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琵琶行2

字數:973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同樣寫法的還有另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他聽到的曲子是梅花落,聽到笛聲,李白仿佛真的在江城五月看到了紛紛揚揚落下的梅花似的。這同樣是側重表現心理效果,對笛聲本身是沒有涉及的。
    不隻李白,岑參的“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李益的“金河戍客腸應斷,更在秋風百尺台”,都是如此。
    從各位詩人的回避裏,我們可以看到借詩歌表現另一種藝術形式的困難之處,但白居易沒有選擇回避,他勇敢地承擔起了以詩寫樂的重擔,並在其中展現了高超的音樂素養和幾近天才的文字表現能力。
    作為對照組的岑參好了,知道我比不過了。白居易的詩他剛剛也讀了,寫得確實是好,有如神來之筆,後世尚有如此詩人,他心中實在暢快極了,幾欲與之一見。不過自己的詩不止這一首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可是他的得意之筆
    要不,也講講唄
    至於另一個被當作對照組的李益怔愣之後卻是一陣狂喜後世竟然還有他的詩名感謝白居易,讓他也能沾到光被提一嘴。
    然而李益不知道的是,他的名聲能傳到後世,不止是因為詩。雖然,不是什麽好名聲就是了。收獲彩虹屁的主角白居易連連擺手 “不敢不敢,擔不起這樣的讚譽。”
    話是這樣說,其實他的嘴角已經瘋狂上揚了,沒有人聽到自己被這樣誇還能保持淡定。雖然語言是直白了些,但楚棠真的很會誇人啊
    另一邊的元稹也頗覺與有榮焉 “樂天兄的詩才可稱是冠絕當代”能與這樣的詩人才子為友,當是幾世修來之福。
    白居易是怎麽做的呢我們來看。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裏主要寫的是一個調音的動作,轉動琴軸、調試音色,這是彈奏前一貫的準備工作,可是僅僅在這三兩聲中,詩人就聽出了其中暗含的情感,由此進入了一條暗線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還是在寫情,主體情感是什麽
    水鏡下的元稹歎了口氣,先前的雀躍不見了,轉而蒙上一層擔憂
    “哀訴種種,無非不得誌三字,由於不得誌,所以心情難免悲抑,其中情感未必盡是
    琵琶女自身所訴,宦海風波難料,樂天兄想是將這樂聲引為同調了吧
    他想起晉時名士嵇中散的聲無哀樂論,音樂本是自然存在之物,所謂哀樂隻是人心被觸動後所生發的聯想。江州之貶竟讓樂天兄寥落至此,到底發生了何事,緣何會這樣此時他們尚在長安,前途一片大好,元稹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會在此時先讀到好友的貶詩。
    不錯,是悲涼抑鬱的,這一切情感潛藏在“不得誌”三個字之中,但是大家發現沒有,這樣寫,琵琶聲還是作為一個側麵來表現的,要寫出一首傳世名篇,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他必須要表現樂曲本身的美。
    接下來就是白居易的炫技時刻了。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攏是扣弦,撚是揉弦,抹是順手下撥,挑是反手回撥,這都是彈琵琶的技法。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白居易還挺懂行。
    白居易輕笑,神情頗有些自得那當然,就算不像王右丞那樣會彈,他還不會賞嗎
    霓裳和六幺都是唐代有名的樂曲,後者又叫綠腰,流行曲目之一;霓裳就更大名鼎鼎了,全名霓裳羽衣曲,相傳是李隆基所製,李隆基副業藝術家,被後人稱作梨園之祖,很懂音樂,還在梨園親自教演樂伎,自己做了梨園藝術學院的院長,教習的曲目就有這首霓裳羽衣曲,這支曲子在開元、天寶年間非常流行,可見這個琵琶女真的很厲害,演奏的都是京中名曲。
    太極宮。
    李世民冷著臉將杯盞重重地擱在禦案上 “又是李隆基”
    他氣不打一處來,先前講李杜的詩,他便聽了滿耳朵李隆基的荒唐事跡,好不容易心裏暢快些,沒想到這首詩裏又有李隆基,還又是些不中聽的。
    皇帝不是不能有愛好,但這個愛好若是人盡皆知,難免被有些人利用,投其所好。況且,副業藝術家,這難道是什麽好詞嗎一個皇帝混在梨園裏教演樂工,政事誰來處理他又想起先前的講述,更是氣得咬牙
    耽於逸樂,沉湎聲色,這和前隋煬帝有什麽區別
    鹹陽。
    嬴政眼裏閃過一抹嫌棄身為皇帝,卻被樂工引為祖師,李隆基也算是另辟蹊徑了。興慶宮。
    李隆基一臉陰沉的站在窗前,蒙蒙月光和水
    鏡的光線灑在院中,壇內的花枝無人修剪,橫斜逸出三兩,頗顯雜蕪。
    自那日水鏡之後,太子奪權,李隆基被奉為太上皇,仍舊居於興慶宮。可太上皇終究不是正經皇帝,宮中又最會看人下菜碟,曾經人聲喧喧歌舞鼎沸的興慶宮,終究是寥落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天上突然出現的水鏡,都是因為楚棠
    李隆基恨極了這所謂的“神跡”,如果不是它,自己何以會落得這般境地從那以後,他再也不願看這“罪魁禍首”,可今天楚棠竟然又提他
    霓裳曲、梨園樂、妃子舞,他有些恍惚。他已經許久不曾去過梨園了,也沒有人再來給他奏一支霓裳曲,連心愛的最是解語的妃子都不在身邊,這俱是拜楚棠所賜
    可是,當真如此嗎他的心裏有一個聲音問著。
    北宋。
    蘇軾微微感慨 “開元、天寶年間,霓裳曲盛於宮廷,天寶亂後,宮中樂聲漸歇,此曲複熾於藩鎮,及至前唐衰落淪亡,一代名曲亦是寂不傳矣。國家興衰,竟可從一支舞曲上觀出。
    君王逸樂,失於國政,那梨園之祖的稱謂,於玄宗,也不知是讚是諷了。
    蘇轍跟著一歎,想起盛世湮滅,也不由有一絲憾然。
    宋初,汴梁。
    李煜憑欄遠眺,幽墨一般的重瞳中似是懷念,又似是傷感。
    “霓裳曲啊”
    他想起故去的妻子,大周後娥皇。娥皇通書史,善音律,於琵琶一道最是精通,也曾尋按譜尋聲,補綴遺曲,複現霓裳羽衣之盛。可今時今日,玉人不在,歌舞難尋,連唐宮也再不複見。
    他以手掩麵,低聲喃喃 “似訴平生不得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琵琶一般有四根弦,琴弦有粗有細,粗的被稱作大弦,細的則稱小弦。嘈嘈,意指聲音沉重舒長;他說琵琶女快速撥動大弦,其聲沉重舒長,好像陣陣急雨落在瓦片上似的,重且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農村居住的經曆,以前村裏的那種瓦房,逢上暴雨就是這樣的聲響。
    唐朝。
    王維不自覺點頭,他會寫詩,也懂音樂,幾乎立時便體味到了這句詩的妙處。3
    4以急雨落瓦擬大弦之聲,直引起聽者聯想,又使琵琶聲之旋律真切可感,實在是妙筆
    奉天殿。
    朱元璋頓了頓 言下之意是,後世許多人不曾住過瓦房
    時下除宮衙寺廟、官宦之家等,頂上大多蓋瓦,鄉野之家,家境稍豐也可以住上瓦房,但猶有貧戶頂上無片瓦。
    他也不是沒在水鏡中窺見過後世的房屋建築,高聳矗立幾入雲端,和時下截然不同,他一直以為城中富庶些也就罷了,可楚棠現在竟然說“以前村那種瓦房”,那豈不是說,他們的村子裏也住上那種高樓了
    朱元璋突然覺得咱大明也不是那麽好了。
    他抬眼望向層層宮鑾,黃瓦琉璃盡顯巍峨,一直綿延向蒼黛的遠空。他知道,重重虛空之外,仍有一片天地,那裏繁華、富庶、無有兵戈之苦,不需用馬也有車載行人、任意一人皆可入學讀書。
    他們管那裏叫,新天。
    切切,形容聲音輕細急促。琵琶女轉而撥動細弦,聲音嗡動間又仿佛有人在竊竊私語似的。大弦和小弦的聲音交織,嘈切錯雜間,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在白玉盤上似的。
    珠和玉都是貴重物品,珠圓而玉潤,珠玉相撞,在聽覺和視覺上都會給人美好的聯想。北宋有個詞人叫晏殊,和歐陽修齊名,世稱晏歐。他官至宰相,被稱作宰相詞人,詞風典雅流麗,他的詞集就叫珠玉詞。
    我們學過他的浣溪沙,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確實是如珠玉典麗。
    妙極
    白居易驀地撫掌大讚“花隨春去,故曰無可奈何,本是尋常惜春傷春之語,妙在其後的似曾相識之句。
    燕似舊時燕,翩翩歸亭,便似故去時光仍有重現,故而獨徘徊間,就不隻是悵然,更有眷懷衝澹,將意韻引向更高處,真是妙筆天成不露斧鑿
    王維也是讚歎不已,這種清麗典雅的詞風他喜歡極了。詞應是後世興起的文學,他在水鏡中也多有窺見,其句式長短不一,較詩似更為自由,倒是更適合音律。
    王維在心裏將角徵宮商轉了一遍,不禁對所謂的詞更期待了。若是楚棠能單獨講一首詞就好了,他定要為之專門
    譜曲。
    另一邊,元稹還注意到了“宰相詞人”的稱謂,一時不由語帶感歎 “文人而能官至宰相,晏殊必有過人之處。
    北宋。
    晏殊捋著胡須輕笑 老夫閑情片語,不足為後世記誦。他這樣說著,眼角眉梢卻是舒展開來,分明透著幾分歡喜。
    如今詩家,個個以詩文能登上後世的教材為榮,或是退一步,盼得水鏡能提上一嘴,立時便可身價倍增,哪怕晏殊是宰相之尊,門徒無數,也無法拒絕名傳後世的殊榮。
    歐陽修眉宇間也隱有激動 “吾何敢與老師並稱”
    天聖八年,晏殊曾知禮部貢舉,出司空掌輿地之圖賦作題,擢他為進士第一,又對他多有栽培提攜,所以他稱晏殊一句老師。
    庭院裏,李清照點評道 “晏元獻、歐陽永叔,還有那蘇子瞻,固然是學究天人,但寫起詞來,不諧音律,全是句讀不葺之詩,不好,不好。
    一旁的小姐妹奇道 “他們都是大宋一等一的文人,那蘇子瞻的門人,是伯父的好友,按理你該叫他一聲爺爺吧,怎麽這樣說人家。
    “是呀是呀,”另一位小姐妹附和道, 歐公算起來還是你的遠親呢,你怎麽把他們一起批了。
    李清照秀眉微擰,容色一片坦蕩 “詩文之上不論親友,他們寫得不好,還不興我評說了”
    她來了興致,從石凳上起身,繼續道, “還有那王介甫、晏幾道、賀方回、秦少遊,他們的詞都寫得不好。
    啊這
    小姐妹們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這一番評論嚇到了,一齊笑道“那要照你這麽說,大宋豈不是沒有寫得好的詞人了”“那還是,有的吧”李清照眨眨眼,目露狡黠。
    明朝。
    朱櫝咂摸了一下這幾句詩,突然開口道 “不對啊,珠落玉盤就算了,這嘈嘈、切切的聲音,並不怎麽好聽啊
    文采風流的朱柏忍不住了 “二哥你不能這麽說,這是詩家語,重意而不重實。”朱櫝剛要還嘴,水鏡裏的楚棠繼續了,他隻好生生忍住。
    其實抽離開來看,珠落玉盤並不一定產生樂音,嘈嘈、切切,聽起來也不一
    定那麽美好。就是啊後世都同意我的看法,朱櫝得意地看了弟弟一眼。
    但是“急雨”和“私語”並舉,其實構成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情感畫麵。設想一下,如注的急雨打在簷瓦上,悲抑沉重,而屋內似有人在竊竊私語,又輕細又急促,她在傾訴什麽她的心情如何
    這樣寫不僅帶來了對音樂的聯想,還喚起了對情境的聯想。
    白居易作詩雖然務求使老嫗能解,但卻並不是不加修飾,相反,他很有匠心,看似平常的每一句都經過了琢磨。
    不錯,不錯。朱柏頻頻點頭,雖然理解得和自己並不全然相同,但已經說中機要,他看了朱櫝一眼,神情愉悅
    二哥可是聽懂了
    “哼”
    朱櫝瞪了他一眼,酸文人,故弄玄虛
    朱元璋看不下去了 老二,你還是書讀少了,這幾日你就好好閉門讀書,別張口閉口給咱老朱家丟人。”
    不是,怎麽就又要讀書了朱橫敢怒不敢言,自從水鏡出現,他們上農莊憶苦思甜不說,還要次次都交作業,交作業不說,反正大家都要交,現在他還要回去閉門讀書
    我,大明朱橫,平等地厭惡每一個文人。唐朝。
    白居易的嘴角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翹了起來 楚姑娘的詩解得當真是不錯呀
    通俗淺易,並不意味著粗陋直露,唯有千錘百煉而不見斧鑿之筆,才是天然佳作,不窺門徑者豈可懂得不過嘛
    “詩可共賞,我之詩,老嫗能解,便得老嫗意趣;文人能解,便得文人意趣。二者並行不悖,何必拘於一種,又分高下呢
    老嫗解其意,文人解其法,詩之於不同人,所獲自然不同。
    白行簡頗為認同 “兄長所言是極,尋常人即使難懂其中三昧,但可於言語敘事之間知曉其意,便已足夠。
    這幾句裏,詩人引珠落玉盤、急雨、私語作擬,顯然是用到比喻的手法,更進一步說,珠玉相撞、急雨敲瓦、私語竊竊,都屬於聲音,所以在這幾句裏,白居易采取的手法是以聲摹聲,這一點大家要記住哦
    接著往後看。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
    有聲。
    間關是形容鳥鳴聲婉轉,著一滑字賦予形象,可見流利;幽咽,形容樂聲梗塞不暢,難,指樂聲在冰下滯澀難通,俱是形象可感的,這叫以形寫聲。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
    啊什麽問題
    正聽到興頭上的人一愣。倒是曾經被當作對照組的李益反應過來了
    這以聲摹聲、以形寫聲,均屬以美之事物引發詩意聯想,與諸詩家所寫似乎並無不同。
    他還能舉出例子 “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不正是如此麽
    不對,不對,白居易還寫到了別的。
    是的,珠玉之聲、間關流鶯、冰下泉流,這種生發聯想的描寫方式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可以說是有唐一代詩人總結的音樂描寫經驗,大家都這麽寫,白居易憑什麽得到這麽高的讚譽,因為他更出名那也是他寫得好才出名啊
    沒錯,他有自己的“製勝法寶。”大家往後看。
    “冰泉冷澀弦凝絕”,冰泉之下溫度過低,仿佛將琴弦凍住了似的,弦音受阻,樂曲不再像之前那樣流暢,反倒漸漸停了下來。
    發現沒有,樂聲停了,不是戛然而止那種停,而是弦阻、音塞、不通,最後慢慢、慢慢停下了,他寫出了樂聲流轉的過程,捕捉到不同樂段音樂的變化,再予以藝術呈現,這是他的獨到之處。
    而且, 弦凝絕、 聲暫歇,這一段的旋律是停止的,音調低沉了下去,為什麽會低沉是的,彈奏者的情緒落下去了;為什麽白居易可以知道她的情緒落下去了因為他在凝神細聽。
    音樂的狀態、彈奏者的狀態、聽者的狀態,他全都寫到了。
    也正是因為凝神細聽,白居易才能體味到餘韻中的幽愁暗恨,彈奏者沉潛自己的情緒,聽眾體味到了這種情緒,他們一同沉浸在其中,所以此時無聲勝有聲。
    水鏡下倏忽沉默了,似乎也有些“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味。
    文人相輕,不過是未曾見得真正歎服之作,今日,他服了白居易
    終南山。
    李白連聲讚歎 “妙妙啊雖是摹聲之句,然則意象交疊如樂聲流淌而出,又能寫出琵琶聲的起伏變幻,前人何曾有過此筆此詩一補前代蔽缺,白居易高才也我當與他痛飲三百杯
    他的情感向來熱烈而外放,聽到興起處,竟當真提著酒壺想要邀幾十年後的白居易共飲似的。
    一旁的杜甫看到這樣的好詩也是激動不已,用詩來表現其他的藝術形式,他亦曾嚐試過。他寫劉少府的畫作,是“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可詩畫本有相通之處,若想用詩來表現音樂,其難度怕是要翻倍,白居易這段描寫,堪稱詩藝的突破。
    他也舉酒,拉住李白 太白兄說得不錯,今日能見得這般好詩,合該痛飲,我與你同飲
    好
    李白大笑,二人一同向著虛空舉酒白居易,同飲
    特別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琵琶女是沒有直接傾訴她的愁情的,隻是詩人通過漸漸低沉阻塞的琴音,體味到了其中幽微難言的心緒,所以是幽愁暗恨,大家不要把幽字寫錯了。
    “寫錯”學霸蘇軾表示很不理解, 幽暗相對,詩意暗合,這個字怎會寫錯蘇轍抿抿唇 不會,是寫成憂了吧
    蘇軾好吧,對後輩總是要寬容些,或許他們隻是一時記不清呢蘇軾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詩文,若當真被選中的話,應該沒有什麽難寫易錯的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