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故都的秋7

字數:11398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選錯專業不算什麽,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外國人的白眼冷遇。那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而與之相對的,是固步自封的中國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甚至給予中國“”這樣侮辱性的稱呼。
    誒
    頗曉佛學的王維愣了愣,臉上露出幾分莫名“佛經有載, 為西域對國朝的代稱,並無侮辱之意啊。
    “”一詞源於佛經,本是一個中性稱謂,自甲午後,就變成了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嘲諷、蔑稱,其下含意,怕是連豬狗都不如。
    剛剛還在疑惑地王維
    放肆
    太極宮中,李世民不可置信地一拍桌子“豎子爾敢”
    蠻夷之邦也敢如此欺辱華夏,誰給他們的膽子我上邦尊嚴安在未央宮。
    劉徹拂袖而怒“奇恥大辱什麽王朝竟這般軟弱窩囊,被一群蠻夷之邦壓著打
    奉天殿。
    沉浸許久的殺伐之氣不受控製從朱元璋身上溢了出來好啊,那倭國是嫌咱大明的刀鋒不夠利嗎
    他咬牙切齒,恨不得現在就親自帶兵,去把對麵那群倭賊給砍了。一旁的朱棣腦子到底活泛,雖也惱怒,但謹慎地捕捉到了一個詞明治維新。
    老朱家對皇子的教育很是不錯,朱棣也讀了些詩書史卷,他想起來一句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朝雖然是舊邦國,但其使命在於革新。革新而有新機,這便是後世的倭國超過華夏的原因麽
    鬱達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說留學的時候,他和一個師兄去小酒館喝酒,旁邊一桌也坐著幾個日本學生,結果,那群學生無緣無故就對著他吐了一口痰,嘴裏還罵著“口人” “叭兒狗”。鬱達夫全程表情平靜,甚至在那幾個學生走了之後,他還能平靜地衝對麵的師兄笑,說,這是常事。
    鹹陽。
    嬴政扶著劍柄的手猛然抓緊,聲色俱厲可恥可恨
    連異邦小族的平民學子都能對華夏子民如此侮辱,國朝之上又該是何等弱小,簡直尊嚴盡失蕩平諸國的始皇帝屬實是難以想象後世形勢會如此翻覆。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狠狠一
    摔杯子“那日本到底是什麽國家,竟這般狂妄”
    長孫皇後也是滿臉不可置信“鬱達夫還平靜地表示這是常事,可見這樣的侮辱冷遇更是數不勝數,後世怎會孱弱至此啊
    她情感向來細膩,聽完鬱達夫的身世,又了解到這留學一遭,對他作品裏的悲涼愈發感同身受起
    來,不禁也開始同情這千載之下的後輩。
    幾乎同時,聽到這一切的王翦蒙恬衛青李靖尉遲恭秦瓊等人俱是怒發衝冠,軍人鐵血,最是見不得國家受辱,他們沙場征伐,為的就是邦國穩定,外侮不侵,那日本學生這樣,簡直和指著他們的鼻子罵無異
    各位將軍身上戰意鏗然,紛紛大恨隻可惜不知道日本到底是哪一個國家,否則他們就要當場請命蕩平敵寇。
    最義憤的竟是諸天萬朝的文士,可能因為文人身份的微妙聯係,雖然新舊文學之間頗有不同,但他們也願將鬱達夫引為同道。文人臉麵何其重要竟然被如此羞辱,對方還是異族,這丟的不是天下文士的臉,而是整個華夏的臉
    辛棄疾“鏗”的一聲拔出長劍大宋遭金人欺辱,後世華夏又被東瀛欺辱,可恨我等士人竟不能為國家紓難
    李白杜甫猶自錯愕,大唐繁盛,異邦諸人不僅可以雜居長安,更能入朝為官,他們俱是將大唐視為天朝上國,頂禮膜拜,連對大唐子民也是尊重有加,千年之後,這些人就會騎到他們的頭上嗎
    王維訥訥難言朝中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因慕唐風,改名晁衡,陛下曾允他入國子監,與諸王公貴孫學習,其後他又考中進士,入朝為官。晁衡,便是來白東瀛。
    裴迪亦是怔愣“一朝上國,一朝口”他艱難地吐出那兩個字,隻覺那些屈辱像是穿越時空而來似的。
    大唐的文士,怎麽能想到,有朝一日這個國度的後人還會有伏低做小被橫加侮辱的時刻呢
    童年是一個人一生的底色,而大學又是一個人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不幸的是,這兩個時期裏,鬱達夫所遇到的全是歧視與欺淩。這樣一個人,你怎麽能奢望他長成活力四射懟天懟地的樣子所以,後來他會形成悲涼而略顯頹廢的審美情趣,也就不難理解了。
    李賀撐著床榻,細長的通眉擰成一個川字,本就瘦削的臉更見愁苦。是啊
    ,白眼、冷遇、欺淩、這是伴著他從幼時成長至今的東西。他本是李唐宗親,卻因家道淪落,沉淪當世,父親去世後更是連飽腹都成問題。可是
    他長歎一聲,似在與鬱達夫對話
    “我與你俱遭喪父之痛,你卻更有弱國之悲,焉能不苦。”世道澆漓,也不知鬱達夫能否抗下重重悲涼
    這憂鬱困窮而又仍懷赤子之心的李長吉,竟是將鬱達夫引為同調,為他擔憂了起來。
    北宋。
    聽完一切的蘇軾兄弟亦是唏噓感歎 “幼時孤苦病弱,長成後又在異國受欺,其中苦悶難以言說。三觀塑造,想必是指個人的誌趣理念吧
    在那樣的環境下長成,再好的心性也不免會被消磨。
    蘇轍斂眸搖首,沒有人聽到這些遭遇還能保持輕鬆 “如他所說,鬱達夫之哀苦,竟是比李長吉更甚。”
    長吉雖苦,猶有大唐,可鬱達夫的王朝呢
    另外,由於留學日本,涉獵群書,鬱達夫也受到了日本物哀美學的影響,所謂“物哀”,簡單來說,物,就是外界事物;哀,則是主體對事物產生的感受,包含有同情、哀傷、悲歎、憐惜等種種情緒,主要展示一種哀婉淒清的美感世界。這種美學意味在故都的秋中也有體現。
    未央宮。
    劉徹冷嗤一聲 小家子氣。
    他想起楚棠先前說漢賦時曾強調的恢弘氣魄,說,這是隻有大一統王朝才能孕育出的深廣宏福。他喜歡這樣的讚美,也讀出了這背後的深意。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大漢的強大才讓司馬相如有那樣的底氣,文士與國家,一命相連。那日本聽起來似是個彈丸小國,卻能逼得後世華夏子民淪落至此,兩相對比之下如何不令他心驚
    帶上主觀情緒的漢武帝幾乎本能的厭惡著日本的一切,包括文化,同他一樣,許多鑒賞能力滿級文人學士也拒絕深味所謂的物哀之美。
    白居易將杜甫的詩吟了一首又一首,滿懷敬意地感歎 “溫柔敦厚,沉鬱頓挫,這才是一等一的美學。”他也學起後世的詞語了。
    杜牧淺淺對比了一下,拿出了李白的詩集 “還是太白詩最能提振心氣。”
    什麽物哀,太衰頹了。
    歐陽修展開寫有“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折扇詠歎再三 “物哀怎麽及得上此詞氣魄宏大。”奉天殿裏。
    朱元璋冷著臉從鼻子裏發出一聲輕哼 “東洋小國,就是喜歡搞這些酸不拉嘰的,沒個大氣樣,鬱達夫學什麽不好學這些,我華夏文章不夠昌隆麽
    他現在正在氣頭上,連帶著把鬱達夫也遷怒了一通,可那話裏,更多的還是怒其不爭的憤懣,寄予著眾多兄弟厚望的朱標趕忙上去順毛,滿殿父慈子孝裏,縮在角落的的朱棣忍了又忍,小心翼翼地舉了個手
    “可是,隻有強盛之邦才會有人遣使而去,鬱達夫留學日本,學他國種種,是不是因為,本國太落後了
    後麵幾個字他沒敢說完,因為滿殿的人都目光炯炯地盯著他 “閉嘴”沒有人敢細想這背後的意味。
    當然,除身世經曆與文化影響,最重要的一點也可以想見,那就是上麵已經可以窺到端倪的國運的悲涼。
    諸位帝王眼神一凜要說到了
    鬱達夫出生在什麽年份光緒二十二年,兩年前,是甲午年。一場海上戰爭,讓日本發現中國的虛弱,也讓中國從天朝上國的夢裏醒來,割地、賠款,在以後更是家常便飯。
    日本曾經需要向我們學習,處處仰望我們,誰能想到,形勢會有這樣的翻覆呢作為弱國子民的
    鬱達夫在日本受盡歧視、侮辱,而他甚至不能反抗,因為他的國家,確實就是那樣孱弱。這種孱弱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後來鬱達夫在作品裏寫,
    “敗戰後的國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國民,當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經質的。”
    嘶
    諸天萬朝的眾人倒抽一口涼氣。
    太觸目驚心了。
    可楚棠仍在繼續 這篇文章寫於1934年,其時,東三省國土已失,華北勢微,北平亦在飄搖之中,作為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知識分子,鬱達夫心中不能可能沒有觸動。同一時期,他另有兩篇散文可以佐證作意
    原因是為了映霞還沒有到過北平,想在沒有被人侵奪去之前,去瞻仰瞻仰這有名的舊日皇都。
    映霞是他的第二任妻子,這一次他
    是帶著妻小出遊的。
    另一段說得更直白 “,下麵隻能再來略寫一點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懷夢境,聊做我的對這日就淪亡的故國的哀歌。
    是的,時代風雲裏的文人並不能獨善其身,他已經感知到了國家日漸衰颯的氣息,並在文字裏流露出隱憂。孱弱的國家、衰颯的時代,震動著一個救時文人的心,文中反複提及北方、北國、北平、故都,或許正有不可言說的時代意義,對故都皇城的眷戀,可能也潛藏著對國家的眷戀。而那些清幽的、靜謐的、悲涼的、衰颯的景物,或似傾頹國運,或似飄搖己身。繁華落盡,滿目滄桑,原來在“故都”二字上就可以品味。
    時代的苦悶當然不能概括一個文人複雜的作意,但知人論世,我們很難說這篇文字中毫無苦悶。
    淪亡的哀歌。
    短短五個字重重敲在了眾人的心頭。
    南宋。
    範成大寓居鄉野,眼中有淚 “邦國不振,其民能如何”
    他想起如今的大宋,偏安江南,在金人的鐵蹄下卑躬屈膝,連帶著宋人都被金人壓迫,國家的悲哀怎能不浸到詩文裏、小民中
    東晉。
    王導與南渡的諸望族正在新亭之中對飲,鬱達夫的話引起了他們深切的共鳴“風景不殊,山河有異,民何其困矣”他們在北人的麵前,又哪裏抬得起頭來
    周侯中忍不住淚下,同坐諸人也停下飲酒,暗自抹淚,哀切的氣氛彌漫周圍,國破之愛,曆千載而同心。
    未央宮。
    劉徹整張臉都黑了下去 光緒是哪個皇帝無用割地賠款,簡直是喪權辱國
    旁邊的衛青臉色也很不好 “國家受此奇恥大辱,臣隻恨不能生在那時,手刃寇敵”
    “何必等那時,出海尋訪,不是說日本曾經要向華夏學習嗎想來也就是個蠻夷宵小,找到後直接出兵,先試試我大漢兵戈。
    正在氣頭上的劉徹理智直接離家出走,先在嘴上放出了一段狠話。未央宮一眾啊這
    桑弘羊義憤填膺的心情突然頓住了,腦子裏警鈴大作匈奴還沒打,陛下又盯上了還沒影的日本,哪裏有那麽多錢啊
    他無奈地看向帝王身邊的衛青,絕望地發
    現向來謹慎的衛青眼中竟也有幾分戰意。
    桑弘羊
    算了,也行,就當造福子孫後代了,他不說了。
    鹹陽。
    嬴政鳳眸微眯 “秦、漢、唐、宋、元、明、清,這是楚棠所言朝代沿襲,若清便是最後一個王朝,光緒就是清朝皇帝的年號
    他一揮衣袖,冷冷地吐出兩個字 “窩囊”好好一個華夏,就這麽被敗落了,清朝的皇帝是死的嗎
    他想起前麵鬱達夫在異國受到的侮辱,想起那連豬狗都不如的“”的稱呼,袍袖下的拳頭捏得咯吱作響。
    出海
    不管是日本還是其他諸國,他既然獲知了訊息,就不能置之不理,他就不信,秦人的兵馬,敲不下異邦的頭顱。
    哪怕眼高於頂,也要給他低下來
    太極宮。
    李世民眼神陡然一厲 日本曾向我們學習,難道它曾是我華夏羈縻
    被召來一同觀看水鏡的長孫無忌神情慎重,開口道“大唐為上邦,異邦諸國仰慕華夏風儀,各個遣使來訪,若當真是其中一國,我等豈非是在資敵
    非也,
    李世民微微搖頭,仍然保持著一個懷柔萬邦的帝王的清醒與自信
    “異邦仰華夏風儀,有向學之心,也是我等宣德化之時。柔遠人而四方歸,此先聖之言。國朝強盛才能引得異邦仰望,若華夏始終立於上國不敗之地,則是天下之宗國,異邦自不敢進犯,又何來資敵之說
    說到底,還是後世的華夏不夠強大。
    長孫無忌也反應過來了,猛然砸過來的信息讓他有些暈眩,此時恢複些理智,微一拱手 “陛下所言甚是,唯有本邦強盛,異族才會心甘情願臣服我等,是臣著相了。
    李世民擺擺手表示並不在意,轉而道 “朕本以為鬱達夫太過低迷,格調令人不喜,卻不想身世家國就在他的心頭。
    “國家的孱弱會影響到每一個人”他沉吟著楚棠說過的話,心裏若有所思 “海上戰敗,看來那日本是於海上進犯。”
    長孫無忌心領神會道 大唐疆域
    遼闊,濱海一帶猶有高麗、百濟、新羅、扶桑諸國,若一朝有不臣之心,確實極易威脅我土。
    雖然,他怎麽也想不到,那些國家是怎麽能打敗華夏的。
    奉天殿。
    朱元璋的牙咬了又咬 “倭人麵恭而心倨,學了咱華夏風儀,轉頭便打起自己的祖宗來了。狼子野心的賊寇,看咱不砍了他們。
    同樣被氣昏了頭的朱櫚等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應是,甚至已經討論到要派誰去攻打東瀛了。某種程度上來說,老朱家的暴脾氣也不少。
    這種苦悶貫穿在鬱達夫的許多作品中,鬱達夫另有一部小說沉淪,借一個憂鬱苦悶的男青年在異國遭盡白眼、求愛不得,最後跳海自殺的故事,發出了弱國子民沉痛而又悲切的呐喊祖國啊,祖國,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許多兒女在那裏受苦呢
    楚棠的聲音不複以往清亮,轉而慷慨悲痛,一句話說得似有哽咽,仿佛正是那個絕望的青年在呐喊似的,輕而易舉感染到水鏡之下的眾人。
    夔峽之中的杜甫老淚縱橫,這些年途中所見的民生疾苦曆曆浮現,他也忍不住痛呼 “大唐,何日重現榮光啊
    東晉,新亭。
    周侯中等人哭得更厲害了,富起來,強起來,這何止是鬱達夫的希望,也是此時他們的期望。太極宮。
    李世民眼中隱然有淚光 “百姓所望,唯在邦國。”
    他肅了肅神情,看向長孫無忌 水師築防,使臣出海,二者並行,輔機,朕差你與懋懋功總領,此二事當為機要,決不可輕慢。
    長孫無忌鄭重下拜 “臣領旨”
    這家國安危,利民利邦之責,便是半數交付給他了。
    北宋。
    王安石緊緊握住手中奏疏,是的,富起來,強起來,金人的鐵蹄便不敢南下,大宋的子民便不會憂邊患之危,他們就會免除南渡之苦,他幾乎難以想象宋人被異族淩辱的樣子,必須變法圖強
    奉天殿。
    靜謐一瞬的朱家眾人又炸開了鍋 “出兵,必須出兵光緒廢物我們大明不廢物啊”沒錯。滅了倭國,郡縣之這軍功有我一份。
    義憤填膺的朱家皇子七嘴八舌吵得朱元璋腦仁疼,他一拍桌子 “都給咱閉嘴”
    殿內頓時安靜下來,朱元璋龍行虎步 “打打打,匹夫之勇打倭國容易,世上隻有一個倭國嗎
    “可是不是倭國打了華夏嗎”朱櫚道。
    朱櫝點頭 “是啊,還攻占了什麽東三省、華北,連國都都要丟了嗎,這不是欺負到我們臉上來了嗎
    連爹你之前都說要帶兵砍了他們呢當然,這一句朱櫝沒敢說出去。話音剛落,之前沒怎麽參與討論的朱棣冷靜出聲 “鷹醬、老大哥、英德法意。”
    朱元璋聞聲意味深長地看了說話的四子一眼,收回目光,又衝著朱棱等人冷哼 “滅了倭國,沒有別的國嗎那後輩怎麽說的,固步自封,是咱沒有趕上別人
    是哦
    隻要趕不上別人,就一定會被別人欺辱,倭國滅了還有別的國,就像大明,掃清了北元,還有一眾異族屬國,若大明現了頹勢,他們能不動心思嗎
    眾人一下子被點醒了,見過征伐的皇子們倒抽一口涼氣,隨即目露凶光 “富民強兵”
    富強到誰都不敢打
    聽到表態的朱元璋心情稍霽,蠢兒子們咋呼是咋呼了點,但腦子還沒朽爛。按了按手示意他們不要說話,朱元璋示意眾人繼續看水鏡
    但鬱達夫並沒有沉浸在苦悶中頹廢度日,他走向了時代的風雲。在福州,他積極號召文化界參
    與抗日救亡運動;他為青年學生題詞,直言“我們這一代,應該為抗戰而犧牲”他還走上戰場,前往徐州勞軍,在各前線參訪;
    他用手中的筆揭露日軍罪行,促進外國對華援助,反複宣傳抗日救亡的主張;他寫下估敵一文,分析日軍動向,剖析他們的虛弱本質,斷言“最後的勝利,必然是我們的。”
    順帶,同年,偉人的論持久戰發表。
    義士也
    文天祥一拍膝蓋撫掌大讚,寫出衰颯之筆的文士竟也有如此熱血,他如受鼓舞,朗聲吟誦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正氣不散,國朝不墮
    此人風骨,令人側目
    一介文人竟敢親赴戰場,還是真心實意為軍士、為國家助力,久經行伍的郭子儀大為讚歎。
    東晉。
    新亭之中,主位上的王導愀然色變,對著周侯中等人大喝一聲 “國朝危難,自當勤力王室,克複神州,如何這般哭哭啼啼學那楚囚對泣
    唐朝。
    李賀總是暗淡的眼睛亮了起來,放出熠熠光彩。他竟還為鬱達夫憂心,他根本無需為鬱達夫憂心
    他本以為鬱達夫同自己一樣,身世淒苦、心情抑鬱、悵懷難解,可鬱達夫雖作沉淪卻從不沉淪,一支秀筆始終活躍在救國前線,這般對比,自己是何等相形見絀
    他撐著床榻站了起來,走到窗邊望空中流光溢彩的水鏡,仿佛望見鬱達夫一顆赤心。他喃喃自語 筆可為刀
    柳宗元輕輕呼出一口氣,神色似有震動 “我小看鬱達夫了。”他有悲哀,卻難涼熱血。
    太極宮。
    李世民也是意外 “竟是個血性文士。”
    在苦楚中瀝出熱心,有文人筆,也有兵士氣,他為之前草率的看法道歉。鬱達夫不是重壓之下的鬱悶文人,而是文竹節士,秀拔挺立。
    未央宮。
    劉徹眸光微動 “鬱達夫還有軍士之才。”
    那估敵文,非有遠見卓識不能寫。他摸了摸下巴,想起楚棠順便的那一句論持久戰,聽來似是一本兵略之書
    他神情又凝重了幾分,微微沉吟“那偉人,果真不是一般詞人。”
    詩詞已經是上佳之筆,還能寫出兵略要論,怎麽可能有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