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登高3
字數:7377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從萬物有靈的角度看,草木同樣具有枯榮生命。在蕭瑟肅殺的秋風之下,無數枯黃的樹葉紛紛搖落,無疑會使人們聯想到廣闊宇宙中生命凋敝的悲哀,風燭殘年的詩人,何嚐不是飄零的枯葉中的一片呢
當年,孔子於川上看到觀水,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水就成了時光流逝的代稱。萬裏長江滾滾滾東流,自然也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曆史長河中消逝的時間與生命,而長江永遠奔流不息,又恰恰襯托了個體生命的短暫。
杜甫登上高台極目遠眺,看到的是留不住的時光,是人在天地、自然規律麵前的渺小。
未央宮。
劉徹的酒喝不下去了,他想起之前水鏡裏念的詩,劉徹茂陵多滯骨,贏政梓棺費鮑魚。
人始終無法對抗自然流失的時間,丹藥無用,連太白金星降世的李白都難逃一死,他追求的長生隻能是虛原。可他還有許多事未做,天命會給他多少時間
劉徹心中的緊迫感又被挑起來了,等水鏡結束一定要讓衛青加緊練兵,匈奴,他一刻也不想再等了
南宋。
幽居山陰的陸遊悠悠吟誦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力,豈能勝天
所以說,這一聯,雖然沒有直接表現情感,但其我們卻不難體味到,這種深沉闊大的悲哀就潛藏在景物之中,潛藏在字裏行間,這就叫作借景抒情、融情於景。
這一聯也經常會考默寫,嗯,應該說這首詩的每一聯都容易被考到,大家一定要仔細聽仔細背仔細默它才八句,比起前麵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和後麵的琵琶行友好了不止一點,性價比簡直不要太高好嗎大家不要對不起杜甫。
中唐。
元稹笑道 “樂天兄,看樣子下一課要講你的詩了。”
白居易有些興奮,他的詩不僅流傳下去了,還和杜甫的排在一起誒他能吹一年,不,能吹一輩
子
不過他很認真地問元稹 “我的詩很難背嗎不應該啊”
自己作詩一向是追求老嫗能解,琵琶行應該不會難背到哪裏去吧洛陽。
諸天萬朝的文人聽到水鏡的話心頭又是一動,要是他們也多寫點詩,是不是也能上那個什麽教材,讓後世的學子背誦默寫啊
一時之間,無數文人摩拳擦掌,連乾隆都開始來湊熱鬧 “朕的詩也不少,應該會被選中給天下人學習吧
和珅想象了一下那個畫麵,頓時大汗,麵上卻還是堆著笑恭維道“那是自然,能學習陛下的詩是他們的福分。
乾隆十分高興“朕的詩都是短章,想來不會難背。”所以性價比應該也很高吧他可是很為後世學子著想的。“來人,筆墨伺候”他要趕緊多寫點,免得後世學子沒有詩背。
再看頸聯,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從這一聯開始,詩人轉為抒寫登高之情。悲秋,是文學中常見的傳統,從宋玉九辯開始,悲秋就是詩詞中常見的主題,強大如漢武帝那樣的帝王,也普寫過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搖落兮雁南歸”,那杜甫僅僅是在悲秋嗎他還在悲什麽
未央宮。
劉徹抬頭挺胸,喜形於色 “朕是第一個被水鏡提到詩作的帝王吧”至於被兒子追封為帝又謀奪漢室江山的曹操,漢武帝根本看不上。
他頗有些自得“看來朕的文采還是不錯的。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搖落兮雁南歸。寫得真是不錯,怎麽不將整首放上來。
楚棠,這就是你不會做人了。
中唐。
白居易和元稹經常品讀、探討杜甫的詩,感想也是頗深,聞言便道“若按後世那一切景語皆情語之說,悲秋隻是表麵,歎羈旅、傷己身、悲國事才是主調。”
元稹也是點頭 不錯,杜工部臨老,萬般憂愁在心頭,秋聲說到底隻是引子。
南宋。
羅大經搖頭歎息 “萬裏,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淒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短短十四字有八重悲苦,直讓人不忍卒讀啊
家人耳濡目染,也能解詩,羅大經又解釋得這樣詳細,眾人一咂摸,再看水鏡上的詩,也是紛紛搖頭,太苦了,不忍看。
太極宮。
r 李世民問長孫皇後 “觀音婢覺得,這兩句是在說什麽”
長孫皇後是女子,感受本就更為纖細,輕歎一聲道“從詩裏來看,杜甫應是客居,又年老多病,應是為自己感到悲哀吧
李世民不置可否,道“起初那一首望嶽是何等氣魄,意氣風發,聽水鏡說杜甫也是京兆杜氏的公子,五陵年少,他既有才華,怎的竟沒有科考做官,依他的才學家世,怎麽會落魄至此
他心裏有些憂慮,他想起前麵講到的李白,因為被權貴排擠離開長安,晚年又陷入安史之亂的動蕩,杜甫與李白是好友,那他的境遇,是否也與那安史之亂相關
大家看, “萬裏”。很明顯是從前麵的“無邊”、 “不盡”生發而來,同時又暗述自己的遭遇。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路漂泊輾轉,程州、長安、鳳翔、洛陽、成都、夔州,詩人的漂泊之路,何嚐不是萬裏呢
楚棠在課件上放出了高校教授做的杜甫行跡圖,密密麻麻的紅點一下子把眾人震住了。這得是經過多少次舟車勞頓啊再看上麵的詩,眾人的臉色都不一樣了,萬裏悲秋,原是寫實之語。
洛陽。
青年杜甫也有些驚到了,他好像有些能理解後來的自己為什麽這麽慘了。一向放達的李白也沒說話,隻是安慰似的拍了拍他的肩。
太極宮。
李世民震驚之餘忽然發現這輿圖上的地名,與大唐多有不同。
殿內的侍臣不消他吩咐,早就分工合作,奮力記了起來,對他們來說,水鏡中提到、展示的任何東西,或多或少都極有價值。
蔓州。
一旁的老妻在偷偷抹淚,老年杜甫仰頭,努力辨認水鏡上的輿圖 一生顛沛,盡在此處啊
萬裏悲秋常作客,他這個客,可還有歸鄉的一天
常作客,三字平常,卻是寫盡詩人的漂泊狀態。但僅僅漂泊倒還好說,此時的杜甫垂垂老矣,還疾病纏身。
“百年”,也就是暮年;多病,根據考證,杜甫此時身患糖尿病、肺病、瘧疾、風痹,還有頭痛、眼花、耳聾、行走吃力等症狀,這些病也是老人常見病了,在秋冬會格外嚴重。 “獨登台”,孤苦可知。
杜審言忍不住抹眼淚 “我的乖孫,過得好苦啊”
糖尿病什麽的雖然聽不太懂,但後麵的他基本明白,就不是什麽輕鬆好治的。杜審言狂悖了一輩子,也沒遭什麽太大的苦難,此時看著孫子年老多病纏身,別提多心疼了。
杜閑也心疼兒子 “爹,咱們以後勤儉些,給他多攢些家底吧。”他可沒忘記後麵兒子喝的還是濁酒。
南宋評論家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裏說,這一聯詩含有八重悲意。
課件上出現羅大經寫的八悲。
大家對照來看,萬裏寫路途遙遠,悲秋傷時,作客言羈旅僅僅十四個字,蘊含的情感卻幾乎將人淹沒,而“萬裏”與“百年”對舉,將時空完全展開,讓人想到的又豈止是詩人一人的命運
這就是杜甫,這就是他的詩。
晚唐。
將這首詩讀過無數次的李商隱忍不住眼眶濕潤,八重悲苦說得貼切,杜工部一身才學,卻一生顛沛,悲苦難言,登高一詩,簡直要將他的苦難說盡了。
南宋。
本想靠著說落花、說山月傳名的羅大經微微怔愣,隨即便是狂喜,他也是能上水鏡的人了
這一刻,他心裏因為彈劾罷官的抑鬱不滿才完全消散,解詩著書,同樣可以留名後世,他的主張著於書中,千百年後自會有知音者
中唐。
白居易道 “這鶴林玉露應是取自杜工部的詩,爽氣金無豁,精淡玉露繁。想必這羅大經亦是老杜擁躉,八重悲意解得精妙。
元稹也對這段解讀頗為讚賞“確實精妙,杜工部名聲在當世不彰,若不是偶然得到,怕是要使明珠蒙塵,樂天兄,不如我們將杜詩整理校對一番,也做些詩解,讓天下學子都來學杜工部的詩
白居易眼睛一亮“是極是極杜詩感懷激烈意境闊大,格律精當煉字傳神,確為學詩的極好摹本
這,也是他們能為杜工部做的唯件事吧
因為如此濃重的悲哀,詩人最後也不得不哀歎,艱難苦恨繁霜聾,潦倒新停濁酒杯。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個窮困潦倒的老人頹然歎息,艱難苦恨,一字一行血淚。
可杜甫為什麽會這樣艱難呢
艱難的又僅僅隻是杜甫嗎熟悉曆史又有閱讀經驗的大家肯定能反應過來,這裏的艱難不僅指生活艱難,還指國事艱難。
李世民的心狠狠一跳,來了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這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國家的動亂卻並沒有結束,藩鎮趁機做大,成為了地方割據勢力,就很像民國時期的軍閥。他們互相爭奪地盤,甚至危及朝廷,百姓仍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杜甫及其家室,也是百姓中的一員。
眾位帝王心頭一凜,雖然沒聽過藩鎮,但聯係後麵的地方割據勢力,卻是不難理解。
贏政冷哼一聲,這大唐被水鏡盛讚過許多次,後來竟會如此不堪,他們的皇帝是做什麽吃的
劉徹摸著下巴 “聽水鏡裏的意思安史之亂是唐軍贏了,難道這藩鎮借著平定叛亂的機會擁兵自重
太極宮裏,李世民黑著臉,心中怒氣翻騰 “一個安史之亂還沒有搞清楚,又來了個藩鎮割據,我李家到底是出了多少個敗家子
地方割據、危機朝廷,哪一個聽著不是觸目驚心他心裏還有一句話沒說,地方割據,還有那軍閥,聽起來竟有些像隋末亂世,大唐,莫不是步了前隋的後塵
北宋。
趙匡胤想到唐末的百年亂象,也是沉沉地歎了口氣,軍鎮武人,處理不好便是威脅國本啊所以他費盡心思削弱武人權力,就怕又出現當年的割據局麵,沒想到防得了武人,防不了異族嗎
想到水鏡之前提到大宋的寥寥幾語,趙匡胤憂心忡忡。
在講這首詩之前,我們回憶過杜甫青年時期的作品望嶽,詩裏的杜甫豪情滿胸襟,幾十年後,同樣的登高之作,卻是滿目悲涼,為何會如此
望嶽寫於唐玄宗開元年間, 登高寫於唐代宗大曆年間,中間隔著史書裏繞不開的安史之亂,大唐王朝由盛轉衰,一齊衰落的,還有詩歌裏的盛唐氣象。
“由盛轉衰”
李世民手心微緊,安史之亂對大唐的影響如此大嗎也難怪,前麵說安史之亂後藩鎮做大,地方割據危及朝廷,如此又怎麽不是衰敗之兆
他又急又氣,恨不得到那玄宗朝,一劍劈了李隆基。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杜甫的人生經曆。一戰失敗後
的杜甫很是過了一段漫遊的日子,直到天寶六年,唐玄宗開設恩科,詔令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知道自己二戰的機會來了,就去應考,在那裏,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敵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這個人是個官奴,最怕有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次科考也同樣。他自己名聲不好,也很怕新選拔上來的人才跟自己作對,所以暗中操作,堂堂帝國的考試竟然一個考中的都沒有
這麽荒唐的事他是怎麽跟唐玄宗解釋的呢因為陛下把國家治理得太好了,天下英才都被陛下收在麾下,現在民間已經沒有什麽人才了,所謂“野無遺賢”就是這樣。唐玄宗一聽非常高興,就沒有追究這件事了。對此我們隻能表示,一個敢說,一個敢信。
太極宮。
李世民一拍桌子“荒謬他李隆基是傻子不成”野無遺賢,虧他還能信。劉徹也覺得難以置信 “這唐玄宗到底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鹹陽。
贏政眼中的嫌棄幾乎不加掩飾 “權奸誤國,皇帝昏聵,唐朝焉能不亂”興慶宮。
李隆基惱羞成怒,雖然楚棠在說李林甫,但是結尾那句對他的嘲諷簡直已經實質化。
他氣急 “李林甫竟敢如此哄騙於朕,讓朕被天下人恥笑,不嚴懲他不足以正視聽”
高力士連忙勸道 “聖上莫氣壞了身子,李相之前就被您軟禁在府中,現在還是天寶初年,他沒法再哄騙您。
不錯,朕已經將李林甫軟禁了,都是他蒙騙朕,都是李林甫的錯
他高聲說著,仿佛這樣就能掩飾什麽。
插入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