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潛移默化的改變

字數:2651   加入書籤

A+A-


    山中明燈照前程!
    “扶貧攻堅的實績?”張寒梅有些吃驚地望著馮美蘭“你太誇張了吧?我就是個學校校長而已,又不是扶貧幹部。”
    “你比扶貧幹部可強多了。”馮美蘭咂咂嘴“不看統計連我都不知道,你這幾年的成績有多驚人。誒,對了,你好久以前就跟我說過,讓一個女孩子受教育,能救三代人,沒錯吧?”
    “我是說過。”張寒梅點點頭“當時好多人都覺得我太誇張了。”
    “事實證明,一點都沒誇張。”馮美蘭答道“你今年,去過老樹坪村嗎?”
    “去過呀,”張寒梅點點頭“高一新生有兩個老樹坪的,我去過家訪。”
    “你們學校的小周老師,家不就是老樹坪的嘛,你去她家裏看過嗎?”馮美蘭又問道。
    “你說慧慧嗎?”一提起周慧慧家,張寒梅笑得眯起了眼“哎呀,慧慧她爸現在可是熬出來了。兩個姑娘都當了老師,這麽有出息,我前些日子去老樹坪,看到他們家起了二層小洋樓,慧慧說,她和姐姐上學的貸款都還清了,現在又貸了些款,給家裏修了房子。老周的日子可是越來越好了,也不需要拖著殘疾的腿出去做苦工了。”
    “你那個在醫院當醫生的學生,現在也不錯吧?”馮美蘭問道“這一千多個孩子背後,就是一千多個家庭啊!如果她們不走出來讀書,隻能世世代代的在山裏過著與上一輩一樣的苦日子,但她們走出來了,這就叫切斷代際貧困。但你真正了不起的不是這個,而是你不僅帶著孩子們闖出一條路,擺脫物質貧困,你還讓她們擺脫了精神貧困。”
    “就如你之前所說,一個女孩子能改變三代人,她出來讀書了,開了眼界,她的父母自然就知道了讀書好,她的子女更不會被困在山裏無助掙紮。而她們出身的那個村子,周圍的鄰居村民看到了女孩子讀書後帶來的改變,他們的觀念也會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也覺得女孩子應該讀書,而不是覺得隻有男孩子,才有資格進學校。你看,向上的精神,廣博的知識,是解決貧困的原動力。”
    “你這麽會說,我看你去當楷模最合適。”張寒梅笑了。
    “話是我說的,但我沒有胡說。”馮美蘭笑眯眯地答道“這都是你做到的事呀。我看了統計報告,老樹坪村,三年前就已經實現了脫貧硬指標,脫貧指標是農民年人均收入朝過四千,但是老樹坪去年人均年收入已達到9600元。過去,很多人小學或初中畢業就不讀書了,出去打工了。周慧慧家裏沒男孩,隻有兩個女兒。但人家老周家是村裏第一個起二層小樓的人家,這沒錯吧?誰還敢說隻有男孩子才能頂門立戶?所以現在老樹坪村,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讀書對經濟和思想意識的提升和改善,通過教育實現脫貧的示範效應越來越大,這種富足不僅僅是物質上,還有精神上的追求與變化。”
    “孩子們都很有出息。”張寒梅答道“但我得意地不是這個,她們大學畢業,收入都不錯,幫家裏脫貧,這是很正常的。真正讓我得意的,是我這群孩子們的職業選擇。老師、醫生、警察、基層扶貧幹部,大多數的孩子畢業後選擇工作,都沒有考慮大城市和高薪,她們幾乎都選擇了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都在切切實實地想要為國家和社會做點事。”
    “要我說,這是你教得好。”馮美蘭笑道“但我這樣說,你一定又不肯承認。但是不管你認不認,你這個楷模候選人是當定了,別拉著臉,你也不想想,成了咱們省的楷模,媒體一報道,那捐款的人不是更多了?到時候還用得著你愁明年的運營經費嘛!”
    “唉!說起來……”張寒梅笑著答道“這兩年情況真的好多了。早些年都得我一點點出去化緣,可現在你們都不許我出去討了,縣裏和市裏都重視咱們學校,你們這些市領導每年從辦公經費裏都能給我擠出不少錢來。這個領導來了給幾十萬,那個領導來了給幾十萬,省著一些,夠用的。你沒看我們教學樓大廳的感謝牌都快掛不下了嗎?”
    “你身體都這樣了,哪還能撐得住出去跑資金呀。”馮美蘭想了想之後答道“說起這個,我倒想起一件事。前些日子我和老鄭來學校做誌願者,不是遇到徐局長了嗎,他跟我說起全省一級完(高)中榜單,聽說這是咱們省一個重要的中學排名。”
    “是這樣。”張寒梅點點頭“雖然名為完全中學,即為初中、高中教育都囊括的學校,但純高中也在評定之列。全省一共有112所學校入選,相當於公認的100強。排名靠前的學校,每年會得到中央和省級層麵一定的資金獎勵。”
    “你爭取爭取,上這個榜單,資金問題不就又能解決一部分了嘛!”馮美蘭說道“不是排名靠前會有資金獎勵嘛,錢一定不少的。”
    “沒那麽容易。”張寒梅歎了口氣“我了解過,這個排名有一套考核機製,在教學質量上,最重要的五個指標分別是600分以上學生占比、一本率、本科率、學業水平和統測通過率。如果僅依據這五個指標,我們學校早就應該進入榜單,且位居前列。可是吧……還有兩個硬性指標達不到,一是教學規模必須在1000人以上;二是學校高級和中級教師占比至少達到70,你知道的……”
    “唉!”馮美蘭失望地重重歎了口氣“還是那個惡性循環,錢不夠不能擴招,條件苦,地域偏遠,招不來好老師。老師少,教學任務重,沒辦法經常出去培訓晉升職稱。真是死結。”
    “其實徐局長來找我談過。”張寒梅低聲答道“他建議我搞一部分適度收費的學生,被我拒絕了。我不能那麽做……不能因為想要進榜單就這樣做。”