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卡龍琴

字數:3923   加入書籤

A+A-


    絲路拾音!
    洗漱好的葉依瀾過來時,桌上已經準備好了奶茶,酸奶疙瘩跟饢。
    她來西北吃過不少所謂的奶疙瘩,但都是小包裝,類似於奶糖的那一類,今天還是第一次看到本地人做的奶疙瘩。
    見葉依瀾對著酸奶疙瘩發呆,古麗湊過去,挑起眉梢,笑眯眯的說“嚐一哈嘛……這個是用酸奶做的,我們都喜歡吃。”
    在古麗的注視下,葉依瀾拿起一塊兒酸奶疙瘩,小小的咬了一口。
    竟然是那種又酸又鹹的味道。
    這是葉依瀾從來沒有吃過的,她起初還不適應,但又吃了幾口,發現還不錯,回味無窮。
    “你吃的這個是酸鹹的,這裏還有酸甜的,也嚐嚐看。”古麗說著又推了一盤奶疙瘩過來。
    葉依瀾拿起一塊兒,咬了一口。
    “唔……這個酸甜的口感也不錯,奶味好濃啊……”葉依瀾彎著眼睛,不由的生出了好奇,“古麗,這個酸奶疙瘩是怎麽做的?”
    古麗不會做酸奶疙瘩,她就回頭看阿米娜大媽那邊。
    大媽笑眯眯的說“就是把做好的酸奶放進紗布的袋子裏,找個木棍或者是擀麵杖,不停的打那個酸奶的袋子……
    等著裏麵的水跟油分開後,再撇掉上麵的浮油……然後重新倒進鍋裏麵,慢慢的熬啊熬啊……
    熬的沒有多少水,已經成了糊糊的樣子了,再重新倒進紗布的袋子裏,把裏麵多餘的水分瀝幹淨。
    在用手捏成一塊一塊的,放到鋪著芨芨草的涼席上晾幹了就好。”
    阿米娜大媽跟古麗跟葉依瀾說,剛做好的酸奶疙瘩味道會帶著些許甜的,放的越久,就會越來越酸。
    對於牧民而言酸奶疙瘩是個很好的東西,他們出去的時候都會帶上一塊兒,用來解困解餓。
    吃過酸奶疙瘩跟饢,葉依瀾便過來找蕭凱,問她那首歌曲怎麽樣。
    蕭凱已經看過,他用鉛筆在幾個小音節那兒做了標注,葉依瀾過來的時候,就說“這裏跟這裏……
    我覺得可以嚐試著調整,用d大調試試……”
    正巧蕭凱標注的位置都是她有疑惑的地方,所以葉依瀾就說“隻用d大調就可以嗎?”
    “對,你等我。”說著,蕭凱起身走向道具室那兒。
    幾分鍾後,蕭凱抱著一個木質的大盒子走了過來。
    這盒子看著是有些年頭的,但是木紋清晰,很明顯是特別打理過的。
    哢噠一聲。
    蕭凱修長的手指挑開了盒子上的鎖,從裏麵抱出了一個葉依瀾從未見過的樂器。
    “這是什麽?”葉依瀾指著樂器問。
    蕭凱小心翼翼的將它放在桌麵上,答道“卡龍琴。”
    “卡龍琴?”葉依瀾眨了眨眼睛,完全沒有聽過。
    “這是維吾爾族樂器中弦最多的古老彈弦樂器,在清代史籍中,又叫做七十二弦琵琶,喀爾奈。”蕭凱說。
    卡龍琴的形狀酷似揚琴,發出來的音樂清脆悅耳,又跟古箏相似,但是它的音色比古箏的音色更亮一些。
    現代維吾爾族民間流行的卡龍琴,琴身是用桑木製成,共鳴箱呈中空的扁梯形,左曲右直,狀似左半張揚琴。
    它由琴框、麵板、底板、山口、琴馬、拴弦釘、弦鈕和琴弦等部分組成。
    琴框是共鳴箱的四周邊框,用長短、厚度不同,寬度一致的四塊桑木板製作,其中左側框板應先行浸入水中,再烘烤出所需彎度。
    琴框上、下兩麵分別粘以用桑木薄板製成的麵板和底板。麵板上開有若幹個圓形小音孔並組成各種圖案,麵板左側邊緣粘有曲形山口。
    琴馬有活動馬和條馬兩種,它們的位置不固定,都可以移動。
    琴弦使用金屬弦,以前多為銅絲弦,如今常用鋼絲弦。銅弦發音柔美,鋼弦音色清脆。(1)
    卡龍琴是演奏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聽完蕭凱的介紹,葉依瀾的眼睛瞬間亮了亮,雙手捧著臉,像個充滿求知欲的孩子般,主動湊了過來。
    “你會彈嗎?”她問。
    蕭凱眉梢一挑,修長的手指輕輕的撥弄了兩下琴弦,動聽的樂曲聲便落入在眾人耳畔盤旋著。
    “恰好……略知一二。”蕭凱道,隨便又撥動了幾根琴弦。
    這時連貫的琴音響起,那種韻味兒瞬間就有了。
    葉依瀾眼睛亮晶晶的,有些激動的望著蕭凱,催促道“你再彈一些……”
    她覺得蕭凱彈奏出來的樂曲跟她夢中的……有那麽些許重合了。
    蕭凱看她滿眼放光,唇角動了動,接著坐下來,慢條斯理的整理了琴弦,調好音後,又隨意的彈了幾段小樂曲。
    葉依瀾聽著聽著,情不自禁的抬起手,往蕭凱這邊靠了靠,手指輕輕的在桌子上敲著節奏。
    甚至還輕輕吟唱起來,“嗯……嗯嗯……”
    她算是個音樂天才,但凡聽過的,都能夠慢慢的跟上節奏,在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旋律。
    蕭凱訝異於她的適應性,同時也被她清越的聲音吸引。
    他手指的動作放慢了許多,配合著她哼出來的旋律,緩緩的……
    如同流淌的小溪流一般,一點一點的融入人心中。
    彈奏結束後,葉依瀾靈光一閃,雙手撐在桌子上,接著興奮的看著蕭凱,“我知道了……
    我這首曲子要換一種方式來做……中間有問題的節段,全部用這裏的民族樂曲來演奏……
    我是在西北,那麽我的歌就要有這裏的特色……”
    如果她沉浸在西域的夢境之中,那麽她就把這個夢展現給所有人。
    創造一首絲綢之路上的歌曲,讓更多人跟她一樣喜歡這裏。
    葉依瀾越想越激動,甚至握住了蕭凱的手,“我們一起創作這首歌吧……然後再一起演唱……
    去參加州上的節目表演,讓所有人看到這裏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怎麽樣?”
    蕭凱也曾尋求過現代音樂跟民族音樂的結合,隻是他聽過的很多都達不到預期。
    他本來都放棄了這個計劃,此刻聽見葉依瀾說……忽然又點燃了希望。
    “好……我們試試。”蕭凱點頭。
    “嗯,我們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