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念奴嬌9

字數:726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中唐。
    床邊的李賀神色黯然,科舉失路的挫折始終如縷纏繞在他的心頭,
    雖預知命途,
    也不過是徒增感傷罷了。母親這些時日一直勸他寬心,日日看護,他不欲讓母親擔憂,強打起精神,可心裏的鬱鬱卻是騙不了人的,此時見蘇軾詞中慨歎,不由得也有些神傷
    “人生似夢縹緲,浮沉一世俱是虛幻更有幾分真實”
    晚唐。
    李商隱憑欄遠眺,長街掩映在昏昏燈火中,不甚分明,竟也如華胥一般。他歎了一口氣,忽然如有所感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是人生如夢,還是夢如人生”
    宋初,汴梁。
    李煜仍囚居在別館之中,他也作詞,自然對詞有更加敏銳的感知力。蘇軾的詞意境開闊,雄豪之中又滲透著幾分委婉之氣,自然極好,可李煜現在卻覺得這一團錦繡裏生出了針來。
    人生如夢,他忽然想起昨晚迷迷蒙蒙間,好像又夢見了金陵,夢見了唐宮的樣子,夢裏他還是故國的君主,在上苑遊春賞景,路上車馬喧喧似川流不息,馬匹如龍絡繹不絕,花正好、月正圓,春風醉人。可一朝夢醒,隻有北地風霜,汴梁黃土,他的一生,怎麽不是夢
    李煜長歎一聲“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仁宗年間。
    梅堯臣收回目光,似是打趣又似是惋惜“想不到豪情磊落如大江東去的蘇軾,也會有作此悲音之時。”
    “哦”歐陽修微微一笑,看向他,“你怎麽知道是悲音”
    “他既遭貶,焉能未有感懷滔滔江水流過,冷月獨照華發人,無友可尋,隻好祭奠江月,又如何不是哀景”梅堯臣分析得頭頭是道。
    “我看,未必啊”歐陽修一捋長髯,將目光投向水鏡上的字句。
    尊,就是酒樽,這裏是說酒杯,大家注意這個字是沒有木字旁的,很容易寫錯;
    酹,意思是把酒灑在地上,表示憑吊,它的左邊是個酉字旁,裏麵有一橫,右邊是爪子頭下麵一個寸,這個字錯誤率也很高,更有甚者會寫成“累”,過於離譜了大家背誦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在下麵多寫幾遍。
    本來還覺得自己的詩詞應該沒有什麽容易出錯的字的蘇軾
    他艱難地看向自家弟弟和父親“這兩個字,很難寫嗎”
    “咳”蘇轍忍笑,“按理說是不難的,但後世學子或許年齡尚幼,又去古甚遠,故而有些陌生吧”
    沒看上麵還說什麽木字旁、爪子頭嗎想必又是後世於訓詁學上的新創,古今語言雖有承接,但到底有些隔閡,不會寫也很正常吧
    主位的蘇洵搖頭“去古甚遠便罷了,這酹怎麽能寫成累呢,簡直是不知所謂。”
    他忽然明白為何後世要將詩文列入科考了,文脈傳承,便是題中應有之意。
    蘇軾感歎說,人生就像夢一樣,還是且斟一杯,以酒祭奠江中明月吧早生華發的詩人將酒灑入江中,此情此景,未免有些蕭索。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畢竟蘇軾貶官到黃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死裏逃生。
    蘇軾
    蘇洵蘇轍
    眾人
    “難道大宋亂了,蘇軾像李白一樣附逆亂臣”趙匡胤大吃一驚。大宋優待文士,何至於嚴重到死裏逃生的地步上了水鏡的文人,也就李白一個險些遭遇殺身之禍吧
    趙光義連忙否定“皇兄嚴重了,大宋國泰民安,怎麽會發生天寶那樣的動亂。”
    “那你說蘇軾怎麽會險些被殺頭”
    “說不定是像陸機”
    趙光義話說了一半又迅速咽了回去,趙匡胤把眼一橫“陸機,陸機還不是一樣”
    史載,陸平原陸機誌在匡世,但卻因卷入司馬氏內亂,遭饞遇害。像陸機,大宋不是也內亂了趙匡胤一拂袖,把腦子裏文人被殺的事例翻了個囫圇個,一雙耳朵卻豎了起來,生怕楚棠吐出什麽驚天之語。
    我們都知道,蘇軾人生的逆轉,始於烏台詩案。烏台就是禦史台,因為上麵種植柏樹,終年有烏鴉棲息其中,所以被稱作烏台。這個案子其實並不複雜,我們先把大背景定位到王安石變法。
    秦朝。
    嬴政眼皮微動“哦宋朝出了個商君一般的人物”
    商鞅變法,秦國始強,這是曆代秦王默認的事。
    北宋,客棧。
    被再次砸了個兜頭的三蘇麵麵相覷王安石要變法
    蘇軾眉心微凝“王介甫當世賢才,我聽聞當年他進士及第授淮南節度判官,任滿之後放棄京試入館閣的機會,自請外任,其後屢辭京命,是孤直耿介之士。他竟有氣魄效仿商鞅吳起,變法,他不怕動搖國本麽”
    他未曾顧及自身安危,反倒是先擔憂起了變法對國政的衝擊。
    另一邊,歐陽修也驚疑不定“先時,我舉薦王介甫為諫官,他以高堂辭不就,我隻好退而求其次,命他為群牧判官,但不久他又外任常州,我以為他無意留京,結果不知何時他又回到京中,還主持起了變法祖宗之法是那麽好變的嗎”
    寧國縣。
    沈括在兄長沈披的任所閉門讀書,準備科考,王安石頗有聲名,沈括對他很是推崇,此時將上下文的內容一聯係,不由得嘖嘖
    “莫不是二人政見不合,王安石以反對新法為由,借機操縱台閣打擊蘇軾”
    官場嘛,不就是這些蠅營手段。
    神宗年間。
    王安石正在書房處理政務,皇上對他信任有加,全力支持新法的施行,他感於此番君臣相得,一顆濟世匡民的熱心愈發滾燙起來,是以對朝中的反對之聲充耳不聞。此時猛然聽得水鏡提起變法,不由得連筆墨都停滯了幾分。
    蘇軾對新法頗有微詞,他是知曉的
    ,難道是因此而獲罪
    “不對,不對。”
    dquo”
    他想不出,沉吟著放下筆墨,望向水鏡的神情多了幾分凝重。
    王安石有感北宋積弊,銳意革新,推行變法。有變法黨就有守舊派,以變法為界,朝堂分為兩派,兩派爭鋒相對,這樣就很容易形成黨爭。很不巧,蘇軾屬於守舊派。
    沈括一拍桌子“我就說是王安石陷害蘇軾”
    北宋。
    幾個皇帝的臉色都有些差,尤其是趙匡胤,宋以唐五代為鑒,唐朝黨爭惹出的爛攤子他讀了不知道多少遍,此時聽到自己的後代也鬧出了黨爭,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一個個的是想氣死朕”
    他先入為主喜歡上了蘇軾的文字,倒也沒貿然對王安石扣除臧否,因為他聽到了前麵幾個字北宋積弊。趙匡胤揉了揉額角,他覺得頭疼了,水鏡對大宋,迄今為止不曾說過好話。
    新黨勢大,先前蘇軾就因為反對新法而遭誣,自請出京外任。蘇軾每到一個地方都勤政愛民,頗有政績。他還在徐州治過水,大家翻蘇軾的百科就會發現他還有一個稱號是水利專家,水利部官方認證的那種蘇軾真的好厲害啊
    楚棠情不自禁地感歎了一句,惹得眾人忍不住發笑。
    終南山。
    杜甫眼中含了幾分打趣“這種語氣,先前隻在提到太白兄的時候出現過。”
    “提秦始皇時不也有過麽”
    李白老神在在地反駁。
    說罷自己忍不住先笑了起來,楚棠的好惡表現得太過明顯,倒是難得一見的坦誠,不過嘛,秦始皇和蘇軾他也挺欣賞的,李白在心裏給自己的後輩粉絲點了個讚,眼光不錯。
    杜甫也隻是玩笑,說完便不再在意,轉而認真道“楚姑娘所說的水利部,是後世專司水利之部門能在千年之後仍得一專家的稱號,蘇軾其才不小。”
    中唐。
    白居易也深有同感“治水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蘇軾雖出官,倒是確確實實為百姓謀了福祉。”
    知曉自己的人生經曆後,白居易對京官也沒有什麽執著了。京中多故,倒不如為政一方,多為百姓做些實事。
    宋朝。
    蘇軾被誇得連連擺手,但嘴角卻是揚了起來。主位的蘇洵捋著胡須看向自家兒子,臉上露出幾分滿意
    “不錯,水利於國於民都是好事一樁,我兒做得好。”
    能不好嗎後世朝廷都認證的專家。要不是礙於在兩個兒子麵前,蘇洵都想放聲大笑了。看到沒我兒子,詞寫得好又會治水,爭氣
    蘇轍也笑道“兄長高才,弟當謹學。”
    蘇軾從容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不值得言說。後世既言我於水利一途頗有心得,我日後便多鑽研些吧”
    未央宮。
    劉徹撇撇嘴“倒是講講蘇軾是怎麽治水的啊”
    得不到這樣的人才,好歹也給介紹點方法啊
    和劉徹抱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李世民和趙匡胤,不過趙匡胤還有一點暗爽,名揚後世的水利專家,他大宋的
    “哼,所以是哪個新黨構陷蘇軾”
    dquo”
    “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卻被新黨指為“愚弄朝廷,妄自尊大。”還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乘輿代指皇帝,這是在說蘇軾以下犯上了。
    另一方麵,他們還稱蘇軾隻要一遇到水災旱情、盜賊相侵,就會將責任歸咎到新法上,說他對新法的喜怒皆形於色,而他的那些譏諷文章也風行於世、流傳甚重。
    這一番進言,皇帝自然大怒,下旨將蘇軾送到禦史台嚴查。而新黨奸小也在蘇軾下獄期間不遺餘力地搜羅罪證,所謂的“罪證”,便是蘇軾的各類詩文。
    “啪”
    蘇轍手中的杯盞滑落,瓷器碎裂的聲音尖銳地響在三人心頭,蘇轍訥訥不能言“這分明是欲置兄長於死地”
    蘇洵歎了一口氣“仕途風波交惡,子瞻又深陷新舊黨爭,豈是好相與的”
    他忽然有些懷疑自己攜子出川的正確性了。
    蘇軾默然,話題中心的他第一反應是憤怒,可未發生的事,憤怒又有什麽用呢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仿佛是在安慰,又像是不屑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中唐。
    白居易臉色難看“又是因詩言罪。”
    他想起水鏡先前透露的,權貴以新井詩誣他,不由得對蘇軾生出了幾分同病相憐之感。
    秦朝。
    嬴政自是看不起這些大臣黨爭的手段,當即冷哼一聲“淨整些上不得台麵的東西。”
    那王安石手下若盡是這般人,如何能成得了大事
    神宗年間。
    王安石冷著臉一拍桌案,既氣蘇軾口無遮攔露才揚己,又氣新黨諸人的陰私手段。他雖執拗,卻是君子持身,對事不對人。到底是何人如此構陷蘇軾他將手下的人一一想過,在心裏鎖定了幾個名字。
    幾乎瞬間,名滿天下的詩人就成了階下囚。蘇軾後來記下他的關押之所,是一個伸手即可觸頂的陰暗潮濕的小囚室,屋頂開一扇小天窗,蘇軾困在其中,如同被囚禁在深井裏,眼見隻有窄窄的四角天空。
    他是否想起了自己的曾經呢
    二十一歲,他得到主考官、文壇巨擘歐陽修的揄揚,後來參加製科考試,又位列第三等,按製,一等、二等本是虛設,蘇軾其實就是第一名,百年一見,喜得宋仁宗連呼自己為子孫選到了宰相之才。帝王金口、前輩稱讚,自己又才華橫溢,這樣的人想不成為頂流都難。
    好家夥
    眾人倒抽一口涼氣,這蘇軾,有點東西啊
    歐陽修喜不自勝“蘇軾果然是大才”
    他抽出一張紙來,提筆腕動如飛。梅堯臣不由得奇道“你這是做什麽”
    歐陽修頭也不抬“給蘇老泉寫拜帖,我的學生,可不能被別人搶先了。”
    梅堯臣
    如果沒記錯的話,蘇軾馬上就要參加科考了吧你還是主考官吧板上釘釘的事還擔心被別人搶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