒有出來當過官。
    “好,有血性”劉備讚道。他生於燕趙之地,最是豪放,佩服血性男兒,陶淵明這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性子很對他胃口。
    曹操也點頭稱讚“是個有骨氣的。”雖為文人,卻有豪俠之氣。
    這次辭官他很高興,終於回歸初心了,爽啊“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他曾經就像那被關在籠中的鳥,無時無刻不想回到森林中去,像那池子裏的魚,日日思念曾今的山澤。
    這裏是一個比喻的手法,其實我們是可以看到他的遺憾的,白白浪費十三年,違背自己的本心屈身官場,好在他現在解脫了,他要“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當官哪有種田好我就是我,要做不一樣的煙火,從此,官場少了一個大怨種,尋陽多了一個隱士。
    怨種
    陶淵明琢磨了一下這個新詞,怨,恚也。說得不錯,自己當官的時候,可不就是個大怨種嗎天天氣不順,還是歸隱田園得好。
    杜甫搖搖頭,似是遺憾又似是輕嘲“可惜陶元亮終究不是達道之人,自我認識實在是太晚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