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琵琶行4
字數:10362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大家應該很容易將樂曲的起伏與第三段所述的琵琶女的身世對應上,琵琶女“轉軸撥弦三兩聲”,拉開了樂曲序幕, “弦弦掩抑聲聲思”,每一個音符都訴說著她一生的心事。
開始時,弦音跳躍,歡快而又愉悅,或許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時的輝煌恣意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緊接著弦聲轉澀,她的情緒忽而低落下來,想到“弟走從軍阿姨死”,曾經的親人好友個個離去,她自己也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庭零落,隻好嫁給一個商人,曾經風華無限的琵琶手,轉瞬已經寂寂無名,不由得讓她生出無限的“幽愁暗恨”
弦音忽轉,伴隨著“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鏗然之聲,她的內心也轉向對“商人重利輕別離”的控訴,對自己淪落命運的控訴。
這裏我們同樣可以用來折線圖表示她的情感走向,序幕拉開,對應序曲的基調;妙齡時風光無限,縱情歡暢; 老大後門庭冷落,寂寂寥寥;獨守空閨時憤懣不平,怨歎不公;
忽憶少年事時夢醒神傷,悲傷不已,同樣經曆了一個起始升降升降的變化。起伏變幻的琵琶曲裏,蘊含著她一生的情愫。
唐朝。
白行簡感歎再三 “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
從“名屬教坊第一部”到“夢啼妝淚紅闌幹”,命運之翻覆真令人無限唏噓,這些女子為什麽不能結局圓滿呢白行簡又歎又憐,想起馮夢龍那日交的作業,他忽然靈光一閃
“我想到下一本傳奇要寫什麽了”“寫什麽”白居易饒有興趣地問。
“便寫一個裏坊女子,邂逅風流少年,待生資財耗盡,為生計計便棄他而去。後見生之寥落,又決意從良,親身照料於他。其後生連中科舉登官及第,顯耀門庭,女子顧忌二人身份不相匹配,心生去意,然生執意不肯,情深不改,親娶她為妻,而後女子夫榮子貴、榮耀加身,滿門清華。便欲借此文,使天下人知倡女亦有節行。
好妙”白居易聽完連聲讚歎, “情致跌宕奇思妙想,倡女而為榮門,更是古之未聞,吾弟大才,快快寫來”
得到兄長肯定的白行簡誌得意滿,神情振奮道“我今夜便構意章程”三國。
不同於
白行簡的激動,曹植卻是悠悠哀歎,不僅是因為琵琶女悲慘的身世,他有些自傷其類了。
楚棠曾說,他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他哥繼位為界,前期縱馬恣意少年郎,一身報國壯誌,後期遭到兄弟、侄子監視,惶惶不可終日,這和琵琶女先時被人追捧,後來獨守空船黯然神傷有什麽區別
想到這裏,他頗為怨念地再次看了旁邊的兄長一眼,現在才是建安十三年,他已經感受到建安二十五年在之後的悲哀了。
猶自沉浸在優美詩境中的曹丕四弟近來可是病了
主位的曹操倒是福至心靈般看懂了點苗頭,一顆老父親般的心又痛了起來,兒子真是難養啊。
昔日年輕貌美,而今年長色衰;昔日百般受追捧,今日獨守空船;昔日歡樂恣意,今日寂寥悲傷。強烈的今昔對比間,我看可以看到一個封建時代孤獨漂泊的弱女子形象,這個弱女子的遭際讓詩人歎息不已,竟至於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琵琶女為何會讓詩人產生這樣強烈的共鳴
終究是說到這裏了。元稹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微微歎息 由人觀己,一支曲、一番訴,卻是勾起了天涯人的貶謫之悲。
白居易很貼心,在詩前寫了一段小序,交代寫作緣由,我們回過去看一下。
元和十年,予左遷江州司馬。大家做過文言文遷表示官職變動,右遷是升官,左遷就是貶官,比如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還惦記著給蘇軾寫和詩的韓愈我又被貶了
好吧,已經習慣了。入仕至今,他因性情剛直,得罪了不少權貴,所以屢遭貶謫,大概後來的他,又得罪了某位權貴吧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就是第二年,這是他來江州的第二個年頭。剩下的詩裏麵都有寫,就不再贅述,注意一個特殊句式嚐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這是一個狀語後置,正常句式是嚐於穆、曹二善才學琵琶,大家翻譯特殊句式的時候要把它調整成正常語序再翻譯哦
北宋。
蘇軾很有研究精神 先前看故都的秋之時,便覺後世句法與今截然不同,想必他們都習慣了新文學的句法,所以將古文之句目為特殊吧
蘇
轍點頭 “應是如此,楚姑娘所說的閱讀理解,看來除卻理解詩文深意,還包括句法詞法倒是與我們的小學有些類似了。
古代所謂小學,是經學上的一科,包括釋音、釋義、釋形,也是為學的基礎。
蘇軾頷首,哪怕是他們學古代典籍,亦需從認字、句讀入手,這樣的安排並無問題。但是想到楚棠之前強調過的錯字,蘇軾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翹了起來,他有一個預感,這個特殊句式,定是難倒了後世更多學子。
看到最後幾句。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之意。”出官就是京官被貶往地方任職;感斯人言是感於斯人言的省略。
他說我被貶至今已經是第二個年頭了,一直恬然自適過著自己的日子,也不覺什麽怨艾悲苦,直到今天聽了你的一番訴說,才忽然生出了貶謫的哀傷。何以至此我們看詩,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經曆有什麽相似之處呢
水鏡上出現了第四段的內容,“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難怪如此。
一段讀罷,杜甫感慨著“本為京官,仕途順達,一夕遭貶,身上又是患病,遙想舊日種種,形勢翻覆間豈會無有悲哀之意。
仕途難料啊
李白飲下一口酒,包括他在內,水鏡中提到的詩人俱是鬱鬱不得誌,哪怕豪如魏武,亦是難以完成統一天下之夙願,難道傳世的代價,便是百般磋磨嗎他難得有幾分感傷。
白居易說,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女在京都,是色藝雙絕, “一曲紅綃不知數”,白居易在京都又是什麽樣子的呢
史載,白居易少時苦讀,參加科考之後, “十年之間,三科登第,名人重爾,跡升清貴。”仕途比李白杜甫順暢了不止一點,連中唐大佬韓愈都比不過他。
李白杜甫韓愈紮心了小娘子。
韓愈想到這也頗為怨念,他曾經參加了三次進士考試,均是失敗,第四次才得以考中;考中進士後,他又三次參加吏部的博學鴻詞科考試,無一例外均未考中,白居易這種三科登第的經曆豈止是比他好了一點
韓愈有些辛酸,又有些高興,白居易是個人才他早就
知道,朝堂多了這樣一位賢才之士,是國朝之幸。
可是,白居易怎麽就被貶了呢自己怎麽就又被貶了呢
太極宮。
李世民聽到白居易耀人的簡曆也不由得目露讚許 “一次便難,白居易竟能三科登第,可見才華橫溢。”
嬴政和劉徹聞言也是在心裏點頭,是個有才的。這樣有才能的一個人,怎麽就被貶了呢他們和韓愈想到一起了。
說起來,白居易和韓愈作為中唐兩大詩派的扛鼎人物,同朝為官近二十年都沒有交往記錄,直到韓愈晚年才有了些詩詞唱和,難道前幾十年他們沒有t到彼此的人格魅力
白居易
韓愈
這種私人關係難道也值得探究嗎終南山。
李白失笑,後世的有些關注點真是異於常人。
元白詩派抑李揚杜,白居易還寫文章嘴過李白的詩風雅比興十不存一,韓愈很喜歡李白,是李杜雙擔,莫非他倆是因為自家偶像所以各自看不順眼
李白吃瓜的笑容凝固在臉上怎麽還能和我扯上關係白居易我現在還沒嘴你這小娘子能不能不要隨意揣測他隻是在心裏構思了一下,根本來不及寫出來就在前幾課被劇透了一臉,他還怎麽寫
韓愈府中。
妻子盧氏饒有興趣地推了推丈夫的肩膀 夫君,真是因為如此麽
韓愈無奈了 “夫人怎麽也這樣調侃,且不說那白樂天如今未曾寫這樣的文章,便是寫了,我之遷怒,又豈是君子所為
李白和王維也沒什麽交集,按理說,兩人同時,又都是當時的頂流,還有共同好友孟浩然,二人又都拜訪過玉真公主,明明有一百次交往的機會,偏偏就是沒有,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李白
一旁的杜甫忍笑 “似乎確實未見太白兄與王摩詰交遊。”
李白表情平靜 交遊一事因緣際會,各隨心意,這有什麽好奇怪的。另一邊,萬萬沒想到還能cue到自己的王維未曾相交便未曾相交,後世怎麽連這等小事都要探詢。
王摩詰心細如發,電光火石間想起楚棠之前的言語,忽然有所明悟
文人私交,在後世眼中,不會也是“八卦”中的一類吧
曆史上還記載了有關白居易的一個小故事,說他初到京師時,拜訪名重一時名士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出言調侃,說,長安的米價很貴,你想在這裏住下來可不那麽容易。然而等他打開白居易呈上的詩卻是翻然讚賞,誇耀道
“能寫出這樣的詩,在長安住下來還是很容易的。”白居易送上的詩正是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眾人的興趣一下子被提起來了,紛紛想知道到底是什麽詩才會讓人說出這樣一番話。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詩歌原文被放了出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東晉。
謝靈運於廊亭讀到了這首清淡的小詩,一雙眼睛越來越亮。即使早已見識到了唐人的手筆,他仍然會一次次為他們的詩作所驚歎
“此詩初讀隻覺平平無奇,細品之下卻是大有深意,草木歲歲枯榮,縱有火燒殘,來歲春日仍會有新芽長出,欣欣向榮、生生不息之理自蘊含其間,如此才是天然之詩
自孫綽、許詢起始,時下盛行玄言之詩,於詩語之間寄托玄理,卻形象全無。他自得於自己的詩,以記遊發端,摹山川勝景,而後道德窮通之理,可在這首詩的對比下,他詩作結尾續上的玄言是何等相形見絀
唐朝。
隱居茅山的顧況再次聽得這一樁舊事,唇角浮現起幾分淺淡的微笑。他素來輕狂,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忍不住出於調侃,直到看得帖上之詩,才識得眼前才俊。他以為白居易詩才已是佳絕,可今日讀到琵琶行才知曉,當真有人一支筆足矣移人。
有詩如此,何止在長安居易,便是天下亦可去得
連各朝名家都讚歎不已,更不用說天下百姓了。白居易的詩本就通曉平易, “離離原上草”幾句更是明白如話,仿佛童謠一般從口中說出,卻又蘊含哲理。最重要的是,它短啊比琵琶行短上太多太多了
這樣淺近好讀的詩句一下子便受到了市井百姓的青睞,連垂髻童子都能幾遍成誦,一時之間,蔚然成風。
可以說,白居易三科登第,初步證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又憑絕佳的詩才得到了大佬賞識,可謂是長安的新晉頂流,名滿京城,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是後來呢琵琶女年老色衰, “老大嫁作商人婦”,詩人也因為觸怒皇帝,被貶出長安。他們都是曾經輝煌的京都子,現在俱成了潯陽江上的落寞人,命運何其相似
和京中相比,潯陽是什麽樣的呢“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沒有音樂,地方也太潮濕了,濕氣重對身體不好,可能白居易就是有點水土不服,所以才病了的吧。
生病的人總是脆弱的,更何況他日日夜夜聽到的是什麽呢“杜鵑啼血猿哀鳴。”猿前麵講過了,杜鵑也是悲啼之鳥,傳說杜鵑鳥啼叫的時候,會從嘴裏淌出血來,聲音極其悲切。
難道就沒山歌村笛之類的可以解頤嗎 “嘔啞嘲晰難為聽。”他在潯陽連個解悶的都沒有。這裏埋了個小心機,照應上了前麵的“舉酒欲飲無管弦”,也側麵凸顯了琵琶女的難得,這樣,一整篇都統攝到音樂裏了。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一番話娓娓道來,既說清了自己的感慨,又表達了對琵琶女的讚賞,情致委婉、平易流暢。
這一段也是考試的重點,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哦尤其是“嘔啞嘲聽”四個字,劃重點
院子裏,白居易的表情頓了頓 “這四個字也沒有那麽容易寫錯吧”也值得這樣單獨劃重點嗎
學霸的思維高度永遠和普通人不在同一個水平。
一旁的白行簡
兄長,該關注的似乎不是這個問題吧
看看他哥哥在詩裏寫的,多麽困頓啊他聽完都有些難受了。“嗯”白居易看了他一眼,緩緩笑開, 你是說貶謫之事不然還能有什麽白行簡用眼神回答。
白居易笑了笑,嘴角含著幾分淡然 “仕途風波難料,彼時境地,我雖心中不鬱,但此時聞之,倒也如觀他人,又何必為未來之事憂心
他這樣說著,言語間似乎真有了些“樂天”的意味。
白行簡張了張嘴,話是這樣說,但是貶謫之因語焉不詳,他總覺得沒那麽簡單。
白行簡對這位兄長尚有幾分了解,家中儒教甚敦,他兄長立下的誌向是達則兼濟天下,否則也不會寫著詩都想著要諷喻現實補蔽時政了,可是在
這首琵琶行裏,他卻聽出了蕭然之音,兄長到底是因何事被貶,心境才會隱隱發生翻覆
另一邊,再讀一遍詩歌的元稹仍是忍不住歎息,聽完講解更是憂傷不已。出貶京師,謫居潯陽,又受濕毒之苦,無絲竹好友可慰悵懷,樂天兄在潯陽,真是苦楚不堪啊
他第一反應是若是能幫好友一把就好了,隨即想起來楚棠前麵說他那時在四川,說不定也是被貶了,心裏不由得更加鬱鬱,同樣遭貶,他和樂天兄不愧是難兄難弟。
同樣有過被貶經曆的韓愈不禁也生出些共鳴,如前所述,白居易的仕途比他順遂得多,朝為京官、暮徙州縣,連他都難免落寞,更何況是一路平順的白居易他搖了搖頭,沉默地飲下一杯酒。
江湖多風波,舟楫總失墜。
北宋。
無想寺中新進的小沙彌恍然大悟看向對麵的周邦彥 “原來你日前作的那句詞是從白居易那抄化用來的
周邦彥
夏日酷暑,他在無想山中尋涼,無想山中有寺一間,南唐名臣韓熙載曾在其中讀書,他慕名前往,一為偷閑,二為靜心。
山中秀美,他睹秀生情,填了一闕滿庭芳,其中有“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之句,脫胎於白詩,他本甚為得意,覺得此句含而不露,結果這個小沙彌竟說他是抄的他以詩入詞,自然別有一番妙趣,怎麽能用抄襲來評判
周邦彥頗有些憤憤,打定主意要多尋前人好詩入詞,為詞中引入清新雅正的詩家格調。
東晉。
陶淵明也有些沉默,為白居易筆下的潯陽。他尚在潯陽隱居,潯陽山水靈秀、風情質樸,甚合他的心意,哪有白居易說得這樣慘陶淵明覺得自己的隱居之所被人黑了。
正這麽想著,水鏡裏的話鋒一轉
不過看白居易和元稹的往來唱和,他在潯陽確實還比較恬然自安,應該就是像他自己說的,聽到琵琶女的自述,所以忽然勾起懷想,心生哀感吧但是,這首詩真正感人的地方在哪裏呢
難道不是琵琶女落寞沉淪、獨守空船黯然神傷的一生有人為詩中的琵琶女唏噓。
非也,難道不是白樂天才華橫溢卻遭貶謫、謫居臥病有人為白居易的仕
途波折歎惋不平。這些都不是。
白居易是一個封建士大夫,士農工商,士最是清貴,哪怕他現在是一個貶官,隻有區區九品,但在身份、在社會心境上,他都處於絕對位置;
可琵琶女呢,她隻是一個倡伎,在社會最底層,縱然她有琵琶聖手,可如今已經是個“過氣明星”了。
自古以來,士人恥與倡優並列,可白居易在這裏卻肯摒棄成見,由衷地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他將自己與琵琶女放在了同等位置,封建社會下層的琵琶女與精英階層的知識分子成為同調,就像偉人說的,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這是這句詩的高度所在,是千年前尚還蒙昧的民主思想的回響。
u主想,這句詩琵琶女一定聽懂了,並且深受震動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她決意再為白居易彈奏一曲,不是霓裳六幺那樣的場麵之曲,而是發自內心的,支曲酬知音。
“淒淒不似向前聲。”
這樣哀切的琵琶聲寄托了琵琶女心中無限的落寞怨艾之情,竟是令船上所有人都忍不住哭了起來,而滿船之中,誰又哭得最厲害呢江州司馬青衫濕。
江州司馬是白居易的代稱,青衫是唐代官袍的顏色,三品以上穿紫袍,四、五品著紅,六、七品著綠,八、九品則穿青色,白居易這時的官階是從九品,隻能穿青袍。
他的眼淚是那樣深重,連衣袍都被打濕了。這固然是一個誇張的說法,但也可以從側麵看出他心中的苦悶。一支琵琶曲,兩個失意人同是天涯淪落人。
“白大人真是一個好人。”有歌女抹著眼淚說道。
她也是個琵琶女,來往獻技於筵席間,達官貴人雖然讚賞她的技藝,可她知道,那些人看她的眼神中沒有半點尊重。
她本也不曾在意,因為她本就是卑賤之人,,與那些達官貴人是雲泥之別,哪怕“老大嫁作商人婦”, “去來江口守空船”,不都是她的命麽可白居易卻說,同是天涯淪落人。
她又哭又笑,原來也有人的眼裏,看得見她們。
市坊之中,幾乎所有倡優伶人都被這句詩感動了,有人整頓衣裳,鄭重地抱起了手中的琵琶。“你要去幹嘛”小姐妹不解地問。
她回眸,嫣然一笑 “去練琵琶。”
練好琵琶,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逢上那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用一支好曲,換他一首琵琶行。小姐妹眨了眨眼,忽然也握緊了手中的玉簫, 琵琶行可以,玉簫行也行吧
一時之間,全國各地的倡優伶人都紛紛開始苦練技藝,盼望著哪天遇到些名家詩人,為她們寫一首兩首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