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無法複製的模式
字數:2861 加入書籤
山中明燈照前程!
接下來的日子,讓張寒梅覺得“否極泰來”這個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三天之後,蔣清清回到了學校。她的家長還是沒出現,不過張寒梅並不介意,隻要孩子回來,一切都好說。
家長不管,她可以管,她可以承擔起所有家長的責任,隻要孩子好好回來讀書,其他一切都好說。
餘春梅的轉學手續,也已經順利辦完了,隻可惜樹山的學校依舊不肯退返部分學雜費,這讓張寒梅有些惱火,但她作為接收學校的校長,是沒辦法代替餘春梅出麵去討學雜費的,因此這件事隻能不了了之。
不過餘春梅這個孩子,雖然懂事聽話,學習也非常努力,但她還是很讓張寒梅擔心。因為這孩子本身就敏感細膩,靦腆膽小,長期處於貧困下的生活,讓她極度缺乏自信。
張寒梅因此特意叮囑了餘春梅的班主任王巧麗,讓她多注意一下這個孩子。
幸好王巧麗自己就是從山裏走出來的女孩子,她十分能夠理解餘春梅的想法,也知道與山裏姑娘打交道該關注些什麽,因此兩人溝通起來並不算困難,一段時間之後,張寒梅發現餘春梅在學校,也漸漸變得開朗,臉上的笑容多了不少,這讓她覺得十分欣慰。
月底,優秀教師的獎金終於發下來了,李秀華老師到縣裏去領獎,果然拿回來了五千塊獎金,大家都為她感到高興。而李秀華一回到學校後,第一件事就是把獎金分成兩半,將其中的兩千五百塊拿給了張寒梅。
“校長,這些我自己留著,”李秀華將信封往張寒梅眼前一推“這兩千五百塊,捐給學校。咱們明年的經費還沒著落呢,有點是點。花在孩子們身上,我也高興。”
兩千五百塊,比李秀華老師一個月的工資都高,但她還是毫不猶豫地拿出來了。這讓張寒梅十分感動,她其實並不想拿老師們的錢,因為她知道,自己的這群小夥伴,其實經濟壓力都挺大。但沒辦法呀,張寒梅實在是太缺錢了,因此她還是感激地收下了李秀華老師的捐贈。
張寒梅在課間操期間,為李秀華老師辦了個小小的捐贈儀式,她希望孩子們知道,自己的老師為了她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還有金錢。
然而實際上,每個月都在偷偷資助學生的張寒梅,卻從未想過向孩子們宣揚自己。每個月都從張寒梅手裏領兩百塊生活費的餘春梅,到現在都以為,是因為她轉學來的晚,因為手續問題,所以才和別人不一樣,需要自己到校長那裏去領生活費。她不知道,她的書費、雜費、保險還有生活費,其實都是張寒梅自己承擔的。
十月份就這樣過去了,冬天到了,張寒梅又大病一場。不過她的心情並沒有受到病痛的影響,因為這個冬天,真算得上是好事連連。
首先是高三的全縣英語統測成績很好,這讓張寒梅覺得對新一屆高三的高考成績,信心十足。接下來,王彩霞幫忙聯係的那一批捐贈校服寄到了。
縣郵政局的工人幫忙將郵包運到了學校,十個巨大的郵包堆在教學樓門口的小空地上,張寒梅高興地抄起她的小喇叭朝教學樓高聲喊話“姑娘們!衣服到了!都下來領校服了!”
北京企業捐贈的校服很好看,大紅色,每人兩套,一套是薄運動褲加短袖t恤,一套是厚實的運動服。孩子們都高興極了,這還是女子高中的學生們,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校服。
老師們也高興極了,每個女老師都領到了屬於自己的校服,連張寒梅都有,她立刻套上了紅彤彤的校服,和同樣換上紅校服的白發李老師站在一起,被老師們取笑說年輕得好像高三學生。
男老師們站成一排,羨慕嫉妒恨地看著女老師們都穿上了紅校服,一邊笑著一邊歎氣“唉!我們果然是不受待見的少數派。”
當然了,最讓張寒梅開心的好消息,還不是這些。十一月末,市教育局局長突然給張寒梅打了個電話,說有一家深圳的公司有意向向市教育局捐贈三十萬元,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改善教育條件,市裏教育局研究決定,等這三十萬元到賬之後,全部撥給女子高中。
接到電話之後,張寒梅高興得都快蹦起來了,為了明年的經費,她最近真的都快愁死了,有了這三十萬,至少能撐過明年春天。
張寒梅這裏高高興興一切順利,縣教育局的徐局長,最近卻十分發愁。他已經組織了兩輪縣裏高中校長到女子高中學習,但成效並不明顯。
到這個時候,徐局長終於無奈地承認,女高的模式複製不了,能學的隻有女高精神。別的不說,單說像女高老師一樣奉獻得那麽徹底,其他學校老師就很難做到。
縣一中曾經推行過一段時間女高模式,要求老師在晚自習前、後一小時內都不得離校,要給學生義務答疑。雖然不算作課時工作量,但和上課一樣嚴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曠課,進行處罰,這樣做當然收效明顯。連老師們自己都承認,這樣的製度推行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對學生的成績、心理狀況都能更準確地掌握,也可以根據學生狀況,采取針對性更強的管理和教學。
但,這樣的模式,在其他學校是無法長久堅持的,縣一中隻經過短短兩個月,就放棄了嚐試,老師們怨聲載道,根本沒辦法繼續推行下去。縣一中嚐試了兩個月,已經算是所有學校裏,執行時間最長的了,其他學校更是早早放棄。
因為在其他學校,缺少一個像張寒梅一樣的精神支柱。缺少一個衝在前麵、身先士卒的領路人。
女高成功的核心並不是所謂措施和管理手段,而是通過紅色教育作為抓手,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貫穿孩子們的整個高中階段。而能夠將這套教育模式推行下去的核心人物,就是張寒梅。
張寒梅隻有一個,因此女高模式無法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