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字數:5099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職業打更人 !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老二睚眥老三嘲風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贔屭老七狴犴老八負屭老九螭吻/鴟尾另有說法為:老大贔屭老二螭吻/鴟尾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老六蚣蝮老七睚眥老八狻猊老九椒圖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贔屭(拚音:bixi):
    又名龜趺、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其背亦負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舊城牆時,在東便門和西便門的城牆下各發現半個贔屭,因此有贔屭馱著北京城之說。
    囚牛:
    龍生九子之一,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睚眥(拚音:yazi):
    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剛烈,最是好殺嗜殺好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嘲風:
    龍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
    蒲牢:
    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狻猊(拚音:suanni):
    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狴犴(拚音:bi‘an):
    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
    負屭(拚音:fuxi):
    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拚音,chiwen、chiwei、chiwen):
    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鴟尾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沒有確定的說法。
    饕餮(拚音:taotie):
    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麵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左傳·文公十八年》上有這麽一段:“縉雲氏有不才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
    蚣蝮,應為趴蝮:
    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
    椒圖:
    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
    螭(拚音:chi),或螭首:
    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
    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兩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稱麒麟。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的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傳隻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亦作騏驎。民間傳說麒麟會給人們帶來兒子,使家族興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說。傳說中孔子的母親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現身。明朝時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隻長頸鹿回到北京,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明自己施政的偉大。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
    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
    貔貅(拚音:pixiu)又名天祿: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為財富,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也有一種說法它是龍的第九個兒子。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隻以四麵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隻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巨大的會吐火的飛行爬蟲類的龍是所有神奇野獸中最令人敬畏也最危險的。今天,世界上仍有十種不同的龍。
    澳洲蛋白眼antipodeanopaleye(新西蘭)
    中國火球(也叫獅龍)chinesefireball(中國)
    普通威爾士綠龍commonwelshgreen(威爾士)
    赫希底裏群島黑龍hebrideanblack(赫希底裏群島)
    匈牙利樹蜂hungarianhorntail(匈牙利)
    挪威脊背龍norwegianridgeback(挪威)
    秘魯毒牙龍peruvianvipertooth(秘魯)
    羅馬尼亞長角龍romanianlonghorn(羅馬尼亞)
    瑞典短鼻龍swedishshort-snout(瑞典)
    烏克蘭鐵肚皮ukrainianironbelly(烏克蘭)
    ■古人說龍---關於龍的傳說故事
    蠻龍歸正的神話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裏翻身打滾,興風作浪,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友誼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衝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鬥大的巨石。
    烏龜隻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隻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麵三刀隻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製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龍窯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太湖裏有一條渾身墨黑的烏龍,長大以後,玉皇大帝就召它到天上專管耕雲播雨的事情。哪個地方幹旱了,烏龍先到太湖喝足了水,再向那個地方噴。烏龍噴出來的水就是雨。
    但有一個地方,玉皇大新聞社卻不準烏龍去噴水,這地方就是太湖西麵丁山、蜀山一璉。因為這地方的老百姓不敬天帝,所以玉皇大帝要懲罰他們。但是烏龍不忍心看到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受苦,就偷偷地降了雨,這一下惹惱了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烏龍,烏龍與天兵天將格鬥,打得天錯地暗,終因寡不敵從,渾身是傷,摔到地下,死了。當地老百姓非常感激烏龍,就把烏龍的屍首埋了。
    不知過了多少年,葬土的土堆上出現了許多洞口,人們發現,洞裏全是空的,烏龍的屍骨不見了,留下了一個長長的地道。後來人們用這個空洞當作燒窯的洞,發現陶器燒得又多、又快、又透、又省柴。從此這個地方就叫烏龍窯。當地又仿照烏龍窯造了許多窯,就叫做“龍窯“。
    龍馬負圖的傳說
    在河南洛陽東北孟津老城一帶,在遠古時候是一片水草豐盛的地方。傳說古代曾經在圖河裏出現過一個妖怪。它頭似龍,身似馬,滿身的鬃毛卷成無數個漩渦。人們按它的形狀,就叫它龍馬。據說這龍馬是水中蛟龍變的,凶猛無比。它的到來,使附近洪水橫流,莊稼毀壞,人們無法生存下去。
    正當人們處於生死存亡的時刻,伏羲乘坐六龍,來降服龍馬。說也奇怪,龍馬立即變得溫順善良起來。後來,杖羲根據龍馬身上的漩渦,認真研究,坐了八八六十四天,終於研究出了八卦圖。“龍馬恰為天地用,圖河先得聖人心。“後世為紀念伏羲和龍馬,修建了一座寺院,叫負圖寺,寺前高豎兩塊大碑,上刻“圖河故道“和“龍馬負圖“。
    大鵬鬥孽龍傳說
    在納西族的傳說中,過去有個大酋長,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為了怕他死後兒女爭奪家產,就把天地各劃一半,兒女各一半,並指定了兒子住在陸地是人,女兒住在海裏是龍。
    後來,酋長死了之後,住在海裏的龍不斷侵占陸地,龍子龍孫也經常毀壞人的莊稼。為此,人請來了金翅大鵬,把那海底的孽龍抓起來捆住,給她一次狠狠的懲罰。從此,孽龍再也不敢侵犯百姓了,人們安居樂業,幸福地過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