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捐款
字數:2981 加入書籤
山中明燈照前程!
“對麽!”小心翼翼端了一路雞湯的陳老師立刻點頭“跑腿的事交給我就行了,你好好在醫院裏麽。”
“沒事,”張寒梅趕緊搖頭“我就是打算去一趟銀行。周醫生說,今天做了檢查,明後天看了檢查結果排期做手術,我想趁著今天有點空,先提前去把手術費取出來。”
“說了需要多少錢嗎?”李老師問道。
“周醫生說,大概手術費三千多,”張寒梅笑得平靜“檢查費、藥費和床位費都不高,加起來幾百塊錢應該是夠的。所以我打算……”
“你打算什麽打算。”李老師一把拽起張寒梅,往病房的方向走“你的情況我們還不知道嗎?三千塊,這麽一大筆錢,你現在能拿出來嗎?”
“怎麽拿不出來,都是政府報銷的。”張寒梅答道“我的負擔比例又不高。”
“是不高。”李老師答道“但報銷前不得你自己先墊付嗎?你從哪弄三千塊來交手術費?”
“您就別操心那麽多了。”張寒梅答道“我還有存款呢。”
“你才是別操心那麽多呢。”李老師已經拽著張寒梅回到了病房,將她一把按在了病床上。
接著,李老師低頭翻了翻自己的包,從包裏掏出一個信封來,直接塞到了張寒梅的手裏“拿著,先應急。”
“這……”張寒梅有些懵地望著手裏的信封“這是……”
“咱們學校的老師捐的。”陳老師一邊拆飯盒的塑料袋,一邊答道“不太多,也就幾百塊錢,不過校長說了,可以先找學校財務支借一部分,湊一湊肯定夠的麽,張老師,你安心治病就好,這些個事情麽,你不要操心。”
“捐的?”張寒梅愣了愣,接著直接將信封塞回給了李老師“這我不能要。既然學校財務可以支借醫療費,我擔心什麽?我不缺錢呀,這些都可以報銷。”
“你以為手術做完就完了嗎?”李老師態度強硬的又將信封塞回了張寒梅手裏“後續治療不需要錢嗎?養身體不需要錢嗎?這裏頭也沒多少錢,原本也不是給你做手術用的。這是咱們同事們的一片心意,你好好拿著,難道你做完手術,想靠著啃饅頭吃鹹菜的養身體?”
“好幾百塊,這還不多?”張寒梅將信封推回李老師手裏“咱們學校才多少老師啊?要湊這些錢有多不容易我很清楚。大家都不寬裕,我這做手術缺課已經給大家添麻煩了,怎麽能再拿你們的錢呢。”
“哎呀,張老師你就不要推辭了麽,”陳老師笑嗬嗬地答道“拿的錢也不多,添啥麻煩麽。我們原本說幾個人給你湊湊營養費,多少是個心意,後來校長知道了,帶頭捐的麽。”
“就是的。”李老師直接將錢塞進了張寒梅掛在一邊的挎包裏“錢又不多。我們都是量力而為,又不像你,傻的,砸鍋賣鐵也要供著學生。”
“可是……”張寒梅的眼眶泛潮,喉嚨發哽,她張口還想說什麽呢,李老師卻直接將一柄湯匙塞到了她手裏。
“別可是了,喝湯,陳老師的愛人一大早起來熬得,別浪費了人家一片心意。”李老師這樣說道“小張,這些都是大家的心意,咱們是一家人,你要是再繼續推辭就太見外了。你說你都已經正式調到咱們四中好幾個月了,卻還是對我們這樣見外,這讓我們多難過啊。”
李老師話都說道這份上了,張寒梅也隻好低下頭,捏緊了信封,哽咽著向同事們道謝“謝謝,謝謝你們。”
“你看看,李老師剛說過你,你就又說見外話了麽。”陳老師笑嗬嗬地答道“行啦,一個辦公室裏坐了好幾年麽,還這麽客套,就像李老師說得,不把我們當朋友咋?”
“小陳,你在這裏盯著,”李老師朝陳老師叮囑道“我去找一趟周俊,問問看手術時間能不能訂下來,看誰來陪床合適。”
“不用陪床,真的不用。”張寒梅立刻搖搖頭“你們別來,別耽誤了孩子們的課。”
“別擔心,補課下禮拜一才開始。”李老師答道“這不早就訂下了嘛,耽誤不了事的,你放心。”
“高考剛結束,老師們也都很疲憊了。”張寒梅還是搖頭“趁著不多的時間好好休息一下呀。馬上補課就開始了,接下來隻能更忙,高考成績下來之後,送學生,高考總結會,畢業班動員會,這一個暑假也就這幾天可以歇歇了。”
“當老師的不都這樣麽,習慣了。”陳老師笑嗬嗬地答道“一茬接一茬的學生,這茬沒送走,下一茬已經開始緊張。咱這裏教學條件比不上市裏,那就隻能占用假期多補課麽。”
“是啊,跟城裏沒法比。”李老師歎了口氣“人家城裏不缺老師,那都是老師從高一帶到高三,從班主任到任課老師都不換的,三年帶一次畢業班,對學生對老師都好。但咱這裏哪裏比得上,隻能集中最好的老師集中精力帶畢業班。老師累,學生也苦,這一個暑假緊緊張張,根本休息不了兩天。”
“李老師,我手術結束就能代課的。”張寒梅趕忙說道“我問過了,手術住院最多一個禮拜,我出院以後就能上課了,如果下周一開課的話,這樣算一算,我請五天假應該就足夠了。”
“你急什麽呀。”李老師趕緊搖搖頭“一個禮拜哪能恢複,刀口都長不好。”
“夠了的,”張寒梅在這個問題上卻顯得很固執“能下床就能教課。了不起我先坐著上課。時間緊張,我得盡快掌握這屆學生的情況,才能訂教學方案呀,這個暑假的時間可不能浪費。”
李老師和陳老師麵麵相覷,最終兩人一齊重重地歎了口氣。張寒梅的話,還真的讓他們無法反駁。
“我們也別在這裏瞎商量。”李老師最終站起來說道“我還是得先跟醫生談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