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永遇樂、聲聲慢聯讀序
字數:5780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曆史直播] !
半夜睡得正香的時候被人暴力叫醒是一種什麽體驗相信沒有人會對之報以好臉色。對這個問題高度一致的答案使得眾人一下子代入到情境中,連平日裏的哥吹蘇轍嘴角都抽了抽,好險憑著一腔兄弟愛才沒有流露出“你真是莫名其妙”的眼神,含蓄道
後人確實頗為偏愛兄長。”
又是“弟弟,撈撈”又是“張懷民”的,其他人哪有這樣的俳優折段。
被偏愛的蘇軾本人
別太荒謬。
“偏愛是指這樣胡亂排演的偏愛嗎”他皮笑肉不笑,“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蘇子瞻便是這樣半夜三更擾人清夢的人”
這話一出,蘇轍和一旁的老父親蘇洵都沉默了,父子倆一致想起那些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的時節,自家兄長兒子興致勃勃地半夜來敲門談書的舊事。
父子二人對視一眼,看向蘇軾,臉上明晃晃寫著你不是這樣的人嗎
蘇軾
兄弟愛與父子情岌岌可危。
這個段子大家應該很熟悉,故事原型正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
楚棠放出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文句造語淺淡,敘事平易,一眼便知是一篇精美的小文。
唐朝。
眼光老辣的韓愈隻看一眼,精神便為之一振。蘇軾這篇文章,文氣流暢、樸素淡泊,敘事而不故弄玄虛,寫景而不鋪排堆砌,通篇意境空靈坦蕩,和時下流行的駢儷之風截然不同,竟是同他倡導的古文不謀而合。
他沒有料錯,古文複興果然是大勢所趨
韓愈胸中激蕩,抽出日前李翊給他遞的信件,提筆回書“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北宋。
歐陽修亦是見獵心喜“蘇軾這小文甚合我意”
雖然中唐時期韓、柳二人已倡導古文,又以大量創作為古文之發展指出明路,然而晚唐李義山以後,駢儷之風複熾,及至國朝流波未絕,他不喜這些空洞浮華之詞,欲再挽頹波,有此筆觸,蘇軾必是他複興文風的一員大將
兩位古文大家被這如行雲流水一般的文筆所吸引,其他人卻被剛剛的視頻帶得有點歪
“懷民亦未寢他不是寢了嗎”這是剛剛模仿完視頻的吃瓜群眾。
“可能蘇軾覺得他沒寢”旁邊的同伴有些不確定。
“那張懷民怎麽沒有發脾氣還相與步於中庭。”
“他們是朋友嘛”
“嗯望日將至,我明晚三更來尋你散步”
“滾。”
張懷民是蘇軾在黃州認識的朋友,雖然這篇小文已經被大家惡搞成了段子,但也有人考據說,彼時張懷民剛被貶官到黃州,蘇軾換位思考,擔心朋友心中鬱結
難解、長夜孤苦,特意來找他說話,勸慰於他。
“原來是這樣”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原來他們兩人同病相憐啊”
“蘇軾連這都考慮到了,他人還怪好的累嘞。”
一時間,蘇軾風評迅速回轉。
驛館。
蘇軾的臉色終於被救回來了,他輕哼一聲,麵色稍霽“我就說我不是那種半夜擾人情夢的人。”
複又想起張懷民同樣被貶,黃州偏遠,那人乍然到處,心中定然寥落吧那流放日記寫得這樣情真意切,估計是對他知之深深,又從他的身上照見了己身。蘇軾歎了一口氣,希望以後還能遇見這位落難知交吧
另一時空,張懷民聽到水鏡揭露這一段隱情,不由得也想起了那位黃州故友。他自知自己無德而致留名千古,定是因為蘇東坡那一篇夜遊,讓他傳名,使他以一種頗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活躍在後世,最後又在這神異的水鏡中被人提起。
此生何幸,寥落之中能遇得這樣一位摯友。
張懷民笑了,他以手拍案,學著先前聽到的旋律一邊打拍子一邊低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北宋,李府。
李清照對蘇軾的這篇文章很熟悉,百戲歸百戲,她真實的看法和考據是差不多的,當下便笑道
“夜遊當然可以遣興啦那日我與幾位姐妹往溪亭遊賞,夜色下的荷塘可是漂亮得緊就是很容易迷路,一不留神我們的舟子都劃到池心去了,嚇得池中鷗鷺驚翅亂飛,可把我們也嚇了一跳”
想到出遊的趣事,李清照忍不住笑出聲來。李格非看著女兒暢快的樣子,又好氣又好笑
“你啊,一天天的心思都在外麵,哪有點大家閨秀的樣子”
李清照撇撇嘴笑得討巧“我若是像個閨秀,爹爹怕是第一個不滿意。”
“你這丫頭”
李格非搖頭,眼中到底是愛多於責。
不管怎麽說,張懷民對蘇軾當時的心境把握得還是比較準的,這可能就是朋友得天獨厚的優勢吧
蘇軾博學高才,為宋詞創作再起新風,但宋詞的輝煌顯然不是蘇軾一人能鑄就的,蘇軾之後,又有哪些傳世詞人呢
下麵,讓我們一起進入新的課文學習。
首先,我想請大家看兩幅對聯,想一想,這兩幅對聯各說的是哪位詞人呢
水鏡上應聲出現兩幅對聯,眾人紛紛抬頭去看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蘇軾是豪放詞人,此人也是豪放一派”歐陽修頗感興趣的猜到。
和他同樣想法的人還不少,他們倒是有些不平了“婉約為正,怎麽竟是些豪放詞了,婉約詞難道不好嗎”
“不過話說回來,繼東坡高唱,哪個詞人能和蘇軾相提並論啊這人就是前麵說的,豪放詞的另一位代表”
“那能比得上蘇軾嗎
”
眾人議論紛紛,另一邊,南宋,京師府邸。
看清全句的陳亮一拍桌案,猛然回頭看向對案的好友,語氣確定“美芹悲黍幼安,這對聯說的是你”
辛棄疾心中也有了猜測,悲黍,即詩中黍離之悲;美芹,約莫是說他當年上的那折美芹十論,加上後麵的南宋,基本已經可以肯定了。
可是,他卻並沒有如常人所想的那樣激動,而是眉眼鬱鬱地歎了口氣
“同甫兄,不瞞你說,詞章名世固然令我可喜,可國事如此,對聯中又隱有哀音,實在是令我可悲啊”
“唉”
陳亮知他心思,也跟著歎息一聲。但他到底不願見好友如此悲觀,隨即便打起精神勸慰道
“文章名世總是幸事,又於東坡同列,幼安高才,百世共睹。此番水鏡評說,說不定能窺得什麽機緣呢這般喪氣,可不像你。”
辛棄疾聽罷,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讓同甫兄取笑了同甫兄言之有理,謀事在人,我等且聽聽看吧”
這邊好友和樂,北宋,汴京皇宮。
趙匡胤立青了臉,什麽宋詞輝煌傳世名家全然煙消雲散,眼裏心裏隻剩得兩個字
“南宋”
他從牙縫裏擠出這個詞。終於,他要看到那些不肖子孫做的好事了嗎
一聯之中的信息何其多也,各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判斷,既談黍離,這個詞人的作品必然不得輕鬆了。眾人做好了被虐的準備,再去看下一聯。
“閨中蘇辛,別是一家,這是個女詞人”
晏殊當即大吃一驚。
“閨閣之女,而可與蘇辛平列,這評價,不低啊”範仲淹捋須感歎。
唐朝。
眾人驚訝了一瞬倒是接受良好,大唐民風開放,幾乎是人人能詩,不少女兒佳作,讀來也頗為清新,眼看著後世出了位女詞人,紛紛抱著好奇的心態,隻等快些一睹佳篇。
中唐。
被挑起興趣的白居易一邊飲酒一邊與好友元稹說到“閨閣之中多有風流,舊時蜀中才女卓文君便善辭章,我朝上官婉兒、薛濤等女亦能文。倒是不知何等女子,才能與蘇軾同列啊”
元稹笑著點頭“我也是好奇得緊。”
武周。
則天皇帝靠在軟榻上輕輕抬眼,臉上頗有些興味“哦是位女子”
她微微抬手示意正在打扇的上官婉兒停下,撐臂坐了起來,複又對上官婉兒招了招手“婉兒,那你可要與朕好好看看。”
“是,陛下。”
上官婉兒柔柔應道,心中已然生出了幾分好奇。
北宋。
李清照看完對聯也覺得欣異“大宋還有這般女子嗎閨中蘇辛“她微微擰眉“蘇軾的詞也寫得不怎麽樣啊”
聽清女兒嘀咕的李格非臉色一變,低聲斥道“又在胡說,蘇學士有太白、子建之才,天下聞名,又是為父的老師,豈是你能妄意評說的”
李清照聞言不著痕跡地撇撇嘴,本便不好嘛哪有人把詞寫得像詩似的,詞明明有自身之特性
“別是一家”
李清照默念著水鏡裏的詞句,隻覺這對聯中的女詞人的見解和自己的想法頗為相合。對聯裏還說她喜歡金石,她們的興趣是多麽相似
等等,金石、女詞人、別是一家,她想起先前楚棠提過的名字,心中忽然升起一個荒誕的想法
這閨中蘇辛,說的該不會是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